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22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陳思進,金蓓蕾 頁數(shù):272
Tag標簽:無
前言
回歸常識文/陳思進First ThingsFirst(首先),在當今社會,除非你的生活能夠遠離金錢,否則不管你喜不喜歡,人人都需要關注財經(jīng)新聞,不僅要關注國內(nèi)的,更要關注國際的。因為這些年來地球越來越小,全球經(jīng)濟已一體化,真可謂我們生活在一個村——地球村里,任何地方發(fā)生的財經(jīng)事件,都可能間接或直接影響到你如何理財,或者說得更明白一些,直接關系到你錢包的大小。 然而,每天,甚至每時每刻,財經(jīng)新聞鋪天蓋地,我們該關注哪一些呢?記得剛到美國時,留意到那時國內(nèi)播報的新聞一般都是特大喜訊、好消息什么的,而在美國打開電視,播報的新聞,所謂Breaking News(突發(fā)新聞),不是殺人就是放火,不是搶銀行就是盜汽車,而財經(jīng)新聞則不是失業(yè)率又高了,就是股市又跌了等。于是在大眾傳播學的課堂上,我忍不住請教了教授。他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F(xiàn)在處于和平年代,社會穩(wěn)定是常態(tài),這樣的新聞可以忽略不計,只有殺人、放火這類非常態(tài)事件,才會被當做新聞報道出來。新聞就是要報憂不報喜,因為喜本該是常態(tài),不足掛齒。”所以美國有一句俗語:No news is good news(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其實看財經(jīng)新聞也一樣,大家要特別留意壞消息,“好消息”根本不用去聽,因為“好”是常態(tài),是應該的,比如生產(chǎn)力提高啦,GDP和人均收入都提高啦,在一個和平的社會中,隨著生產(chǎn)力不斷提高,做到這些是應該的。同時,任何事物都該一分為二,即使在“好消息”中,我們也必須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到其“壞”的一面。以此來推論,我們對于“壞消息”就更要作好充分的準備了,所謂Wishing for the best, preparing for the worst(作最好的許愿,作最壞的準備)。中產(chǎn)階級離窮人只有三個月多年來,美國人好日子過慣了,太樂觀了,他們向來Wishing for the best and preparing for the best。他們不懂何謂“積谷防饑”,更不明白什么叫“未雨綢繆”,平時的積蓄最多只夠花三個月,即“中產(chǎn)階級離窮人只有三個月”。因為銀行的房貸只要違約三個月,就將被投放到市場中去“法拍”。于是這次金融危機一來,有幾百萬“樂觀的”美國人失去了家園,給我們上了一堂形象生動的課。 那么,我們?nèi)绾蝸碜x懂財經(jīng)新聞呢?如前所述,美國的新聞,特別是所謂的Breaking News,不是殺人就是放火。剛進華爾街時,我的頂頭上司被法院隨機挑中,當選為一起殺人案的陪審團候選人。在美國,每一個公民都有做陪審員的義務,一旦被選上就必須去,十天半月不能上班,公司不能扣薪資。沒想到隔了一天,老板就回來上班了,說是沒有被選上。因為那個犯罪嫌疑人是西班牙血統(tǒng)的南美人,而我的頂頭上司也是西班牙裔,需要避嫌。按照現(xiàn)在流行的說法,就是“屁股決定大腦,立場決定觀點”。我的頂頭上司落選了,閑聊時問起陪審團的篩選過程才知道,挑選陪審團人選,一般來說有兩類人是選不上的:一類是高學歷的所謂“精英人才”,包括博士、專家和教授;另一類尤其重要,不能和嫌犯扯上任何關系。舉例來說,假如犯罪嫌疑人是古巴人,那么古巴人(甚至古巴裔)就選不上了,唯恐陪審團成員嘴下留情;如果犯罪嫌疑人是伊拉克人,那么伊朗人也選不上,生怕你會借機公報私仇。第二類人選不上可以理解,但為何高學歷的精英也不能當選陪審員呢?這就是英國制定的Common law(普通法)的基本原則,陪審員只要有Common sense(常識)即可。這是多么合情合理的原則??!因為專家、學者和教授的大腦太復雜了,研究的問題太縱深了,往往反倒失去了常識。舉例來說,按中國的法律,蓄意殺人該償命,這是文盲都知道的常識。那么現(xiàn)在要問:故意殺人犯藥家鑫該不該判死刑?