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頁數(shù):359 譯者:舒昌善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茨威格在這里講述了一場“蒼蠅與大象之間的戰(zhàn)爭”,
即以加爾文為代表的作為異見者的新教徒企圖獲得自己應有的地位時,如何遭到羅馬教廷的無情迫害;而當新教運動代表人物加爾文控制了一座城市之后,他對待異見者又是何等殘酷和決絕。茨威格在本書中刻畫了一個堅持自己獨立信仰、一生倡導寬容、理性、自由和獨立的小人物卡斯特里奧,在他面對強權(quán)時的無畏精神。
塞巴斯蒂安?卡斯特里奧(Sebastian
Castellio,1515-1563),法國傳教士和神學家,16世紀宗教自由及良心自由的主要倡導者。他曾在法國里昂大學修讀,并與加爾文在斯特拉斯堡及日內(nèi)瓦共事,1544年因信仰原則的分歧而被撤去日內(nèi)瓦學院院長一職,十年后被任命為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希臘文教授,其間以筆名出版《論異端》(De
haereticis)一書。在書中他為被加爾文在日內(nèi)瓦處以火刑的西班牙醫(yī)學家及神學家米蓋... (展開全部)
茨威格在這里講述了一場“蒼蠅與大象之間的戰(zhàn)爭”,
即以加爾文為代表的作為異見者的新教徒企圖獲得自己應有的地位時,如何遭到羅馬教廷的無情迫害;而當新教運動代表人物加爾文控制了一座城市之后,他對待異見者又是何等殘酷和決絕。茨威格在本書中刻畫了一個堅持自己獨立信仰、一生倡導寬容、理性、自由和獨立的小人物卡斯特里奧,在他面對強權(quán)時的無畏精神。
塞巴斯蒂安?卡斯特里奧(Sebastian
Castellio,1515-1563),法國傳教士和神學家,16世紀宗教自由及良心自由的主要倡導者。他曾在法國里昂大學修讀,并與加爾文在斯特拉斯堡及日內(nèi)瓦共事,1544年因信仰原則的分歧而被撤去日內(nèi)瓦學院院長一職,十年后被任命為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希臘文教授,其間以筆名出版《論異端》(De
haereticis)一書。在書中他為被加爾文在日內(nèi)瓦處以火刑的西班牙醫(yī)學家及神學家米蓋爾?塞爾維特寫道:“當塞爾維特以理性和文字戰(zhàn)斗時,他只應被理性和文字反擊?!?563年,卡斯特利奧在貧病交加中死去??ㄋ固乩麏W一生提倡宗教容忍,尤其斥責政府對異端的驅(qū)逐行為。
這部完成于1936年的著作,其核心內(nèi)容是祈求人的理性和對人的寬容。作者把歷史事件當做鏡子,特別清楚地揭示了他自己的那個時代的各種危機和邪惡??ㄋ固乩飱W挺身而出反對日內(nèi)瓦宗教改革家加爾文的暴政,其態(tài)度之堅決,在他的所有同代人中無人能與比肩。加爾文是指控西班牙醫(yī)學家及神學家米蓋爾?塞爾維特為瀆神者并最終將其火刑處死的主謀,塞爾維特被處死后,神學上的和政治上的專制與要求寬容之間的斗爭似乎已告結(jié)束,但是卡斯特里奧卻要竭盡全力將良知對抗暴力的斗爭進行到底。
三聯(lián)書店1986年曾出版根據(jù)英譯本轉(zhuǎn)譯的《異端的權(quán)利》。本書則是譯者根據(jù)德國菲舍爾出版社德語原著翻譯,對書中的人名、地名和歷史事件作了必要的注釋,并編寫了詳盡的“本書大事年表”。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1881年出生于維也納一個猶太富商家庭。早年求學柏林和維也納,初時作為詩人和翻譯家,繼而作為傳記作家為人所知。茨威格交游廣泛,兩次大戰(zhàn)期間生活在薩爾茨堡,享有文學盛名。1934年納粹崛起后流亡英國,之后曾在美國短期逗留,最終定居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盡。
