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蔡東藩 頁數(shù):211
內(nèi)容概要
《青少年文史知識普及讀本·落日王旗:南北朝3(普及版)》作者以飽滿的愛國熱情,謳歌了歷朝保衛(wèi)和振興祖國的英雄人物,鞭撻和抨擊了歷代統(tǒng)治階級的兇殘、荒淫和偽善,還以較大篇幅描繪出舊中國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仍,民不聊生的慘烈圖景?!肚嗌倌晡氖分R普及讀本·落日王旗:南北朝3(普及版)》在記述歷朝史事和人物時,顯現(xiàn)了許多寶貴的歷史經(jīng)驗,對資治平亂、休養(yǎng)生息、治學(xué)為政之道,書中均有精彩的闡發(fā)和獨到的見解,給讀者帶來豐厚的教益與啟示。因此,《青少年文史知識普及讀本·落日王旗:南北朝3(普及版)》是一部進(jìn)行中國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歷史資料。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名郕,字椿壽,號東藩,蕭山臨浦鎮(zhèn)人。光緒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統(tǒng)元年(1909)中省優(yōu)貢生。1910年朝考以優(yōu)入選,翌年春赴福建以知縣候補(bǔ)。辛亥革命后,應(yīng)好友之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小學(xué)論說文范》、《中等新論說文范》、《清史概論》等書。從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蔡東藩寫成歷朝通俗通義,有《前漢通俗演義》、《后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部分)。全書共1040回、600余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間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jīng),務(wù)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文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并且自寫正文,自寫批注,自寫評述。
書籍目錄
第一回 陷江陵并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第二回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第三回 宇文護(hù)挾權(quán)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第四回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zé)第五回 戮勛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第六回 遇強(qiáng)暴故后被污 違忠諫逆臣致敗第七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第八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quán)奪位陳主被遷第九回 瞪奸人淫后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第十回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hù)稔惡伏誅第十一回 選將才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jìn)馮小憐第十二回 韋孝寬獻(xiàn)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第十三回 陷晉州轉(zhuǎn)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第十四回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沉冤第十五回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第十六回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勛戚代興第十七回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lián)吟艷妃專寵第十八回 長孫晟獻(xiàn)謀制突厥 沙缽略稽首服隋朝第十九回 設(shè)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第二十回 據(jù)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表冼氏平蠻第二十一回 反罪為功筑宮邀賞 寓剿于撫徙虜實邊第二十二回 恨妒后御駕人山鄉(xiāng)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第二十三回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蒙冤第二十四回 侍病父密謀行逆 燕庶母強(qiáng)結(jié)同心第二十五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第二十六回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第二十七回 巡塞北厚撫啟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谷渾第二十八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xiàn)詩逢鬼魅第二十九回 征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折將喪師第三十回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回遭慘戮第三十一回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顏第三十二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游第三十三回 麻叔謀罪發(fā)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第三十四回 迫起兵李氏人關(guān)中 囑獻(xiàn)書矮奴死闕下第三十五回 弒昏君隋家數(shù)盡 鴆少主楊氏兇終
章節(jié)摘錄
子輿氏有言曰:“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鬃討?,作《春秋》,《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狈蚩鬃討謥y賊,亂賊亦懼孔子。則信乎一字之貶,嚴(yán)于斧鉞,而筆削之功為甚大也。春秋以降,亂賊之迭起未艾,厥惟南北朝,宋武為首惡,而齊而梁而陳,無一非篡弒得國,悖入悖出,忽興忽亡。索虜適起而承其敝,據(jù)有北方,歷世十一,享國至百七十余年。合東西二魏在內(nèi)。夷狄有君,諸夏不如,可勝慨哉!至北齊、北周,篡奪相仍,蓋亦同流合污,駿駁乎為亂賊橫行之世矣。隋文以外戚盜國,雖得混一南北,奄有中華,而冥罰所加,躬遭子禍,阿賡弒君父,賊弟兄,淫熏無度,卒死江都,夏桀、商辛不是過也。二孫倏立倏廢,甚至布席禮佛,愿自今不復(fù)生帝王家,倘非乃祖之貽殃,則孺子何辜,乃遽遭此慘報乎!然則隋之得有天下,亦未始非過渡時代,例以舊史家正統(tǒng)之名,隋固不得忝列也。沈約作《宋書》,蕭于顯作《齊書》,姚思廉作梁、陳二書,語多回護(hù),諱莫如深,沈與蕭為梁人,投鼠忌器,尚有可原;姚為唐臣,猶曲諱梁、陳逆跡,豈以唐之得國,亦仍篡竊之故智與?抑以乃父察之曾仕梁、陳乃不忍直書與?彼夫崔浩之監(jiān)修魏史,直書無隱,事未蕆而身死族夷。旋以謅諛狡佞之魏收繼之,當(dāng)時號為“穢史”,其不足征信也明甚?!侗饼R書》成于李百藥,《北周書》成于令狐德芬,率爾操觚,徒憑兩朝之記錄,略加刪潤,于褒貶亦無當(dāng)焉?!端鍟份嬛T唐臣之手,而以魏征標(biāo)名。魏以直臣稱,何以張衡傳中,不及弒隋文事,明明為亂臣賊子,而尚曲諱之,其余何足觀乎?若李延壽之作南、北史,本私家之著述,作官書之旁參,有此詳而彼略者,有此略而彼詳者,茲姑不暇論其得失,但以隋朝列入《北史》,后人或譏其失宜,竊謂春秋用夷禮則夷之,李氏固猶此意也。嗟乎!亂臣賊子盈天下,即幸而牢籠九有,囊括萬方,亦豈真足光耀史乘流傳后世乎哉?本編援李氏南、北史之例,拾摭事實,演為是書;復(fù)因年序之相關(guān),合南北為一爐,融而冶之,以免閱者之對勘,非敢謂是書之作,足以步官私各史之后塵。但閱正史者,常易生厭,而覽小說者不厭求詳?!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 還沒讀過(73)
- 勉強(qiáng)可看(535)
- 一般般(912)
- 內(nèi)容豐富(3784)
- 強(qiáng)力推薦(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