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5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楊福泉 頁數(shù):266
內(nèi)容概要
你可還記得中學時學的那篇描寫天山美景的文章。如果你還記得,那你一定還記得里面那描寫景色的句子有多么優(yōu)美,多么迷人。本書收錄的文章均系此類散文,描寫的都是云南麗江的幽美環(huán)境以及一些海外風光。如果翻閱本書,你的思緒必將能跟隨本書的作者,飄至那世外桃源。 云南麗江、海外風光,你喜歡這些環(huán)境嗎?你喜歡這些景致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趕快翻開本書吧。它必將滿足你的這種心理需求。
作者簡介
楊福泉,1955年生于麗江,納西族。文學學士,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F(xiàn)任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長、云南通志館館長、中國民族學學會常務(wù)理事、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研究副會長。
多年來主要致力于民族學、民俗學研究。曾多次應(yīng)邀德國、美國、加拿大、瑞典、意大利、埃及、泰國講學訪問。
學術(shù)研究之余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在報刊發(fā)表過數(shù)十篇。這本書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
書籍目錄
第一輯 讀故土 圣山與情山 雪山第一村 禮敬大自然的玉龍村 靜靜的文?!』⑻鴯{之夜 麗江熱土大具隨筆 “茶馬古道”老鎮(zhèn)麗江古城憶舊 古城新事 束河村紀事 “美女之鄉(xiāng)”塔城之行 江山奇跡石頭城 千年本波的心靈之旅——在“茶馬古道”上尋訪東巴的歷史足跡 走進西藏古鎮(zhèn)鹽井 陶然于樂舞中的納西人 深山寒弦聲 山野里的音樂 感動我心靈的負重山民 母語和我第二輯 沈從文留在玉龍雪山的惆悵 吳冠中月夜畫玉龍 李霖燦埋發(fā)玉龍雪山 海天遠隔的高山流水之情——李霖燦教授《藝術(shù)欣賞與人生》再版序言 解脫林前思霞客 探訪“木天王”的遁世處 回憶幾位老東巴 懷念兩個東巴老人 從東巴到著名學者——懷念和志武研究員 懷念和萬寶阿老——寫在和萬寶逝世周年之際 回憶方國瑜教授 心如靈珠氣如蘭——回憶趙銀棠老師 沉靜的跋涉者——納西族畫家木基新小記 清秋寒雪葬畫魂 古城回族畫家哈三 “茶馬古道”藏客李達三印象 納西僧人孫諾小記 納西人黃乃鎮(zhèn)與木府 八年鴿友“阿老乖” 我與洛克博士的隔世緣 一個癡迷于納西學的德國教授 傷懷瀘沽湖第三輯 西柏林國立圖書館之行 柏林墻下 大自然的諧趣——聯(lián)邦德國見聞 在世界的那一邊——聯(lián)邦德國青年生活散記 歐洲街頭音樂印象 盧浮宮小記 月夜,在塞納河畔 巴黎埃菲爾鐵塔巡禮 友善和熱愛“大地母親”的民族 為瀕危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而苦斗的酋長們 印第安人的精神領(lǐng)袖——長老 印第安人的部落集會 大馬哈魚的鄉(xiāng)戀和殉身 圣谷 茫茫大海中的藝術(shù)之島 大地的歌者 北美印第安文化的悲歡與啟示 昆明的姐妹城——蘇黎世 記在瑞士舉行的國外首次納西東巴文化展 在諾貝爾的故鄉(xiāng)邂逅東巴經(jīng)典 斯德哥爾摩老城印象 我眼中丹麥美人魚的憂傷 埃及游歷三篇 走進“沒有墻和門的博物館”——意大利鄉(xiāng)村生態(tài)博物館的啟示 在威尼斯 美國西部露營之旅 記納西族東巴藝術(shù)展在美國 東巴在美國校園里與大自然的對話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靜靜的文?! ≡谟颀堁┥降奈鞑繀矌X中,有一個藏在深山高寒地帶的村子,這就是文海。文海在納西語中稱為“嘎搞”(gaggaq),有“在高地的村子”的意思。文海村隸屬麗江縣白沙鄉(xiāng),位于玉龍雪山南麓,海拔3180米。歷史上是著名的“茶馬古道”的必經(jīng)之路。離縣城約23公里山路,迄今尚未通公路。人們可從幾條道路去文海,一是經(jīng)過“世界文化遺產(chǎn)”麗江古城外延村落束河(今稱龍泉)村去,一是從白沙街市經(jīng)過著名的“解脫林”(福國寺)去,再就是從玉湖村或玉龍村翻過雪山西麓山嶺去往該村。此外,還可以從麗江縣拉市鄉(xiāng)的南堯村啟程去文海。從前述三個地方去文海,還將路過位于稱為“哈遼占”的雪山湖,最近由英國皇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麗江三方共同建立的高山植物園基地。 文海是麗江一個“特困”山區(qū)。