茨威格祈求人的理性和對人的寬容是他完成于1936年的《良知對抗暴力》的核心內(nèi)容。他把歷史事件當做鏡子,特別清楚的揭示了他自己的那個時代的各種危險和邪惡??ㄋ固乩飱W挺身而出反對日內(nèi)瓦宗教改革家加爾文的暴政,其態(tài)度之堅決,在他的所有同時代人之中無人能與比肩。加爾文是指控西班牙人米蓋爾·塞爾維特為瀆神者并最終將其火刑處死的主謀。塞爾維特被處死后,神學上和政治上的專制與要求寬容之間的斗爭似乎已告結(jié)束。但是,卡斯特里奧卻要竭盡全力將良知對抗暴力的斗爭進行到底。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加爾文攫取權(quán)力
第三章 “教會紀律”
第四章 卡斯特里奧登場
第五章 塞爾維特案件
第六章 火刑處死塞爾維特
第七章 寬容宣言
第八章 良知斥責暴力
第九章 暴力扼殺良知’
第十章 共同的歸宿
茨威格附記
本書大事年表和重要注釋
譯者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引言他身處險境而依然頑強勇敢,他面對死亡危險的臨近而依然鎮(zhèn)定自若,他在自己的生命被殺戮時依然用毫無畏懼和輕茂的目光注視敵人,他不是被我們?nèi)说耐惗潜幻\所擊倒。他被殺害了但沒有被戰(zhàn)勝。最勇敢的人有時最惡慘。所以說,令人贊嘆的失敗足可與勝利媲美[1]。 蒙田“蚊子對抗大象”―這是卡斯特里奧[2]親筆添加在他撰寫的那一冊《駁加爾文書》[3]在巴塞爾流傳的原稿手抄本上的一句話。這句話首先會使人感到納悶,而且容易被人臆想為,這無非是一些人文主義者的過甚其詞罷了。其實不然,卡斯特里奧的話既不夸張也不是自我調(diào)侃。勇敢的卡斯特里奧只是想要用這樣一個非常淺顯的比喻清清楚楚地告訴他的朋友阿梅巴克[1] 他自己心里是多么明白,而且是滿懷悲情地明白:當他―卡斯特里奧公開指一責加爾文出于發(fā)瘋似的固執(zhí)己見而殺害一個人,從而也就扼殺了宗教改革所宣揚的良知的自由時,他是在向一個何等強大的對手挑戰(zhàn)嗬。 自從卡斯特里奧像舉起長矛似的舉起自己的筆投人這場危險的論戰(zhàn)的最初時刻起,他就全然明白:為反對武裝到牙齒的專制獨裁的絕對優(yōu)勢而進行的任何一種純粹思想上的斗爭都是處于絕對的劣勢,因而這樣一種大膽行為必敗無疑。一切專制獨裁都是以一種理念開始。但是任何一種理念都是先從要實現(xiàn)這種理念的人身上得到形態(tài)和色彩。加爾文的教義既然是他的精神創(chuàng)造,那么這種教義勢必會和它的創(chuàng)造者的外形十分相似。人們只需看一看加爾文的那張臉,就可以預先知道,他的教義將會比在他之前的任何一種對基督教的詮釋更冷酷、更抑郁、更缺乏生氣。加爾文的臉就像喀斯特溶洞的巖石——就像一道孤寂、蒼涼、處處是巖石的風景線,其默默無聲的冷漠讓人只會想起神,而絲毫不會想起有血肉之軀的人。凡是平素會使人生變得充實、歡樂、溫馨、生機勃勃、富有成果和充滿意義的一切在他的那張缺乏慈祥、冷若冰霜和木然的苦行主義者的臉上一概都看不到。他那張長長的橢圓形的臉神色陰郁;在狹窄而又死硬的前額下是一雙深陷的、因熬夜而發(fā)紅的眼睛,好像炭火閃爍發(fā)出的微光;在瘦癟的兩頰之間的尖尖的鷹鉤鼻向前突出,好像要去鉤住什么權(quán)力似的;他的嘴好像是一把刀在臉上劃了一道狹窄的裂口,難得顯露笑容——整個臉龐顯得瘦骨嶙峋和不協(xié)調(diào),冷酷而又難看。臉上灰色的皮膚千癟粗糙,沒有絲毫紅潤的光澤。滿臉皺紋的皮膚是如此蒼白、如此病態(tài)、如此沒有血色,猶如吸血的蝙蝠一般。除了在極短暫的剎那之間由于盛怒而略顯潮紅之外,面頰上的血液好像全都被吸干了似的。加爾文留蓄著一部像《圣經(jīng)》里的先知似的長長的絡腮胡須——他的門徒和弟子們還一心一意模仿呢——原本是想給他的那張患黃疸病的蠟黃的臉平添幾分男子氣概的表面印象,但完全是白搭。他留蓄的絡腮胡須毫無生氣,也不豐滿,并不是像《圣經(jīng)》里所描繪的男神們?nèi)缒ξ髂菢酉麓辜暗亍⒂珠L又厚實的絡腮胡須,顯露出威嚴和力量,而是好像生長在巖石縫隙里的灌木——稀稀落落而蓬亂。