懸崖山莊奇案

出版時間:2006-8  出版社: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作者:[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頁數(shù):247  譯者:簡慶閩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東方快車謀殺案》、《羅杰疑案》、《死亡約會》……在“偵探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30周年之際,其最主要的32部經(jīng)典作品將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陸續(xù)引進中國。這32部小說是從克里斯蒂半個多世紀創(chuàng)作出的80余部偵探小說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基本上涵蓋了她一生中最受讀者喜愛的長銷不衰之作?!稇已律角f奇案》正是這32部經(jīng)典作品之一?!   ”弧都~約時報》稱為“神秘的第一夫人”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舉世公認的偵探推理小說女王。包括法國已故總統(tǒng)戴高樂、英國瑪麗王太后等都是克里斯蒂的“粉絲”。據(jù)悉,克里斯蒂的著作英文版銷售量逾10億冊,而且還被譯成百余種文字,銷售量亦逾10億冊。      年輕漂亮的尼克·巴克利小姐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名字,但她的人生更不同尋常:首先,在險峻的康沃爾郡山坡上,她汽車的剎車失靈了;接著,在海邊小徑,差一點被一塊落下的大石頭擊中;然后,一幅油畫又掉下來,幾乎砸中睡夢中的她?! ≡诎l(fā)現(xiàn)了尼克小姐太陽帽上的彈孔后,波洛就決定要保護這個女孩;同時,他著手解開這尚未得逞的謀殺之謎。

作者簡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譽為舉世公認的偵探推理小說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銷售量逾10億冊,而且還被譯成百余種文字,銷售量亦逾10億冊。她一生創(chuàng)作了80部偵探小說和短篇故事集,19部劇本,以及6部以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的筆名出版的小說。著作數(shù)量之豐僅次于莎士比亞?! “⒓由た死锼沟俚牡谝徊啃≌f《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寫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末,戰(zhàn)時她擔任志愿救護隊員。在這部小說中她塑造了一個可愛的小個子比利時偵探赫爾克里·波格,成為繼福爾摩斯之后偵探小說中最受讀者歡迎的偵探形象。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寫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羅杰疑案》(又譯作《羅杰·艾克羅伊德謀殺案》)。1952年她最著名的劇本《捕鼠器》被搬上舞臺,此后連續(xù)上演,時間之長久,創(chuàng)下了世界戲劇史上空前的紀錄?! ?97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得英國女王冊封的女爵士封號。1975年,英格麗·褒曼憑借根據(jù)阿加莎同名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改編的影片獲得了第三座奧斯卡獎杯。阿加莎數(shù)以億計的仰慕者中不乏顯赫的人物,其中包括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 ?976年,她以85歲高齡永別了熱愛她的人們。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美琪旅館  第二章 懸崖山莊  第三章 偶然事故?  第四章 一定另有隱情!  第五章 克羅夫特夫婦  第六章 訪維斯先生  第七章 慘遭不測  第八章 致命的披肩  第九章 從一到十  第十章 尼克的秘密  第十一章 動機  第十二章 埃倫  第十三章 信  第十四章 遺囑失蹤之謎  第十五章 弗雷德里卡的反?! 〉谑?訪惠特菲爾德先生  第十七章 一盒巧克力  第十八章 窗上的怪臉  第十九章 波洛導(dǎo)演的戲  第二十章 “第十”  第二十一章 “第十一”  第二十二章 尾聲

章節(jié)摘錄

  我覺得,英國南部沒有哪個濱海小鎮(zhèn)有圣盧那么令人流連忘返,因此,人們稱它為“水城皇后”真是再恰當也沒有了。到了這里,游客便會自然而然地想起維埃拉(譯注:法國東南部及意大利西北部的海濱地區(qū),瀕臨地中海,以風(fēng)光旖旎著稱)。在我的印象里,康沃爾郡的海岸正像法國南方的海濱一樣迷人。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我的朋友赫爾克里·波洛。他聽了以后說:“昨天餐車里的那份菜單上就是這么說的,我的朋友,所以這并非你的創(chuàng)見?!?  “難道你不同意這種說法嗎?”   他出神地微笑著,沒有回答。我又問了一遍。   “哦,真是對不起,黑斯廷斯。我想到別處去了。我在想你剛才提起的那個遙遠的地方?!?  “法國南方嗎?”   “是的,我在想去年冬天,去年冬天我就在那個地方,還有那個案子……”   我記起來了。去年冬天在法國南方的藍色列車上發(fā)生了一起謀殺案。案情復(fù)雜神秘,但被波洛偵破了。他永遠是那么審慎敏銳,而且老是百無一失。   “要是我當時同你在一起該有多好!”我深感惋惜。   “我也是這么想的,”波洛說,“要是你在,你的經(jīng)驗一定會對我大有裨益?!?  我從側(cè)面打量著他,經(jīng)驗告訴我他的恭維是不可信的,但這次他顯得相當一本正經(jīng),不過他那一套我是心里有數(shù)的。   “尤其是你那引人入勝的想象和推測,黑斯廷斯,”他沉思著往下說,“一個人總是喜歡換換口味的。有時我也屈尊跟我那出類拔萃的男仆喬治討論個把問題,可是他連一點想象力都沒有?!?  這段話簡直不著邊際。   “告訴我,波洛,”我說,“你難道不想再重操舊業(yè)了嗎?這種無所事事的生活……”   “對我非常合適,我的朋友。躺在海灘上曬曬太陽——還有什么比這更悠閑舒適的嗎?從大功告成的頂峰上急流勇退——還有什么比這更冠冕堂皇的嗎?人們這樣在議論我:‘看呀,那就是赫爾克里·波洛——一個偉大的、舉世無雙的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樣我就滿足了,我不再有更多的要求了。我是謙虛知足的呀!”   我從來沒有用過“謙虛”之類的字眼來描寫自己??磥砦疫@位朋友的自我吹噓并沒有因年紀的增長而有所消減。他往后一仰靠在椅背上,用各種自以為極其優(yōu)美的姿勢拈著唇髭,發(fā)出一種自我陶醉的“唔……唔……”的聲音。   我們坐在旅館的小陽臺上。這是圣盧最大的一家旅館,座落在海岬上,俯瞰著浩瀚無邊的大海。小陽臺下就是旅館的花園,里邊到處是棕櫚樹。大海深藍悅目,天上萬里無云。八月的太陽以它所擁有 ……

編輯推薦

  《東方快車謀殺案》、《羅杰疑案》、《死亡約會》……在“偵探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30周年之際,其最主要的32部經(jīng)典作品將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陸續(xù)引進中國。這32部小說是從克里斯蒂半個多世紀創(chuàng)作出的80余部偵探小說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基本上涵蓋了她一生中最受讀者喜愛的長銷不衰之作?!稇已律角f奇案》正是這32部經(jīng)典作品之一。   被《紐約時報》稱為“神秘的第一夫人”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舉世公認的偵探推理小說女王。包括法國已故總統(tǒng)戴高樂、英國瑪麗王太后等都是克里斯蒂的“粉絲”。據(jù)悉,克里斯蒂的著作英文版銷售量逾10億冊,而且還被譯成百余種文字,銷售量亦逾10億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懸崖山莊奇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0條)

 
 

  •   波羅的小說
  •   舊書 舊貨
  •   不錯 啊 很好
  •   阿加莎的系列很好看,沒的說
  •     這是一個很標準的阿婆式……或者說,波洛老爹式的故事。如果第一次看它,會驚艷,看多了之后再看它,會很輕松地猜出兇手。
      但是看推理小說的最大樂趣往往并不是為了猜出兇手,就好像打本的最大樂趣可能不是在boss倒下的那一瞬間,讓我們津津樂道的也許是在那之前數(shù)十次的騰挪跳閃,與同伴的配合,等等。
      所以我給它近滿分的評價。
      堅決不劇透,嗯。
      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這個故事里的“反?!薄热缯f,好幾次千鈞一發(fā)躲過暗殺的女主角、被誤殺的另一位姑娘、猜不出是誰打電話要求送來的巧克力……等等。
  •      看到馬吉姑娘死了的時候,大吃了一驚。然后開始回過頭來分析這件事情。第一,我不相信一本偵探小說中會出現(xiàn)殺錯人這種情況,就像偵探小說的結(jié)局是個精神病患者一樣可笑。偵探小說中的兇手,一般都智商比較高,所以才能布下各種局面攪混水需要足智多謀的警官出場推理。所以,不會殺錯人,死了的就是被害者。于是第二,那個姑娘被殺,誰最可能是兇手,于是女主角尼克的嫌疑就太大了,人是她叫來的,她不叫這個姑娘根本就不會來。再結(jié)合之前她四次逃脫兇手的魔掌,這已經(jīng)不能用中彩票的概率來計算了,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這是她自導(dǎo)自演的,更何況她女友也說過她愛說謊。更為主要的是,她說她有把槍,但是不見了。這個更刻意,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自然的說出槍是自己的但是不見了,以后再有人是被這把槍害死的就根本懷疑不到她頭上。那個時候開始就認定尼克是最終的兇手。之后看波諾列的十人名單根本就一躍而過,完全沒看,因為覺得自己的推理完美至極。
       之前看阿加莎的書的時候也有從中間開始猜兇手的情況,也有猜對的情況,但基本上總會有事實理不清楚,但這次是堅決的覺得女主角尼克就是最有問題的。什么子彈打到帽檐上,如果真的是有這么一位倒霉的兇手,要自裁謝罪了好么。
       之后就是根據(jù)書中的情況一步一步驗證自己的想法,看到跟那個飛行員訂婚的時候,確實動搖了一下,但是想起尼克和馬吉比起來,反而是那位姑娘更像叫瑪格這樣正式的名字,就覺得應(yīng)該還是我是對的。而且當時還細細的看了每封信都沒有提到戀人的昵稱,就覺得自己更對了。
       本書總體來說仍然是阿加莎一貫的風(fēng)格,不斷的找各種人談話,挖掘老百姓內(nèi)心的故事。。。而且兇手的殺人動機略顯勉強,但是作為一部能體現(xiàn)我這種人也有突然智商閃光的時刻,我決定要收藏!
  •     不錯哦,對外文名字不敏感,以為書中有驗尸那一塊名字出錯了,結(jié)果最后明了了。這幾年偵探小說看多了,所以一開始就在往被害者就是兇手上猜,而且將兇手怎么說呢,粉飾得太白了,但是動機還是一樣有趣。就和追柯南一樣,很多次猜出兇手,但卻是為了看兇手背后的殺人故事。
  •     看完本書后,我最想說三句話!
      
      1、對于我再次被書評泄底感到悲痛和憤慨?。。?!
      
      2、阿婆你終于明白了快節(jié)奏也是很重要的對吧?。。?!
      
