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許宏 頁數(shù):233 字數(shù):307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主要利用考古發(fā)掘與研究成果,輔之以出土與傳世文獻及相關學科的材料,以二里頭遺址為切入點,系統(tǒng)地闡述了東亞歷史上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即早期“中國”形成的過程。全書既有宏闊的視野,又不乏細致入微的觀察,小到二里頭王都內遺跡遺物的描述,大到對全球文明史總體框架,以及距今萬年以來的中國史前社會的發(fā)展歷程的勾畫。
作者簡介
許宏,博士。1963年7月生,遼寧省蓋州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石研究所研究員、夏商周考石研究室主任兼二里頭工作隊隊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石系教授,中國考石學會理事。
1984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歷史系考石專業(yè),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1989年獲碩士學位;同年
書籍目錄
解題——[中國]的由來 什么是[中國]? 看看文獻怎么說 西周金文把最早的[中國]指向洛陽盆地開創(chuàng)紀元——由[多元邦國]到[一體王朝] “滿天星斗”的英雄時代 文明時代的三大臺階:邦國、王國與帝國 “中國”誕生于二里頭時代 一點一面:最早[中國]的兩大特質全球視野——中國文明興起的世界背景 六大文明,影響世界歷史的兩大體系 [舊大陸]的大河文明 還有學者認為,愛琴海也是一大發(fā)祥地 文明古國異同觀 全球文明史中的中國文明 歷史清晰度:另一視角的比較 為什么早期中國的紀年不確切尋夢之旅——發(fā)現(xiàn)與研究歷程 由已知推未知的探索 徐旭生尋[夏墟]找到二里頭 半個世紀的巨大收獲霧里看花——都邑的王朝歸屬之謎 文獻記載的早期王朝史可信嗎 王系的疑竇 [古史辨]掃蕩傳統(tǒng)古史 現(xiàn)代考古學在中國應運而生 二里頭:究竟姓夏還是姓商 研究史的啟示地靈中原——[第一王都]的誕生背景 東方[大兩河流域]:農業(yè)起源的溫床 中原:重瓣花朵中的花心 四方輻輳的交通戰(zhàn)略要地 兩大農業(yè)區(qū)的交匯帶 兩大自然和文化板塊的結合部 洛陽盆地:形勝甲天下的[地理王國] 二里頭:[文化雜交]的碩果王都氣派——城市規(guī)劃的先端 絕妙的都邑選址 二里頭的今昔:聚落演變大勢掃描 人口高度集中的超大型都邑 都邑的復雜化與功能分區(qū) 中心區(qū)的路網系統(tǒng) 大[十字路口]的發(fā)現(xiàn) 前所未有的城市規(guī)劃建中立極——宮廷禮制的形成 中國最早的[紫禁城] [想]出來的宮城 中軸線規(guī)劃的官室建筑群 中庭可容萬人的朝堂建筑 規(guī)模浩大的[凝聚力工程] 宏偉的宮城南大門 東路建筑群:宗廟與祭祖場所? 宮室建筑的[營造法式] 早期宮室的冰山一角 [朝廷]與[禮制]的形成國之大事——祭祀與戰(zhàn)爭 祭祀遺存區(qū)的發(fā)現(xiàn) 禮器:中國青銅時代的徽標 從陶酒器到銅酒器 陶鬶與[雞彝] 第一青銅酒器爵的發(fā)明 從祭玉到禮玉 東風西漸:大型有刃玉禮器群 柄形器之謎 昭示等級秩序的玉器 無樂不成禮:樂器一瞥 有骨無甲的占卜習爺 中國最早的禮兵器 鉞·軍事統(tǒng)帥權·王權 小箭頭的大啟示都邑社會——人口構成與層級文明氣象——世界管窺巧奪天工——官營手工業(yè)的高度城市民生——經濟生活舉隅海納百川——對外交流的興盛強勢輻射——[中國]世界的雛形
章節(jié)摘錄
解題——[中國]的由來 什么是[中國]? 做學問最講究概念的準確。要講清楚最早的“中國”是怎么來的,先要與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中國”一詞的來龍去脈?! ≡诠糯袊皣弊值暮x是“城”或“邦”。從字形上可以看出,一個邦國是以都城為中心而與四域的農村結合在一起的,它又是以都城的存在為標志的?!爸袊奔础爸醒胫恰被颉爸醒胫睢?。“中國”一詞出現(xiàn)后,僅在古代中國就衍生出多種含義,如王國都城及京畿地區(qū)、中原地區(qū)、國內或內地、諸夏族居地乃至華夏國家等?!爸袊背蔀榫哂薪鷩腋拍畹恼矫Q,始于“中華民國”,是它的簡稱,英文為CHINA;現(xiàn)在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其中,最接近“中國”一詞本來意義的是“王國都城及京畿地區(qū)”,那里是王權國家的權力中心之所在,已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輻射性的強勢文化“磁場”。