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觸IC卡原理與應用

出版時間:2006-9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陸永寧  頁數(shù):59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國內撰寫出版的第一部以非接觸IC卡(含標準非接觸IC卡和電子標簽)的原理與應用為主題的專業(yè)化技術讀物,全書共3篇(19章),其中:基礎篇首先介紹了非接觸IC卡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未來,以及非接觸IC卡的特點分類和國際標準概況;然后論述了非接觸IC卡的系統(tǒng)結構,卡機通信原理,卡片和讀寫器的構成機理與內部結構;最后結合ISO/IEC14443-3和ISO/IEC15693-3國際標準,介紹了非接觸IC卡的“反碰撞”問題。原理篇逐一介紹了AT24RF08非接觸存儲卡,Mifare系列非接觸IC卡和讀寫器,F(xiàn)eliCa系列非接觸CPU卡和讀寫器,以及數(shù)種雙界面卡和Tag-it、I-CODE1、AT88RF256、T5557電子標簽及相應讀寫器的性能和原理。應用篇則首先概述了非接觸IC卡的應用市場,然后重點介紹了非接觸IC卡的4種應用形式:“校園卡與校園一卡通”、“路橋隧自動收費”、“城市公共交通自動收費”及“ICC和GPS技術與大型體育賽事的安全防衛(wèi)和管理控制”?! ≡摃闹饕喿x對象為從事非接觸IC卡芯片、卡片、機具和系統(tǒng)集成及使用維護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也可供物流管理、過程控制、智能交通、文體場館和校園信息化建設等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及對非接觸IC卡感興趣的自學者參考。