      3、話說波洛你到底有多自傲呀?。。。?br />   
      本書幾乎是一開篇就發(fā)生了事件。當然無論如何我不知道波洛是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尼克小姐帽子上中了一槍……這個四次與死亡失之交臂的幸運(或者不幸)的女孩子仆一登場,便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之后故事變迅速進入了調(diào)查階段。這是我看過的阿婆的作品里進入主題最快的一部了!不過真正的高潮應(yīng)該是從尼克小姐的表姐馬吉小姐被誤殺開始的。
      
      由于本書與其他作品不同,波洛除了調(diào)查兇手外,還要保護受害者,預(yù)防兇手的下一步計劃。所以波洛在調(diào)查上也顯得與眾不同。不再是一個接一個嫌疑人的打斷問話,波洛也學(xué)會了翻箱倒柜,辨認筆跡,調(diào)查指紋這些東西。另外在布局方面,阿婆一上來就拋出了四次謀殺未遂事件,之后連續(xù)的謀殺未遂,讓我想到了很多喜劇中的“笨賊”,僅僅是開篇就很能吸引讀者。在連續(xù)讀了7本阿婆的作品后,這樣一部作品可以說給我了一陣新鮮。
      
      本書中,波洛高傲的性格更是嚴重到無以復(fù)加的地步。他一邊不斷地吹噓自己(當然,他有這個資本),一邊陰陽怪氣地調(diào)侃著黒斯廷斯。使得后者無可奈何的承認波洛的謙虛與別人的驕傲完全相同。這些描寫不僅令人莞爾,也與后面波洛幾乎無計可施的那種反應(yīng)相映成趣。除開這對好搭檔兼好基友外,書中其他角色也描寫的“鮮活亂跳”的(書中語……)??傊钡阶詈?,我都是在一種愉悅的心情下讀完這本書的。(廢話,已經(jīng)被泄底了,你還想怎樣……)
      
      由于之前被泄底了,所以對于本書的詭計我就不做過多的評判了。而對于推理方面和線索給出方面,則做的可圈可點。本書的詭計用到了一個比較西方化的常識,這個可能會讓一些讀者感到混亂,至少我看的時候是混亂過一陣。除此之外,書中很多線索埋的都非常漂亮。而且波洛在推理的時候幾乎不借用心理分析就能讓我如此信服的情況真的不多。而這次正式少有的體驗。
      
      我認為,對于初讀阿婆作品,卻擔心被其瑣碎的嘮叨嚇到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教材!
  •     這本令我郁悶著了,讀罷特想讓兇手戰(zhàn)勝一下波羅!天??!我真是太不純潔了,竟然有這種想法!可是,但是,可但是,苦心經(jīng)營絞盡腦汁還是會被老天爺或是老頭子看穿破壞還真是很沮喪的說?。≌l能一切盡在掌握,算無遺策,料事如神,縱橫捭闔,瞥睨天下?NO有啊,糾結(jié)!
      波羅大叔你又凱旋了,哼!
  •      對于我來說真正能夠大快朵頤的只有兩種美食——烤肉&火鍋。對于喝過《災(zāi)難之城》這份不怎么充饑反而更感油膩的奶油湯來說,《懸崖山莊奇案》算是解決了我這幾天關(guān)于推理的溫飽問題。
       最近開始惡補起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來,重溫了她那被供在圣龕之中的《尼羅河上的慘案》以及《東方快車謀殺案》之后,拿起這本《懸崖山莊奇案》玩味之余真的不禁感嘆阿婆的作品果然整體的評級指數(shù)要在奎因之上。
       整部的手法沒有什么好說的,只是簡簡單單的槍殺而已??墒窃幱嫷脑O(shè)計確實稱得上迷霧重重,千溝萬壑。特別是兇手的身份,真的太出乎我的意料了,甚至可以說與我原本的設(shè)想相差得南轅北轍。當然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并不僅僅是因為阿婆那高超的設(shè)計,更是因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線索——盲腸炎手術(shù)的日期沒有交代清楚的緣故。
       當然,拋開這個瑕疵之外故事整體還是可以打75分以上的。如果比作一餐火鍋的話,那么少的也就是些糖蒜、香菜這些小佐料,整體的感覺還是很爽的。
       Ps:這個故事的結(jié)尾再一次的告訴了我們一個很老套的道理——遠離毒品,珍惜生命。
      
  •     
      
          今天在舊書店買到阿婆的《海濱古宅險情》,天津人民社1980年6月一版一刷,金人逸譯,此書即《懸崖山莊奇案》的最初中譯本。十八年之后,貴州人民社于1998年出阿婆全集時收入此書,譯者是簡慶閩。對比之下,金譯更流暢易讀。
          
          試比較第一段:
          
          簡譯:
          我覺得,英國南部沒有哪個濱海小鎮(zhèn)有圣盧那么令人流連忘返,因此,人們稱它為“水城皇后”真是再恰當也沒有了。到了這里,游客便會自然而然地想起維埃拉。在我的印象里,康沃爾郡的海岸正像法國南方的海濱一樣迷人。
          
          金譯:
          我想,在英國南部的海濱城市中,再沒有比圣盧更漂亮的了。它是“水上宮殿之首”,看到它,就不由得要想起里維拉。在我的心目中,科爾尼希海岸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同法國南部一樣迷人。
          
          
          高下立判吧?簡譯翻譯腔太重了,幾乎可以還原它的英文句式。中國人哪有這么說話的,太拗口了。金譯更簡潔、自然、流暢,符合國人閱讀習(xí)慣。
      
      
      
  •      這個案子,不管是對阿加莎寫作風(fēng)格的了解,還是對案情的分析,都輕易就可以得出兇手,如果對外國人的名字有所研究,那么動機也是顯而易見的。
       事實上,那個兇手是否選擇我們的大偵探并不重要,而波洛的提議不過是加速了案情的發(fā)生,而案情總會發(fā)生,否則那些伏筆就毫無疑義。
      這次,波洛沒有讓他那懷疑一切的精神好好的發(fā)揮,可以說波洛無意識的使案件走入了迷宮,他的權(quán)威性也在恰當時候成了幫兇(我是指使案情復(fù)雜化這一點)。
       可是有什么辦法呢?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保護弱者的想法,何況是正義的化身、罪犯的克星?而且在偵探眼前預(yù)謀殺人,這實在是大不敬!
       而兇手就是利用了波洛的這種弱點,而是大多數(shù)人的弱點??墒怯植荒芩阕魅觞c。現(xiàn)實社會中也有這種人,利用人們的同情心,我認為這是很卑劣的行徑!因為一個缺乏同情心的社會是很可怕的,而這種可怕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于那種人的所作所為。
       而動機呢?和大多數(shù)情況一樣:錢!當然還有妒忌??墒清X竟然可以使人不僅利用同情心,而且喪失親情和友情。
       想起來小時候讀過的話:“錢沒有好壞,有好壞的是人”,就是這個意思。
       有了這種案例,有必要把理性和同情心結(jié)合在一起了,雖然可能很困難。
       人性,一個永遠的課題吧。
  •     是一個難猜到結(jié)局的故事,因為已經(jīng)反復(fù)看了幾遍,這才看出其實破案線索從一開始就都藏在看似平常的瑣事和對話中了。這樣才是高明的偵探故事,不是么??梢妭商焦适乱膊⒎嵌际强匆槐槠穱L新鮮之后就該丟棄的。
      同時穿插了好些波洛和黑斯廷斯的機智問答。老波洛真是可愛啊。
      
  •     大概是最容易抓住兇手的一篇了吧,不是波洛大伯比我們笨,完全要歸功于偵探類作品對雙胞胎/替身演員/同姓人之類情節(jié)的狂轟濫炸,以至于我們對一看到這樣的字眼就能劇透。而波洛老伯在老老實實的動用小小的灰色細胞。
  •     讀這本《懸崖山莊奇案》,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也許我已經(jīng)讀過了,只是忘記了,已經(jīng)讀了大概7本阿加莎的,真想把她的全套英文版本的都買下來阿,只是家里沒有書櫥。
      擁有一個大大的書房是我的夢想!
      阿加莎的我會讀很多遍
  •     讀過,也買過她的不少偵探小說。本想搞個全集來收藏的,可惜資金有限。不過正在慢慢搜集中。  女王的偵探小說跌宕起伏,結(jié)局總是出人意料,我很喜歡!
  •     “波洛先生是——嗯——是一位大偵探家?!蔽医忉屨f。
      “嗨,我的朋友,”波洛叫道,“難道你只有這么幾個字好說嗎?講下去呀,你應(yīng)當對小姐說,我是空前絕后的、絕無僅有的、料事如神的最偉大的偵探家!”
      “現(xiàn)在不用我來講了,”我冷冷地說,“你自己全說了出來?!?br />   “哦,當然,一個人總還是謙虛點好。贊歌應(yīng)當讓別人來唱才有意思?!?br />   “一個人養(yǎng)了條狗就應(yīng)當讓狗去叫而不要自己叫個不停。”尼克譏諷地表示同意,“那么誰是狗的角色呢?大概是華生醫(yī)生吧?”
      “我的名字叫黑斯廷斯?!蔽野逯樥f。
      —— 第02章 懸崖山莊
      
      波洛沉思地看著我。
      “你對我的影響真是大得不可估量,黑斯廷斯。你有一種專門把事情搞錯的本能,連我也常常差點看錯。你是一個完完全全值得崇敬的人:忠誠老實,輕信不疑,嫉惡如仇,重視榮譽,一門心思地往無賴惡棍設(shè)下的圈套里鉆。你是這樣一種優(yōu)秀人物,他們在把錢投資到十分可疑的油田里或是根本不存在的金礦中之前從來不會三思而行。而那些騙局也就因為有成百上千像你這樣的人,才得以維持不敗。啊,這樣看來,我得把那個查林杰中校好好研究一番才是,你喚醒了我的疑心病。”
      —— 第04章 一定另有隱情!
      
      我盡自己的義務(wù)陪馬吉談天,但這真是一件費心勞神的事。她接過你的話茬兒愉快地往下說,一說完就停下來不出聲了,于是你只得再想個新的話題出來。社交談話是種藝術(shù),就像打球,你把球打給我,我接住后再打給你,一來一往,方才顯得煞有介事。但馬吉接了球卻不打還給我,談話就老是冷場,令人發(fā)窘。
      —— 第07章 慘遭不測
      
      “我的朋友,”波洛說,“我對什么都喜歡放上個問號。赫爾克里-波洛是條好狗,而一條好狗對于它所找到的氣味是緊跟不放的。要是沒有什么氣味可跟,它就四處嗅尋,并且它所尋找的氣味總是聞了叫人惡心的。赫爾克里-波洛就是這樣一條好狗,而且常?!?,十拿九穩(wěn)——能找出他想找的東西!”
       “我們干的可不是什么值得羨慕的工作,”賈普說,“老是到處尋找臭味然后跟著臭味跑,還提心吊膽深怕臭味斷了線兒。啊,不是什么好職業(yè)。但你的比我的更不行。你不是官方偵探,很多場合下你只好偷偷摸鉆進去干而不能公開進行?!?br />   “誰說的?為什么要偷偷摸摸?我從來不改名換姓,也不喬裝打扮,我在探案的時候誰不知道是波洛本人在偵查?我從來光明磊落,從來不屑隱姓埋名!”
      “其實你也辦不到,”賈普說,“你太與眾不同了,只要看上一眼就會叫人終身難忘?!?br />   —— 第16章 訪惠特菲爾德先生
      
  •     “曇花一現(xiàn)的愛情可以用迷人的外貌獲得,但始終不渝的忠誠卻只能靠美好的心靈來保持?!?比較好猜出兇手,只是作者慣用的煙幕彈總是讓人不敢肯定自己的答案。
  •      本來很開心讀了二十多本終于有自己猜出結(jié)局的一部,結(jié)果,原來大家都猜出了。。。
       我想應(yīng)該是阿婆在塑造人物時泄露了天機。一個人如果表里不符,總是會做出一些出乎其外表的事情,時間可以檢證這一點。所以我想還是花點時間,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吧。
      不可否認美貌的吸引力對一個女孩子而言是多么大的優(yōu)勢,可是阿婆安慰說,那不是全部。
      
      “曇花一現(xiàn)的愛情可以用迷人的外貌獲得,但始終不渝的忠誠卻只能靠美好的心靈來保持。”
      
       我想沒有人、沒有一個女孩能永葆青春,沒有人能避免衰老帶來的丑陋,但是我可以用青春來澆灌一顆美麗心靈。我知道自己要的是哪種愛。轟轟烈烈也是一種美麗,但未必屬于我;迷人的外表并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擁有的人未必也都珍惜。最后阿婆設(shè)立了一貫的安慰性結(jié)局,得到幸福的不是最有錢的也不是最美麗的,反而是很不完美的一個人,好吧,我也喜歡這樣的結(jié)局,因為現(xiàn)實也是這樣,幸福并不是必須在一切完美的條件下才能獲得,否則諸多凡夫俗子怎么有勇氣生存呢。
  •     阿加莎系列當中比較早看得一本
      當時還沒有看過《羅杰疑案》跟《無人生還》
      沖著女主把波洛耍了一通,給個力薦
      well,其實沒有那么好~~~
  •     說明:這是一篇以《懸崖山莊奇案》文本為主要標本,討論阿婆寫作技巧的技術(shù)分析,對《懸崖山莊奇案》完全泄底,對《高爾夫球場的疑云》、《斯塔福特疑案》和《啤酒謀殺案》的情節(jié)有暗示,請慎讀。其中標識的頁碼指人民文學(xué)版《懸崖山莊疑案》的頁碼。
      
      ————————————————
      
      阿婆為什么忘掉了《懸崖山莊》?
      