只要被問及的不是藥家鑫的親朋好友或利益攸關者,本來應該都會回答“該殺”,絕對不會說什么因為激情犯罪可以獲輕刑;更絕對不會為藥家鑫去求情。有必要去分析藥家鑫為何會成為魔鬼、為何超越了倫理底線嗎?這里必須指出,如此簡單的一個問題,至于這么復雜嗎?殺人償命,就這么簡單。金錢管理上,專業(yè)人士未必高于門外漢其實讀懂財經(jīng)新聞和甄選陪審團的道理是一樣的:第一,用常識去判斷;第二,對新聞中發(fā)表觀點的人作一些背景調查,看看此人與新聞事件是否有“Conflict of interest(利益沖突)”,以此來加以判斷,該正聽,還是反聽,抑或根本就不能聽。這里可以借用巴菲特的名言:“在任何領域專業(yè)人員高于門外漢,但在金錢管理上往往并非如此。”現(xiàn)在主流對于財經(jīng)金融的分析似乎已失去了常識,而我在所有文章里都有一個“核心”,就是脫繁就簡、返璞歸真,回歸常識。如果非要提高到經(jīng)濟理論上來說,也應該回歸到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這些年來,好些金融專業(yè)人員失去了常識,已經(jīng)被自己設計的游戲規(guī)則弄得暈頭轉向了。金融危機一次接一次(美國這200年來,大小金融危機達135次),傷及的絕大多數(shù)是普通百姓。投資與投機的區(qū)別很重要那么普通百姓要怎樣投資,才能確保自己的財富不受侵蝕?要講清這個問題,首先必須弄清投資和投機的區(qū)別。只要明白了投資和投機的區(qū)別,閱讀財經(jīng)新聞的時候,也就不那么容易去跟風操作了。舉例來說:我們常常會聽到周圍有人傳說,某某人前幾年買了一套房子,這些年漲了好幾倍;某某人炒股半年買了套豪宅;某某人前些年購入的黃金,這兩年又漲了兩倍。羨慕嗎,那就趕緊跟著上嗎?且慢!當你明白但凡低買高賣均屬于投機的話,你就不會跌入“羊群效應”中。因為投機市場是十個人進去,一個人賺,二人打平,七個人虧(二八定律在金錢上成為一二七定律)。正因為前面的炒家有人大賺,假如輕易地盲從,人云亦云,就將陷入騙局,導致投資失敗,成為最后的傻瓜!那么投資和投機的區(qū)別究竟是什么呢?其實很簡單,投資的收益是來自投資產(chǎn)品所產(chǎn)生的財富;而投機的收益,是來自另一個投機者的虧損。換句話來說,投機是一種零和游戲(不計算交易成本和稅收,虧損的錢和賺取的錢之和為零)。 假設你買入一個金融產(chǎn)品后,不管是股票還是債券,抑或是房子,只要是希望回報來自買賣時的不同價位(做多時的先低買,后高賣;做空時的先高賣,后低買),就屬于投機;而如果你是指望這個產(chǎn)品能不停地產(chǎn)生收入(如上市企業(yè)生產(chǎn)出來的財富),比如股票的利息分紅(歐美股市中絕大多數(shù)股票都有分紅)、債券的定期Coupon(票息),或者房租收入等,這就是投資,不屬于零和游戲的范疇。但是在中國,股市中的股票基本上都不分紅,那么在中國進入股市基本上都屬于投機操作,一種零和游戲而已,不過是這個炒股者的回報來自另一個炒股者的虧損,也就是低買高賣,屬于最典型的市場投機。再比如人們喜愛的黃金,由于黃金在工業(yè)上已有替代品,所以黃金本身不再能產(chǎn)生財富,所以買賣黃金也純屬投機;另外,所有金融衍生證券也都不會產(chǎn)生財富,是典型的零和游戲,因此投入金融衍生產(chǎn)品,自然也是投機行為。弄懂了投資和投機的區(qū)別,讀者就可以自己分析了。如國內(nèi)最熱衷的購房行為,如果是希望得到穩(wěn)定的租金收入,就屬于投資。假如購房僅僅是期望低買高賣,那就是投機了。特別要注意的是,投資和投機(英文是Investment和Speculation)在金融領域并無褒貶之分,只是回報的來源不同而已。投機不會創(chuàng)造財富,只是財富的再分配,并不會增大市場的蛋糕;只有投資才會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我為何要在文章里反復規(guī)勸普通百姓盡量多投資、少投機呢?因為投機是零和游戲,有人贏了,就一定有人輸。就如同進賭場,一人賺,二人打平,七人虧,輸?shù)亩喟雰菏巧?。為什么呢?由于市場信息的極其不對稱,普通百姓往往是最后得知好消息(或者是壞消息)的群體。當你聽到有人發(fā)財?shù)男侣剷r,就更不能輕易進場了。因為你多半就會成為那七人中的一個,你所虧損的錢,正好進入了前面那個人的腰包!當然投資也有可能虧損,但是相對于投機來說可控度比較大。比如在歐美就有一種抗通脹的債券,其回報率一定能超過通脹率,買入這種債券帶來的Coupon回報是可以預期的,并能抵御通貨膨脹。