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6 出版社:北京藍色暢想圖書發(fā)行有限公司(原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劉建超,張寶忠 頁數(shù):332
前言
教材是以教育部高教司“關于加強高職高專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為指導思想,根據(jù)模具技術發(fā)展對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實際要求,在總結近幾年部分院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yè)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本教材采用系統(tǒng)觀點和并行工程的思想編寫,將理論知識的傳授與模具設計和制造的實踐相結合,基礎理論適度,突出專業(yè)知識的實用性、綜合性、先進性,以培養(yǎng)學生從事沖模設計與制造工作能力為核心,將沖壓成形加工原理、沖壓設備、沖壓工藝、沖模設計與沖模制造有機融合,實現(xiàn)重組和優(yōu)化,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豐富的圖表,系統(tǒng)地分析了各類沖壓成形規(guī)律、成形工藝設計與模具設計,同時相應介紹各類沖壓模具零件的不同加工方法、加工工藝及裝配方法,并配以綜合實例說明。本教材重點講述典型沖模(沖裁模、彎曲模、拉深模)設計與制造,同時根據(jù)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的發(fā)展,適度介紹了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制造。本書可作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高等工程??茖W校和部分成人高等學校的模具設計和制造專業(yè)以及其他機械、機電類等相關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供從事模具設計和制造的工程技術人員工作時參考。建議教學時數(shù)為80-100學時左右。全書由劉建超,張寶忠主編,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成虹教授審閱。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劉建超、蘇艷紅編寫第l章、第7章、第8章,李學鋒編寫第6章;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張寶忠編寫第3章、第4章、第5章;重慶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文琍編寫第2章。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編者所在院校和部分企業(y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由于編者水平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希不吝批評指正。
內容概要
《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附光盤)》是教育部新世紀高職高專教改項目成果教材,是根據(jù)模具技術發(fā)展對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實際要求,采用系統(tǒng)觀點和并行工程的思想編寫的。全書以培養(yǎng)學生從事沖模設計與制造工作能力為核心,將沖壓成形加工原理、沖壓設備、沖壓工藝、沖模設計與沖模制造有機融合,實現(xiàn)重組和優(yōu)化,突出實用性、綜合性、先進性。全書共8章。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豐富的圖表,系統(tǒng)地分析了各類沖壓成形規(guī)律、成形工藝設計與模具設計,同時相應介紹了各類沖壓模具零件的不同加工方法、加工工藝及裝配方法,并配以綜合實例說明。《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附光盤)》重點講述典型沖模(沖裁模、彎曲模、拉深模)設計與制造,同時根據(jù)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的發(fā)展,適度介紹了多工位級進模設計與制造?!稕_壓模具設計與制造(附光盤)》主要作為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高等工程??茖W校和部分成人高等學校的模具設計和制造專業(yè)以及其他機械、機電類等相關專業(yè)的教材,亦可供從事模具設計和制造的工程技術人員和自學者參考使用。
書籍目錄