       對于一個習(xí)慣了阿婆作品的讀者來說,《懸崖山莊奇案》(以下簡稱《懸》)是一部讀過之后既沒有多少驚喜也不會太失望的作品。這部擁有著諸多阿婆作品典型特質(zhì)的小說資質(zhì)上應(yīng)該在阿婆平均水準之上,然而在得到了讀者一定贊揚的同時,阿婆卻在自傳中寫道:“《懸》是我又一部給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刻的作品,我甚至不記得創(chuàng)作過這樣一部作品?!?br />   
       一般而言,作家對于自己比較優(yōu)秀的作品應(yīng)該是印象深刻的,因為作品優(yōu)秀往往意味著作者的努力,然而阿婆卻幾乎將它忘掉了,而且從“又一部”的說法來看,阿婆幾乎記不得的作品還不止這一部。以我對阿婆的理解,以及將自己的某些經(jīng)驗推己及人,我相信阿婆這樣的說法并不是自謙,也不是為了語出驚人,而是實話實說。阿婆曾說過,她覺得自己很幸運,找到了寫作的小竅門。當然阿婆發(fā)現(xiàn)的可不是“小”竅門,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創(chuàng)作原則體系,當這套體系成熟之后,也便形成看一條量產(chǎn)作品的流水線。事實上阿婆多數(shù)作品是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而《懸》則堪稱這條流水線上出產(chǎn)的標準品。
      
       我在上高中的時候,和很多同學(xué)一樣,做過大量的數(shù)學(xué)題目。但對于某道具體的題目,我卻很少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假如考試時試卷上有一道大家都做過的原題,很多同學(xué)都能解的輕車熟路,而我則像面對一個新題目,不會因為曾經(jīng)做過而使解題速度變快。然而在同學(xué)之間的分數(shù)競賽中,我通常是贏。因為我有自己的一套解題體系,一道題目,無論新舊,只要用我的體系能夠順利的解出來,那我很快就會將它忘掉。腦子里只保存一個體系比保存大量的實例容易得多。我只會記住那些用我的體系解答困難的題目,我稱之為體系的補丁。我猜,阿婆應(yīng)該是有一個類似的模式的,盡管《懸》質(zhì)量不錯,但充其量只是把那套成熟的創(chuàng)作原則嫻熟的應(yīng)用了一遍而已,并不值得記住。而讓阿婆印象深刻的作品也未必就是上乘之作,只不過是阿婆付出了跳出套路的努力罷了。
      
      
      ————————————————
      
      類型,永遠是類型!
      
       如何形容阿婆的作品,每個讀者都有自己的比喻。比如王安憶,她把阿婆寫書打比方成婦女編織衣服(《華麗家族》)。阿婆自己也有過一些說法,在《藏書室女尸之謎》的前言里,阿婆寫道:“我像寫菜譜一樣給我的故事添加了以下配料:一個職業(yè)網(wǎng)球手、一個年輕的舞女、一位藝術(shù)家、一個女童子軍、一個舞女領(lǐng)班等等,最后把他們?nèi)恳择R普爾小姐的點菜方式奉獻給大家?!倍覄t愿意把阿婆寫作品比作是設(shè)計殘局,在想好一盤殘局的核心招法之后,阿婆會將需要的棋子一顆一顆加上去。阿婆說要有炮,于是就有了炮。說的直白一些,阿婆首先想的是這個故事的真假線索各需要那種類型的人,然后為“這一類型”的人添加一個身份安插進故事。
      
       阿婆很少會去想一個角色在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中是否會存在個人化的行為特征。在阿婆看來,每個角色都屬于一個先天就存在的類型,而每個類型的人各有自己的程序。因此,角色們口中的永遠是套話,誰能說出兩本不同的書里的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的傻姑娘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呢?無論阿婆自己,還是她筆下的波洛、馬普爾甚至帕克派恩,都持以相同看法,即不同時間地點的人之間其實在人性上沒有什么不同。這一觀點無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阿婆對這一觀點的使用卻是相當簡單化的。也許阿婆的寫作狀態(tài)很像她筆下的奧利弗夫人,坐在浴缸里吃著蘋果,考慮著如何給自己的新小說添加點什么新元素。把偵探寫成挪威人或者芬蘭人?是讓神秘男人從事間諜活動還是從事高科技?其實這些元素和小說的核心完全沒有關(guān)系,所以盡管阿婆寫過古代(《死亡終局》),寫過其他國度(埃及等等),但添加了這些元素的故事并沒有展現(xiàn)出新特色,最多像是給軟件換個皮膚,或是一個游戲換了張地圖。
      
       波洛(也包括馬普爾、黑斯廷斯等)在遇到一個陌生人時,喜歡通過簡單的接觸,甚至單單觀察其外表來確定人的類型。“他看上去是那種典型的蘇格蘭人”、“她是那種典型的鄉(xiāng)下女人”,類似的表述在阿婆的作品里已司空見慣。而角色之間的相互評價也常常是從“天性”角度來概括的。以《懸》為例,典型的敘述包括“你知道嗎?她是個天字第一號的說謊專家。真叫人奇怪——這也是一種天賦。”(P19)、“不錯,是有那么一種神經(jīng)錯亂的人,會憑空想出種種死里逃生的離奇故事,還硬要別人相信……”(P45)、“但此階層之婦女對兇殺向來有本能之興奮感”(P108)……這些概括是非常粗糙的,但在阿婆的小說世界里這么想問題是天經(jīng)地義。為了弄清楚查爾斯到底是哪個類型的人,波洛說“我寧愿上他辦公室通過對一些法律問題的商討來形成對他的印象(而不是通過去他家拜訪他)”。這種觀點很值得推敲,且不論簡單的談話是否能形成一個客觀的印象,工作場所真的比家里更能透露出人的性格嗎?在工作場合,人以其社會身份存在,其本性恰恰可能是隱藏最深的。然而,當波洛面臨邏輯的岔路時,他為嫌疑人做的類型分析將成為極其重要的參考。這樣能行嗎?只有阿婆知道……
      
      
      ————————————————
      
      角色如棋
      
      一 純潔的傻姑娘
      
       純潔的傻姑娘常常成為受害者,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作為利益攸關(guān)方卻察覺不到危險的存在(比如馬吉這種),而是看見了什么她不該看見的東西,想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卻無意的透漏給了別人,于是被罪犯滅口。倘若純潔的傻姑娘沒有遇害,那她的走向就相當復(fù)雜了:
      
     ?。ㄒ唬┧灾匾€索提供者的功能存在,無意說了什么表面看沒用的信息,幾經(jīng)輾轉(zhuǎn)被波洛聽去了,成為了波洛邏輯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
      
     ?。ǘ┮驗樘儩崳蝗死贸蔀樽锓溉μ椎囊徊糠?,不小心做了偽證?;蛘弑粣矍闆_昏了頭腦,提供了干擾推理的信息??傊?,姑娘是好姑娘,但是幫了倒忙。
      
     ?。ㄈ┧静皇鞘裁醇儩嵉纳倒媚?,而是演技高超的美女蛇,這時她不是兇手就是共犯。
      
      二 自作聰明的孩子
      
       童言無忌,小孩子很多特質(zhì)和傻姑娘是接近的,但是傻姑娘常常自己也覺得自己不機靈,小孩子卻常常是自作聰明。小孩子的走向也有很多:
      
     ?。ㄒ唬δ承┤水a(chǎn)生了比較孩子氣的愛或恨(一般是恨),因而產(chǎn)生了想殺掉某人的想法,干擾推理。
      
      (二)喜愛偵探小說,玩推理游戲,因而可能因為偷聽得到什么有價值的信息,或者搞惡作劇而恰好卷入案件。
      
     ?。ㄈ┮驗楦改冈菤⑷藘词郑ɑ虮恢缚貫闅⑷藘词郑徽J為可能遺傳了犯罪基因,因此成為受懷疑的嫌疑人。阿婆不止一次提到遺傳犯罪基因的事情,這讓我很異樣。比如一個年輕了姑娘因為是殺人犯的女兒而影響了她的婚約,其主要原因倒不是對方擔心名聲問題,而是擔心她是否會遺傳有犯罪的傾向……
      
      三 多嘴的女仆
      
       多嘴的女仆是大量信息的來源,而這一角色類型的發(fā)展走向更多:
      
      (一)發(fā)表一些垃圾看法,比如某某很善良,某某和某某有曖昧的感情關(guān)系等等。這些想法常常是家庭婦女那種主觀猜測,準確性得不到保證,干擾推理。
      
     ?。ǘ┮蚵殬I(yè)之便,可能偷看偷聽到重要信息,比如涉及遺囑的信息或者某人犯罪的證據(jù)等。這樣她可能會成為敲詐者或者把信息透漏給了罪犯。
      
      (三)有什么見不得人的陋習(xí),為了掩飾自己的陋習(xí)而對偵探說謊,干擾推理。
      
      (四)這一點比較無聊,正如波洛在《懸》中懷疑埃倫時的分析,此階層之婦女對兇殺向來有本能之興奮感,因此她可能是犯罪嫌疑人。
      
      (五)身份可能是為了某些目的而做的偽裝,其真實身份可能是利益攸關(guān)方,但這一身份我們一時不知道。
      
      四 古怪的老太婆
      
       很難想象老太婆會成為兇手,但是在阿婆的小說里,老太婆常常比較迷信,并且有胡思亂想的習(xí)慣,因而可能產(chǎn)生幻覺。這樣一來,老太婆說的話的真實程度就很難得到保證了。此外,老太婆特別喜歡用自己固執(zhí)的經(jīng)驗去評論身邊的人和事。其語氣通常都是武斷的。因此,老太婆提供垃圾信息的可能性很大,然而讀過《羅杰疑案》的人都知道,老太婆的嘮嘮叨叨,是武斷還是睿智,全看阿婆心情而定。
      