自從有了微博之后,經(jīng)??吹綄τ谝粋€市場(如房市、股市、金市)的唱多派和唱空派,大家隔空互掐,好不熱鬧。其實,任何一項交易都是由多派和空派合作完成的。買方是多派,賣家就是空派,兩方缺一不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吵吵鬧鬧如同歡喜冤家。所以,唱多派和唱空派大可不必傷了感情,應該相互感謝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需要投資者和投機者同時并存,否則這個游戲就玩不起來了。假如一個市場中全是唱多派(只有買家沒有賣家),或者又都是唱空派(只有賣家沒有買家),那還能成市嗎?多派因為空派的存在買到了他所想要的價格。與此同時,空派因為多派的存在,才能使得做空成為可能。而至于多派和空派誰能看準市場,那就更沒有必要相爭了。千金難買早知道,市場若有效,那每一派的勝算都只有50%。因為在一個市場中,當多派多于空派時,市場向上,當空派多于多派時,市場則向下,如此不斷循環(huán),就好似月圓月缺,潮漲潮落。而金融大鱷之所以成為大鱷,就在于他們能夠巧妙地利用傳媒控制輿論,自己要做多時就唱空市場,反之,自己要做空時就唱多市場,以此來忽悠信息不對稱的廣大散戶。這就是為何散戶會傻乎乎地被多派(或空派)任意宰割。我一般不對投機市場作預測,因為黃金和其他許多大宗商品一樣,早就成了華爾街忽悠大眾的利器了。對于華爾街來說,最好就是漲漲跌跌、跌跌漲漲,他們唱空做多、唱多做空,從中獲得巨大的利潤。猶如桌上有半杯水,樂觀的人看多,他們會說:不是還有半杯水嗎?而悲觀的人看空,他們會感嘆:哎呀,就只剩半杯水了。當唱多派和唱空派達到平衡時,價格一般是合理的。合理的價位反映出來的就是真正的供求關系。一旦失去了平衡,供求關系被扭曲,價格也會隨之被扭曲。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我要再次強調,多做投資,少做投機(包括早就不屬于投資產(chǎn)品的黃金),除非你有過人的第六感,否則只能“小賭怡情,玩玩即可”,千萬別沉陷泥潭,難以自拔。對自己的投資是最好的投資現(xiàn)在大家要問了,那么什么是最好的投資呢?這里先說個小故事。我有個朋友10年前存了5萬元,他沒有以5萬元作為購房的首付款,也沒有用來買股票,而是看到一則新聞說,未來對同聲傳譯的需求將大增。他用供求關系一分析,相信同聲傳譯未來能夠賺大錢。于是,我那位朋友就把5萬元花在了進一步學習外語和練習同聲傳譯上。起先周圍的朋友都笑他傻,最近他成了人們羨慕的對象。現(xiàn)在中國同聲傳譯的價碼高達每小時250美元!這是一筆何等劃算的投資啊!而且大腦里的知識是任何人都無法剝奪的。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一旦明白了投資和投機的區(qū)別,就知道該將金錢投向哪里。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最好的投資莫過于投向自己的大腦,它能為你帶來源源不斷的回報。這也是我為何反復勸說人們要少投機、多投資的緣由。因為投資不僅可以給自己,同時也能給社會創(chuàng)造真正的財富。反之,財富隨時隨地都有被剝奪的可能。美國開國元勛托馬斯?杰斐遜說:“如果美國人民允許私人銀行控制貨幣的發(fā)行,那么銀行和那些將要依靠銀行成長起來的公司會首先用通貨膨脹,然后用通貨緊縮……來剝奪人民所有的財產(chǎn),直到他們的孩子夢醒時發(fā)現(xiàn),他們在父輩們征服過的大陸上已無家可歸?!北热纭懊缆?lián)儲”這個代表著私營信貸的壟斷銀行,就具備了制造繁榮與蕭條的能力:美聯(lián)儲作為美國的央行,可以隨意發(fā)行貨幣(導致通貨膨脹),也可以采取緊縮貨幣政策(導致通貨緊縮)。它也可以隨時更改銀行準備金的標準或者貼現(xiàn)率。它還能決定整個國家的銀行利率。由此,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2009年,美聯(lián)儲的利潤也創(chuàng)下從未有過的573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事實上,通脹和通縮是一枚錢幣的兩個面,缺一不可,必須連續(xù)使用才能達到掠奪的最大效果。僅靠通貨膨脹,富人自身的財產(chǎn)也同步在縮水,而且比窮人縮水還要多,只能達到掠奪財富的半步,所以通脹之后必然通縮,才能完成掠奪財富的目的。