畫在油畫木板上的加爾文給人的印象就是這樣一個為自己的宗教理念殫精竭慮和忘我的癡迷者,而且人們很可能對這樣一個為自己熱衷的宗教理念耗盡精力而顯得疲憊不堪的人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同情之心呢;可是一旦人們用目光往下看,就會突然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的皮包骨頭的雙手既沒有肌肉也沒有血色——就像野獸的兩只沒有血肉而又殘忍的利爪,這是嗜權(quán)者的一雙令人毛骨悚然的手,懂得怎樣用堅韌的幾根手節(jié)骨去迅猛地攫取能一下子就抓住的一切。人們很難想象這樣幾根皮包骨頭的手指會輕柔地去擺弄花卉,會去撫摸一個女人的溫暖肉體,會熱情而又高興地向一個朋友伸去;這是一個冷酷無情者的雙手,人們從這雙手上就可預感到那種源自加爾文自己生命的巨大而又殘酷的統(tǒng)治力量與堅持到底的力量。這是一張多么沒有光彩、沒有歡樂的臉,多么冷若冰霜和漠不關(guān)心的臉——這就是加爾文的面容!很難相信會有人愿意將這個冷酷無情剝奪他人權(quán)利的人和專事訓誡他人的人的畫像掛在自己房間的墻上。假如墻上真有一幅加爾文的畫像,此人就會不時倒抽一口涼氣,他就會始終覺得這個最不討人喜歡的人好像在用警覺窺視的目光盯著自己每天的起居呢。從西班牙畫家蘇巴朗的繪畫中很容易想象加爾文是什么樣。這位畫家以西班牙人的誠篤方式描繪了苦行僧和隱修士的生活:他們生活的地方,處處都是一片黑暗——他們住在遠離世界的偏僻之處,蟄居在斗室里,面前始終擺著一本書——一本唯一的書:《圣經(jīng)》,有時候還可能擺著一個骷髏或者十字架——這些都是他們的精神生活和教士生活的獨一無二的象征;但是,他們身上揮之不去的是一種令人不寒而栗的極度孤獨——一種自閉的孤獨。正因為人的自閉性這一面像陰魂似的徘徊在加爾文身邊一輩子,所以他從少年時代起就從頭到腳穿著一身冷若冰霜的黑。頭戴一頂遮住前額的黑色四方帽,其形狀一半像修道士的圓頂風帽,一半像士兵的頭盔;身穿一襲其長及靴、寬大飄拂的黑色教士長袍——法官就是穿這樣一身黑色長袍:穿著這身黑色長袍就是要不斷地懲治別人嘛;而穿著黑色長袍的醫(yī)生卻是要永遠醫(yī)治別人的病痛。黑色——往往是黑色永遠代表著嚴肅、代表著死亡、代表著冷酷無情。加爾文除了穿戴這樣·身象征自己職務的黑色之外幾乎從未穿戴過其他顏色,因為他只愿意讓別人將他視為是天主的仆人——讓別人只看到他穿著一身履行職責的黑色長袍而加以敬畏,而不愿意讓別人將他視為一個普通人——視為一個兄弟而加以愛戴。不過,他嚴酷地對待世人也嚴酷地對待自己。他一生都遵照教規(guī)管束著自己的肉體,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才給予自己的肉體以最起碼的食物和休息。他夜間睡眠三小時,最多四小時;他白天只進一次非常簡單的餐,用餐很快,而且旁邊還放著一本翻開的《圣經(jīng)》。但是他從不散步、從不娛樂,他的生活沒有歡樂沒有松弛,而最主要的是他從來沒有一種真正的生活樂趣:說到底,加爾文的生活始終只是工作、思考、著書、干活、斗爭,而從來沒有一小時是為自己而活著——他誠篤地將一生奉獻給了自己的精神生活。
后記
1933年,希特勒上臺,茨威格的著作上了納粹的禁書名單。1934年,戰(zhàn)爭的陰霾已密布歐洲上空,茨威格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卡普齊納山上的別墅被搜查,茨威格決心離開奧地利,移居英國倫敦。 1935年5月24日,一個在日內(nèi)瓦名叫讓·朔雷爾…的加爾文教牧師給旅居倫敦的茨威格寫信,信中說,在他的教區(qū)內(nèi)有一個愛讀茨威格作品的女讀者莉莉亞納·羅塞小姐在聽了讓·朔雷爾所作的關(guān)于卡斯特里奧的報告之后建議茨威格撰寫一部當時幾乎不為人知但又十分重要的16世紀人文主義者卡斯特里奧的傳記。