       綜上,阿婆的棋子種類還包括失業(yè)中的小伙子,孩子氣的男人等等,這里不再詳細討論??紤]到阿婆寫了那么多故事,棋子的種類并不算多。關(guān)于每一種角色在故事發(fā)展中的走向,我只寫了較為常見的,這些走向,有一些具有普遍的合理性,另有一些則只有在阿婆的故事里才被看作天經(jīng)地義。但是歸結(jié)起來,就是當故事里出現(xiàn)了一種類型的角色時,他(她)的行為言談可能看上去和另一本書里身份類似的人物完全一樣,但是可能發(fā)展出合乎阿婆邏輯的本質(zhì)上卻對立的走向。所以阿婆的棋子不多,但個個以一當十。
      
      
      ————————————————
      
      愛與金錢
      
       人心難測,所以人物關(guān)系我們一時理不清本屬正常,但是在阿婆的作品里,關(guān)系悱惻則是另一種含義。維系人物的關(guān)系的,無外乎感情和金錢:
      
      一 感情關(guān)系
      
       把感情分為親情、友情和愛情是最基本的分類。阿婆的作品里通常親情并不重要,為繼承財產(chǎn)或者爭奪遺產(chǎn)殺人是阿婆最喜歡的殺人動機,而遺產(chǎn)問題通常都是在家族之中。因此我們根本不能指望阿婆筆下的人物能在親情的驅(qū)使下有什么對故事有重大貢獻的行動(《啤酒謀殺案》比較例外)。友情和愛情的界限本就是曖昧不明的,而且在阿婆的案件里,波洛左鄰右舍打聽一圈之后,大家七嘴八舌,男女朋友之間可能都有各種傳聞了,就像《懸》里面查爾斯和尼克這種。人們議論并傳播這些關(guān)系,有些純屬是被表面假象蒙蔽而主觀臆斷,另有一些可能確是真知灼見,這其中的區(qū)別我們無法區(qū)分,只有等到案件真相大白而事后諸葛了。阿婆對于感情的處理原則和處理人物走向時是一樣的,任何表面看上去別無二致的感情關(guān)系都永遠暗示著不同的發(fā)展方向。
      
     ?。?)同性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常常游走在喜愛和厭惡之間。無論我們看到的故事里兩個同性朋友的關(guān)系多么好,我們看不見的嫉妒會趁我們不注意時改變整個故事。比如尼克和賴斯太太,我們是看不出尼克其實因為嫉妒賴斯太太而和她形同陌路的,縱使我們覺察到了她們之間一時疏遠了,我們也判斷不出原因。這既可能是因為頭疼失眠或者心情抑郁造成的短期現(xiàn)象,也可能是因為深刻的原因使感情有了質(zhì)變。再比如《斯塔福特疑案》中的布爾納比少校和策列維里安上尉這對老朋友,濃厚的友情和暗藏的殺機似乎并行不悖。
      
     ?。?)夫妻(已訂婚的情侶)關(guān)系:事實上不到故事結(jié)尾,我們很難判斷一對男女之間知否真的存在這種關(guān)系。恩愛的夫妻可能只是一對搭伙的騙子,而真正的夫妻,可能因為某種目的而看上去毫無瓜葛甚至相互仇恨(這種似是而非的關(guān)系成為了阿婆兩部名作中較為核心的情節(jié))。
      
     ?。?)即使并不涉及犯罪因素,感情關(guān)系我們?nèi)匀浑y以斷定。阿婆有一種很奇怪的心理學(xué),即對于某一些人,他的情感常常以反面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镀【浦\殺案》是展現(xiàn)這種心理學(xué)的極端例子,我們了解到的恩恩怨怨其實都不是那么回事。這并不是為了故意掩蓋什么案情,僅僅是心理作怪,而這種心理狀態(tài),不但親友看不出來,自己也未必能完全覺察,真正明了的只有偵探。當波洛應(yīng)用這種心理學(xué)解析“五只小豬”的真實感情關(guān)系時,他是那么的肯定,把一切看的那么自然而然。但是翻翻其他作品,波洛并不是經(jīng)常用這種心理學(xué)去分析。要知道用還是不用這種心理學(xué)去解釋,其結(jié)果可是截然相反??!
      
      二 金錢關(guān)系
      
       作家馬原在《閱讀大師》里談到阿婆的小說時說“克里斯蒂的小說,幾乎所有的動機都是錢,都是所謂謀財害命?!???v然不是絕對,可也是十之八九了。從道理上講,在阿婆的小說里,摸清財產(chǎn)關(guān)系比摸清感情關(guān)系更有助于了解真相,而且也應(yīng)該是更容易的,因為畢竟人心難測,財產(chǎn)關(guān)系卻是法律上確定清楚的??墒聦嵣希疱X關(guān)系在阿婆這里一點不比感情關(guān)系明了?!稇摇非『镁褪且粋€以尋找金錢動機為主題的故事。從一開始,波洛就把案件動機定性為遺產(chǎn)繼承,但直到最后我們才知道究竟是誰要繼承什么。遺囑的發(fā)展方向極為復(fù)雜:
      
      (一)遺囑不一定能如實執(zhí)行。在《懸》里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事,人物中有偽造遺囑的高手,無論我們事先知道的遺囑是什么內(nèi)容,只要這樣的高手存在,通過繼承人找動機的方法就失效了。
      
      (二)遺囑的受益人不止一個。《懸》就是這樣,至少有查爾斯和賴斯太太兩個受益人。有的故事里,受益人更多。我們甚至確定不了女傭會不會因為主人留給她一百鎊而殺人。
      
     ?。ㄈz囑的了解有誤。我們了解遺囑可以通過立遺囑者本人或者其律師,這都是權(quán)威的渠道。但我們怎樣了解遺囑情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里的人物對遺囑有什么樣的了解。有些人在無遺囑情況下是繼承人,而他并不知道有遺囑存在;有些人知道的那份遺囑可能已經(jīng)作廢了,立了新遺囑他卻不知道……
      
       此外,并不是只有缺錢的人才急切的需要繼承遺產(chǎn),因為我們不能肯定“有錢人”是否真的有錢。在《懸》中波洛就是這樣懷疑拉扎勒斯的經(jīng)濟情況的,看上去有錢的人可能早已陷入財政危機,只不過為了面子以及以后借錢方便而硬撐門面。反過來,立遺囑者如果根本沒有什么遺產(chǎn)留下,也并不代表繼承人不會起殺心,因為繼承人也可能不知道立遺囑者的經(jīng)濟狀況,就像克羅夫特根本不知道尼克自己有沒有錢一樣。
      
       綜上,當我們抱著“誰因謀殺受益誰就有嫌疑”的陳舊經(jīng)驗去審視人物時,一切都是徒勞。沒錯,阿婆送上了一份寫的清清楚楚的遺囑,可對于致力于揭開真相的讀者來說,不過是廢紙一張。
      
      ————————————————
      
      
      垃圾話
      
       同樣來自馬原的《閱讀大師》,馬原評價阿婆的作品時說道:“所有的細節(jié)全部是復(fù)雜故事鏈中的環(huán)節(jié),你找不到游離在故事鏈之外的細節(jié),非常奇特?!?,“克里斯蒂把所有的‘閑筆’都變成風(fēng)景”……就強調(diào)阿婆悄無聲息的布置線索的技巧上來講,這樣的贊美并不過分。然而如果做技術(shù)分析,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推理小說是一項隱藏謎底的工作,不存在垃圾信息是不可思議的。既然把樹葉藏起來的最好方法是放入森林,那隱藏線索的最好方法就是把線索放入垃圾信息之中了。在阿婆的作品中,垃圾話的數(shù)量絕對不少。我將其分為三種類型:
      
      (一)純垃圾話,指毫不負責的言論,而且這類垃圾話只管說,不用收拾。在《懸》中,垃圾話包括克羅夫特夫婦對幾個年輕人的言論(P64),馬吉的言論,什么“誰會想去傷害尼克?在這個世界上她不會有任何仇敵的”之類(P77)。這些言論中的觀點純屬混淆視聽,克羅夫特夫婦只是來了沒多久的陌生人,連尼克有沒有錢都沒弄清楚就去犯罪,而馬吉則是那種典型的傻姑娘,誰能指望他們說出有價值的話來?
      
       這類垃圾話對于初讀阿婆的新手和阿婆的老讀者有不同的作用。對于菜鳥讀者,他可能會把這些觀點都看作是非常有用的線索,因而干擾其正確推理,對于老讀者則起麻痹作用,這些言論實在是老套,會讓人放松警惕,反而可能會忽略藏在其中的有價值的線索。在《懸》中,藏在這類純垃圾話里的線索包括賴斯太太說尼克是說謊專家,以及女仆埃倫認為莊園氣氛詭異的言論。當事實證明這些言論竟然對了的時候,波洛只要輕松的贊揚一下這些人眼光獨到就行了,如果這些言論不對呢,也沒有那個讀者會計較這些神經(jīng)質(zhì)的言論干擾了他的思路。所以這種純垃圾話,阿婆的態(tài)度是能說就盡量說,說的越多,故事彈性越強,不會傷害作品。
      
      (二)波洛點出的疑點,指波洛明確質(zhì)疑了卻遲遲不解釋的疑點。比如波洛質(zhì)疑為什么拉扎勒斯愿意花五十鎊去買尼克的只值二十鎊的畫等等。
      
       和純垃圾話不同,這類話既然出自波洛之口,就受到了讀者的重視,所以在結(jié)局時,這類垃圾話是必須處理一下的。波洛是個完美主義者,他喜歡了解所有細節(jié),即使與案件無關(guān)。所以他什么都懷疑,都去查,把讀者和黑斯廷斯至于迷惑之中。阿婆擅于風(fēng)趣的處理掉這些波洛提出的干擾性極強的疑點來為小說添色,但這類疑點還是不宜過多,多了解釋起來就難免牽強,對作品的嚴密性有一定的損害。
      
      (三)模棱兩可的話,主要指主要人物那種沒有實質(zhì)內(nèi)容的觀點。波洛的類似言辭總會讓黑斯廷斯誤解,因為其雙關(guān)性極強。比如“……沒有人知道這個謎。也許她什么也不是。不過我告訴你,我的朋友,她是個點燃指路燈的人。”(P53),“這個埃倫——她是個謎,我不喜歡這個謎!這兒有些東西我還弄不懂?!保≒148)。作為故事敘述者的黑斯廷斯也喜歡說類似的話,比如:“我聽得出她話里有話,但那是什么呢?”(P115)之類的。而在阿婆作品里最普遍存在的則是“他知道的肯定比說出來的多”之類。這類話永遠正確,說了等于沒說。
      
       當然此類垃圾話也有其作用。無論小說的情節(jié)是什么樣,偵探其實已經(jīng)通過作者本人在“潛意識”里事先知道真相了,雖然推理作品總是盡力作出偵探是和讀者同時起步的姿態(tài),但偵探是借助他和作者的關(guān)系而不是借助于自己的才智知道真相的這一點卻是事實。有些作品就很得意忘形,比如江戶川亂步的作品,經(jīng)常很久也沒見偵探有什么行動和看法,任案情發(fā)展,可是快尾聲時,偵探突然來一句“我早料到啦”就明白了一切,這樣情節(jié)的突兀感就過于強了。讓神探和助手們時不時說上一兩句這樣的垃圾話,會加強一下偵探在作品里的存在感,給人一種偵探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和讀者一樣介入案子的感覺,其實這是對偵探事先從作者那里明白了真相這一事實的掩飾。因此這類垃圾話在寫作節(jié)奏上是一種有效的調(diào)節(jié),但同樣不宜過多,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廢話一句,對讀者破案毫無幫助,說多了就讓人產(chǎn)生厭倦感。
      
