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

出版時間:2004-1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樊登煥 編  

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在經濟與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曰趨重要。為滿足高職院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yè)教學的要求,加快我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步伐’我們策劃、出版了計算機專業(yè)的全國高職高專規(guī)劃教材,本書是該系列教材之一。本書力求用較短的篇幅,介紹計算機軟件技術的基本知識,突出教學重點,重視基礎,強調實用,書后附有大量的實驗。突顯高職教育注重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的特點。本書共分9章,主要內容如下:第1章是概述,介紹軟件的概念、特征、分類,軟件的發(fā)展與危機,分析原因和解決途徑;第2章線性數據結構、第3章非線性數據結構、第4章查找和排序是數據結構的內容,要求讀者在學習數據結構內容時按要求完成相應的實驗項目;第5章操作系統(tǒng)基礎、第6章典型操作系統(tǒng)平臺下的編程模式是操作系統(tǒng)的內容,要求學生在完成實驗時,更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第7章數據庫系統(tǒng)基礎,介紹數據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術,為進一步應用數據庫應用軟件奠定基礎;第8章軟件工程、第9章傳統(tǒng)的軟件開發(fā)方法是軟件工程的內容,讓學生理解支持軟件開發(fā)和維護的理論、方法、技術、標準以及計算機輔助工具和環(huán)境。由于目前高職教育的課程和課時安排相差很大,我們將第6章和第7章加“*”作為可選教材,不同學?;虿煌瑢I(yè)可自做取舍。本書由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并有較豐富的教學和操作實踐經驗的多位教師共同編寫。其中,第2章和4章由顏晶晶編寫,第3章由郭萍編寫,第5章由楊端容編寫,第7章由李娜編寫,第8章和9章由陳雪芬編寫,其余部分由樊登煥編寫。本書由樊登煥任主編,顏晶晶、楊端容任副主編。楊端容協(xié)助審稿,全書由樊登煥負責最后修改定稿。本書內容全面、實例豐富、概念清晰、圖文并茂,既可作為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yè)的教材,又可作為初學者的入門教材。同時,本書的編寫人員參加過大量的軟件工程項目,書中融入了他們的工程實踐經驗,因此,本書也可作為工程人員的參考書。本書雖經多次討論并反復修改,由于時間倉促,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不當之處仍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和同仁指正。編  者2003年10月

內容概要

《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是講述計算機軟件技術的基礎性書籍,全書共分9章,講述了軟件的概念、特征、分類,線性數據結構,非線性數據結構,查找和排序,操作系統(tǒng)基礎,典型操作系統(tǒng)平臺下的編程模式,數據庫系統(tǒng)基礎,軟件工程,傳統(tǒng)的軟件開發(fā)方法等內容。
《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內容全面、概念清晰、實例豐富、圖文并茂、重視基礎、強調實用,書后附有大量的實驗和習題?!队嬎銠C軟件技術基礎》既可作為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yè)的教材,又可作為初學者的入門教材,還可作為工程人員的參考用書。