以日本為例,首先制造通貨膨脹,使百姓以為錢將不值錢,于是紛紛買入資產(chǎn)(如房地產(chǎn)、黃金或股票)以求保值;而隨之而來的通貨緊縮使房價大跌、股市崩盤,20年財富積累一晃盡失,至今都無法“解套”。談到日本房價,目前國內(nèi)百姓對居高不下的房價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就是“高房價根子在于貨幣寬松,也就是貨幣超發(fā),那只要貨幣超發(fā)不停,房價就不會回落”。這話說對了一半兒。貨幣寬松的確是高房價的最大原因之一,但卻不能永遠支撐房價,因為這不符合最基本的常識,只不過是個“美好的誤會”!只要再看一下日本就知道了,這幾十年來,日本貨幣一直超發(fā),貨幣一直寬松,房價也曾一路飆升,但撐到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房價突然開始下跌,貨幣再寬松也失效,無濟于事了,最后全日本平均房價跌了80%,東京更是跌去90%!其實,信貸寬松、貨幣超發(fā)對于房價,就像運動員服用興奮劑一樣,的確能提高成績,甚至打破世界紀錄,但持續(xù)服用就會失效,甚至造成猝死!靠貨幣超發(fā)、信貸寬松支撐的房價,最終會和服用興奮劑的運動員一樣,只是時間問題。不單日本,只要稍稍回顧一下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各地的房價幾乎到處都上演過這個故事,如30年前的南美曾跌去70%;25年前的中國香港曾跌過70%,20多年前的中國臺灣曾跌去60%;3年前的迪拜跌去超過50%;這幾年的愛爾蘭以及整個南歐都在下跌著。而美國可謂是信貸寬松貨幣超發(fā)的祖師爺了吧,可這次美國房價從2006年7月開始一路下滑,迄今為止依然“跌跌不休”,好些地方已跌去超過70%,全美房價共計“蒸發(fā)”了65萬億美元。可見房價這東西,漲得越猛,跌得越兇,真好似Easy come, easy go(來得容易去得快);而漲的時間越持久,那跌的時間也就越漫長。顯然,要是貨幣超發(fā)就能永遠支撐房價,那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泡沫就不會破了。經(jīng)濟規(guī)律和大自然的規(guī)律一樣,你可以人為地扭曲,但最后終將受到規(guī)律的報復,扭曲越大,報復越激烈,正所謂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因果循環(huán),報應不爽)。中國也不可能避免,只是在中國可能人為控制得更厲害,那扭曲得更大,拖的時間更長,但是,屆時可能報復得更激烈!除非中國真是童話的世界,可事實上已經(jīng)證明了不是,就像沒有一棵永遠上長的樹,沒有一把永遠不滅的火,沒有一畝能產(chǎn)10萬斤糧食的地,沒有一場永遠不散的盛宴一樣,房價也不可能永遠朝上漲,你不信嗎?反正我信……看到這兒,普通百姓應該明白怎樣守護自己的財富了吧?歷史事實證明,勤勞是增加社會財富的唯一手段。根據(jù)英國經(jīng)濟學家安格斯?麥迪遜的研究,按照GDP總量比較,中國從公元1世紀到鴉片戰(zhàn)爭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jīng)濟體,直到19世紀90年代才被英國取代。這說明中國的經(jīng)濟模式一直是對的,只是被帝國主義侵略,掠奪了財富之后才變得貧窮了。總而言之,如何看懂財經(jīng)新聞?首先要特別關注“壞消息”;其次,看清楚是什么樣的“專家”在說話,有的要聽,有的不能聽,有的只能反聽;第三,看財經(jīng)新聞時要能分清什么是投資、什么是投機,盡量多投資,少投機,多學投資,避免投機;最后,回歸常識,第一感覺不靠譜基本上就不靠譜,聽上去太好的一定是假的。電影《功夫熊貓》中有句話道出了事實的真諦:The secret ingredient is that there is no secret ingredient! We don't need a secret ingredient.We don't need to be someone“special”(湯中秘密作料就是沒有作料。)可以從這句話衍生出來的,也就是我要送給大家的一句話:金融沒有秘訣,發(fā)財更沒有秘訣,投資自己,將自己變?yōu)樽钪靛X的“東西”,財富自然會源源不斷而來。
內(nèi)容概要
★通脹之后必然通縮?
