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皮格瑞姆 頁數(shù):228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的形式與SAGE出版的《關鍵概念手冊》系列的大多數(shù)書很像。我一共寫了50個小節(jié),它們總體可分為兩種類型。我所思考的主題的范圍決定了它的形式是屬于哪種類型。在第一類中,我對該類主題進行了總結,但在全文中沒有進行引用,只在末尾簡單列出了擴展閱讀的書目。第二類是傳統(tǒng)的短篇評論,在文中以慣例的方式列出了參考文獻。在每節(jié)末尾列出參考文獻的意圖是希望讀者把它們當作擴展閱讀書目。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了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問題的爭議性內(nèi)容。如果讓大多數(shù)精神病學家(和一些臨床心理學家)來寫本書的話,他們可能會把這一部分簡單地寫成精神病學教科書的簡化版和弱化版。然而,我選擇了在講述傳統(tǒng)精神病學觀點的同時,也列出了對于它們的批評。這就意味著我同時做了兩件對立的事情而使大家都獲利。我希望讀者能在深入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對那些批評性意見也能進行思考。我還列出了諸如“快樂”和“創(chuàng)造性”一類的主題,它們在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寫作的主流臨床文獻中并不常見。 第二部分的焦點集中在了心理健康服務。這部分提供了心理健康工作被組織的方式,以及專業(yè)人員在服務中的關注點。它也指出了“使用者和護理者”在發(fā)達國家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中的作用。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英國利物浦大學心理健康教授David Pjlgrim對心理健康相關主題的一次系統(tǒng)梳理。全書共分三部分內(nèi)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在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問題方面存在爭議的內(nèi)容,不但詳細地講述了相關主題的傳統(tǒng)精神病學觀點,而且列出了對這些觀點的批評。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了心理健康服務的相關內(nèi)容,較清晰地描述了心理健康服務有哪些類型,其組織形式如何,以及心理健康專業(yè)人員的關注點是什么等等。第三部分將心理健康的多個爭議性主題放置于社會背景中進行討論,介紹了一系列與心理健康與社會相關的主題?! ”緯鴮π睦斫】祵I(yè)的學習者、精神病學工作者以及臨床心理學專業(yè)人士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David Pilqrim是英國東蘭開夏的基本護理機構培訓部主任,也是利物浦大學的心理健康教授。他是《臨床心理學簡介》(SAGE,2004)一書的合作作者。
書籍目錄
致謝作者序第一部分 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問題(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精神疾病診斷(Psychiatric Diagnosis) 精神疾病流行病學(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功能性和器質(zhì)性心理疾病(Functional and Organic Mental Illness) 癲狂(Madness) 悲傷(Sadness) 恐懼(Fear) 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s) 物質(zhì)濫用(Substance Misuse) 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y) 原因和構想(Causes and Constructs) 生理健康(Physical Health) 快樂(Pleasure) 創(chuàng)造性(Creativity) 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非專業(yè)觀點(Lay Views of Mental Heahh and Illness、第二部分 心理健康服務(Mental Health Services) 基礎護理(Primary Care) 急性心理健康服務(Acute Mental Heahh Services) 司法心理健康服務(Forensic Mental Health Services) 服務使用者的參與(Service.user Involvement) 親屬護理者(Carers) 心理健康專業(yè)人員(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生物學干預(Biological Interventions) 心理干預(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心理健康的財務方面(Financial Aspects of Mental Healthl 心理健康服務的質(zhì)量(Mental Health Service Quality) 第三部分 心理健康與社會(Mental Health and Society) 心理健康政策(Mental Health Policy) 心理健康促進(Mental Health Promotion) 隔離(Segregation) 強制(Coercion) 心理疾病迷信(The“Myth of Mental Illness”) 優(yōu)生學(Eugenics) 護理的變質(zhì)(Corruption of Care) 治療失當(Malpractice) 能力與罪責(Capacity and Culpability) 反傳統(tǒng)精神病學(Anti—Psychiatry) 標簽理論(Labelling Theory) 污名(Stigma) 社會排斥(Social Exclusion) 有心理健康問題者帶來的及遭受的危險(Risks to and from People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大眾媒體(The Mass Media) 自殺(Suicide) 心理健康服務使用者運動(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 Users’Movenlent) 跨文化精神病學(Cross—cultural Psychiatry) 社會階層(Social Class) 種族(Race) 社會性別(Gender) 年齡與心理健康(Age and Mental Health) 制藥業(yè)(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戰(zhàn)爭(Warfare)
章節(jié)摘錄
同樣,問題飲酒的人口學變量模式也隨著時間和地點變化。在最近幾年,南歐肝硬化整體水平有所下降,而在北歐女性中間,過量飲酒問題顯著增多,這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女性將出現(xiàn)更多的醫(yī)療問題。假定魯莽行為和醉酒(抑制缺失)是相聯(lián)系的,那么這也意味著女性暴力犯罪者和反社會行為會持續(xù)上升。另外,酒精濫用的社會代價還會影響到醫(yī)院的人住率(在英國,在精神衛(wèi)生機構和普通醫(yī)院,酒精濫用占到了10%)。年輕人周末的暴飲甚至給法律執(zhí)行和應激醫(yī)療服務帶來了嚴重的壓力。 因為物質(zhì)濫用問題總是發(fā)生在心智健全的人中間,所以導致專業(yè)人員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很矛盾,就像對待人格障礙患者一樣。事實上,有時候持續(xù)的毒品使用和其行為后果也被用作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之一。由于毒品使用的道德輿論,傳統(tǒng)醫(yī)療的做法——患者被當作痛苦的受害者被同情地加以治療——和譴責毒品使用者并勸告他們改變的文化規(guī)范(健康工作者深受這些文化規(guī)則的影響并在其行動中充分表現(xiàn))之間存在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同時,給患者提供的治療計劃中也存在這種矛盾狀態(tài)。治療要求毒品使用者的承諾和誠實,因此要將治愈或恢復的醫(yī)療描述和普通意義上的道德感化區(qū)分開來是非常困難的?! £P于物質(zhì)濫用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就在于其在暴力和心理障礙爭論中的作用。濫用物質(zhì)的精神病患者比普通人更為危險。然而,沒有濫用物質(zhì)的精神病患者并不會比普通人更危險。并且,物質(zhì)濫用會導致對自己或他人危險的顯著增加。如果物質(zhì)濫用屬于精神病學范疇,物質(zhì)濫用者就成了精神疾病患者,這也就增加了精神疾病患者中的暴力比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