第1章 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基礎1.1 沖壓成形與模具技術概述1.1.1 沖壓與沖模概念1.1.2 沖壓工序的分類1.1.3 沖模的分類1.1.4 沖模設計與制造的要求1.1.5 沖壓現(xiàn)狀與發(fā)展方向1.2 沖壓設備及選用1.2.1 常見沖壓設備1.2.2 沖壓設備的選用1.2.3 模具的安裝1.3 沖壓變形理論基礎1.3.1 塑性變形的基本概念1.3.2 塑性力學基礎1.3.3 金屬塑性變形的一些基本規(guī)律1.3.4 沖壓材料及其沖壓成形性能1.4 模具材料選用1.4.1 沖壓對模具材料的要求1.4.2 沖模材料的選用原則1.4.3 沖模常見材料及熱處理要求1.5 模具加工方法與工藝規(guī)程編制1.5 一模具制造特點1.5.2 模具零件加工方法1.5.3 模具零件加工工藝規(guī)程的編制思考與練習題第2章 沖裁工藝與沖裁模設計2.1 概述2.2 沖裁變形過程分析2.2.1 沖裁變形時板材變形區(qū)受力情況分析2.2.2 沖裁變形過程2.2.3 沖裁件質量及其影響因素2.3 沖裁模間隙2.3.1 間隙的重要性2.3.2 沖裁模間隙值的確定2.4 凸模與凹模刃口尺寸的確定2.4.1 凸、凹模刃口尺寸計算原則2.4.2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計算方法2.5 沖裁排樣設計2.5.1 材料的合理利用2.5.2 排樣方法2.5.3 搭邊2.5.4 條料寬度與導料板間距離的計算2.5.5 排樣圖2.6 沖裁力和壓力中心的計算2.6.1 沖裁力的計算2.6.2 卸料力、推件力及頂件力的計算2.6.3 壓力機公稱壓力的確定2.6.4 降低沖裁力的方法2.6.5 沖模壓力中心的確定2.7 沖裁工藝設計2.7.1 沖裁件的工藝性分析2.7.2 沖裁工藝方案的確定2.8 沖裁模的典型結構2.8.1 單工序沖裁模2.8.2 級進模2.8.3 復合模2.9 沖裁模零部件設計2.9.1 工作零件2.9.2 定位零件2.9.3 卸料裝置與推件裝置2.9.4 模架及組成零件2.9.5 連接與固定零件2.10 沖裁模設計程序2.10.1 沖裁模設計的一般步驟2.10.2 沖裁件工藝性分析及沖裁工藝方案的確定2.10.3 選擇模具的結構形式2.10.4 進行必要的工藝計算2.10.5 模具的主要零部件設計2.10.6 模具閉合高度及壓力機有關參數(shù)2.10.7 繪制模具總裝圖和零件圖思考與練習題第3章 彎曲工藝與彎曲模設計3.1 概述3.2 彎曲變形分析及變形特點3.2.1 彎曲變形過程3.2.2 塑性彎曲變形區(qū)的應力、應變狀態(tài)3.2.3 變形程度及其表示方法3.2.4 板料彎曲的變形特點3.2.5 最小彎曲半徑3.3 彎曲卸載后的回彈3.3.1 回彈現(xiàn)象3.3.2 影響回彈的因素3.3.3 回彈值的確定3.3.4 減少回彈的措施3.4 彎曲件坯料尺寸的計算3.4.1 彎曲中性層位置的確定3.4.2 彎曲件坯料尺寸的計算3.5 彎曲力的計算3.5.1 自由彎曲時的彎曲力3.5.2 校正彎曲時的彎曲力3.5.3 頂件力或壓料力3.5.4 壓力機公稱壓力的確定3.6 彎曲件的工藝性3.6.1 彎曲件的精度3.6.2 彎曲件的材料3.6.3 彎曲件的結構3.7 彎曲件的工序安排3.7.1 彎曲件的工序安排原則3.7.2 典型彎曲件的工序安排3.8 彎曲模典型結構3.8.1 單工序彎曲模3.8.2 級進模3.8.3 復合模3.8.4 通用彎曲模3.9 彎曲模結構設計3.9.1 彎曲模結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3.9.2 彎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設計3.9.3 斜楔滑塊機構設計思考與練習題第4章 拉深工藝與拉深模設計4.1 概述4.2 圓筒形件拉深變形分析4.2.1 拉深變形過程4.2.2 拉深過程中坯料內的應力與應變狀態(tài)4.2 :3拉深件的起皺與拉裂4.3 旋轉體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確定4.3.1 坯料形狀和尺寸確定的依據(jù)4.3.2 簡單旋轉體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確定4.3.3 復雜旋轉體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確定4.4 圓筒形件拉深工藝計算4.4.1 拉深系數(shù)與極限拉深系數(shù)4.4.2 拉深次數(shù)與工序件尺寸4.4.3 圓筒形件拉深的壓料力與拉深力4.5 其他形狀零件的拉深4.5.1 有凸緣圓筒形件的拉深4.5.2 階梯形件的拉深4.5.3 曲面形狀零件的拉深4.5.4 盒形件的拉深4.6 拉深件的工藝性4.6.1 拉深件的公差等級4.6.2 拉深件的結構工藝性4.6.3 拉深件的材料……第5章 其他成形工藝與模具設計第6章 多工位級進模的設計第7章 典型沖壓模具零件制造與裝配第8章 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實例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