       綜上,阿婆對如何適時添加每種類型的垃圾話有一種近乎天賦的才能,她幾乎總是知道什么垃圾話在何時說,說多少,這讓阿婆的作品讀起來十分流暢而愉快。
      
      
      ————————————————
      
      阿婆的偉大之處
      
       雖然說阿婆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犯罪模式,被后人頻繁仿效,但我認為阿婆最偉大之處還是在于她寫推理小說的語氣和節(jié)奏。推理小說發(fā)展到現(xiàn)在,推理核心能夠跳出窠臼的作品已經(jīng)很少,那么多作家絞盡腦汁想各種邏輯上的可能性,手法上的可能性,幾乎樣樣都被人嘗試過?;蛟S可以想象,就算很多模式(比如《無人生還》、《東方快車》等等)阿婆并沒去寫,它們也很有可能被后輩作家們最終嘗試出來,只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但是同樣的情節(jié)被不同的作家寫出來是完全不一樣的,而最直觀的就是寫作語氣。至今似乎也沒有作家能像阿婆一樣能夠既筆調(diào)輕松又邏輯嚴密的去完成一部作品,作家們要么陰沉著臉嚴肅的寫作,要么就是寫一些不疼不癢的輕松推理了(而輕松之余推理成分卻被大大弱化)。
      
       波洛和福爾摩斯類型的偵探不一樣,福爾摩斯把一個小證據(jù)充實成大段事實的能力無人能及,雖然一些推理迷評價認為福爾摩斯擅于觀察、推理細密,我倒不以為然(通過手上一個傷疤,拐杖的磨痕說出那么多事實來,很難稱其為推理細密吧)。與福爾摩斯超強的思維跳躍性相比,波洛的思路和常人就較為接近。他有他自己的模式,按照自己的一貫章程對待每一個案子,他幾乎是領(lǐng)著讀者挨門挨戶去搜集線索,他的速度我們都可以跟得上,只是我們對線索真?zhèn)蔚谋鎰e能力不如波洛強罷了。即使是這樣,阿婆還是怕讀者思維跟不上,常常讓波洛把行動的目的說出來,或者從頭到尾了捋一捋思路什么的。
      
       阿婆這樣的節(jié)奏和她的推理類型有關(guān)。她和奎恩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寫作模式,奎恩隱藏謎底的方法是弱化線索,把線索都裝扮的毫不起眼,這樣讀者常常會無從下手,但是真相大白時,我們發(fā)現(xiàn)奎恩是誠實的,只是我們不能明察秋毫,而阿婆隱藏謎底的方法是強化偽線索,即把不是線索的東西搞得神經(jīng)兮兮,和線索混淆起來,都比較明顯的擺在明面上(事實上弱化線索比強化偽線索要難)。所以在寫小說時阿婆要推著讀者走,她生怕讀者不中圈套,所以通過不停的嘮叨各種各樣的可能性來替我們思考,你想不和阿婆搞互動都不行,而當讀者和作者搞起了互動,就說明讀者已經(jīng)被作者吸引了。
      
       由于阿婆這樣的寫法,讓讀者在讀阿婆小說時比讀其他推理小說省腦子(前提是這是對于那些對獨立找出答案有興趣的讀者),因為解弱化線索類作品像做一道填空題,解強化偽線索的作品則像解一道選擇題,難度差異是明顯的,當然答不答得對是另一回事,這里僅指思考強度。也就是說,讀阿婆作品時讀者想的很多,但想的不費勁。所以阿婆的書讀起來節(jié)奏更順,更適合用作消遣讀物?!度嗽程┥健返淖髡甙屠账拐劦剿某晒χ罆r說,他的成功秘訣是用不著讀者費腦子,事實上這是絕大多數(shù)暢銷書的模式。要么根本不用讀者動腦子,要么就是雖然想得多,卻想得不費勁。即使是對于相對比較愛動腦的推理小說讀者群來說,這一模式仍然適用,所以阿婆的書比其他作家賣的好一點也不奇怪。
      
       馬普爾小姐的系列普遍不如波洛系列精彩,其原因多半也在節(jié)奏上。馬普爾的故事節(jié)奏過于舒緩,而在結(jié)尾時就會真相大爆發(fā),前松后緊,閱讀舒適度就會下降。波洛系列里也有一些作品,比如《外國學(xué)生宿舍謀殺案》這種,阿婆小說的各種特質(zhì)俱全,但就是不經(jīng)典,原因也主要在于節(jié)奏。
      
      
      ————————————————
      
      波洛憑什么比我們強?
      
       不要說是波洛或者馬普爾,就連巴特警長也比我們強得太多,這當然是首先得益于阿婆的偏袒。記得三年前我讀完《走向決定性的時刻》之后把書借給了一個同學(xué),這個同學(xué)是從來沒讀過阿婆小說的,可能讀推理也不多。她讀完之后告訴我,她覺得其實結(jié)局并不那么難猜,只是因為克里斯蒂的敘述才猜不到。而記得在報紙上看到過一項科學(xué)研究,研究者認為阿婆的小說詞匯量非常少,經(jīng)常重復(fù)使用,而且句子有節(jié)奏,有一種近似于催眠的效果,使讀者被她牽著走,當然這個研究成果對中譯本有沒有說服力就不知道了。但是有一點能肯定,就是我們比波洛受到了更多來自阿婆敘述特點的干擾。當然這只是我們斗不過波洛的一個小原因,其主要原因還在于阿婆賦予波洛的種種優(yōu)勢。
      
       按照一般偵探的模式,如果發(fā)現(xiàn)某一個角色隱瞞東西不說或者撒謊,那這個人不是兇手也基本是和案件真相密切相關(guān)的一分子了。或者是,偵探發(fā)現(xiàn)了某個奇特的物證,而這個物證只有在某個特定的人是兇手時才會出現(xiàn)。偵探先是通過這些依據(jù)戳穿犯人,此后才是犯人自供動機的時間。以上這些特征在動畫片《名偵探柯南》里體現(xiàn)的極其明顯。然而對于阿婆的作品來說剛好是反過來,嫌疑人說謊根本沒什么好奇怪,因為每個人都會說一點謊或者隱瞞一部分事實,一個人可能就因為不想讓別人知道他酗酒而百般阻撓推理,因為不這樣寫偽線索就出不來了。而由于阿婆本身是那種喜歡寫強化偽線索類型推理的作家,她筆下的偵探對于物證一類東西持不屑的態(tài)度也就很好理解了。證據(jù)指向某人沒有意義,它極可能是有人故布疑陣,想想《東快》這樣的案子,波洛從一開始就嫌證據(jù)太多而不是太少。而出現(xiàn)波洛破獲發(fā)生在十六年前的毫無證據(jù)了的案件的極端例子會存在也不足為奇了(《啤酒謀殺案》)。
      
       波洛(包括馬普爾)在面對一個案件時,最先想到的是兩個問題:動機與模式。首先想被害人是個什么類型的人?嫌疑人都是什么類型的人?而某種類型的人殺害某種類型的人的話可能存在什么動機呢?或者是,這個案子的犯罪模式以前似乎見過,那時是怎樣的情形?
      
       這些可能在以帕克派恩為主角的小說里更直白一些。帕克派恩自己就說過他解決案件的技巧是把不同的犯罪模式詳細分類。在《鉆石之謎》這個案件里,帕克派恩在解釋他為什么相信某個嫌疑人沒有偷鉆石時說:“……就是說,不是偷竊珠寶的特定作案類型。當然,你可能會作其它什么案,可是我們并不涉及這個話題。不管從哪方面來說,我都看不出你是偷竊晨星的人?!边@就是說,他判斷這個人不是竊賊是不是因為相信其人品,而是因為這個人不屬于進行這種犯罪模式的類型。而他破這個案子用的是相同的方法,“阿瑪菲團伙。當你告訴我你的遭遇,我馬上就聯(lián)想到了他們。我斷定那是他們慣用的作案方式。后來你向我一一描述了那些客人的面貌特征,我心里就越發(fā)確信是他們了?!?、“很簡單。姓名是意大利姓名,血統(tǒng)無疑也是意大利血統(tǒng),然而老阿瑪菲出生于美國。他的作案方式大都雷同。他裝扮成一個真正的商人,把自己介紹給某個歐洲國家珠寶行業(yè)的某個重要人物,然后開始耍他的小花招。”……
      
       因此在波洛他們看來,只要弄清楚當事人的性格類型和案件的犯罪模式的話一切就都會一清二楚。在《高爾夫球場的疑云》里,波洛諷刺那個吉羅警探是條搜找物證的獵狗,但是在《懸》里面,波洛又很有自豪感的把自己比喻為了獵犬。事實上偵探永遠都是獵犬型的人物,只不過搜找的東西不一樣。然而,短期內(nèi)介入一個案件,尋找動機比尋找物證難得多,所以為了幫助波洛快速破案,阿婆在她的小說世界里另設(shè)置了一些前提。
      
       《怪屋》里雖然沒有波洛等偵探,但是里面“我”的老爹憑借多年辦案經(jīng)驗總結(jié)出的罪犯特征卻幾乎在阿婆所有作品里適用,即兇手都是很自負、喜歡說話的一類人(這個假設(shè)在其他作家的作品里經(jīng)常不適用 )。因此當波洛四處打聽的時候,兇手不但會自曝其性格類型,而且會主動提供大量的信息給波洛,好像沒有太多自我保護意識。而其他的角色也是要么健談要么很容易被人推斷出其觀點。更重要的,所有人物都非常符合波洛的人物歸類體系,這樣一來波洛那套陳詞濫調(diào)(黑斯廷斯在《懸》里就是這么說的)就百試百靈了。
      
       波洛本人也擁有許多女人特質(zhì),喜歡偷聽偷看,熱衷八卦,這些都為他破獲阿婆筆下罪犯的案件提供了不少幫助。更重要的,波洛擁有并倚重他那女人般的直覺,可以沒有障礙的把兩件看上去并不相關(guān)的事聯(lián)系在一起。在《懸》里,波洛居然一下就把尼克和冒險家塞頓聯(lián)系在了一起,只因為這些年輕人談?wù)摿怂?。事實上年輕人平時討論一些名人的八卦再正常不過。波洛能在構(gòu)想動機時那么異想天開(P101),把尼克和塞頓聯(lián)系在一起怎么就一點也不愿意想想還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呢?我只能說是波洛靠直覺了。
      
       波洛神奇的直覺還體現(xiàn)在他對線索真?zhèn)蔚呐袛嗌?,不但能從角色們啰里啰嗦的話語中快速篩選出有用部分,還能有效的把角色說謊的部分極其準確的識別出來。波洛和賴斯太太只談了幾句話,就極其肯定她說了謊,她當時不在塔維斯托克。這怎么看都有些武斷,且不說完全不能肯定賴斯太太是否真的說了謊,就算是說了謊,也不一定說明賴斯太太不在塔維斯托克,僅僅是因為賴斯太太不肯說出她在塔維斯托克的朋友的名字?
      
