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概論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四川人民  作者:弘學  頁數(shù):374  字數(shù):28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以通俗化、大眾化的筆調,條理分明、提綱挈領地講解了佛、法、僧三寶以及佛法和佛學的意義,借助于豐富的原始史料,結合佛教各家學說,縱以時間為經(jīng),橫以史實為緯,對印度和中國佛教的源流及流派、佛教的主要典籍和譯經(jīng)事業(yè),以及四圣諦、三科、五位百法等佛教教義進行了詳盡的闡述,并結合現(xiàn)代科學、哲學知識對佛教世界觀及業(yè)力因果說進行了批判性考察,其間還有對近代佛學學者有代表性的觀點的中肯評價。此次第三次修訂,又增補了第十章第四節(jié)《修道論》和第五節(jié)《解脫論》共一萬多字,并相應地把該章章名《業(yè)力因果說》改為了《業(yè)務因果說及修道解脫論》,使這本《佛學概論》更加完。

作者簡介

弘學,本名李英武,重慶南岸人氏。1938年生,1957年畢業(yè)于西南民族學院藏語文專業(yè)。受教于我國著名社會學家、民族學家吳澤霖教授和他的夫人馬時芳先生。先后問學于梁在農(智慧法師)、密悟格西。1956年三次謁見五世貢噶活佛,蒙授金剛三昧耶戒,又蒙授童士灌頂、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和名詞灌頂,賜藏名索郎擇仁。1972年皈依正果和尚,賜名弘學,并得法尊法師之教誨。奉正果法師臨終遺命,1988年依寬霖大和尚,受瑜伽菩薩戒,專事佛學研究工作。
從上世紀50年代起精習儒學和佛學,對儒學和漢藏佛學都有很深的造詣。著作甚豐,公開出版的有《佛學概論》《藏傳佛教》《佛教文學》《凈土探微》《禪門風姿》《部派佛教》《人間佛陀與原始佛教》《佛教圖像說》《百法明門論講析》等十多部著述,達千萬余字。為佛學小叢書、佛典叢書、曼荼羅文化藝術叢書、唯識文庫、佛教各宗派小叢書之主編、撰稿人。曾執(zhí)教空林佛學院、寶光佛學院、四川省佛學院、四川省尼眾佛學院。現(xiàn)任成都國學研究會會長、法門寺博物館顧問等職,并被多所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在海內外學術界有廣泛的影響。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佛之釋義
 第二節(jié) 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佛
 第三節(jié) 原始佛教教團
 第四節(jié) “三寶”的核心與意義
第二章 佛法與佛學
 第一節(jié) 佛法與佛學的概念
 第二節(jié) 戒學簡介
 第三節(jié) 定學簡介
 第四節(jié) 慧學簡介
 第五節(jié) 五乘佛法
第三章 印度佛教的流派及演變
 第一節(jié) 小乘佛教
 第二節(jié) 大乘佛教
 第三節(jié) 密教
 第四節(jié) 印度佛教的傳播
第四章 中國佛學源流
 第一節(jié) 漢至南北朝時期的佛學
 第二節(jié) 隋唐佛學
 第三節(jié) 宋元明清的佛學
 第四節(jié) 近代佛學
 第五節(jié) 西藏佛教
 第六節(jié) 云南地區(qū)上座部佛教
第五章 佛教的典籍
 第一節(jié) 三藏十二部
 第二節(jié) 小乘佛教的主要典籍
 第三節(jié) 大乘佛教的主要經(jīng)典
 第四節(jié) 大乘佛教的論典
 第五節(jié) 中國佛教的主要典籍
 第六節(jié) 中國的譯經(jīng)事業(yè)
第六章 四圣諦學說
 第一節(jié) 佛陀的宗教態(tài)度
 第二節(jié) 苦圣諦
 第三節(jié) 集圣諦
 第四節(jié) 滅圣諦
 第五節(jié) 道圣諦
 第六節(jié) 三法印與一實相印
第七章 三科: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五蘊
 第三節(jié) 十二處和十八界
第八章 五位百法
 第一節(jié) 五位法的概念
 第二節(jié) 心法
 第三節(jié) 心所有法
 第四節(jié) 色法
 第五節(jié) 心不相應行法
 第六節(jié) 無為法
 第七節(jié) 二無我
第九章 佛教的世界觀
 第一節(jié) 佛教世界觀的建立
 第二節(jié) 有情世間
 第三節(jié) 器世間
 第四節(jié) 出世間
第十章 業(yè)力因果說及修道解脫論
 第一節(jié) 業(yè)力說概論
 第二節(jié) 緣起、緣生、緣成
 第三節(jié) 因果論
 第四節(jié) 修道論
 第五節(jié) 解脫說
第三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凈土宗以《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佛經(jīng)》和世親的《凈土論》為所依主要經(jīng)典。善導所著《觀無量壽經(jīng)疏》、《往生禮贊》、《念佛法門》、《法事贊》、《般舟贊》為該宗的主要代表著作。此宗的要旨和教義簡單,不像其他宗派有眾多的佛學理論,其要旨是修行者的念佛行業(yè)為內因,以阿彌陀佛的愿力為外緣,內外相應,往生極樂凈土。其實踐的法門,則就是念佛,念佛的方法有四種:持名念佛(專念佛的名號),觀像念佛(觀佛的塑像或畫像),觀想念佛(觀想佛的妙像),實相念佛(觀佛的法身)。后世以持名念佛最為流行,因持此法者認為,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成效快。  善導以后,凈土宗繼續(xù)流傳,歷代名師輩出,先后有承遠、法照、少康等加以弘揚。其后,永明延壽倡導禪凈并修,發(fā)揮凈土思想。由于凈土修行方法簡便,人人都能做到,故中唐以后廣泛流行。加之延壽大師的提倡,宋明以后,與禪宗結合,其他許多宗派,也都兼修凈土念佛法門,因此,很快普及于一般社會,有所謂“家家彌陀”的說法,至今流傳不衰?! “?、密宗  密宗又稱秘密教,真言宗,金剛乘等。因自稱受法身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傳授,不經(jīng)灌頂,不經(jīng)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示別人,故稱密宗。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將印度密教傳來中國,進行修習和傳教,正式形成此宗派。此宗在印度一般認為是7世紀以后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別與婆羅門教結合的產(chǎn)物,盛行于今德干高原,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儀禮和民俗信仰為特征。密咒傳來中國的時間很早,大約在東晉時代就有大量密咒被翻譯過來,但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在開元四年(716年)善無畏帶來《大日經(jīng)》,與弟子一行共同譯出,為中國密教傳授之始。其傳以胎藏界密法為主。開元八年(720年),金剛智與弟子不空傳人《金剛頂經(jīng)》,并由不空譯出,也進行弘傳,其傳授以金剛界密法為主,由于他們的弘傳,當時的知名僧俗等人相從灌頂,問學者日眾,終于逐步形成了以專修密法為主的密宗。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人亦被中國佛教史稱為“開元三大士”?! ∶茏诘闹饕?jīng)典有《大日經(jīng)》、《金剛頂經(jīng)》、《蘇悉地經(jīng)》和《菩提心論》、《釋摩訶衍論》等,其中一行的《大日經(jīng)疏》為其代表作。密宗的最高理論是以性空無相的法性理體為基礎,認為世界萬物、佛和眾生都是由地、水、火、風、空、識等“六大”所造。前五大為色法,屬胎藏界,識為心法,屬金剛界,色心不二,金胎合一。兩者攝宇宙萬有,而又皆具眾生心中。在此基礎上,修習三密“瑜伽法”?!叭堋敝干怼⒖?、意,“瑜伽”為相應的意思,“三密瑜伽”就是三業(yè)相應。修法時要身做本尊的姿勢,手結契?。ㄌ囟ǖ氖謩荩?,心觀佛尊(意作本尊觀想),使自己的三業(yè)與本尊的三密相應。此法如果修成,就可即身成本尊之身,也就是即身成佛。密宗的修習方法很多,還有修“女瑜伽”,即修雙身的。密宗儀軌復雜,對設壇、供養(yǎng)、誦咒、灌頂(入教或傳法儀式)等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須以阿閣黎(導師)秘密傳授。  中國內地密宗在五代以后,逐步與天臺、凈土、律宗、華嚴各宗相融合,不再成為一個獨立的宗派,不久便絕響。中國西藏地區(qū)的密宗是藏傳佛教,它是蓮花生、阿底峽等先后從印度傳人,與內地漢傳為兩個系統(tǒng)?!  ?/pre>