其地理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因此又稱為“國中”、“土中”或“中原”。從這個意義講,“中國”的出現(xiàn)與東亞大陸最早的王權國家(或王朝)的形成是同步的。 應當指出的是,早期國家在空間上是由若干“點”組成的,這些不同等級的聚居點以中心城市為中心形成統(tǒng)治網絡,現(xiàn)代觀念中劃定邊境線的國界的概念,那時還不存在。最早的“中國”也僅是指在群雄競起的過程中興起的王國都城,以及以都城為中心的社會政治實體所處的地域,尤其是它的中心區(qū)域。其后,隨著東亞大陸由王國時代進入帝國時代,隨著歷代王朝政治版圖的擴大,“中國”一詞作為地域、文化和政治疆域概念,它的內涵也經歷了不斷擴大和變化的過程。同時,它的由來也逐漸不為人知,人們往往知“中國”而不知最早的“中國”在何處,它是如何崛起的,又有過怎樣的輝煌。 看看文獻怎么說 由上述分析可知,最早的“中國”應當就是最早的王朝都城和它附近的京畿地區(qū)。在古典文獻中,“中國”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東周時期成書的《尚書》和《詩經》等書中?!渡袝?梓材》是周公教導他的弟弟康叔如何治理殷商故地的訓告之詞。其中“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意即皇天將中國的土地與人民交給周的先王治理。這里的“中國”應指關中至河洛一帶的中原地區(qū)。而《詩?大雅?民勞》中“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的“中國”則與“京師”同意。殷墟甲骨文中也有“中商”、“大邑商”、“天邑商”等帶有文化本位色彩的、對本朝王都的自稱,其含義應與西周時代的“中國”相當?! ∥髦芙鹞陌炎钤绲摹爸袊敝赶蚵尻柵璧亍 ≡诔鐾廖奈镏校爸袊币辉~最早見于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這一國寶級的重器1963年出土于陜西寶雞。長達122字的銘文講到周武王在滅商之后就有營建東都的重大決策,曾祭告上天說:“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薛(乂)民”,意欲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從這里統(tǒng)治人民。這篇銘文把“中國”的最早地望確指為洛邑所在的洛陽盆地及以其為中心的中原地區(qū)?!妒酚?周本紀》在記述這段歷史時,也引用周公的話,認為洛陽盆地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 為西周王朝所青睞,被認為是“天下之中”而營建東都的洛陽盆地,在長達2000余年的時間里,先后有十余個王朝建都于此。司馬遷的《史記》中即有“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的記載(《史記?封禪書》);其后,又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朝代在此營建都邑。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其中,二里頭遺址就是洛陽盆地這一最早的“中國”區(qū)域內的最早的一座大型都邑?! ¢_創(chuàng)紀元——由“多元邦國”到“一體王朝” 二里頭遺址位于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時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于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著名的“二里頭文化”即由此而得名?! ∪绻覀儼岩曇霸跁r空兩個方面放得更遠的話,就可以更為清晰地認識到二里頭在華夏文明史上的位置和歷史意義之所在?! 皾M天星斗”的英雄時代 在東亞大陸,從大體平等的史前社會到階層分化、國家形成的文明社會的演進,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被中國古代文獻稱之為“王朝”的夏、商、周三代廣域王權國家形成之前,在廣袤的黃河、長江流域,各區(qū)域文化獨立發(fā)展,同時又顯現(xiàn)出跨地域的共性。這是一個眾多相對獨立的部族或古國并存且相互競爭的階段,北京大學的嚴文明教授,把它稱為“龍山時代”(約相當于公元前3000~2000年左右)。根據(jù)最新的考古學和年代學研究成果,這一時代的下限或許可以下延至公元前1800年左右,與二里頭文化相銜接。 這些小的社會組織在古文獻中被稱為“萬邦”(如《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或“萬國”(如《左傳?哀公七年》:“禹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F(xiàn)在有的學者認為它們應當就是早期國家,也有的學者稱其為族邦,或認為它們相當于西方學術界所指的“酋邦”(Chiefdom),換言之還到不了國家的水平。