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央空調設計指南

出版時間:2007-7  出版社:建筑書店(原建筑社)  作者:區(qū)正源  頁數(shù):249  

內容概要

本書從濕空氣性質和空氣調節(jié)處理的一般規(guī)律入手,綜合了大量的工程實踐,對家用(商用)中央空調設計,工藝性空調設計要點作了比較系統(tǒng)的分析。全書共分6篇,內容包括:家用中央空調設計、水環(huán)熱泵空調系統(tǒng)設計、地源熱泵空調應用與設計初探、中央空調設計的空氣處理過程、冰蓄冷技術在空調系統(tǒng)中的應用等?! ”緯晒┡照{設計人員、施工管理人員使用,也供大專院校師生教學參考。

作者簡介

區(qū)正源,1964年畢業(yè)于湖南大學土木系采暖通風供熱供煤氣專業(yè),即任職于機械工業(yè)第二設計研究院(現(xiàn)中國聯(lián)合工程公司)從事專業(yè)設計、施工工作至退休,其后從事監(jiān)理工作多年。任職期間曾獲多項部優(yōu)秀設計與科技進步獎。僅此愿為暖通事業(yè)奉獻微光和余熱。 聯(lián)系電話:021-64138408;021-29785265(小靈通)

書籍目錄

第1篇 基礎知識 1.1 引子 1.2 濕空氣的物理特性 1.3 認識焓-濕圖(h-d圖) 1.4 兩種不同狀態(tài)空氣混合過程的計算 1.5 濕空氣的基本過程處理 1.6 法定計量單位和單位換算 附圖1-1 常規(guī)空調工程用濕空氣焓濕圖 附圖1-2 濕空氣的焓濕圖第2篇 家用中央空調設計 2.1 引子 2.2 空調負荷的計算  2.2.1 穩(wěn)定傳熱  2.2.2 不穩(wěn)定傳熱  2.2.3 按經驗指標計算傳熱 2.3 設備的選擇與布置  2.3.1 室內機的布置  2.3.2 冷凝水管的選擇與布置  2.3.3 室外機的布置 2.4 系統(tǒng)風管布置與水力計算  2.4.1 風管的布置原則  2.4.2 風管水力計算的步驟  2.4.3 不同風管材料摩擦阻力的換算  2.4.4 風管局部構件接管分析 2.5 風口布置與室內氣流組織  2.5.1 側送送風氣流組織  2.5.2 垂直下送氣流組織  2.5.3 散流器送風的氣流組織  2.5.4 集中送風的氣流組織  2.5.5 回風風口的布置 2.6 室內溫度的自動控制 2.7 結語 附錄2-1 沿程阻力標準管徑圖解法 附錄2-2 沿程阻力非標準管徑圖解法 附錄2-3 冷熱負荷計算表 附錄2-4 常用局部阻力系數(shù)匯總第3篇 水環(huán)熱泵空調系統(tǒng)設計 3.1 引子  3.1.1 適用范圍及基本組成  3.1.2 水環(huán)熱泵機組的制冷(熱)原理  3.1.3 有關名詞解釋 3.2 負荷計算 3.3 水系統(tǒng)的劃分  3.3.1 水環(huán)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  3.3.2 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  3.3.3 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 3.4 水系統(tǒng)的水力計算  3.4.1 計算目的  3.4.2 計算步驟 3.5 有關設備的選擇  3.5.1 水泵  3.5.2 冷卻塔  3.5.3 板式換熱器  3.5.4 膨脹水箱與定壓裝置(閉式膨脹水箱)  3.5.5 輔助加熱量與蓄熱裝置  3.5.6 太陽能熱水器  3.5.7 用二通水閥直接向水環(huán)管路進行輔助加熱  3.5.8 用三通水閥直接向水環(huán)管路進行輔助加熱  3.5.9 用風冷熱泵機組向水環(huán)系統(tǒng)進行輔助加熱 3.6 水環(huán)熱泵機組的選擇與布置  3.6.1 室內機  3.6.2 主機  3.6.3 冷凝水管 3.7 監(jiān)測與控制  3.7.1 設備自帶自控  3.7.2 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  3.7.3 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 3.8 系統(tǒng)選擇時應注意的事項 3.9 范例  3.9.1 設計計算部分  3.9.2 初步設計文件部分  3.9.3 提相關專業(yè)資料  3.9.4 工程概算 附錄3-1 水管系統(tǒng)的局部阻力系數(shù) 附錄3-2 水管摩擦阻力計算表 附錄3-3 水管管路阻力計算表 附錄3-4 不同型號電加熱器的參數(shù) 附錄3-5 水環(huán)熱泵空調系統(tǒng)范例局部阻力計算匯總表 附錄3-6 南京某廠綜合辦公樓設計圖紙第4篇 地源熱泵空調應用及其設計初探 4.1 引子 4.2 空調系統(tǒng)的形式 4.3 空調系統(tǒng)的負荷計算 4.4 空調系統(tǒng)地下?lián)Q熱器換熱量計算  4.4.1 夏季計算換熱量Q  4.4.2 冬季計算換熱量Q  4.4.3 地下埋管長度的計算 4.5 空調系統(tǒng)的布置  4.5.1 地面建筑物系統(tǒng)  4.5.2 地下埋管系統(tǒng) 4.6 空調水系統(tǒng)水力計算 4.7 設備選擇  4.7.1 循環(huán)水泵的選型  4.7.2 膨脹水箱的選型 4.8 