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鄭培凱 主編 頁數(shù):32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九州學林》的前身是海外的《九州學刊》及上海的《學術集林》。這兩分學刊合并復刊,希望能匯集海內(nèi)外的學術資源,繼續(xù)出版對中國文化研究有啟發(fā)性的學術成果。本書為2010春夏季卷。 本書收錄了吳展良的《實踐與知識:朱熹的早期學術取向析論》、楊雨蕾的《天學問答——十八世紀朝鮮文人安鼎福的辟邪論說》、姚繼斌的《鄭和與國史教育:從清末和民國中國歷史教科書談起》等。
書籍目錄
論文 吳展良 實踐與知識:朱熹的早期學術取向析論 楊雨蕾 天學問答——十八世紀朝鮮文人安鼎福的辟邪論說 馬幼垣 美國艦隊清末兩訪廈門史事考評(下)——為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一百週年而作 陳志峰 方孝孺殉節(jié)原因考論 陳永明 雍正朝《明史》的編纂 司佳 見聞、談資與諷刺詩——中國洋涇浜英語在十八至二十世紀初西方出版物中的流傳考釋 許子濱 《左傳》“絰皇”釋義——從高本漢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朱熹自十五六歲時接觸禪學,直到二十三歲他的禪學導師道謙過世,二十四歲他開始正式任官,并拜見父執(zhí)輩的理學家李侗之后,學問的路徑才開始由釋歸儒。此后他對于實踐與知識兩方面的態(tài)度,都產(chǎn)生重大變化。不再滿足于之前自謂得之于此心的所謂一貫之道,而主張必須徹底認識“大道”具體而分殊的內(nèi)涵,并付諸于時時刻刻的實踐。造成他由釋歸儒的因素很多,在外在環(huán)境方面首先是因為有官守則有責任。朱子一生實際任官時間僅九載,其中一開始所任前后三年余的同安縣主簿一職,對于他一生的學術取向似乎發(fā)生了最大的影響。主簿一職官守雖卑,卻直接要求他深入了解宋代各種稅目、稅收、簿記、經(jīng)界、官方、吏治、民生、禮俗乃至地方防務等問題。而他所兼管的縣學,則要求他注意地方的儒學教育、儒學傳統(tǒng)、學風、經(jīng)學、國家的學術方向與政教策間。換言之,也就是從基層出發(fā),所能看到的一切政治與教化問題。朱子對這些問題都極為投入。這種實際從政的歷練,有力地將一個認真而熱情的年輕人從禪學推向儒學。另外,朱子的父執(zhí)輩之所以走上外儒內(nèi)釋、游心方外的道路,與秦檜當國有密切的關系。紹興二十五年秦檜死,政風改易,王學旁落,程學解禁,朝野氣象大變,這也是促使朱熹重新投入理學與儒學的重大因素。在這些方面,學界已有相當深入的研究,本文僅將略敘其大端,不再一一縷述。①以下所主要分析的,是朱子在這段期間從學于李侗的心路歷程及其對自身學術的反省,以求深入了解朱子對于實踐與知識的態(tài)度之轉巒。
后記
二十世紀初的人文主義學者白璧德(Irving Babbit)在《文學與美國的大學》一書中,強調(diào)入文主義的重要,同時也指出“人文”一詞的含混性,容易引起人們意指的混淆。他說,“人是一種命定會片面的造物,然而人之可以人文,就在于他能克服自身本性中的這種命定的因素。他所能成就的人文境界,完全取決于如何平衡存在自身的對立德性?!卑阻档滤傅膬煞N對立德性,一是浪漫主義式的人道同情(humanitarian empathy),接近孟子所說“惻隱之心”的拓展;另一德性則是對社會秩序與法理的理性判斷,涉及倫理道德的承襲延續(xù)與穩(wěn)定。平衡這兩種對立的德性并不簡單,并不是抽象地說平衡就可以得到平衡,而需要在人生實踐中洞識趨近平衡的“度”,也即是古希臘哲人與儒家圣哲所追求的“中行之道”,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白璧德所著眼的“人文”,即是平衡人性中追求“真”與“善”的矛盾,不可各走極端,不可因為追求此端而排斥彼端。以現(xiàn)代社會所面臨的情況來說,學術研究的方向,也不可以因為科技研究發(fā)展出來的方法實用有利,而扭轉人文研究的基本方向與意義。具體到文學研究與人文學術的發(fā)展,白璧德強調(diào)“博”與“約”的結合,并引了柏拉圖的一段話,作為論據(jù)的基礎:“如果有人能使一與多相結合,我將追隨他的腳步,奉之如神的腳步?!?/pre>編輯推薦
《九州島學林(2010·春夏季)》:九州島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詩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