這些名實之辯作為學術問題還會持續(xù)下去,但它們已屬于不平等的復雜社會,卻是大家都同意的。那時還沒有出現(xiàn)跨越廣大地域的強勢核心文化,天下形勢可以用“群雄競起”或“滿天星斗”來形容,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人把這一風起云涌的時代形容為中國的英雄時代,那確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 文明時代的三大臺階:邦國、王國與帝國 廣域王權國家形成之前眾多小的政治實體并存競爭的這個時代,有人稱為“邦國時代”,也有人稱為“古國時代”、“萬邦”時期等等,意思大致相近,指的都是“小國寡民”式的社會組織共存的時代。這一邦國時代,與王國時代(夏商周三代王朝)和后來的帝國時代(秦漢以至明清),構成了中國古代文明發(fā)展史的三個大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國家實體因兼并而從多到少乃至歸一,而中心王朝的統(tǒng)治與影響范圍日益擴大。史載禹時萬國,周初三千,春秋八百,戰(zhàn)國七雄,至秦漢一統(tǒng)為帝國。與社會組織——國家的由多變少相對應,其權力中心——都邑則由小變大,有一個從中心聚落到小國之都、王國之都直至膨脹為帝國之都的過程?! ∑渲校罹哂欣锍瘫饬x的是王國即早期王朝的誕生。這時的社會多個層次并存,既有地處中原的王國,也有周邊的邦國(它們與王國有從屬、半從屬或同盟的關系,有的時服時叛。相對于中央王國,它們或可稱為“方國”),還有尚未發(fā)展為邦國的酋邦一類“復雜社會”,甚至平等的氏族部落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較邦國更高一級的文明形態(tài),王國中可能還包含著方國等政治實體,因此也可以通俗地被形容為“國上之國”。因此,包含“中央”、“中心”、“王都”、“京畿”等含意在內的“中國”的概念,也就不可能上溯到小國寡民的“邦國時代”,它應當是與最早的王朝,也即“中央王國”同時出現(xiàn)的?! ∽罱鸬鋿|方古物博物館推出的以中國史前彩陶為中心的展覽,名為《中國之前的中國》(China before China)。這一展名的含義是“借以展示生活在今日中國這塊土地上的遠古人們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這是發(fā)生在中國這個國家成立或說定了名稱數(shù)千年之前的事”。這與我們對“中國”的理解是一致的。 從考古發(fā)現(xiàn)看,屬于“邦國時代”的龍山時代,城址林立。據(jù)初步統(tǒng)計,在后來二里頭文化興起的黃河中游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的龍山時代城址即達10余座,面積一般在數(shù)萬至數(shù)十萬平方米。但至二里頭文化時期,隨著面積逾300萬平方米的超大型都邑——二里頭的崛起,各地的城址相繼廢毀,退出了歷史舞臺。這應是中原地區(qū)從邦國時代邁入王國時代的真實寫照?! 爸袊闭Q生于二里頭時代 隨著二里頭都邑與二里頭文化的崛起,華夏文明由“多元的邦國”時期進入了“一體的王朝”時期。龍山時代并存共立、光燦一時的各區(qū)域文化先后走向衰敗或停滯,與其后高度繁榮的二里頭文化形成了較為強烈的反差。我們稱其為中國早期文明“連續(xù)”發(fā)展過程中的“斷裂”現(xiàn)象。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斷裂”現(xiàn)象在中原腹地的嵩山周圍雖然也存在但卻不甚明顯,二里頭文化恰恰是在這一地區(qū)孕育發(fā)展,最后以全新的面貌橫空出世,成為中國乃至東亞歷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核心文化——王朝文化。這匹一鳴驚人的黑馬的出現(xiàn),就此改變了東亞大陸的文化格局。 當然,這并不是說“滿天星斗”般的多中心狀況就此宣告終結,二里頭文化時期也呈現(xiàn)出多元的文化態(tài)勢。但二里頭文化的社會與文化發(fā)達程度,以及前所未有的強勢輻射態(tài)勢,使其當之無愧地成為這一時代的標志性文化。由于二里頭文化開創(chuàng)性的歷史意義,我們稱二里頭文化所處的時代為“二里頭時代”(目前的考古學與文獻史學研究的進展,尚不足以支持以夏王朝的史跡為核心內容的“夏文化”以及“夏代”的最終確立。這里仍暫時依照考古學的慣例,用具有典型性的考古學文化來命名這一時代)。二里頭時代的二里頭都邑,就是當時的“中央之邦”;二里頭文化所處的洛陽盆地乃至中原地區(qū),就是最早的“中國”。
編輯推薦
古老而神秘的青銅器何尊上,最早出現(xiàn)了“中國”二字。其實,早在西周王朝建立前數(shù)百年,“最早的中國”已開始展開她廣袤而悠長的畫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