       波洛偷聽偷看得來的信息完全與讀者共享,從大量垃圾信息里篩選有用的信息雖然難可理論上還是辦得到,分析人物是否說謊也勉強辦得到,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上,理論上讀者尚可與波洛匹敵。但波洛另一個優(yōu)勢讀者就沒法比了,那就是波洛“在現(xiàn)場”。
      
       波洛對感官印象非常信任,在《高爾夫球場的疑云》里,波洛仔細觀察了昏過去的雷諾夫人后眉頭一皺,從此思路就開始逆轉(zhuǎn),卻把讀者留在了原來錯誤的思路上,原因是波洛發(fā)現(xiàn)雷諾夫人是真的昏了,由此判斷她真的沒有預(yù)料到她丈夫會死,這種感覺是讀者絕對不會有的。在比如在《懸》里面,波洛拜訪查爾斯之后判斷說,“但是在查爾斯·維斯身上,我看不出有這種動機存在”(P103)。僅一個“看不出”,波洛就可以否掉一個邏輯走向。在談到尼克時,波洛說,“但用那樣的語氣說出那樣的話來,不,不是自然的?!保≒112)。此間玄妙的語氣也不是讀者可以感受的。而“看不出”、“那樣的語氣”一類不在現(xiàn)場就感受不到的模糊詞匯,在阿婆的作品里極其普遍。
      
       綜上,就算人定勝天,也休想勝過波洛。
      
      
      ————————————————
      
      我們真的在和阿婆斗智嗎?
      
       范達因在寫他的推理小說二十條原則之前有一段話:“推理小說是一種智性游戲,但更像一種競賽,作者必須公平地和讀者玩這場比賽,他必須在使用策略和詭計的同時,維持一定程度的誠實,絕不能過分到像玩橋牌時作弊一樣。他必須以智取勝,透過精巧又不失誠實的設(shè)計引起讀者的興趣……”。在范達因看來,讀者閱讀推理小說的過程是和作者斗智的過程??髟诮议_案件真相之前,一旦自認為把該給的證據(jù)給全,也會挑戰(zhàn)讀者,這顯然也是在遵循這一總原則。然而,對于案件的脈絡(luò),作者是正向思維,讀者是逆向思維,難度差異不同,而作者的智力體現(xiàn)也絕不僅在想出這樣一個案件,而在于如何去講述這個案件,作者與讀者的智力工作不體現(xiàn)在一個層面,理想的競賽狀態(tài)很難形成。
      
       對于一個業(yè)余推理愛好者來說,構(gòu)思出一個離奇的案子未必很難,只要他愿意,他可以編排多個巧合,并配上一大堆故弄玄虛的假線索,任何一個人藏一件東西,其他人都是很難找到的。寫作的真正難度是構(gòu)思好之后如何有條不紊的展開案件,并在離奇性和合情合理之間尋求平衡。有一些作品即便讀者事先猜出真相仍是好作品,另有一些作品讓人匪夷所思,絕對猜不到,但是卻無聊的很。
      
       具體到阿婆的流水線作品,我認為其結(jié)局是不可預(yù)測的。換句話說,你可能猜到真相,但沒什么意義??鞯娜趸€索型作品,我們可能完全找不出像罪犯的人,但奎恩指出各個證據(jù)時,幾乎所有的證據(jù)都指向同一人。如果我們閱讀時察覺到一部分線索,也基本可以把視線投向罪犯了,邏輯上講,故事沒發(fā)展到結(jié)束時犯人就已經(jīng)有唯一性了。阿婆這種強化偽線索的作品(在此類型作品里阿婆已做到極致,即使是喜歡設(shè)陷阱的作家也很少有下阿婆那么多陷阱的)里,一條線索是不是偽線索可能在故事快結(jié)束時阿婆仍可自由選擇,多條可以隨時補完整的邏輯鏈通向不同的“真相”,而補全線索的最后一環(huán)可能是遠方發(fā)給波洛的電報,或者波洛設(shè)局之后,究竟是誰會去上當?shù)鹊龋o論是誰上了當波洛只要說事先懷疑的就是他,那在邏輯上都是合理的)。
      
       讀者猜阿婆書里的兇手時,一般先是排除表面看上去可能性最大的(不需要邏輯,僅是經(jīng)驗),而阿婆的案件格局一般都不大,剩下幾個主要人物又都有一點疑點,這樣就可以按照上面敘述過的人物走向去猜。可是這樣已于邏輯無關(guān),我們猜兇手實際猜的是阿婆的寫作習(xí)慣了。而我自己,除了《ABC謀殺案》和《藍色特快上的秘密》我完全看穿了真相之外,其他的我都確定不了。而我讀阿婆的樂趣變成了“我倒要看看這個有意思的老太太這次又想玩什么花樣”了。
      
       或許與阿婆斗智有一種更好的方法,就是去掉尾聲部分,自己提供一個“同人版”結(jié)局。就阿婆的作品特點來說,很多流水線作品要想提供合理的“同人版”結(jié)局都是可能的,而我想比一比我和阿婆誰的結(jié)局更精彩。在讀完《懸崖山莊》之前,我就自己設(shè)計了結(jié)局,首先我在出現(xiàn)那張奇怪的臉之前早已猜測到賴斯太太的丈夫可能會出現(xiàn)這種可能性,按照多嘴的女仆可能的走向,我選擇女仆埃倫可能和賴斯太太的丈夫有什么親緣關(guān)系。埃倫完全可能偷看到塞頓的來信推測出繼承大筆遺產(chǎn)的可能性,她選擇殺死尼克,由賴斯太太繼承,既然她和丈夫沒有離婚,那她丈夫分走賴斯太太遺產(chǎn)的一半也很理想,或者趁賴斯太太沒來得及立遺囑時再把賴斯太太也干掉。這樣一來女仆埃倫和賴斯太太的丈夫就成了合謀兇手,她沒有去看焰火是因為和賴斯太太的丈夫秘會,她見死的是馬吉而不是尼克,意識到是同伙出了錯,因而一時疏忽把自己的意外感透露了出來,后來為了彌補這一點就編了什么莊園不詳一類的鬼話。我覺得這樣是完全說得通的,但是對比一下,阿婆的收尾確實精彩得多,而我的故事只能算是中規(guī)中矩缺少亮點了。因此不得不說,盡管阿婆的故事有隨意性,但阿婆有天賦能從眾多可能的結(jié)局中挑出最精彩的一個。
      
      
      ————————————————
      
      阿婆的竅門
      
       阿婆確實是有竅門的,正是因為有竅門,所以阿婆才能在量產(chǎn)作品的同時最大限度維持了作品的整體水準。其竅門歸根結(jié)底在于,阿婆構(gòu)建了一個屬于她自己的邏輯世界。
      
       很多被嚴重簡單化的東西只有在阿婆的世界里才是完全合理的,比如在阿婆作品里,可憐的A愛B愛得都快發(fā)瘋了;A有時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A這樣的人對謀殺有天生的興奮感;A被B的魅力所吸引,但并沒有陷進去……這些是阿婆作品里很基本的要素。在大多數(shù)作家筆下,這里的每一個感情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都是要用細膩的描寫才能表達清楚的,可對于阿婆,這些涉及感情深處、人性深處的狀態(tài)只需要一句話就能描述。要進入阿婆的作品,就必須先承認這些規(guī)則,可一旦接受,這個邏輯世界就似是而非了。
      
       在《捕鼠器》里有個叫克里斯多夫的角色說了一段話——“每個人都有意思,因為不管是誰,您永遠都不會真正弄清楚他們到底是什么樣的人——他們到底在想點什么。比如,您就不知道我現(xiàn)在想什么,是嗎?”,接著他又說:“您知道嗎?只有藝術(shù)家才能真正弄懂別人的底細——而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弄得懂!……”
      
       這兩段話差不多可以看成是阿婆對讀者的告誡,即無論我的人物在干什么說什么你都找不到規(guī)律可循,這不需要道理,相反,我會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人物(藝術(shù)家),他就是能看透這種規(guī)律從而弄懂一切,這也不需要道理(因為他自己也弄不懂)。那么,這種別人怎么也弄不懂藝術(shù)家卻不需要理由就能弄懂的規(guī)律如何能存在呢?這就是一個悖論。
      
       波洛辦案最大的技巧是給人歸類,然后找動機,可這種人物類別事實上并不存在。正如前面對角色棋子的走向分析以及《捕鼠器》中的那段臺詞所言,同樣的身份,同樣的表面行為特征在阿婆的邏輯里都會暗藏著對立的邏輯方向,那通過對表象的觀察所做的分門別類究竟有什么用處?在《懸》這部小說的142頁,波洛評價尼克說:“這些年輕小姐現(xiàn)在根本得不到應(yīng)有的訓(xùn)練,在條理性方面簡直毫無教養(yǎng),也根本不懂得辦事的方法。這位尼克小姐,她是有魅力的,但她的頭腦里只有些棉花、稻草!她是只繡花枕頭!”。可是最后的事實證明,尼克和波洛此時說的完全不一樣,一個做事不周密,沒有條理的繡花枕頭怎么能設(shè)計出幾乎騙過了波洛的案件(如果沒有黑斯廷斯對馬吉名字的調(diào)侃的話)?事實上波洛后來之所以轉(zhuǎn)而懷疑尼克,也必然是自己推翻了自己對于尼克的歸類。有什么事實使波洛對一個人的性格本質(zhì)的看法產(chǎn)生了重大轉(zhuǎn)變嗎?沒有!波洛只是按原有的想法推理不下去了。不需要事實,僅靠推理,人的本性就可以跳來跳去,既然對人本性的判斷這樣不穩(wěn)定,又如何能賴此解決了那么多案子呢?這種矛盾在阿婆的悖論邏輯世界里不可解釋。對讀者阿婆奉行的是不可知論,對波洛阿婆奉行的卻是方法至上論。
      
       阿婆筆下的人物從來都不會碰上道德困境,所以在幾乎所有的故事里,基本每一種人物的各種走向都可以合理存在。又由于阿婆在角色人物刻畫時有千人一面的特點,事實上它永遠是幾個類型的人拼湊在一起的故事,而不是幾個特定的人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啤酒謀殺案》仍然可算例外),所以我們沒有了為某個人物做設(shè)身處地考慮的能力。這兩點共同保證了阿婆的每個角色都可以在故事進展中在幾種人性之間自由跳躍,即使案件的格局很小,排列組合一下,阿婆能設(shè)計出的可能性也會多得驚人。
      
       所以,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充滿悖論的小世界,對讀者和偵探采用雙重解釋標準就是阿婆的小竅門。
      
       因此,阿婆的成功其實是以“刻畫人物千人一面”和“缺乏人性深層挖掘”為代價換取來的,也許很少有作家愿意付出這樣的代價,但阿婆有意無意的這樣做了。這種交換的結(jié)果,是阿婆創(chuàng)造出了獨一無二的謀殺童話,從而在推理界取得了不可撼動的女王地位,與此同時她的這些作品在文學(xué)價值上卻貢獻寥寥,是那種也許“正統(tǒng)”作家(馬原倒是例外)即使愛看也不會敬佩,更不會以此為榜樣的作品。阿婆也不會像有些推理名家一樣得到推理圈和“正統(tǒng)”文學(xué)圈的雙料承認。
      
