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人民美術 作者: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 編 頁數(shù):175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的寫生石膏課是學校專業(yè)教學中重要的造型基礎學科之一。它包含了歷史文化知識、雕塑藝術知識、藝術審美知識、人體解剖知識、空間透視知識及材料質(zhì)地知識等諸多的課題。經(jīng)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附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在造型基礎的學習中,是必須要經(jīng)過和解決的一課。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專業(yè)課的學習始終貫穿著寫生石膏作業(yè)的內(nèi)容。一年級的石膏幾何形體的訓練尤為重要。它把干變?nèi)f化的客觀物象概括為較單純的方與圓的組合,從根本上去認識客觀物象的結構關系,認識形體在空間中的透視變化,從而給同學們培養(yǎng)成一個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xiàn)方法。然后,遵照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科學教育方法,安排石膏柱頭、石膏頭像、石膏胸像、石膏全身像的課堂寫生訓練。同時,為了直接認識和加深理解造型意識,還安排雕塑課的學習,使同學能夠在二度的平面上表現(xiàn)出三度的立體空間來。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建校五十五年來,在幾代附中教師和學生們同心同德的共同努力下,積累了一整套科學的教學方法,保留下來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學生作業(yè)。這些教學經(jīng)驗和寶貴的藝術財富已融入了中國的美術教育事業(yè),發(fā)揮出了它的作用。正是基于此點,現(xiàn)在編輯出版了《物色黑白:附中學子的石膏世界》。在這里要感謝北京人民美術出版杜外國美術編輯室胡建斌主任、日高編輯,由于他們辛苦努力,得以此書的出版。向畫冊中所有作品的作者和指導教師,表示感謝!
內(nèi)容概要
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建校五十五年來,在幾代附中教師和學生們同心同德的共同努力下,積累了一整套科學的教學方法,保留下來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學生作業(yè)。這些教學經(jīng)驗和寶貴的藝術財富已融入了中國的美術教育事業(yè),發(fā)揮出了它的作用。正是基于此點,現(xiàn)在編輯出版了《物色黑白:附中學子的石膏世界》。全書共分三章:草創(chuàng)鴻筆、隨物宛轉、秋水長天。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草創(chuàng)鴻筆第二章 隨物宛轉第三章 秋水長天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文心雕龍·熔裁》在講述文章布局謀篇時說:“凡思緒初發(fā),辭采苦雜;心非權衡,勢必輕重。是以草創(chuàng)鴻筆,先標三準:履端于始,則設情以位體;舉正于中,則酌事以取類;歸余于終,則撮辭以舉要。然后舒華布實,獻替節(jié)文;繩墨以外,美材既斫。故能首尾圓合,條貫統(tǒng)序?!边@段文章講了三方面的問題?!霸O情位體”,講篇章的主題和結構;“酌事取類”,講根據(jù)主題和結構安排素材;“撮辭舉要”,講運用精煉的文辭突出主題?!霸O情”周密,主題明確,就會“首尾圓合”;“位體”精當,結構堅實,就能“條貫統(tǒng)序”,脈絡清晰。就語言的深層結構來看,篇章文辭和繪畫語言是相通的;文章的“草創(chuàng)鴻筆”和石膏寫生的嚴謹而生動的起稿也很類似。先看“設情位體”。在起稿階段,首先明確主題和結構。明確主題就是在起稿階段就要清楚地安排出所要表現(xiàn)的重點、次重點和非重點,進而分出重中之重,這就是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在進一步的刻畫中,往往是圍繞這個重點進行的。