★房價降到什么價位才算合理?
★如何分辨投資與投機?
★什么才是最好的投資?
★人民幣升值,從中大獲豐收的是誰?
★為什么資產(chǎn)縮水的總是你?
★黃金能保值嗎?
★巴菲特真有那么“神”嗎?
★未來30年,我們拿什么來養(yǎng)活自己?
《看懂財經(jīng)新聞的第一本書》讓你不只看熱鬧,更看出財經(jīng)新聞的門道!掌握本書里的四原則,不再被忽悠,讓你自己做自己的理財專家,讓你徹底了解財經(jīng)新聞,輕松看懂國內(nèi)外經(jīng)濟形勢。用最通俗的語言解讀經(jīng)濟時事和指標,告訴你該如何聽專家的話,從此不再害怕金融術語。
本書還嘗試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于當前廣大讀者感興趣的財經(jīng)、理財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解讀,以專家的視角和通俗化的寫作手法為廣大讀者解讀財經(jīng)新聞中的最核心的信息,以更加理性的思考對于讀者的投資作出指導,為讀者的投資理財?shù)臎Q策過程中添加一雙慧眼。
作者簡介
陳思進,戲稱自己是“華爾街臥底”,曾任瑞信證券投資部助理副總裁、美銀證券公司副總裁等職務;目前任某國際金融財團全球投資部風險管理資深顧問。央視大型記錄片《華爾街》、《貨幣》學術顧問,《讀者》簽約作家,《海外文摘》2007年最佳作者,長期應《中國證券報》、《經(jīng)濟參考報》、《證券市場周刊》、《中國經(jīng)營報》、《周末畫報》、《錢經(jīng)》、《北京青年報》、《東方早報》等一線報刊之約,撰寫專欄、時評和隨筆等。
金蓓蕾,東方早報、理財一周報財經(jīng)記者。
書籍目錄
序 回歸常識
第一章財經(jīng)新聞如何看?
什么都漲工資不漲
——通脹來了怎么辦?
投資的困惑
——黃金保值靠譜嗎?
和人民幣“私奔”
——人民幣升值,誰受傷誰得益?
美元VS人民幣,誰是最后的贏家?
到中國香港打醬油,到美國買茅臺
第二章專家之言如何聽?
資本圈的“岳不群”
——神話背后的巴菲特
高盛們的面具
——誰還在迷信投行?
同是金牌分析師,結論為何大不同?
投資是場信息戰(zhàn)
——小心被國際炒家忽悠
忠言逆耳
——向所有“烏鴉嘴”致敬
第三章誰在炒房?
迪拜夢碎,愛爾蘭隕落
——都是房子惹的禍(1)
沒有房子就結不了婚
——都是房子惹的禍(2)
泡沫啥時破?
——北京、上海房價會跌多少?
房產(chǎn)稅
——調整樓市的利器之一
高房價之惑
——房子的定價權在誰的手中?
不買房也樂活
——你不知道的租房經(jīng)濟學
曼哈頓不遙遠
——紐約房地產(chǎn)的投資商機
第四章誰在股市賺到了錢?
為什么輸錢的總是你,數(shù)錢的總是別人?
你會上當嗎?
——古今中外的“龐氏騙局”
富人玩金融衍生品,窮人才炒股
你在“投資”還是在“投機”?
華爾街陽謀
——財經(jīng)杠桿是當代煉金術
做空是豪賭,散戶要遠離
期權與期貨:是煙火,還是殺傷性武器?