       當然,阿婆創(chuàng)作出了《無人生還》、《羅杰疑案》還有《東方快車謀殺案》這樣根本不能用流水線原則去理解的經(jīng)典,這本身就已經(jīng)證明的阿婆不是個只會用“小竅門”的那種自我復(fù)制的作家。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阿婆的一些非推理作品,比如《裁縫的洋娃娃》和《神秘的鏡子》等短篇,其女人細膩的情感加上奇特的構(gòu)思,信手拈來的詭異氣氛絕非橫溝正史們那種刻意營造的氛圍可比,這類作品的文學(xué)價值可能被嚴重低估了??上н@些作品在數(shù)量上都是少數(shù),大部分時間里阿婆都是在她的流水線上工作。因為即便是流水線,它的變化多端仍然足夠有趣,足夠這個聰明的女人樂在其中了……
  •     唉..很不巧的在看<懸崖山莊>之前剛看了阿婆的<死亡約會>...兩個案件的情節(jié)簡直就是如出一轍啊~~同樣是被害人最后變成兇手~~只是<死亡約會>里面的兇手并沒有用太多篇幅來描寫,所以最后結(jié)局揭曉的時候也沒有很深的感覺吧~~可是<懸崖山莊>里面可能對女主角大大咧咧的性格太為信任了..所以雖然猜出了兇手..但是還是覺得心很涼很受傷害...唉...人性啊...
  •     事關(guān)自己生死與發(fā)財?shù)拇笫?,她為什么非要把大名鼎鼎的波洛牽涉進來呢?當然不這么寫,就不會有后面的故事了。只是尼克聰明一世,在這個問題上她沒必要這么挑戰(zhàn)自己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猜到結(jié)局,是非理性的推測,對人性的不信任.
      看了好多本阿婆的書,卻特別同情這里的受害人,
      單純美好的天使即使不用言語,依然令人心疼.
  •     就在讀到含有可卡因巧克力時,我就已經(jīng)確認是尼克小姐自己了。這樣的懸疑小說,越是各種證據(jù)都很明顯指向的那個人,往往越不可能是殺手。這也是比較老套的套路了,沒辦法,作者肯定要用各種手段給讀者一些“驚喜”,但當你熟悉了這種驚喜以后,巧克力盒子里的巧克力就都是一個味道了。
      
      繼續(xù)看看其他部了,看看巧克力盒子里是不是會蹦出來個匕首。 哈
  •     看完了《懸崖山莊奇案》,對尼克?巴克利小姐佩服得五體投地。倒不是說她的點子有多么高明,而是佩服她敢于向赫赫有名的赫爾克里?波洛挑戰(zhàn)??床逑壬?,自負聰明一世,卻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尼克小姐的圈套。他忙上忙下,用各種巧妙的方法套別人的話,為兇手設(shè)下種種難關(guān),自以為萬無一失的時候,卻眼睜睜看著謀殺案發(fā)生在他眼皮底下。那時我真想笑出來,還要笑著說:“波洛啊波洛,想不到你也有今天?!?br />   在以前的故事里,波洛總是偵破別人的陰謀,這一次他卻大上其當,不但被扯進陰謀里,甚至可以說,這次的被害者,間接上是波洛害死的――死于他的自負,他根本沒想到有人敢利用他。
      這牽扯到一個有趣的話題:即聰明人會不會上當。
      波洛是上了當,這個解謎高手陷入了一個謎團,緣于他自身的盲點――他太聰明了,所以從來沒往自己身上想,用句老話說就是“丈八燈臺――照的見別人,照不見自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想讓一個聰明人上當?shù)脑?,就得利用他的弱點。
      再說尼克,總覺得故事中對她的刻劃前后不大一致。在整個故事中,尼克給我的感覺是:漂亮有魅力(迷人的小妖精)、聰明(設(shè)計移花接木的點子)、有勇氣(利用波洛,讓自己中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她不吸毒)。總之我總是想用褒義詞來形容她。好吧,她寡廉鮮恥,她愛財如命,她心狠手辣,但是她比故事中其他太太、小姐們都有活力,都生氣盎然,她比她們更像一個真人。她和她們在一起時,顯得那么格格不入,那些人就像舞臺上的背景,主角一出場,你就看不見背景了。
      不過當然了,謀殺不是好笑的事情,尼克的計劃也并非天衣無縫,例如穿過她帽子的那顆子彈。當然,她可以提前在帽子上穿個洞,但開槍的人是誰呢?是弗雷迪的丈夫嗎?還是查林杰中校?不管是誰,尼克小姐肯定有一個同伙,但是這一點波洛卻沒交代。這個問題,就請比波洛還聰明的人來回答吧!
      另外,這本書的封面設(shè)計比較糟糕,既沒有懸崖,也沒有山莊,不知道設(shè)計封面的人想表達什么。
  •     讀阿加莎小說的過程仿佛是跟她較勁的過程,讀者總是急用弄清事情原委并找出兇手,而婆婆偏偏讓情節(jié)曲折跌宕山重水復(fù),還拼命把你往錯誤的方向引。也許我真的不夠聰明,從大學(xué)時代至今,讀了幾十本她的小說,猜對答案的次數(shù)卻寥寥可數(shù),這一次則完全被繞得暈頭轉(zhuǎn)向,連基本的方向都抓不住。也難怪,大偵探波洛在大部分時間里也被兇手騙了呢。不過正是因為猜不出兇手,而謎底又總是出人意料,才使阿加莎的小說如此長時間吸引我,每當我翻開一部小說的第一頁后便欲罷不能,不看完睡不著覺。這一回也不例外。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就像在迷霧里穿行,找不到方向,亂走一氣,直到最后突然找到出口鉆出迷霧,看清事情的真相,那感覺就跟你絞盡腦汁花了三天時間解開一道數(shù)學(xué)題一樣。我一向討厭愛說謊的人,而有著美麗外表的騙子更可怕,會讓人心生愛慕,對她的謊言信以為真。所以“人不可貌相”,在真正了解一個人之前,不應(yīng)該因為她的外表而枉下定論,否則一定會付出代價?!偟膩碚f,這部小說非常值得一看,破案的要點都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只是需要細心的人用慧眼將它們從其它不重要的細節(jié)中識別出來。
  •   但是作為一部能體現(xiàn)我這種人也有突然智商閃光的時刻,我決定要收藏!
    ————————————————————————————————————
    →_→樓主你亮了。
  •     “之前看阿加莎的書的時候也有從中間開始猜兇手的情況,也有猜對的情況,但基本上總會有事實理不清楚,但這次是堅決的覺得女主角尼克就是最有問題的?!?br /> +1,本作也是我第一次完全猜中兇手和ta的詭計。上世紀看連載的讀者可能猜不著,但在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讀者都能估到,這種反轉(zhuǎn)的案情我們已經(jīng)在太多文藝作品中見過。
  •   我不相信一本偵探小說中會出現(xiàn)殺錯人這種情況,就像偵探小說的結(jié)局是個精神病患者一樣可笑。+1
    瑪吉的死亡聽證會上一看到她的全名就愣了,開始還以為是外界搞錯了死者身份,排除了這點之后動機就太明顯了
  •   個人覺得這本書不如災(zāi)難之城
  •   你不對比咱家說實話沒感覺……
    都能讀通~反正一天到晚翻譯英文句子翻譯腔都習(xí)慣了~(咱是學(xué)生)
  •   提交的時候網(wǎng)線斷了,以為白打了這么多。虛驚一場。
  •   有點不明白...
  •   我有一點不明白,剛開始在美琪旅館,射在尼克的帽子上,落在波洛腳
    底的那顆子彈到底是那個人發(fā)射的?
  •   樓上的,是尼可從報紙上得知了波洛要來,于是特意安排的.事先用槍把帽子邊沿打穿,然后拿著彈殼去美琪旅館那里,從遠處扔在波洛腳下,隨后自己走過來.
    假象而已.
  •   看到樓上解釋,才明白這點~
    謝謝
  •   深入,雖然是以貶為主。
  •   標記一下,以后看
  •   說了那么多,其實就是AC不遵守公平原則
  •   “奎恩隱藏謎底的方法是弱化線索,把線索都裝扮的毫不起眼,這樣讀者常常會無從下手,但是真相大白時,我們發(fā)現(xiàn)奎恩是誠實的,只是我們不能明察秋毫,而阿婆隱藏謎底的方法是強化偽線索,即把不是線索的東西搞得神經(jīng)兮兮,和線索混淆起來,都比較明顯的擺在明面上”
    同意,正因為如此,看奎因的故事如果沒有猜出兇手,會覺得“?。窟@些線索作者有提到?作者怎么這樣寫啦”,可是看完阿婆的故事如果沒有猜對兇手往往會懊惱:“啊這些線索都有注意到,先前明明懷疑過這個人的怎么后來又被誤導(dǎo)開了嘛”于是很想再試試下一個故事。
    所以阿婆的作品分兩塊看,一塊是典型作品,說得不好聽就是“流水線”,但也正如lz所說樂趣在于“我倒要看看這個有意思的老太太這次又想玩什么花樣”;另一塊則屬于那些比較特別的,比如羅杰疑案,比如無人生還。
  •   “阿婆也不會像有些推理名家一樣得到推理圈和“正統(tǒng)”文學(xué)圈的雙料承認?!薄獙戇@類題材的作家,大概也只有切斯特頓、哈米特、錢德勒、森村誠一等人能被雙重認可吧?畢竟難度挺高。而阿婆之所以能成為全球最暢銷的小說家,也自然是深有其道的。
  •   寫這類題材的作家,大概也只有切斯特頓、哈米特、錢德勒、森村誠一等人能被雙重認可吧?
    ————————————————————————————
    森村誠一被認可的程度和錢德勒哈密特等應(yīng)該也很難相比
  •   是啊,所以這類作家本來就很少……
  •   太長了,讓人看的發(fā)暈。你看偵探小說是趣事還是苦差事?評論者總是有理的,可這并非創(chuàng)造。時間應(yīng)多花在創(chuàng)造上??茨阕x的不少,你為何不去寫呢?
  •   這是你的興趣,我尊重!為什么不能貼小說??完全可以。如果你貼,我肯定會看的
  •   很厲害,對以后再看阿婆的小說很有幫助
  •   好精辟的,不過也的確很長
  •   我仔細的把你的長篇大論看完了,你說的很精彩
    我相信每個真正欣賞阿婆的人從來不會因為她不"正統(tǒng)"而隱瞞對阿婆的喜愛
  •   所以我愛她的書是因為我愛看“小說”
  •   很BH
  •   看了LZ的文章,我發(fā)現(xiàn)跟我有相似感受的還真不是只有我一個。
    沒錯,我剛看了4、5本左右就對波洛的辦案方法表示了質(zhì)疑,現(xiàn)在才明白其本質(zhì)是阿婆的“人性”探究太淺。
    總之,以后就遠離阿婆了。
  •   很有特點的評論~~
    的確讀多了阿婆的文,會發(fā)現(xiàn)很明顯的套路~~
  •   誰寫這么多小說會沒有套路啊?莎士比亞也有自己的套路,但我們還是一再被這個細節(jié)改變的套路吸引才是作者的功力所在
    文章看得很深入,佩服佩服
  •   哈哈,可以做我的畢業(yè)論文了!你寫的太棒了!
  •   盡管套路一用再用……我還是猜不到結(jié)局
  •   2009-12-31 23:59:00 啃腳趾頭的貓貓  哈哈,可以做我的畢業(yè)論文了!你寫的太棒了!
    ------------------------------------------------
    同感,寫得太棒了。非常有道理,說出了我心里話。
  •   先m
  •   你寫這么一堆貌似細致入微實則武斷膚淺
  •   你寫這么一堆貌似細致入微實則武斷膚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謝評論 我始終認為貌似細致比貌似就粗糙還好一點 讓別人鄙視也鄙視的清楚
      