書籍目錄

基礎篇第1章 緒論1.1 非接觸IC卡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1.1.1 非接觸IC卡在國外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1.1.2 非接觸IC卡在國內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1.2 非接觸IC卡的未來發(fā)展趨勢1.3 非接觸IC卡的特點與分類1.3.1 特點1.3.2 分類1.4 非接觸IC卡國際標準概況1.4.1 相關國際組織和機構1.4.2 相關國際標準概況1.4.3 ISO/IEC14443的Type A與Type B差別參考文獻第2章 非接觸IC卡的系統(tǒng)結構和卡-機通信原理2.1 非接觸IC卡的系統(tǒng)結構2.2 標準非接觸IC卡系統(tǒng)的卡-機間能量傳輸2.3 標準非接觸IC卡系統(tǒng)的卡-機間信息傳輸2.3.1 編碼類型2.3.2 調制方式2.3.3 讀寫器→卡片的信息傳輸2.3.4 卡片→讀寫器的信息傳輸2.4 高頻遠距離電子標簽的能量和信息傳輸2.4.1 信息傳輸2.4.2 能量傳輸參考文獻第3章 非接觸IC卡的卡片原理與結構3.1 頻率范圍3.2 物理結構3.2.1 芯片模塊3.2.2 天線3.2.3 卡體3.3 非接觸存儲卡與邏輯加密卡3.3.1 高頻界面3.3.2 地址與安全邏輯3.3.3 存儲器3.4 非接觸CPU卡與雙界面卡3.5 電子標簽的特點及其與標準非接觸IC卡的差別3.5.1 封裝形式3.5.2 遵循協(xié)議3.5.3 工作頻率3.5.4 傳輸距離3.5.5 天線3.5.6 功能結構參考文獻第4章 非接觸讀寫器的原理與結構4.1 高頻接口4.2 控制單元4.3 讀寫芯片與模塊4.3.1 SHC150X與SHC170X4.3.2 MF RC534.3.3 SLF9004.3.4 U2270B4.4 天線4.4.1 卡機耦合方式4.4.2 最佳電感耦合效果的獲取4.5 發(fā)展趨勢參考文獻第5章 射頻識別中的多路存取與反碰撞5.1 純ALOHA法5.2 時隙ALOHA法5.3 動態(tài)時隙ALOHA法5.4 二進制搜索法5.5 動態(tài)二進制搜索法參考文獻第6章 ISO/IEC14443-3國際標準:初始化與反碰撞6.1 輪詢6.2 TYPE A類型PICC的初始化與反碰撞6.2.1 字節(jié)和幀格式6.2.2 PICC狀態(tài)6.2.3 PCD命令集6.2.4 初始化和反碰撞流程6.2.5 反碰撞示例6.3 TYPE B類型PICC的初始化與反碰撞6.3.1 字節(jié)與幀格式6.3.2 PICC狀態(tài)與反碰撞原理6.3.3 PCD命令集6.3.4 反碰撞示例參考文獻第7章 ISO/IEC15693-3國際標準:反碰撞與傳輸協(xié)議7.1 要素定義7.2 協(xié)議原理7.3 工作模式7.4 格式、標志和錯誤代碼7.4.1 請求格式和標志7.4.2 應答格式、標志和錯誤代碼7.5 VICC狀態(tài)及轉換7.6 反碰撞7.6.1 請求參數(shù)7.6.2 VICC對請求的處理7.6.3 VCD的反碰撞偽碼7.6.4 反碰撞序列說明7.7 命令7.7.1 命令類型7.7.2 命令代碼7.7.3 必備命令7.7.4 可選命令7.7.5 自定義命令7.7.6 專用命令參考文獻原理篇第8章 AT24RF08非接觸式(雙端口)存儲卡8.1 主要特點8.2 存儲空間8.3 訪問保護與ID識別8.3.1 訪問保護8.3.2 ID頁8.4 串行口訪問8.5 RF端口訪問8.6 RF信號編碼8.7 特性參數(shù)參考文獻第9章 MIFARE系列非接觸IC卡9.1 非接觸式邏輯加密卡芯片MF1 IC S509.1.1 系統(tǒng)結構及工作過程9.1.2 主要特性9.1.3 功能框圖9.1.4 E2PROM存儲結構9.1.5 操作指令與交易流程9.1.6 初始化和反碰撞9.1.7 安全可靠性9.2 MF RC500高集成度讀寫芯片9.2.1 主要特性9.2.2 功能框圖9.2.3 引腳配置9.2.4 并行接口9.2.5 控制寄存器組9.2.6 E2PROM存儲結構9.2.7 FIFO緩存器9.2.8 中斷請求系統(tǒng)9.2.9 定時單元9.2.10 節(jié)電模式9.2.11 發(fā)送端口配置9.2.12 接收電路9.2.13 串行信號轉換開關9.2.14 測試信號9.2.15 指令系統(tǒng)9.2.16 典型應用9.3 MF RC522低功耗讀寫芯片9.3.1 主要特性9.3.2 功能框圖9.3.3 封裝形式及引腳配置9.3.4 控制寄存器組9.3.5 指令系統(tǒng)9.3.6 應用參考文獻第10章 FELICA系列非接觸式智能卡10.1 FELICA卡片10.1.1 概述10.1.2 功能結構10.1.3 存儲器邏輯格式10.1.4 PICC模式轉換10.1.5 交易過程10.1.6 不同命令格式下的命令重試10.2 FELICA讀寫器10.2.1 概述10.2.2 工作流程與認證10.2.3 通信協(xié)議10.2.4 PCD模式轉換10.2.5 反碰撞處理10.3 FELICA指令系統(tǒng)10.3.1 PCD與PICC間的卡操作與管理命令10.3.2 控制器與PCD間的卡操作與管理命令10.3.3 讀寫器內部操作與管理命令10.4 系統(tǒng)構成參考文獻第11章 雙界面IC卡11.1 結構類型11.2 芯片范例11.2.1 PHILIPS半導體公司產品11.2.2 Infineon公司產品11.2.3 ST半導體公司產品11.2.4 AT05SC4808RF11.2.5 中同雙界面CPU卡11.3 技術發(fā)展與市場應用11.3.1 國外概況11.3.2 國內概況參考文獻第12章 TI公司的電子標簽系統(tǒng)12.1 TAG-IT HF 系列INLAYS12.1.1 主要特性12.1.2 存儲結構12.1.3 通信方式12.1.4 請求/應答幀結構與請求/應答協(xié)議幀12.1.5 指令系統(tǒng)12.2 TAG-IT