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漢語詞匯史(全兩冊)

出版時間:2010-0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王云路  頁數(shù):109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古漢語研究綜述、中古復音詞概述、中古并列式復音詞、中古附加式復音詞、中古其他類型復音詞、中古單純式復音詞、中古時期的單音詞、中古時期的虛詞(上)、中古時期的虛詞(下)、中古詞匯的意義系統(tǒng)、中古成語的發(fā)展、中古漢語詞匯與外族文化、中古常用記演變研究、中古漢語的研究方法。

書籍目錄

上冊 第一章  中古漢語研究綜述    第一節(jié)  中古漢語的歷史地位     一、中古漢語的時代劃分     二、中古漢語詞匯的歷史地位     三、中古漢語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    第二節(jié)  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     一、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的歷史     二、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的現(xiàn)狀     三、中古漢語詞匯研究迅速發(fā)展的原因與特色     四、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的歷史任務    第三節(jié)  中古漢語的語料特征     一、語料的時代鑒別     二、語料使用中的復雜問題     三、中古俗語資料的分布及其價值 第二章 中古復音詞概述   第一節(jié)  中古復音詞概貌     一、承襲先秦漢語的雙音詞     二、中古產(chǎn)生大量新的雙音詞     三、復音詞發(fā)展呈遞進狀態(tài)     四、中古復音詞的類型   第二節(jié)  詞的判別標準     一、詞頻標準     二、詞性標準     三、詞義標準     四、構詞標準     五、音節(jié)標準   第三節(jié)  中古復音詞產(chǎn)生的基本原因     一、減少同音歧義現(xiàn)象     二、解決難記繁復現(xiàn)象     三、更加精確地表情達意     四、準確命名日益豐富的新事物     五、適應和諧儷偶的表達習慣     六、認知心理促使新詞產(chǎn)生   第四節(jié)  中古復音詞的發(fā)展趨勢     一、一部分保留到現(xiàn)代漢語中     二、少部分簡化為單音詞     三、一部分被其他詞語取代 第三章  中古并列式復音詞     第一節(jié)  語素義相同或相近的并列式     一、語素義相同或相近的并列式動詞     二、語素義相同或相近的并列式名詞     三、語素義相同或相近的并列式形容詞   第二節(jié)  語素義相關的并列式 ……下冊

章節(jié)摘錄

擔石一擔一石之糧。多指儲蓄很少。《東觀漢記》卷17《吳祜傳》:“吳事占年二十喪父獨居,家無擔石,而不受贍遺?!薄逗鬂h書?顯宗孝明帝紀》:“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為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力盡于墳土?!庇帧缎鼈鳌罚骸八玫摲?,輒以收養(yǎng)親族。其孤弱者,分與田地,自無擔石之儲?!崩钯t注引《漢書音義》日:“齊人名小罌為擔,今江淮人謂一石為一擔?!薄度龂尽の褐尽す軐巶鳌放崴芍⒁陡底印啡眨骸懊克右鲇H、知舊、鄰里有困窮者,家儲雖不盈擔石,必分以贍救之?!碧仆醪渡侠啥级絾ⅰ罚骸靶詯簝?,家無擔石?!庇直扔魑⑿?。漢揚雄《法言·淵騫》:“吾見擔石矣,未見雒陽也。”代指本質上說也是一種比喻,只是僅出現(xiàn)喻體,而被比喻的本體不出現(xiàn)罷了。是人對兩類事物抽象特征的類比。還有一種是源于古語的借代。下車此詞源于《禮記·樂禮》:“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下車”由詞組變?yōu)橐粋€復音詞,指到任、上任?!墩摵?感類》:“武王伐紂,下車追王大王、王季、文王?!薄稏|觀漢記》卷19《周行傳》:“周行為涇令,下車嚴峻,貴戚跼蹐,京師肅清。”《后漢書·儒林傳序》:“及光武中興,愛好經(jīng)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詩騷本指《詩經(jīng)》、《離騷》,后則泛指詩歌?!蛾愒姟肪?沈炯《離合詩贈江澡》:“友朋足諧晤,又此盛詩騷。朗月同攜手,良景共含毫。”《漢語大詞典》以唐柳宗元詩及宋葉夢得文為例,略識。

后記

本書是我花費十多年工夫完成的。1996年,我申報的“中古漢語詞匯史”被列為國家青年社科基金項目。2000年,完成了書稿,并結了項,但是我不滿意。2001年申請了教育部“中古近代漢語詞匯史,,的重大課題,作為容之一,我對書稿全部重來,篇幅也大大增加。就這樣,改改停停,一直到現(xiàn)在,已是接近半百之人,書稿也跨了世紀?,F(xiàn)在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書稿,依然不太滿意。我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書稿的理論性不強,一些語言現(xiàn)象的闡釋不夠透徹。理論的來源我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是向古人學習,一是向洋人學習。關于向洋人學習,我確實沒有引用外國語言學理論的能力,我看不懂,無法引用,看譯文或轉抄他人,又一知半解,只好作罷;我完全贊同恰當?shù)匚蘸徒梃b國外的語言學理論,因為語言是相通的,人類認識事物的途徑也是一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祖先早就教導我們了。所以那些恰當利用西方學者研究理論而又真正解決漢語實際問題的學者我是從心里欽佩的。關于向古人學習,我認為也是一條提高理論素養(yǎng)的很好的途徑。徐悲鴻說過這樣的話:“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這是針對繪畫而言的,用于古代語言研究,我想也是非常適用的。

編輯推薦

《中古漢語詞匯史(套裝上下冊)》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古漢語詞匯史(全兩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0條)

 
 

  •   書中對中古漢語詞匯進行了很好的分類和研究,每類中會列舉大量的實例來佐證。重視詞匯的溯源和描寫。是一本不錯的詞匯學書目。
  •   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的最新成果了,不管是書的內(nèi)容還是印刷都很滿意。
  •   內(nèi)容很充實。對于研究中古漢語的人來說,是一本很好的書。
  •   學習中古漢語值得一看
  •   很好,對中古漢語作了全面的探討
    雖然沒有談到西方的語言學理論啊觀點啊方法啊
    但是一致而百慮,殊途而同歸
  •   這書還是不錯的
    特別是研究中古漢語頗有裨益
  •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填補了中古時期漢語衍變的一環(huán)。
  •   雖然是一部斷代的詞匯學專著,但理論的發(fā)明確是貫通詞匯史的,王云路在學術界的地位不用我來介紹了,這本書是其心血之作,好好去研讀吧,肯定不會后悔。
  •   同事推薦的,在學術研究中能用得到。
  •   剛剛答辯結束,遺憾沒早點看到這套書。

    王老師為學為人很值得我們學習。
  •   理論性很強,又能結合實踐,值得推薦
  •   我買這本書是為了寫論文,很不錯啊,對我很有幫助。質量也不錯。
  •   不錯,有比較強的理論性。
  •   等了很久終于出來了。。很喜歡。。。
  •   權威的書籍!好喜歡!就是圖書的包裝再好點就OK了
  •   內(nèi)容充實,好書一本!
  •   閑時讀史,歷史的工具書
  •   語言學專業(yè)書,研究詞匯的專著,書內(nèi)寫了很多詞匯的演變,研究常用詞必讀
  •   王老師的這本書是階段性漢語詞匯史的一部力作,和方老師的《中古近代漢語詞匯學》可以配合一起看,對與想研究中古漢語詞匯的同志,這兩部書都是必不可少的。
  •   看了一部分 收獲挺大的 但是今年卓越的發(fā)貨速度太慢了 都等了一個多星期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