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1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張祖稷
內(nèi)容概要
天線作為空間能量轉換器和空域信號處理器是雷達必不可少的最重要分系統(tǒng)之一。本書著重介紹了雷達天線系統(tǒng)的作用、特點、功能和性能指標,以及常用類型雷達天線的基本原理、設計和應用,如各種反射面天線和陣列天線,特別是多功能相控陣天線,還給出了雷達天線測試技術和雷達天線罩的有關內(nèi)容。 ?本書作為雷達技術叢書的一個分冊,不同于一般的天線設計手冊,除專業(yè)性較強外,在對雷達天線設計技術的描述中,強調(diào)基本概念清晰、設計目標明確,以及先進性和工程實用性的結合,并運用實例說明實際設計經(jīng)驗和體會。 ?本書的設計性和實用性對于從事雷達天線系統(tǒng)研究、制造的工程技術人員是一本很有實戰(zhàn)價值的工具書,對于廣大從事雷達裝備使用與維護的雷達部隊官兵和各行業(yè)操作人員來說也是系統(tǒng)學習雷達天線技術知識的參考書,同時它還適合作為高等學校相關專業(yè)高年級學生和碩士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書。
作者簡介
張祖稷,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曾多年擔任天線分會委員。1961年畢業(yè)于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xiàn)電子科技大學)并分配到原電子工業(yè)部第十四研究所,1970年至今工作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40余年一直從事雷達天饋系統(tǒng)工作。曾負責三種類型的寬帶米波雷達天線及中國第一個堆積多波束三坐標雷達天線和第一個C波段DBF試驗臺的研制。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多項部級成果獎。多年擔任第三十八研究所微波部主任和天饋部主任、參加、組織或指導過多個不同類別的雷達天線及預研課題的攻關和研制工作。
金林,研究員,分別于1986年和1989年畢業(yè)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02年獲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工學博士學位。1989年供職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機載電子設備研究部,從事雷達天線技術的研究和工程設計。在低副瓣、超低副瓣波導裂縫陣列天線技術研究和工程設計方面有較深的造詣。現(xiàn)從事雷達系統(tǒng)技術的研究,包括陣列超分辯技術,雷達電磁環(huán)境,目標特性和目標識別技術的研究。1994年獲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99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年獲江蘇省科工委系統(tǒng)青年科技標兵榮譽稱號,2001年獲江蘇省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01年獲2000年度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2003年獲江蘇省五四青年獎章,2003年獲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發(fā)表論文和譯著二十余篇。
束咸榮,研究員,1967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數(shù)學系。1979年前供職于原電子部0八七一總廠技術科,從事雷達天線的研制工作。1982年畢業(yè)于南京雷達研究中心微波電磁場專業(yè),獲碩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工作,曾任該所天線研究室主任、黨支部書記?,F(xiàn)為天線與微波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其間參加和負責過遠程警戒和超寬帶等多項雷達天線研制和省級常規(guī)及特殊場形廣播電視發(fā)射天線的工程項目。主持和負責國家高技術863-308主題的“密度加權相控陣天線工程應用”課題的研究并獲電子部科技進點二等獎。負責和參與《相控陣雷達天線技術》及《空間探測相控陣雷達》等書的撰寫。在國內(nèi),外專業(yè)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五十多篇。
書籍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雷達天線的發(fā)展 1.2 天線在雷達中的作用 1.3 天線基本理論 1.4 天線常用定理和原理 參考文獻第2章 輻射單元 2.1 雙稱振子 2.2 波導口輻射器 2.3 波導裂縫 2.4 微帶貼片 參考文獻第3章 陣列天線 3.1 引言 3.2 一維陣列 3.3 二維陣列 3.4 互耦 參考文獻第4章 相控陣天線 4.1 基本理論 4.2 關鍵技術 4.3 工程設計考慮 4.4 有源相控陣天線第5章 波導裂縫陣列天線 5.1 引言 5.2 基本要領 5.3 平板裂縫天線設計 5.4 波導窄邊裂縫天線設計 5.5 頻率掃描波導裂縫陣列天線 參考文獻第6章 么射面天線分析第7章 反射面天線的設計和應用第8章 天線測試技術第9章 天線罩第10章 雷達天線技術的發(fā)展趨勢附錄 A 常用文字符號的物理意義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