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病理學

出版時間:2004-9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吳人亮 編  

前言

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的原因(病因學,etiology)、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及其機制(發(fā)病學,pathogenesis)以及在疾病過程中機體各器官的功能、代謝和形態(tài)結構的改變(病變,pathological changes)  的一門重要的基礎醫(yī)學學科。19世紀中葉,德國病理學家魏爾嘯(virchow,1821~1902)倡導了細胞病理學,從形態(tài)學的角  度去闡明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僅對病理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劃時代的貢獻,  而且對整個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起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近20年來,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  遺傳學、超微病理學以及臨床醫(yī)學等許多學科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在科學研究方面,各學科  的互相滲透也推進了學科的發(fā)展。新世紀要求以嶄新的概念來充實魏爾嘯所倡導的傳統(tǒng)細胞病  理學。在我國恢復學位制度以來,要求給研究生、七年制、八年制學生開設各種基礎課程,以擴大學  生的基礎知識,為他們進行科學研究及以后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10年前,我們?yōu)榱诉m應五年制  學生課外科研實踐及七年制學生、研究生等不同層次教學的需要,組織編寫了《基礎病理學》補充  教材,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次編寫又做了大量更新和充實,重點突出病理學總論  的基本內容,但為了避免課程的重復,刪除了免疫病理及遺傳與疾病兩章,同時適當結合病理學各  論及一些I}缶床學科的內容,增加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本教材共有九章:第一章,細  胞病理學;第二章,細胞間及細胞外基質病理學;第三章,物質代謝障礙;第四章,細胞死亡;第五  章,血液循環(huán)障礙;第六章,炎癥與修復;第七章,腫瘤;第八章,老化;第九章,有關疾病的病理學  專題。本書具有以下特點:①全書從細胞分子生物學角度來探討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而不  是僅停留在機體、器官、組織,盡可能深入到亞細胞和分子水平來闡明疾病的本質,大大超越了傳  統(tǒng)病理學范疇。②本教材匯集了現(xiàn)代醫(yī)學生物學成就,引證了許多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免疫  學、遺傳學及超微結構學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大大豐富和充實了病理學總論內容。③突出研究  生、七年制教材的特點,把教材與科研密切相結合,介紹一些相關章節(jié)病理學研究方法,部分章節(jié)  突出了一些熱點及有爭議的問題,著重引導學生把握病理學當前網(wǎng)絡上發(fā)展的趨勢,培養(yǎng)科研思  維能力,開拓課題思路,尋找創(chuàng)新性。④本書列出專章,密切聯(lián)系臨床,介紹某些重要疾病病理學  新進展、新成就,而且介紹一些專題、講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獲得掌握本學科較廣泛的新  進展、新動向的能力,為臨床實踐打下較堅實的基礎。⑤本教材體現(xiàn)形態(tài)學的特點,圖文并茂,配  合有關章節(jié)繪制大量線條圖和彩色圖,表達生動具體,構成圖文相互呼應的整體,有助于讀懂和理  解。大多數(shù)圖表用英文注解,加強專業(yè)外文術語記憶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專業(yè)外語閱讀能力。⑥本  書每章遵循研究生、七年制、八年制教材特點,附有較多參考文獻、經(jīng)典書刊及詳細的索引,均旨在  為同學們深入了解探索提供便利。