適用范圍及提示 4.9 范例  4.9.1 設計計算部分  4.9.2 施工圖設計圖紙部分  4.9.3 提相關專業(yè)資料 4.10 結語 附錄4-1 建筑給水聚乙烯類(PE、PE-X、PE-RT)管道水力計算表 附錄4-2 水流速與動壓對照表 附錄4-3 不同系列的管材壁厚水頭損失修正系數(shù) 附錄4-4 不同系列的管材壁厚流速修正系數(shù) 附錄4-5 地源熱泵空調系統(tǒng)范例局部阻力計算匯總表 附錄4-6 水管管路阻力計算表 附錄4-7 地源熱泵空調施工圖紙第5篇 中央空調設計的空氣過程一般處理與成功案例 5.1 引子 5.2 設計前有關資料的收集和對土建的要求  5.2.1 工藝性空調室內溫濕度要求  5.2.2 空調房間對土建的要求 5.3 空調房間的負荷計算  5.3.1 通過圍護結構的傳熱  5.3.2 通過外窗進入的太陽輻射熱  5.3.3 設備、器具散熱散濕  5.3.4 人體散熱、散濕  5.3.5 照明散熱  5.3.6 不同工藝房間室內環(huán)境參數(shù)要求 5.4 設計的空氣過程一般處理  5.4.1 空調系統(tǒng)風量的確定  5.4.2 新風量的確定  5.4.3 最常見的集中式空調系統(tǒng) 5.5 常見的氣流組織形式  5.5.1 側送送風  5.5.2 孔板送風 5.6 空調系統(tǒng)常見的自動控制方式  5.6.1 自控方式的劃分  5.6.2 空調自控的一般概念  5.6.3 室溫控制  5.6.4 室內濕度的控制  5.6.5 范例 5.7 成功案例  5.7.1 概況  5.7.2 設計方案的比較與選擇  5.7.3 典型系統(tǒng)的流程與原理  5.7.4 試運轉后發(fā)生問題的解決及部審評價第6篇 冰蓄冷技術在空調系統(tǒng)中的應用 6.1 引子 6.2 蓄冷空調系統(tǒng)的原理和特點  6.2.1 基本原理  6.2.2 技術特點  6.2.3 應用條件 6.3 蓄冷系統(tǒng)分類  6.3.1 水蓄冷系統(tǒng)  6.3.2 優(yōu)態(tài)鹽  6.3.3 冰蓄冷系統(tǒng) 6.4 蓄冰裝置的形式及其技術性能  6.4.1 直接蒸發(fā)制冰系統(tǒng)  6.4.2 載冷劑循環(huán)式制冰系統(tǒng) 6.5 負荷計算  6.5.1 設計氣象參數(shù)  6.5.2 負荷估算  6.5.3 負荷計算需注意的若干事項 6.6 蓄冷模式  6.6.1 全量蓄冷  6.6.2 分量蓄冷 6.7 系統(tǒng)流程配置  6.7.1 并聯(lián)流程  6.7.2 串聯(lián)流程  6.7.3 串聯(lián)雙循環(huán)流程  6.7.4 基載主機  6.7.5 載冷劑直接供冷 6.8 設備選型  6.8.1 載冷劑式制冷主機  6.8.2 蓄冰設備  6.8.3 水泵  6.8.4 板式換熱器  6.8.5 冷卻塔  6.8.6 乙二醇系統(tǒng)定壓補液裝置  6.8.7 載冷劑  6.8.8 其他 6.9 自控系統(tǒng)  6.9.1 主機制冷蓄冰工況  6.9.2 邊蓄冷邊供冷工況  6.9.3 主機單獨供冷工況  6.9.4 蓄冰裝置單獨融冰工況  6.9.5 主機與蓄冰裝置聯(lián)合供冷工況 6.10 低溫送風系統(tǒng)  6.10.1 低溫送風系統(tǒng)的優(yōu)點  6.10.2 選擇合適的冷源  6.10.3 確定室內參數(shù)  6.10.4 計算空調冷負荷  6.10.5 確定送風溫度  6.10.6 計算風機和管道溫升  6.10.7 計算送風量  6.10.8 設計低溫送風表冷器  6.10.9 選擇低溫送風空調系統(tǒng)方式  6.10.10 選擇末端裝置 6.11 蓄冷空調系統(tǒng)的經濟性  6.11.1 簡單回收年限  6.11.2 凈現(xiàn)值 6.12 工程應用實例  6.12.1 建筑及工程概況  6.12.2 冷源方案確定  6.12.3 蓄冰模式選擇  6.12.4 主要設備選型  6.12.5 冰蓄冷空調系統(tǒng)運行策略 6.13 結語附錄 廠家名錄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實用中央空調設計指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這本書是用于職教,中技用的書,實用性較強,理論知識較少,基礎用書,我買過一本,有點破了,又買了一本,挺好的。挺實用。是一本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書,值得一讀。
  •   呵呵,買書就喜歡到當當,還會再來
  •   相當不錯的書,有必要看看
  •   感覺應該不錯 剛開始看
  •   可作為教材!
  •   很慶幸在這里買到了這本物美價廉的書,對我很有幫助。
  •   自己覺得還不錯。內容面比較廣一點
  •   根據(jù)本書的內容來看,這本書的成書時間應該是05-06年,但是采用的數(shù)據(jù)太老了,估計停留在90年代的水平,完全沒考慮這些年節(jié)能技術的發(fā)展,建議選用數(shù)據(jù)比較新的書
  •   內容不夠詳細,講的很簡單,應該適合有一定基礎的人閱讀,新手的話這本書不太適合?。?!
  •   書不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