信中寫道:“簡短地說,我是想告訴您,喚醒對塞巴斯蒂安·卡斯特里奧這個了不起的斗士——當時肯定是對抗天才的宗教改革家加爾文的最具才智和最為勇敢的反抗者——的記憶,很可能會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也許在16世紀沒有人會以如此的大智大勇針對日內(nèi)瓦的宗教改革家們?yōu)榱素瀼刈约旱纳駲?quán)政治的理想而采取非人性的手段進行如此堅持不懈的斗爭。一本類似于您寫的伊拉斯謨傳記那樣的書很可能會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再說了,伊拉斯謨還是卡斯特里奧的導師之一呢。請您相信我的話,這件事可是功德無量呀?!? 1935年6月3日,茨威格給羅塞小姐寫信表示感謝。信中寫道:“……我自愧沒有承認,我自己以前對塞巴斯蒂安·卡斯特里奧所知甚少,但是我覺得,我自己早已被加爾文的為人和他與塞爾維特的毫不留情的爭斗所吸引。我全然不知卡斯特里奧這個人在這場爭斗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您卻神機妙算似的猜到,您的建議將會使我很感興趣。我以前很少會像這一次似的從一開始就被一個人物深深吸引并且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極大的好感。我想,我大概會獻給卡斯特里奧一部我的試作。這也是能促使我們自己目前所進行的斗爭的一個極好契機?!贝耐裨谶@封致羅塞小姐的信中還附上一封致朔雷爾牧師的信,信中寫道:“多謝您的來信和您對我的巨大信任。您對我說的話使我深受感動。因為專制統(tǒng)治為了使個人的良知沉默無聲而在全世界橫行霸道確實不是孤立的現(xiàn)象……我厭惡政治,但我覺得這樣一種政治壓迫是最大的危險,而這樣一種政治壓迫現(xiàn)在已進入到宗教和藝術(shù)領(lǐng)域,在我看來,今天只有一種斗爭——為良知的自由而斗爭最值得投入。我曾試圖在我所寫的伊拉斯謨傳記中通過將伊拉斯謨作為象征提出這樣一些問題。而且我認為,我們必須重現(xiàn)那些偉大的失敗者的崇高形象,以便啟示那些今天仍然在專制統(tǒng)治發(fā)動的這樣一種可怕的運動中遭受苦難的人們?!? 讀者從以上的書信中不難看出,羅塞小姐和朔雷爾牧師的建議是促使茨威格寫作《良知對抗暴力》的直接誘因,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茨威格寫作此書之時正是希特勒的氣焰甚囂塵上之際,茨威格的矛頭所向,不僅是針對加爾文,而且也是針對希特勒。對加爾文的鞭笞指名道姓,對希特勒的抨擊含蓄隱晦;對加爾文的描述栩栩如生,對希特勒專制獨裁的針砭鞭辟入里。 1935年7月10日,茨威格從蘇黎世致信羅塞小姐,信中寫道:“我兩個月來一直在這里的圖書館內(nèi)閱讀所有可供使用的原始資料,我的工作有了相當?shù)倪M展……唯一的困難是要在書中公正地對待加爾文而不被誤導對他充滿敵意,因為我是滿腔熱情地贊同卡斯特里奧。如果說,加爾文極不公正地對待卡斯特里奧,那么我們就必須盡量不用這種不公正的態(tài)度去對待加爾文?!? 茨威格當時客居倫敦,閱讀有關(guān)的書籍畢竟有限。幸虧有朔雷爾鼎力相助,向茨威格提供了不少有關(guān)加爾文的文獻資料,并且要茨威格關(guān)注柏林的一位女學者伊麗莎白·法伊斯特博士正在整理的卡斯特里奧最后一部著作《論懷疑之道》的書稿。湊巧的是茨威格于1935年8月在瑪麗恩巴德溫泉療養(yǎng)時遇見了法伊斯特小姐,后者給茨威格寫了幾封十分誠懇的信,鼓勵他要堅持把這本關(guān)于卡斯特里奧的書寫完。然而茨威格的朋友們的態(tài)度卻與此相反,每當談及這項新的寫作計劃時,他們都保持沉默。因為1935年的歐洲局勢已相當嚴峻,這一年納粹德國和法西斯意大利簽訂了合作條約,即“柏林-羅馬軸心”,德國公開支持意大利吞并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戰(zhàn)爭的幽靈在歐洲上空四處飄蕩。希特勒在德國的獨裁統(tǒng)治變本加厲。所以,茨威格幾乎是在秘而不宣的狀態(tài)下寫作《良知對抗暴力》。