這個清晰的等級安排就相當于“設情”。主題通過結構來體現(xiàn)。一方面體現(xiàn)為形體和空間的關系,一方面體現(xiàn)為形體與形體,形體內(nèi)部各造型元素之間的安排。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礎。石膏課程對于造型藝術而言是基礎課程之中的基礎。而石膏課程作為造型意識、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和最初的造型手段的訓練,都是無法逾越的階段。所謂正確的思維方式,就是面對物象時正確的觀察方法。從整體出發(fā),由大到小,由大的比例、大的體面轉折到局部、到具體,用相互比較的觀察方法駕馭整體。再看“酌事取類”。就像寫文章時圍繞主題安排素材那樣,素描起稿階段也要圍繞重點“酌事取類”。處理抽象與具象,概括和細節(jié),選擇和舍棄的關系。說得直白一些,就是處理大的關系、大的比例、大的體面關系的轉折,這應該是“酌事取類”的第一要。整體上石膏像各部分的比例關系要準確、形態(tài)傾向要明確,在一定光線下所呈現(xiàn)的黑白虛實既要層次鮮明又要井然有序。這就是那些繪畫藝術家嘴里常常強調(diào)的所謂“大關系”。當然在石膏素描作業(yè)的深入過程中,整體與局部、概括與具體、選擇與舍棄等等問題,是隨著作業(yè)的逐步深入隨時存在著的。要由畫者不停地做出選擇、調(diào)整。整個作畫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選擇、不斷調(diào)整、不斷完善的過程。就石膏像來說,在特定角度、光線情況下,石膏像的頭發(fā)的某個區(qū)域很可能成為畫面的主題,成為最打動人的地方,那么,頭發(fā)的其他部分、五官、顴骨、下頦、脖頸等就成為體現(xiàn)這個主題或重點的素材,或者說它們構成了分主題以及更低一級的主題,它們和這一主題相關聯(lián),井然有序。處理它們時,既不要都畫得具體,失之瑣碎、繁雜,又不要都畫得概括、流于概念、空泛;而應圍繞重點,該具體就具體,該概括就慨括,該舍棄就舍棄,“酌事取類”。最后看“撮辭舉要”。就文章而言是講文采,有警句,就石膏寫生來說是講手法。對文章而言,就是警句、秀辭放在哪里;而對石膏寫生來說,就是怎么安排出彩之處,如何體現(xiàn)畫面的動人之處。而起稿階段往,莊就是對這些精彩之處的經(jīng)營,即用嚴謹、生動的手法抓住具有特征的造型元素。這涉及到一個主動和被動的問題,是畫者抓重點,而不是被重點束縛住。需要強調(diào)的是,起稿階段既要畫得嚴謹,又要畫得松弛;嚴謹是關系、特征點的嚴謹,盡量做到一步到位。松弛是細節(jié)的捕捉要留有余地,不要“九州生鐵鑄大錯”??傊?,要做到“辭(筆法)已盡而勢(深入的可能性)有余”,“物色(形體和空間)盡而情(主題突出)有余”,不畫僵,畫死;做到這樣,可謂“草創(chuàng)鴻筆”。需要說明的是,在這里我們不是制定一套規(guī)則讓學生們?nèi)プ裱?,而黽在探索規(guī)律性的因素。藝術與自然科學不同;在自然科學中,一條定理往往可適用于許多問題;而在藝術實踐中,往往是許許多多的規(guī)律性因素才可以解決一個藝術問題:藝術的規(guī)律往往是每一件作品本身。在這一章中,我們向讀者如實展示了附中學生石膏寫生課的起稿階段的教學狀況。這些作業(yè)不見得都很完美,但從中可見附中師生在教與學方面進行的探索。我們按兩條線索來安排這些作業(yè):一個是縱的線索,即一件作業(yè)的不同步驟,另一條是橫的線索,即同一步驟的不同作業(yè)。前者體現(xiàn)出學生在處理問題時體現(xiàn)出的能力和老師因勢利導的師長風范;舌者體現(xiàn)出不同學生的才情和老師因材施教的良苦用心。
后記
這本書是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帥生精心打造的力作,也是附中與人民美術出版禮精誠合作的結晶。首先感謝孫偉、翟欣建老師對本書的支持;翟欣建老師還為本書精心制序,可謂點睛之筆。張濟平老師對本書的體例、結構提出了很多精到的見解;令人感動的是,張濟平老師在甄選用于局部放火的作業(yè)時,為選中作業(yè)畫了草圖,標出所應拍攝的范圍。其他任課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拍攝了數(shù)百張作業(yè)進展記錄:兒此種種,不勝枚舉。古浯云:“桃李不言,下白成蹊?!闭怯辛诉@種真性情,真功夫,才得以同行而同道。
編輯推薦
《物色黑白:附中學子的石膏世界》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