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5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偉男 頁數(shù):21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美關系中的臺灣問題-(1948-1982)》以歷史的發(fā)展為線索,以歷史的有關檔案資料為依據,探討了臺灣問題的形成及其含義,敘述了中美構建新戰(zhàn)略關系過程中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的折沖,論述了中美關系的正?;兔绹鴮ε_灣政策的再定型,最后闡釋了影響美國對臺決策的若干基本因素。這些長期性和復雜性的事實因素引領我們以更加符合客觀現(xiàn)實的視角來看待臺灣問題并進行科學把握。總之,對于全面了解臺灣問題,《中美關系中的臺灣問題-(1948-1982)》不失為一本好書。
作者簡介
王偉男,1973年出生,河南登封人。1997年畢業(yè)于鄭州大學物理系,獲工業(yè)自動化專業(yè)學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yè)于上海社會科學院,獲國際關系專業(yè)碩士學位。此后,一直職于該院亞太研究所,從事臺灣問題、中美關系和美國戰(zhàn)略等方面的研究。2006年9月起,開始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攻讀世界經濟專業(yè)士學位。已發(fā)表的論文主要有:《地緣政治中的中美關系與臺灣問題》、《美國的“轉型外交”及其對中國的含義》、《從“國防轉犁”到“轉型外交”》等。在《社會科學報》、《社會觀察》雜志、東方網等媒體上發(fā)表過十余篇時政評論,并向中央和上海有關部門提交過十余份研究報告。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臺灣問題的形成及其含義一、中美冷戰(zhàn)格局的形成1.美蘇冷戰(zhàn)格局的彤成2.中美冷戰(zhàn)格局的形成二、臺灣問題的形成及其含義1.臺灣問題的形成2.臺灣問題形成的含義三、中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基本立場1.武力解決階心2.武力解決輔以和平談判階段3.“一攬子”原則階段第二章 全球戰(zhàn)略格局的演變與中美調整國際戰(zhàn)略的醞釀一、五、六十年代令球戰(zhàn)略格局的演變及其意義1.美國霸權地位的相對下降2.蘇聯(lián)力量的上升3.兩大陣營內部的紛爭4.第三世界的崛起5.格局變化的意義二、“尼克松主義”與美國新的全球戰(zhàn)略構想1.“尼克松主義”的提出及其內涵2.尼克松、基辛格對多極格局的謀劃三、中國國際戰(zhàn)略訓整的醞釀1.中蘇同盟關系的破裂2.對美戰(zhàn)略調整的醞釀3.毛澤東 周恩來外交決策體制的形成及其意義第三章 中美構建新戰(zhàn)略關系過程中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的折沖(上)一、基辛格秘密訪華前尼克松政府在對華關系上的主要考量與調整1.尼克松政府在對華關系上的主要考量2.尼克松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的主要調整二、基辛格秘密訪華前尼克松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主要考量與調整1.尼克松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主要考量2.尼克松政府在對臺政策上的主要調整三、基辛格秘密訪華前中國對尼克松政府調整舉措的反應1.“5?20聲明”前中國對尼克松政府調整舉措的反應2.“5?20聲明”后中國對尼克松政府調整舉措的反應第四章 中美構建戰(zhàn)略關系過程中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的折沖(下)一、基辛格秘密訪華時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的討論1.在臺灣問題上的討論2.此次訪問的主要成果與意義二、基辛格再次訪華時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的較量1.在臺灣問題上的討論2.此次訪問的主要成果與意義三、尼克松訪華時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的斗爭與折沖1.在臺灣問題上的討論2.此次訪問的主要成果與意義第五章 中美關系正?;c美國對臺政策的再定型一、從《上海公報》到《建交公報》1.《上海公報》的涉臺內容及其含義2.曲折的中美關系正常化之路3.《建交公報》的涉臺內容及其含義二、從《與臺灣關系法》到《八一七公報》1.《與臺灣關系法》出臺前美方在臺灣問題上的考量與運作2.《與臺灣關系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含義3.中美在美臺軍售問題上的斗爭與折沖4.《八一七公報》的主要內容及其含義第六章 結論:影響美國對臺決策的若干基本因素一、戰(zhàn)略與安全方面的需要二、維護美國的“聲望”與“道義”形象三、經濟與文化利益結束語附錄一 本書所涉歷史階段臺灣問題大事記附錄二 本書涉及的若干重要歷史文獻附錄三 主要參考資料謝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