內容概要

本書以病理學總論內容為主,同時適當結合病理學各論及一些臨床學科的內容,從細胞分子生物學角度來講述疾病的基本規(guī)律,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機體、器官組織水平,并盡可能深入到亞細胞及分子水平來闡明疾病的本質,為臨床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奠定理論基本。全書共分九章,包括細胞病理學、細胞間及細胞外基質病理學、物質代謝障礙、細胞死亡、血液循環(huán)障礙、炎癥與修復、腫瘤、老化及有關疾病專題等內容,突出了形態(tài)學特點,圖文并茂,并附有英文注解的線條圖,有助于加強專業(yè)外文術語的記憶和理解。本書即可作為高等醫(yī)藥院校研究生、七年制、八年制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廣大病理工作者、相關專業(yè)醫(yī)務人員及科研人員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細胞病理學第一節(jié) 細胞膜第二節(jié) 細胞核第三節(jié) 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第四節(jié) 線粒體第五節(jié) 溶酶體第六節(jié) 過氧體第七節(jié) 細胞骨架第八節(jié) 包涵物第九節(jié) 超微病理學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第二章 細胞間及細胞外基質病理學第一節(jié) 細胞黏附和細胞連接第二節(jié) 膠原第三節(jié) 基膜第四節(jié) 彈性蛋白第五節(jié) 非膠原糖蛋白第六節(jié) 蛋白聚糖第三章 物質代謝障礙第一節(jié) 無機物第二節(jié) 有機物第四章 細胞死亡第一節(jié) 壞死第二節(jié) 細胞凋亡第三節(jié) 細胞死亡在病理學研究的進展第五章 血液循環(huán)障礙第一節(jié) 血栓形成第二節(jié) 栓塞第三節(jié) 梗死第四節(jié) 休克第六章 炎癥與修復第一節(jié) 炎癥的基本病理變化第二節(jié) 炎癥介質第三節(jié) 急性炎癥第四節(jié) 慢性炎癥第五節(jié) 修復第七章 腫瘤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腫瘤的異型性第三節(jié) 腫瘤生物學第四節(jié) 腫瘤與宿主的關系第五節(jié) 上皮組織腫瘤第六節(jié) 間葉組織腫瘤第七節(jié) 神經(jīng)外胚葉源性腫瘤第八節(jié) 多種組織構成的腫瘤第九節(jié) 腫瘤的發(fā)病機制第十節(jié) 腫瘤病因第十一節(jié) 新技術在腫瘤病理診斷中的應用第八章 老化第一節(jié) 老化過程的特征第二節(jié) 老化的原因及發(fā)生機制第三節(jié) 老化細胞和組織的形態(tài)與功能變化第四節(jié) 影響老化的因素第九章 有關疾病專題第一節(jié) 動脈粥樣硬化第二節(jié) 慢性阻塞性肺病第三節(jié)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第四節(jié) 腎功能衰竭的病理形態(tài)學第五節(jié) 淋巴瘤的分類及其病變特征第六節(jié) 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子宮頸癌病理學名詞英漢對照彩圖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一些疾病的病因與細胞膜的損傷及異常有關。如惡性腫瘤的轉移與細胞表面的黏附分子改變有關;衰老細胞膜流動性發(fā)生改變及一些遺傳疾病與細胞膜異常有關。(一)黏附分子改變與腫瘤的浸潤及轉移目前認為,惡性腫瘤的浸潤及轉移是一個由一系列步驟所組成的復雜過程。腫瘤侵襲的開始是個體腫瘤細胞從原發(fā)腫瘤脫落游離,其實質是由細胞黏附分子介導的腫瘤細胞間的黏附力減弱,因此,腫瘤細胞獲得轉移潛能。腫瘤轉移過程的關鍵步驟與多種黏附分子有關,腫瘤細胞的黏附性在腫瘤的浸潤及轉移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詳細機制見第七章。(二)細胞膜結構改變與細胞衰老細胞衰老的過程是細胞形態(tài)結構及細胞功能發(fā)生改變的復雜過程。在形態(tài)學上除表現(xiàn)為細胞核不規(guī)則、線粒體空泡化、內質網(wǎng)減少、高爾基體腫脹及脂褐素沉積等改變外,衰老細胞的細胞膜也發(fā)生結構改變。細胞膜的衰老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細胞膜的移動性降低及細胞的縫隙連接減少。其詳細機制見第八章。(三)細胞膜異常與遺傳性疾病一些重要的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在發(fā)病機制方面均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細胞膜受體蛋白異常則可導致此類疾病。LDL受體缺陷、受體對LDL連接部位的缺失或受體有被小窩的缺失均影響LDL受體與LDL在細胞膜表面的有被小窩處結合,使細胞對LDL攝取障礙,出現(xiàn)高膽固醇血癥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細胞膜表面胰島素受體數(shù)目減少,使胰島素不能與細胞膜受體結合,無法產(chǎn)生生物學效應而導致糖尿病的。此外,某些遺傳性疾病可能與細胞膜載體蛋白異常有關,如胱氨酸尿癥是由于細胞膜上缺少胱氨酸載體蛋白,造成轉運功能降低所致。

編輯推薦

《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規(guī)劃教材?基礎病理學》供醫(yī)學七年制、八年制、研究生使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基礎病理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