編輯推薦

  《佛學概論(第3版)》講解了佛、法、僧三寶和佛法與佛學的意義,使人對佛教的產(chǎn)生(包括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佛和原始佛教教團),以三寶為核心的要義以及佛法內容有一輪廓的認識。以后各章,對印度和中國佛教的佛學源流(包括漢語系、藏語系、巴利語系),佛教的典籍和翻譯,佛教的教義:如“四圣諦”、“三法印與一實相印”、“蘊、處、界三科”、“五位百法”、“佛教的世界觀”、“業(yè)力因果說”等,均有詳盡的闡述。除搜集有豐富的參考資料外,并結合諸家學說,縱以時間為經(jīng),橫以史跡為緯,提出了作者鮮明正確的見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佛學概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條)

 
 

  •   想學習佛教,特別是理論一系列的,這本書值得推薦,如果是單純學佛,感覺意義不大
  •   一直以來對中國的佛教,道教缺乏系統(tǒng)的了解。通過這本書,至少了解了佛教的基本知識。
  •   對佛教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全面的認識,很不錯
  •   好好地學習一下佛教
  •   作為了解佛教常識還是可以的
  •   認為對佛學有興趣或者有誤解但是又求有解的有識之人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   第三版了,這個是第六次印刷的,還有什么說的呢?非常棒,是一個老師傅推薦的
  •   看了就明白佛法僧。
  •   送貨非常之快。質量好。讓我們更好的了解佛。謝謝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普及了解!
  •   介紹的比較全面,很不錯
  •   需要的,可以看看
  •   內容深入淺出,很有收獲!
  •   幫朋友買的,隨手翻看下,對佛教的發(fā)展和流派以及經(jīng)典做了概括描述,了解框架還是可以的
  •   適合入門,想了解佛學的可以看一看,這本還是佛學院的教材。
  •   內容系統(tǒng),講解詳細
  •   全家都喜歡,老公搶先在看了。紙質很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