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0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陳支平 頁數:38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民間文書與明清東南族商研究》以民間文書為研究資料,以明清時期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的族商為研究對象,剖析了他們的資產構成、經營管理、財產分割狀況,兼及他們的鄉(xiāng)土觀念、思想信仰、社會參與等,多角度展現了族商的基本特征。該書是“中華學術文庫”的一種。
作者簡介
陳支平,1952年生,1987年獲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留校任教,1991年晉升教授,并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稱號,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為博士生導師,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兼任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yè)史學會副會長等職務。主要著作有《清代賦役制度演變新探》、《近500年來福建的家族社會與文化》、《明史新編》、《福建族譜》、《福建宗教史》、《客家源流新論》、《福建六大民系》、《透視中國東南——文化經濟的整合研究》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導論一、中國古代商業(yè)及商人歷史研究的重新思考二、明代后期商品市場經濟變遷的整體認識三、清代東南沿海族商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清代泉州晉江沿海商人研究第一節(jié) 清代泉州晉江沿海商人的鄉(xiāng)族特征一、以海峽兩岸之間交流為核心的商業(yè)活動二、商人們所涉及的經營領域三、商業(yè)行為中的鄉(xiāng)族互助關系四、超越經濟行為的鄉(xiāng)族復雜關系第二節(jié) 從家族文書看清代蔡氏族商的財產結構與資本組合一、蔡氏族商經營海峽兩岸間商業(yè)貿易活動的一般情景二、蔡氏族商的財產結構三、蔡氏族商的資本組合第三節(jié) 從蔡氏家族文書看清代海峽兩岸的移民模式一、蔡氏族人遷移臺灣的農商兩種模式二、蔡氏家族農商兩種移民模式的差異性三、由蔡氏族人移民臺灣模式的啟示第三章 清代泉州黃氏郊商研究第一節(jié) 清代黃氏郊商的經濟經營與鄉(xiāng)族事務一、黃氏郊商經營發(fā)展的一般情景二、黃氏郊商的家族傳承關系第二節(jié) 清代泉州黃氏郊商的鄉(xiāng)紳關系一、黃氏郊商讀書仕進的意趣二、黃氏郊商構建的社會網絡第三節(jié) 從《約亭公自記年譜》看清代泉州郊商的文化意識一、黃約亭及其經營的郊行二、《年譜》中最張揚的是行善鄉(xiāng)里三、《年譜》中最熱衷的是鬼神信仰四、郊商行善鄉(xiāng)里與鬼神信仰的另一個解釋第四章 臺灣楊氏族商的經營方式一、楊氏家族的繁衍與經營概況二、楊氏家族的殖產與分析三、楊氏家族的族商經營四、楊氏族商的管理機制五、楊氏族商的社會責任六、考察楊氏族商的三點啟示第五章 從契約文書看清代泉州黃宗漢家族的工商業(yè)興衰歷史一、黃氏家族經濟經營的變化二、黃氏族商的店屋經營三、黃氏族商的“實業(yè)”嘗試四、黃氏族商的發(fā)展方向五、黃氏族商的社會責任第六章 清代閩臺商人間經濟糾紛的案例分析一、閩臺商人的基本特點二、非鄉(xiāng)族關系間的糾紛訴訟三、鄉(xiāng)族關系之間糾紛訴訟四、鄉(xiāng)族商人間糾紛訴訟的若干解決方式第七章 清代閩西四堡族商研究一、四堡商人的家庭和宗族二、四堡商人的經營方式三、四堡商人的文化教養(yǎng)四、四堡商人的鄉(xiāng)土觀念五、對四堡商人的基本認識第八章 明代民間文獻中的福建族商史料第一節(jié) 《鑒湖張氏宗譜》中商人史料輯述一、《鑒湖張氏宗譜》與泉州鑒湖張氏宗族二、宗譜中的經商史料三、宗譜中關于經商東西洋的記載四、宗譜中的從工史料第二節(jié) 從新發(fā)現的《鄭氏族譜》看明末鄭芝龍家族的海上活動及其與廣東、澳門的關系第三節(jié) 安海港與鄭芝龍集團第九章 結語:題外的思考附錄:一、努力開拓民間文書研究的新局面二、理論探索、宏觀研究與舊事重提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然而,中國與歐洲的地理區(qū)位不同,各自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歷程和政治體制、文化價值觀的演化歷程均有著諸多的差異。因此,我們在考察研究中國古代商業(yè)及商人的發(fā)展歷史時,如果要按照歐洲中世紀的商業(yè)及商人發(fā)展模式這個參照標本,就難免存在許多不相吻合的地方,從而也就難于對中國的商業(yè)及商人的本來面目,作更為精確而深入的了解。再者,我們以往在研究中國傳統(tǒng)社會商人及商品市場經濟演變歷史時,較多地關注于所謂經濟基礎對于社會進步、政治體制改革,以及思想觀念等等所謂上層建筑的推動影響力。從長遠的歷史發(fā)展進程而言,這種推動影響力當然是毫無疑問的。然而,如果過于單純地從政治經濟學的層面來考察經濟史的發(fā)展歷程,恐怕是遠遠不夠的,這種單線的理論思維尚不足以全面地解釋錯綜復雜的時代現象。事實上,經濟史所表現的發(fā)展軌跡及其特征,只是社會整體構架的多面體之一。歷史時代的進步與變遷,應該是由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精神觀念等等的諸多層面與因素所組合而成的。這諸多的層面與因素之間相互關連、相互促進,而又相互牽制,形成共同的合力,從而決定這個時代的地域歷史將往哪個方向前進。 就中國古代的情景而言,早在二千多年前,以儒家為核心的文化倫理觀念已經形成,它成為規(guī)范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走向的固定模式,一直延續(xù)到近代社會而沒有改變。從國家政治體制來看,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專制的社會控制格局,盡管經歷了大大小小王朝的不斷更替,但是二千多年來也是萬變不離其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