書籍目錄

第1章 概述1.1 軟件的基本概念1.1.1 軟件的概念1.1.2 軟件的特征1.1.3 軟件的分類1.2 軟件的發(fā)展和軟件危機1.2.1 概述1.2.2 產生軟件危機的原因和解決軟件危機的途徑小結習題第2章 線性數據結構2.1 線性表2.1.1 線性表的邏輯結構及運算2.1.2 順序表2.1.3 鏈表2.1.4 線性表的基本應用2.2 棧和隊列2.2.1 棧2.2.2 隊列2.2.3 棧和隊列的基本應用2.3 串和數組2.3.1 串的順序和鏈式存儲結構2.3.2 數組的順序存儲結構2.3.3 矩陣的壓縮存儲小結習題第3章 非線性數據結構3.1 樹和二叉樹3.1.1 樹的定義3.1.2 二叉樹3.1.3 線索二叉樹和排序二叉樹3.1.4 樹與森林3.1.5 哈夫曼樹3.2 圖:3.2.l圖的遍歷3.2.2 圖的應用小結習題第4章 查找和排序4.1 什么是查找4.2 查找的方法4.2.1 順序查找4.2.2 折半查找4.2.3 分塊查找4.2.4 二叉查找樹4.3 散列表4.3.1 什么是散列表4.3.2 散列表的建立4.3.3 散列表的查找4.3.4 平均查找長度的計算舉例4.4 排序的有關概念4.5 幾種簡單的排序方法4.5.1 插入排序4.5.2 選擇排序4.5.3 交換排序4.5.4 歸并排序小結習題第5章 操作系統(tǒng)基礎5.1 系統(tǒng)概述5.1.1 什么是操作系統(tǒng)5.1.2 進程管理5.1.3 內存管理5.1.4 文件管理5.1.5 外設管理5.1.6 作業(yè)管理與用戶界面5.2 三種典型操作系統(tǒng)的特點及比較小結習題第6章 典型操作系統(tǒng)平臺下的編程模式6.1 DOS操作系統(tǒng)編程模式6.1.1 DOS編程流程及開發(fā)工具6.1.2 內存分配圖6.1.3 操作系統(tǒng)程序員接口6.1.4 實例6.2 Windows編程模式6.2.1 事件及消息機制6.2.2 多線程6.2.3 編程流程及開發(fā)包6.2.4 程序員接口6.2.5 實例小結習題第7章 數據庫系統(tǒng)基礎7.1 概述7.2 數據模型7.3 數據庫系統(tǒng)的結構7.3.1 三級模式結構體系7.3.2 數據庫系統(tǒng)的體系構成7.3.3 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7.4 關系模型和關系代數7.4.1 關系模型的數學定義7.4.2 關系代數及關系運算7.5 關系數據庫理論7.5.1 數據信賴7.5.2 規(guī)范化7.6 關系數據庫標準查詢語言(SQL)7.6.1 DDL7.6.2 DML7.6.3 DCL7.7 數據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7.7.1 安全性和完整性7.7.2 并發(fā)控制小結習題第8章 軟件工程8.1 軟件工程概述8.1.1 基礎知識8.1.2 傳統(tǒng)的軟件工程模式與現(xiàn)代軟件工程模式8.2 軟件生存周期8.2.1 軟件生存周期各個階段的主要任務8.2.2 開發(fā)模型:小結習題第9章 傳統(tǒng)的軟件開發(fā)方法9.1 結構化開發(fā)方法概述9.1.1 結構化軟件開發(fā)的基本原則9.1.2 軟件開發(fā)方法9.2 軟件定義9.2.1 系統(tǒng)分析9.2.2 軟件項目計劃9.2.3 需求分析9.3 軟件開發(fā)9.3.1 軟件設計9.3.2 編碼9.3.3 測試9.4 維護小結習題附錄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4.通道萬式  通道又稱為輸入輸出處理機(IOP),它可以獨立完成系統(tǒng)交付的輸入輸出任務,通過執(zhí)行自己的輸入輸出專用程序(即通道程序),進行主存和外設間的數據傳輸。按照信息交換方式和加接設備種類不同,通道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字節(jié)多路通道。它是為連接大量慢速外圍設備,如軟盤輸入輸出機、紙帶輸入輸出機、卡片輸入輸出機及控制臺打字機等設置的。以字節(jié)為單位交叉地工作,當為一臺設備傳送一個字節(jié)后,立即轉去為另一臺設備傳送一個字節(jié)。在IBM370系統(tǒng)中,這樣的通道可接256臺設備。選擇通道。它用于連接磁帶和磁盤快速設備。以成組方式工作,每次傳送一批數據;故傳送速度很高,但在這段時間只能為一臺設備服務。每當一個輸入輸出操作請求完成后,再選擇與通道相連接的另一設備。數組多路通道。對于磁盤這樣的外圍設備,雖然傳輸信息很快,但是移臂定位時間很長。如果接在字節(jié)多路通道上,那么通道很難承受這樣高的傳輸率;如果接在選擇通道上,那么,磁盤臂移動所花費的較長時間內,通道只能空等。數組多路通道可以解決這個矛盾,它先為一臺設備執(zhí)行一條通道命令,然后自動轉換,為另一臺設備執(zhí)行一條通道命令。

編輯推薦

《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