期指高風險,一朝失誤滿盤皆輸
掉期交易:買家沒有賣家精
外匯市場:沒有最險只有更險
風控模型:真的能夠控制風險嗎?
第五章什么是正確的財富觀和消費觀?
“垮掉的一群”
——美國模式正在消滅中產(chǎn)階級
美元為什么這么牛?
——霸權貨幣的前世今生
慷慨背后的秘密
——歐美富人為何愛捐錢?
看清經(jīng)濟增長的“幌子”
——你被GDP忽悠了嗎?
低油價時代的終結
——你作好改變生活方式的準備了嗎?
明天的錢能圓今天的夢嗎?
——借貸消費是個美麗的傳說
下一次危機何時來?
——貨幣戰(zhàn)爭暗藏禍端
欲望無休止
——誰讓我們遠離了幸福?
希望在哪里?
——中國古代智慧的“遠親”北歐模式
附錄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第一章財經(jīng)新聞如何看?在本章中,我們會討論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投資黃金、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富人與慈善等話題。老百姓菜籃子里樣樣東西都漲價,這在工資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無疑是壞消息。也許你做得到不買新衣服,但飯總是要吃的。不炒股的人也許覺得股市漲跌和他沒關系,但恐怕沒人會說物價上漲了和他沒關系。大家對此類新聞就要多留心、多思索: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通貨膨脹,該做些什么來保護自己的財富不縮水?黃金價格的大跌讓許多黃金炒客夜不能寐。今天買入的黃金明天還值這個價嗎,我到底是該買還是該賣?要回答這些問題,先要檢查一下自己是在投資還是在投機。如果你是在合理價位之上買入的,那你就進入了一場擊鼓傳花的投機游戲,贏得這場游戲唯一的途徑就是找到下一個接棒的投機客?,F(xiàn)在要換到一美元需要用到的人民幣越來越少了,這是好消息嗎,這是說咱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幣越來越值錢了嗎?如果鈔票真的越來越值錢了,為啥日子卻越來越難過?要解開這個困惑,就要搞清楚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和人民幣購買力的提高是兩回事。只要你不出國不用美元消費,你手中的一元人民幣永遠就是一元人民幣,而且由于通貨膨脹,這一元人民幣能買到的東西還不如從前呢。既然中國老百姓沒從人民幣升值中撈到什么好處,那從中大獲豐收的是誰?為什么美國物價不瘋狂,美元的購買力很強盛?歐美的大老板、有錢人怎么都爭著比賽捐錢?他們真是耶穌再世嗎?很多弄不明白的問題,不妨套用常識分析一下,就會豁然開朗啦。第一章 財經(jīng)新聞如何看?什么都漲工資不漲——通脹來了怎么辦?相信你一定聽說過以下這些傷感的自嘲體名詞:“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糖高宗”、“油你漲”、“蘋什么”、“花你錢”、“鹽王爺”……食品漲價的接力賽令不少人成了海量囤積貨物的“海豚族”,連深圳主婦也無奈地跑到中國香港去打醬油了。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我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增長超過了4%。媒體一邊曝光廠家紛紛減量換包裝隱性漲價,一邊給消費者如何購物最省錢支招兒。如今這年頭,除了工資不漲什么都在漲,老百姓傷不起??!貨幣供大于求導致貨幣貶值、物價持續(xù)顯著上升的現(xiàn)象,在經(jīng)濟學中被稱為通貨膨脹。也就是說在一段時間內(nèi),商品和服務價格的總水平超過了經(jīng)濟增長。市場價格的總水平上升了,每個貨幣單位能夠買到的商品和服務卻減少了,這反映了貨幣購買力受到侵蝕。通貨膨脹兇猛襲來,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將我們打得潰不成軍。怎么辦?惡性通脹將摧垮經(jīng)濟通貨膨脹對經(jīng)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某個特定時期,輕微的通脹可能是正面的,但在任何時候,高通脹絕對都是負面的,而惡性通脹更將摧垮經(jīng)濟!所謂低通脹可能是正面影響,主要是它能夠緩解經(jīng)濟衰退,通過減少實際債務水平而達到減免債務的目的。比如,美國這次通過量化寬松政策來稀釋他們的巨大債務,就是最好的實例。