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01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金受申 頁數(shù):15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今天的北京是由歷史的北京走過來的。當我們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北京歡欣不已的時候,往往又會回首低徊,幽幽地懷戀北京的往日…… 是的,北京的昨天,老北京,是我們不該忘懷的。那里有我們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傳統(tǒng),無盡的情思。當此迎接2008年奧運會,北京正展開胸懷擁抱全世界的時候,歷史上的北京,更是我們中國人和國際友人眾所矚目?! 丁氨本┩ā眳矔酚伞独仙嶂v北京》、《金受申講北京》、《張中行講北京》、《候仁之講北京》、《朱家溍講北京》、《劉葉秋講北京》、《鄧云鄉(xiāng)講北京》、《趙洛講北京》、《葉祖孚講北京》九本組成,九位作者,由老舍到葉祖孚,都是研究北京的大家,卓有成效的文史通才。他們作為“過來人”,敘說北京的史地,描述北京的風情,記錄北京的民俗……自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本書主要收錄了金受申先生大量寫北京的文章,圖文并茂。讀者閱讀時能夠更多地了解北京,了解北京的生活,了解北京的歷史文化。
作者簡介
金受申,曲藝史家,民間文藝家,民俗學家。原名金文佩、又作金文霈,字澤生,北京人,滿族。生于滿族鑲黃旗家庭,六歲喪父,十歲喪母,家道衰落,由叔父撫養(yǎng)。他十七歲在北京市立第一中學讀書時即為報刊撰稿,以稿酬彌補生活和購書之用。十九歲考入華北大學讀書。二十一歲考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后改北京大學研究院)國學門研讀,至二十五歲。從民國十五年(1926)起一直在北京從事教育工作,曾在十多所中學任教,還當過華北大學等高等學校的講師。他還是名醫(yī)汪逢春、趙樹屏的弟子,兼任過華北國醫(yī)學院教授。1953年經作家老舍介紹,調入北京市文聯(lián)工作,直至病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金受申有《公孫龍子釋》、《稷下派之研究》、《古今偽書考釋》、《國故概要》、《中國純文學史》、《北京話語匯》、《清代詩學概論》、《晚清兩大平民詩家》、《仄韻樓詩話》等多部學術著作出版。他是博聞廣見的“北京通”,熟知北京的掌故,對三教九流廣為接觸,尤其喜與中下層社會人士交往。對于清末民初北京的風俗事物、趣聞軼事、衣食住行、江湖百業(yè)、評書鼓曲等各個方面,他都有較深的考察研究,并用富于趣味的文字翔實地記錄下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他就以“北京通”(或“北平通”)專欄在《立言畫刊》、《一四七畫報》等報刊上發(fā)表介紹北京生活的文章,計有二百多篇,一百多萬字,其中包括《北平的俗曲》、《北平俗曲錄》、《北平風俗曲》、《風俗曲譚》、《岔曲萃存》、《岔曲箋注》、《北平的評書》、《瞽人的藝術》等大量有關北京曲藝的文字,所記見聞都來自實地考察,是研究北京歷史和曲藝民俗彌足珍貴的史料。
金受申對北京曲藝的研究評論,除在“北京通”欄目中多所涉及外,還在多種報刊上發(fā)表了許多專文,論述了評書、八角鼓、單弦牌子曲、岔曲、十不閑蓮花落、相聲、快書等曲種的起源和演變。其中1949年前發(fā)表的《清秋談稗》、《涼宵夢憶》、《拉雜談》等;1949年后發(fā)表的《老書館見聞瑣記》等都有較高的曲藝史料價值。他還一直注意收集曲藝唱本,所珍藏的二百多首岔曲曲本,也部分地在報刊上發(fā)表。
書籍目錄
流年似水 過年 爆竹煙花 吃春餅 夏令游賞 秋日飲饌 登高與泛舟 養(yǎng)秋蟲 溜冰 放紙鳶 歲末雜綴口福無邊 莊館 家常菜 魚的吃法 雞鴨吃法 吃喝憶舊雅俗雜述 談玉 小市 貨郎 童戲記趣選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編輯推薦
金受申(1906-1968)原名金文佩,后改名“受申”,滿族。1906年生于北京。1924年畢業(yè)于老舍先生曾任教的“市立第一中學”(即后來的“北京一中”),做過小學和中學教師,也曾在“京師大學堂”進學。20年代開始寫書,在報刊發(fā)表詩文。1938年北京創(chuàng)辦《立言畫刊》周刊,金受申成為其主要撰稿人,其經營的《北京通》專欄影響日著,到該刊停辦的1945年共發(fā)三百多篇文章,累數(shù)十萬言,時人遂以“北京通”來稱金受申其人。新中國成立后,由老舍建議安排金受申進北京文聯(lián)工作,他參與了《說說唱唱》、《北京文藝》的編輯工作。一生留下的著作大略有《<古今偽書考>考釋》、《公孫龍子釋》、《稷下派之研究》、《北京的傳說》(初集,第二集)《老北京的生活》、《北京的傳說》(初本,增補本)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