      對于您這種貌似就不細致的無論據(jù)的牛逼結(jié)論我只能當您一句話沒說 抱歉
      
  •   有套路可以理解啊,阿婆又不是神。。。寫作風(fēng)格多樣,沒有套路可尋的作家很少吧。。。。有么?
    分析得真仔細,看書看這么認真,敬佩~~~
    向LZ學(xué)習(xí),以后看書我也要想一下,分析一下~~~
  •   有套路可以理解啊,阿婆又不是神。。。寫作風(fēng)格多樣,沒有套路可尋的作家很少吧。。。。有么?
    ————————————————————
    當然可以理解 我喜歡阿婆
  •     “奎恩隱藏謎底的方法是弱化線索,把線索都裝扮的毫不起眼,這樣讀者常常會無從下手,但是真相大白時,我們發(fā)現(xiàn)奎恩是誠實的,只是我們不能明察秋毫,而阿婆隱藏謎底的方法是強化偽線索,即把不是線索的東西搞得神經(jīng)兮兮,和線索混淆起來,都比較明顯的擺在明面上”
    -----------------------------------------------------------------------------------
    +1所以奎恩的推理給人的感覺就是嚴謹甚至天衣無縫,而阿婆的給人感覺是可以這樣想但明明也可以那樣想啊,直覺和作者先決給定的假設(shè)占了很大的比。推理我更愛奎恩,但是阿婆的敘述和情節(jié)更加有味道一些
  •   非常精辟,佩服。
    多年前看過一些阿婆的書,沒有印象了,這兩天重新開始看,看完兩本《懸崖山莊》和《啤酒謀殺案》,故事很好,我猜著或者猜著了一半,但我知道是直覺和運氣,書中給出的證據(jù)并不必然推出結(jié)局。
    lz的評論非常到位,即使是有很多例外的《啤酒》,本文中的論述也基本上符合。
  •   ……主要想看看對懸崖的評價……
    這么長一串評價的是阿婆的大部分(流水線)作品吧?
    說實話看了懸崖之后覺得并不流水線,咱家看得出來阿婆好幾篇流水線,但覺得懸崖不一樣~
  •   你對福爾摩斯的評價完全不正確
  •   贊!!
  •   make
  •   我想問一下,關(guān)于《懸》里面你說的尼克的本性跳來跳去的問題,你指出這是阿婆對于波洛和讀者的雙重解釋,可我覺得波洛否認了之前對于尼克的看法是因為尼克一直在偽裝,波洛也不是神,不可能完全看透人性,也可以這么理解,當波洛發(fā)現(xiàn)自己按照先前的尼克性格推理不下去的時候那就說明尼克不是這個本性,從而造成了逆轉(zhuǎn),在這里推理和人性是相輔相成的。第二點,克里斯托弗說的“藝術(shù)家不知自己為什么懂人性”的觀點中這種“藝術(shù)家”存在并不是悖論,首先的確有這種人的存在,藝術(shù)家靠的是感覺,而不是實際的為什么,阿婆是先把一種自己觀察到的人性(往往很奇特)表現(xiàn)出來,再由“藝術(shù)家”去闡述,去解釋這種人性的存在,這也可以理解。第三點,你說阿婆對于人性缺乏深層挖掘,人物千篇一律,這點我嚴重不同意,阿婆刻畫人物的功力在推理黃金期中絕對算是一流的,典型作品《空谷幽魂》《啤酒》《無盡長夜》還有《葬禮之后》中那個兇手的動機,怎能叫缺乏人性挖掘呢?我覺得你所指的人物千篇一律是因為人物的模式,人物確實有一定的模式可言,這是阿婆對于種種不同的人歸納總結(jié)出來的,但是每個人都有其個性不同的地方
  •   @郁文迪星:
    您好,坦率的說,我不知道怎么來回復(fù),尤其是關(guān)于人性的說法。
    我想摘錄一段最近讀到的話,自唐諾新書《盡頭》的第一篇文章。
    “只要不惑于表象的微差(療養(yǎng)院換成火車廂或沙漠中獨立的考古營地云云),很容易發(fā)現(xiàn)類同到絕非巧合的地步,以至于我們常懷疑自己一定錯拿了已經(jīng)讀過的。阿加莎多產(chǎn)的秘密之一是讓這本書的嫌犯成為下本書的兇手,輪舞也似的……
    她(馬普爾)固執(zhí)地以一個小模式看待蕓蕓眾生,這個小模式就是她住了幾十年,比人類學(xué)家田野調(diào)查還詳盡的小鄉(xiāng)村,她將村子里的人以及彼此的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提升為某種“原型”,也就是她的基本生命圖像,整個大世界不過是這個小村落的函數(shù),是這個小村落的變奏和展開。阿加莎自己也是一樣,她自己的世界并不大,《東快》差不多已一次展示完她的眾生構(gòu)圖,老貴族、新富豪、寡婦、繼承人……她儉省地用一輩子,用幾十部長篇外加一些拾遺補闕的短篇來完成網(wǎng)路上醋手粗腳一夕就用掉的東西。……”
    我的看法與唐諾先生很相近,在我看來,與其說阿婆對人物的描寫是對人性的演繹,不如說是阿婆把有限的人物原型排列組合式的拼湊,唐諾先生用“函數(shù)”這個詞我不能同意更多。阿婆寫了百十本書,其實里面的人就那么幾個,就那么幾個事,只要不惑于表象的微差的話。
    但是我引用這些話,不是為說服你,也一定無法說服你,我只是想說,有人和我有同感,這是我這一類人對阿婆的小說人物和寫作方式的一個基本看法。
    您覺得《啤酒》、《長夜》是在挖掘人性,我覺得不算是,只能算是對人性的遐想。比如《長夜》,我覺得只是《尼羅河》的衍生品,它對愛情,對動機的描寫,我和我認識的一些讀者,都覺得很不信服,他就這樣殺了他的合法妻子,看不到內(nèi)心的猶疑,我們覺得很不人性。對于人性,每個人看法不同,您覺得《柯南》里,有人為一句挖苦話殺人是不是也挖掘了人性?反正我覺得不是。
    我很喜歡阿婆,但是我也閱讀了大量更嚴肅的作品,相比之下,我覺得從人性的角度來說,阿婆遠遠不夠好。這是我的個人喜好,僅此而已。
  •   對于《長夜》來說,寫的不止是愛情,而是一個人對于自己那種邪惡本質(zhì)的反抗和順從,我記得上次看到一句對《長夜》的評論,邁克爾最后知道了自己想要的幸福,他想要救贖自己,然而他救贖自己的方法卻是殺了格里塔,這不是一種人性的悲劇嗎?確實,可能如你所說的,是遐想,但至少是阿婆對于人性的一種感悟。我喜歡阿婆的書就是因為從中獲得了這種感悟。模式的問題,確實人可能寫的就那么幾種,不惑于表象的話,但是人也不可能只是單純的那幾種模式啊,你說的阿婆的人的模式是因為看到了他們深層的模式,去除了表象,但我覺得沒有那種表象的話就不是生活了,那種表象是在原有模式上的點綴。《尼羅河》中的不人性是由于阿婆把西蒙設(shè)計成了那種眼里只看到前而且不甘被富婆控制的人,這可能也就是一種模式吧,這種模式加上小小的點綴就變成了西蒙多伊爾這個人物。在這點上我覺得阿婆在推理小說界塑造人物是最成功的一個,她看到了模式。您說的大量更嚴肅的作品能否推薦幾篇,我好去看看。
  •   確實,挖掘還算不上,但阿婆是個很好的觀察者
  •   說來你覺得希區(qū)柯克算不算一個人性的挖掘者?
  •   應(yīng)該說人性的挖掘者定義是什么?能不能給個例子?
  •   這一點,我可能不知道。所以我回復(fù)的第一句說就說,我不知道該怎么回復(fù)。畢竟,人性是復(fù)雜的,我們誰也不可能說:我認為有而你認為沒有,那是你讀不出,我認為沒有而你認為有,是你的錯覺。
    即使只在偵探小說的范疇里說,為什么普遍認為錢德勒哈米特是新的一代?因為他們說,偵探小說不止要提供一具尸體,更要提供理由,因為他們質(zhì)疑為什么奎因沒有性生活。不夠我對他們也不指望更多,我讀偵探小說就是為了好玩。
    而人性未必是很激烈的,也未必需要用生死來極端的表現(xiàn)。人陷入到大大小小的困境中,他要克服困境帶給自己的心理不適,這個克服的過程里,他想的周不周全,如果不周全,是什么造成了他思慮的不周全?
    舉近兩年的閱讀例子,平淡一點的比如茱帕·拉希里的小說,比如科爾姆·托賓的小說,或者昆德拉的小說。激烈一點的,比如惡童日記。但是如果你問我為什么惡童日記我就覺得有,阿婆我就覺得沒有,我說不清。就是讀來讀去產(chǎn)生的一種、偏見。
    讀書交流,說到底,就是希望別人和自己有一樣的偏見。
    over
  •   嗯,可以理解
  •   厲害,居然猜到兇手了,
    <死亡約會>我還沒有看.
    <懸崖山莊>記得是小學(xué)時代看的,當時挺震撼的.
  •   我的感覺和你類似
  •   你別看評論不就得了
    推薦謀殺啟示,羅杰疑案
  •   都看過了。。
    我這一兩個月估計已經(jīng)看了20來本了
  •   好奇怪,為什么你突然看起了她的書?而且結(jié)構(gòu)同學(xué)也是
  •   涉及內(nèi)容的不是會自動屏蔽嗎?忍住不要點開就好了。
  •   大頭馬,俺估計是那陣子太閑了,集中性的看了基本上阿婆所有的書。。。。
    還挺好看的。。。
  •   是啊是啊,我看過的這些人中最好看的就是她了~
  •   你現(xiàn)在哪個城市讀書呢。。。。
  •   我在桂林
    貌似我在博客里回復(fù)你了……
  •   是啊,我也記得似乎問過你了。。。。。但后來沒看到答案。。
    有時間來廣州玩,桂林離這不是很遠。。。
  •   好的呀,你不是在深圳么,又跑廣州去了?
  •   恩哪
    回頭加我MSN
    kywyun@hotmail.com
  •   蒼天阿
    看看3、4年前的我
  •   天哪。??纯茨菚r的我?。。?br /> 丟死人啦。。。天天上班打印偵探小說。。。。
    下班吃兩饅頭和橄欖菜。。。
    悲摧。。
    突然想寫個那時的小P文。。可介么晚了。。咋辦呢。。。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寫吧寫吧,在我心目中,你這幾年都沒啥變化。。
  •   不寫了。。睡覺去。。再說吧。。??磥砦姨t鈍哇。。。
  •   你憑什么確認?你能說出充分的理由嗎?你只是臆測,猜對了又有什么意義呢?
  •   為什么要把兇手寫出來 ???
  •   我覺得尼克最不聰明的就是不應(yīng)該留著那把可以作為證據(jù)的手槍。就想波洛曾經(jīng)設(shè)想的那樣,她應(yīng)該馬上把手槍丟到大海里。
  •   馬吉不是波洛間接害死的,因為沒有波洛的話尼克也是要寫信請馬吉來然后殺掉她,只不過是早一天的問題。
  •   對 是沒有交代帽子上的彈孔是怎么打上去的
  •   我困惑了 封面上的那個不是懸崖么
  •   封面好像是高空俯視懸崖的取景~海岸旁好像還有小村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