通脹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一段時間內(nèi)貨幣的實際價值降低了。由于對未來通脹的不確定性,人們會減少穩(wěn)定的投資和儲蓄。當高通脹發(fā)生時,因擔憂價格的進一步上漲,消費者開始囤積商品。這種狀況的持續(xù)將導致商品短缺,價格就真的快速上漲,由此引發(fā)惡性循環(huán),直至走向惡性通脹。惡性通脹對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危害遠比通縮更可怕,1923年德國發(fā)生的惡性通脹就是一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和其他國家一樣必須巨額舉債來應對戰(zhàn)爭的支出,因此而引發(fā)了通脹,但比同時期的美國通脹率要低。戰(zhàn)爭過后,德國通脹有所控制,不過沒多久通脹又開始抬頭。到了1923年,歷史上最瘋狂的通脹在德國肆虐,價格通常在幾小時內(nèi)便可翻一番。為盡快擺脫金錢以獲得商品的野性采購迅速在德國蔓延,同年底竟然發(fā)展到購買一條面包要花費200億馬克的境地。一個夸張但真實發(fā)生的場景是:家庭主婦拿紙幣(馬克)來燒火。因為用紙幣當柴火比直接用紙幣去購買柴火更便宜!不管是低通脹也好,高通脹也罷,最后吃虧的總是老百姓。在通脹情況下,老百姓為了守住辛勤勞作換來的錢,毅然決然地將錢進行資產(chǎn)類投機,如股市、樓市,還有很多人把錢投入了金市,可是這樣就能守住財富嗎?事實上,目前這三個“市”幾乎都有泡沫,而且已經(jīng)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境地。這時候入市等于是自殺,因為誰也無法保證能在泡沫破滅前一刻及時退出,只要一個金融浪頭襲來,資產(chǎn)立刻被吞沒。
編輯推薦
《看懂財經(jīng)新聞的第一本書》:通脹之后必然通縮?房價降到什么價位才算合理?如何分辨投資與投機?什么才是最好的投資?人民幣升值,從中大獲豐收的是誰?為什么資產(chǎn)縮水的總是你?黃金能保值嗎?巴菲特真有那么“神”嗎?未來30年,我們拿什么養(yǎng)活自己?《看懂財經(jīng)新聞的第一本書》讓你不只看熱鬧,更看出財經(jīng)新聞中的門道。掌握《看懂財經(jīng)新聞的第一本書》四原則,不再被忽悠,做自己的理財專家。任何財經(jīng)新聞都可以用以下四原則看懂:特別關注“壞消息”,每條壞消息都會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比如,老百姓菜籃子里樣樣東西都漲價,這在工資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無疑是壞消息。不炒股的人也許覺得股市漲跌和他沒關系,但恐怕沒人會說物價上漲了和他沒關系。大家對此類新聞就要多留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通貨膨脹?該做些什么來保護自己的財富不縮水?如何不被“專家”忽悠:比如,在貴金屬市場,資本大鱷索羅斯一面唱空一面做多;高盛則和摩根士丹利唱對臺,一個看空一個看多。我們該怎么判斷,買還是賣?解決之道:看到財經(jīng)消息后,要搞清楚是誰發(fā)布的這個消息,想一想他為何要發(fā)布這個消息。對于“專家”發(fā)表的講話,要確認一下該專家的身份,他代表哪個公司,為哪個機構服務。如果是股評家,最好了解一下他是否擁有所評論的那只股票,他是否是利益相關者。這樣你就知道哪些要聽,哪些不能聽,哪些只能反著聽。分清投資與投機:比如,黃金價格的大跌讓許多黃金炒客夜不能寐。今天買入的黃金明天還值這個價嗎?我到底是該買還是該賣?要回答這些問題,先要檢查一下自己是在投資還是在投機。如果你是在合理價位之上買入的,那你就進入了一場擊鼓傳花的投機游戲,贏得這場游戲唯一的途徑就是找到下一個接棒的投機客。核心原則:回歸常識:再復雜的問題和事物都可以用你的常識去判斷。第一感覺不靠譜的,基本存在貓兒膩,聽上去太好的,往往不是真的。動蕩的財經(jīng)新聞輪番轟炸,市場暴漲暴跌,有人賺得衣缽滿盈,有人輸?shù)醚緹o歸。在紛繁復雜的信息面前,我們應該怎么判斷取舍,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不縮水?知名金融學家,央視《華爾街》顧問陳思進,華爾街歸來,分享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不縮水,如何用財經(jīng)新聞賺錢。不懂財經(jīng)新聞,別說你會投資理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