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與東渡

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黃珅  頁數(shù):10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文史中國》叢書首批共58本,分為四個系列:“輝煌時代”、“世界的中國”、“文化簡史”、“中華意象”。四個系列互相聯(lián)系,同時又自成體系,為讀者多視角多側面地展示中華文明。    “世界的中國”系列共10本,集中表現(xiàn)中華文化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展現(xiàn)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共同組成部分,強調中國與世界的開放共榮、和諧共處是中華,文化的固有精神。

書籍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佛法東流第二章 玄奘西游第三章 一代宗師第四章 鑒真東渡第五章 功不可沒深入閱讀

章節(jié)摘錄

  法常、僧辯沒有看錯。要說明這一點,有必要對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作一番簡要的回顧。印度佛教原有南、北之分,小乘、大乘之分,大乘中又有空宗、有宗之爭。傳人中國后,由于中國本土的歷史原因、地理條件、政治環(huán)境,形成各種不同的派別。兩晉以后,南北佛教的區(qū)分十分明顯。北方佛教多帶宗教色彩,南方佛教多含哲學趣味;北方人信仰堅定,南方人理解深刻;北學崇尚專致,南學強調融和;北方重修身,盛行禪法,傾向于苦行,南方重理論,推行“般若”之學,偏向于思辨?! ≈袊鴼v代統(tǒng)治者,對佛教一直持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由于佛教中的涅槃、成佛、安分、克己等,對統(tǒng)治者頗有用處,故一般都采用寬容的政策。隋、唐佛教極盛,不論貴賤,從風而靡,爭先恐后,以表景慕之心,民間佛經要比六經多幾十倍,藏經之所,遍布天下。佛學到了這個地步,已告成熟。自晉以來的南北佛學,也開始結合。隋、唐佛教著作之多,超過前代,各種注疏、論著、纂集、史地編著、目錄,蔚為大觀.大乘佛教傳人中國,以空宗為先,羅什以一代宗師,崇尚空宗,“般若”、“三論”學派,風靡天下。有宗進入中國后,一開始就遭到空宗的排擠壓制,故在南北朝的影響始終不能與空宗匹敵。到了隋朝,由于南北地論學派和攝論學派的發(fā)展,有宗已能與空宗平分秋色。隋、唐以前,雖有南、北派之分,空、有二宗之爭。但中國僧人并沒有真正的宗派,即能獨辟蹊徑、闡明教理、繼承道統(tǒng)、入主出奴的宗派,到隋、唐二朝,隨著研究曰益深入,意見日益分歧,中國僧人方能自辟門戶,自創(chuàng)新派,故宗派大興。在初唐盛行的,就有“天臺”、“法相”、“華嚴”三宗,以及教外別傳的禪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西游與東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書不厚,內容有點像教科書樣,不過我喜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