他沒有向任何親友透露他正在寫這部書,在他自己的日記中也絲毫沒有提及,僅僅是在和羅塞小姐和朔雷爾的通信中才一星半點兒地談到創(chuàng)作進展的情況。如,朔雷爾在1935年10月25日致茨威格的復信中寫道:“羅塞小姐向我轉(zhuǎn)達了有關(guān)您的最近消息。我也收到了您寄還給我的書。盡管眼下發(fā)生著那么多悲劇性的事件,我們又重新生活在烏云密布的天空之下,但是您仍然沒有失去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這使我感到非常欣慰。您不僅能夠?qū)W⒂跉v史,而且在目前的形勢下仍然能夠堅持用您自己的心靈進行斗爭。這說明我是多么了解您?!? …… 由此可見,即便茨威格在強烈譴責加爾文用暴力扼殺良知時,他也意識到加爾文是一個相當復雜且具有雙重性格的人物。茨威格在1936年3月20日致朔雷爾的信中寫道: 我覺得,以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加爾文固然困難,但十分重要,必須表述清楚,加爾文的殘酷并不完全源自性格,而是出于邏輯推理——出于思維能力。而我在最后一章中主要是強調(diào),加爾文主義越是在人類社會中深入人心,加爾文主義也就必然會失去其嚴酷和非人性的一面。 這就清楚地表明,加爾文在歷史上的個人行為和歷史上的加爾文主義是兩回事,不能相提并論,混為一談。加爾文是一個有功有過的歷史人物,但他采用陰謀手段通過暴力剪除異己,不管出自何種動機和何種目的,都必須受到嚴厲批判和徹底否定。否則,人間的正義何在?對歷史人物功過的評價,中國人有時會采用“三七開”或者“二八開”的說法,但這是中國人的智慧,并不是所有的西方人都能理解。 第五,由于茨威格當時客居戰(zhàn)爭烏云密布下的倫敦,查找圖書資料有一定困難,因此在《良知對抗暴力》一書中有極個別的小差錯。例如: 1534年5月,加爾文曾打算約塞爾維特見面,但是,塞爾維特最終并未出現(xiàn)。而茨威格誤記為加爾文曾和塞爾維特在巴黎見過面。 茨威格誤將法國著名法學理論家弗朗索瓦·博杜安的名字寫成皮埃爾·布丹。 意大利宗教改革家奧基諾于1563年被逐出瑞士蘇黎世,茨威格將蘇黎世誤記為瑞士洛迦諾。 當時奧基諾已七十六歲,茨威格誤記為七十歲。 茨威格在1936年5月28日和在6月一封未寫明日期的給妻子弗里德里克的信中寫道: 由于我沒有通讀最后的校樣,所以在《良知對抗暴力》一書中留下一些令人惱火的小差錯……遷就賴希納出版社的催迫是一個錯誤。 然而,上述這樣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小差錯似乎絲毫不會干擾《良知對抗暴力》的主旋律:呼喚寬容,撻伐專制,弘揚良知,對抗暴力。 茨威格的《良知對抗暴力》一書,被許多評論家譽為經(jīng)典。讀者是否真的愛讀這本書有待于讀者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但愿愛’讀這本書的讀者會越來越多。 在翻譯本書過程中,承蒙中國國家圖書館程麗娜女士和張薇小友給予諸多熱心的幫助,筆者謹在此鳴謝。為方便中國廣大青年讀者,筆者編寫了《本書大事年表和重要注釋》。譯本中的差錯之處恐或難免,祈望海內(nèi)外專家和廣大讀者多多指教,不勝盼禱。 舒昌善 2011年7月1日 識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編輯推薦
茨威格在《良知對抗暴力:卡斯特里奧對抗加爾文》這部完成于1936年的著作,其核心內(nèi)容是祈求人的理性和對人的寬容。作者把歷史事件當做鏡子,特別清楚地揭示了他自己的那個時代的各種危機和邪惡。茨威格在書中刻畫了一個堅持自己獨立信仰、一生倡導寬容、理性、自由和獨立的小人物卡斯特里奧,在他面對強權(quán)時的無畏精神?!读贾獙贡┝?卡斯特里奧對抗加爾文》是譯者舒昌善根據(jù)德國菲舍爾出版社德語原著翻譯,對書中的人名、地名和歷史事件作了必要的注釋,并編寫詳盡的“《良知對抗暴力:卡斯特里奧對抗加爾文》大事年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