HF-I INLAYS12.2.1 主要特點12.2.2 存儲結構12.2.3 通信方式12.2.4 指令系統(tǒng)12.3 S6700多協(xié)議收發(fā)IC12.3.1 主要特性12.3.2 功能結構12.3.3 引腳配置及功能12.3.4 命令結構12.3.5 操作模式12.3.6 通信12.3.7 電源管理參考文獻第13章 PHILIPS公司的電子標簽系統(tǒng)13.1 I-CODE1智能標簽IC13.1.1 基本特性13.1.2 邏輯框圖與存儲器結構13.1.3 通信方式13.1.4 通信幀結構13.1.5 狀態(tài)流程13.1.6 指令系統(tǒng)13.1.7 利用散列值計算時隙13.1.8 利用散列值計算Quit值13.1.9 讀寫命令序列示例13.2 SL RC400高集成度讀寫芯片13.2.1 主要特性13.2.2 功能框圖和引腳配置13.2.3 控制寄存器組13.2.4 E2PROM存儲結構13.2.5 串行信號轉換開關13.2.6 指令系統(tǒng)13.2.7 典型應用電路13.3 SL RM900長距離閱讀器組件13.3.1 基本特性13.3.2 功能結構13.3.3 碰撞檢測與數(shù)據辨識參考文獻第14章 ATMEL公司的幾種RFID芯片14.1 AT88RF256 RFID應答器芯片14.1.1 125 kHz芯片AT88RF256-1214.1.2 13.56 MHz芯片AT88RF256-1314.2 T5557 330位射頻讀寫IDIC14.2.1 主要特點14.2.2 邏輯結構14.2.3 模式字14.2.4 芯片操作和命令格式參考文獻應用篇第15章 非接觸IC卡的應用市場15.1 城市公共交通15.2 路橋隧自動收費15.3 汽車加油15.4 電子身份證卡15.5 電子護照15.6 專業(yè)人員從業(yè)資格證15.6.1 導游智能卡15.6.2 會計從業(yè)資格證IC卡15.7 電子錢包15.7.1 小額支付卡15.7.2 手機付費15.7.3 交通卡電子錢包功能15.8 票務運用15.8.1 空運15.8.2 鐵路15.8.3 其他15.9 生物跟蹤與識別15.9.1 動物的識別與跟蹤15.9.2 對人的識別與跟蹤15.10 物流追蹤與定位15.10.1 交通運輸15.10.2 醫(yī)藥界15.10.3 食品行業(yè)15.10.4 服裝業(yè)15.10.5 廢棄物處理15.10.6 零售業(yè)15.10.7 出版物15.10.8 大型物流倉儲15.10.9 軍事部門15.10.10 其他15.11 防偽防盜15.11.1 防偽15.11.2 防盜15.12 工業(yè)控制15.13 小結參考文獻第16章 校園卡與校園一卡通16.1 系統(tǒng)結構16.1.1 卡管理中心與卡結算中心16.1.2 網絡16.1.3 終端16.1.4 卡片16.2 系統(tǒng)功能16.2.1 食堂售飯16.2.2 機房管理16.2.3 圖書館管理16.2.4 門禁控制16.2.5 小額消費16.2.6 打水洗浴16.2.7 校醫(yī)院管理16.2.8 金融服務16.2.9 教務管理16.2.10 中小學生管理16.3 小結參考文獻第17章 路橋隧自動收費17.1 半自動收費(MTC)17.1.1 系統(tǒng)構成17.1.2 工作過程17.2 全自動收費(ETC)17.2.1 系統(tǒng)構成17.2.2 加拿大407高速公路ETC系統(tǒng)17.2.3 澳大利亞墨爾本都市連接線ETC系統(tǒng)17.3 組合式收費(MTC+ETC)17.3.1 組合式收費系統(tǒng)的技術特點17.3.2 組合式收費系統(tǒng)的服務功能17.3.3  組合式收費系統(tǒng)的密鑰管理與應用17.3.4 廣東虎門大橋組合式收費系統(tǒng)17.4 小結參考文獻第18章 城市公共交通自動收費(AFC)18.1 公共汽車AFC18.1.1 卡型選擇18.1.2 遵循標準18.1.3 讀寫機具18.1.4 售卡/充值18.1.5 數(shù)據采集18.1.6 收費模式18.2 城市軌道交通AFC一卡通18.2.1 收費模式18.2.2 系統(tǒng)結構18.2.3 票卡類型和介質選取18.2.4 運營模式18.3 城市公共交通AFC一卡通18.3.1 “一卡通”與“一卡多用”的差別18.3.2 公交一卡通建設的必要性18.3.3 公交一卡通的體系結構18.3.4 公交一卡通的安全技術18.3.5 區(qū)域公共交通AFC一卡通18.4 小結參考文獻第19章 ICC、GPS技術與大型體育賽事的安全防衛(wèi)、管理控制19.1 該類應用的必然必要性19.1.1 社會發(fā)展和科學管理的需要19.1.2 安全保衛(wèi)的需要19.2 集成電路卡(ICC)的應用形式及作用19.2.1 參會人員證卡19.2.2 專用安控卡19.2.3 輔助競賽19.2.4 入場證券19.3 衛(wèi)星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的應用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19.3.1 系統(tǒng)結構19.3.2 主要功能19.4 小結參考文獻附錄A 世界部分非接觸IC卡芯片特性參數(shù)附錄B 世界部分非接觸讀寫芯片及模塊特性參數(shù)附錄C 縮略語

編輯推薦

  《非接觸IC卡原理與應用》的主要閱讀對象為從事非接觸IC卡芯片、卡片、機具和系統(tǒng)集成及使用維護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也可供物流管理、過程控制、智能交通、文體場館和校園信息化建設等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及對非接觸IC卡感興趣的自學者參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非接觸IC卡原理與應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