村子雖然貧困,但民風淳樸,村民熱情好客,加之這兒有個碧澄如玉的高原湖,是云南省第一個濕地保護區(qū)的三個高原湖泊之一。文海湖是一個古老的天然冰蝕湖泊,海拔3100米,湖面面積2400畝,匯水面積23.3平方公里。民間稱此湖“嘎搞哦恒恨”,意為“如綠松石一般澄綠的湖泊”。雪山倒影在湖里,靜謐如神境。從這里觀玉龍雪山十三峰,另是一番不同的姿態(tài)。這里是觀看民間所說的“黑雪山”最好的地方?!昂谘┥健敝从趶拇丝吹降难┥侥隙藘山欠?,其結(jié)合處恰恰是石灰?guī)r與玄武巖交接處,黑白分明。此外,巨大的石灰石黑色峭壁與山頂積滿皚皚白雪的山峰形成了鮮明的“黑白”對比,黑雪山與白雪山共同構(gòu)成了玉龍雪山神秘壯麗的容顏?! ≡谇铩⒍瑑杉?,文海湖滿眼碧水,如一匹巨大的藍色綢緞從天上悄無聲息地落在靜謐的山間。明月高掛的夜里,星星在湖中閃爍,月光、星光和波光,還有湖畔村落里傳來的幾聲寥落的犬吠,幾聲暗夜里悠遠的鳥鳴,構(gòu)筑成一個縹緲朦朧而孤寂美麗的夢。清晨早起,在湖畔漫步,近在眼前的玉龍雪峰在晨光中閃爍著晶瑩的冰雪之光,那些從遙遠的國度來此過冬的候鳥在清冽的風中歌吟著,宛如一個個精靈掠過水面,他們的晨歌久久地在湖面上飄蕩。到初春時節(jié),文海湖里的水逐漸從湖泊南面一個神秘的落水洞中不知流瀉去何處,滿湖綠波碧水逐漸被滿湖的芳草野花取而代之,秋冬時的巨大綠寶石,轉(zhuǎn)眼間變成了一個五顏六色的野花海洋。 文海村是個歷史悠久的山村,20世紀60年代,村民們在蓋房子時,還挖出一個巨大的爬行狀動物的骨架,可惜當時沒有人想到這可能是恐龍等類遠古爬行動物的骨骼,被人們很快分光,作為藥物來用。直至20世紀90年代,納西族傳統(tǒng)的族長制遺風在文海村還很濃厚,家族首領(lǐng)主持本家族祭祀、婚喪禮儀,調(diào)解糾紛等事務(wù),村民開展歌舞活動時,族長也常常走在隊列前當領(lǐng)唱者。 這個村子在歷史上是著名的“茶馬占道”的必經(jīng)之路,其路徑從麗江古城經(jīng)白沙束河村(今龍泉)至文海,然后經(jīng)龍蟠、中甸、德欽進藏。自1993年以來,我作為中美聯(lián)合舉行的玉龍雪山生物、文化多樣性保護和社區(qū)發(fā)展項目的負責人之一,多次到這個村子進行田野調(diào)查,據(jù)村里上年紀的老人說,過去,來麗江和普洱等地貿(mào)易的藏民每年都把上千匹的騾馬放牧于文海草甸,他們亦搭帳篷住宿歇息于此,還到城里買青稞等生活用品,亦經(jīng)常去龍蟠買一些羊來殺吃。有時一住就是幾個月,待到騾馬被放養(yǎng)得膘肥體壯后,才馱著從麗江買來的各種貨物和從普洱買來的餅茶、圓茶、沱茶等趕赴西藏。 當我在文海村進行田野調(diào)查時,當?shù)厝祟I(lǐng)我去看相傳是藏傳佛教“大寶法王”噶瑪巴的神杖所化的一個巖石,它位于高原季節(jié)湖文海的南邊。相傳噶瑪巴去雞足山路過此地,在此放下手中的拐杖歇息,不一會公雞啼明,他便往拉市(今麗江拉市鄉(xiāng))方向趕路,拐杖化成一根石柱。從此文海上下兩村的地脈便被這根神奇的石柱護住。村民說美國著名學者洛克(J.F.Rock)博士在20世紀30年代來文海時,專門拍攝了傳說中的石棍和石帽。 歷史上,幾世噶瑪巴法王都到過麗江,如噶瑪噶舉派黑帽系八世活佛彌覺多杰在明嘉靖七年(1528年)應(yīng)納西族木氏土司之邀訪問麗江,史載木氏土司曾出動上萬名士兵和很多大象組成的儀仗隊迎接法王;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在與格魯巴(黃教)的教派斗爭中失敗的噶瑪噶舉派黑帽系十世活佛曲英多杰逃難到麗江,長期避居在木土司家里。在土司木增的大力支持下促成了噶瑪噶舉教派(白教)在滇西北和康區(qū)的繁榮。顯然,幾世噶瑪巴的麗江之行都與這條“茶馬古道”有密切的關(guān)系,因此,才在文海、拉市等“茶馬古道”驛站留下了不少有關(guān)他的圣跡的民間傳說?! ≡谖暮?,當?shù)厝擞种附o我看文海南面不遠處拉市的一片山巒,說這山稱為“湊美居”,過去是納西情侶最喜歡去殉情的山。此外還有花冷哺、根盤居等著名的殉情山,其中補世山可說是一個殉情的勝地,此山森林茂密,連綿起伏的玉龍雪山橫亙眼前,做為封建社會犧牲者的殉情者可北望玉龍雪山的冰雪世界,俯視拉市神湖的一片碧藍,與人世告別得從容和安詳?! ?993年,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和美國加州大學聯(lián)合開展“玉龍山區(qū)域村寨發(fā)展和生態(tài)調(diào)查”項目,中外學者數(shù)次走進文海調(diào)研,形成了以生態(tài)旅游方式扶助村民脫貧的思路。在課題組的幫助下,文海上村成立了一個股份制的民間生態(tài)旅游合作社。課題組還資助合作社購買了作為接待地點的一個民宅,全村69戶村民中有65戶人了股。合作社的組成完全遵循國際“工合”組織的通行原則,通過社員大會選舉成立了理事會,由社員大會選舉產(chǎn)生理事、監(jiān)事以及出納和會計。 這個完全由村民來決策和經(jīng)營的旅游合作社成立后,文海不斷吸引著一些喜歡徒步游的旅人到這個安靜而孤寂的山村,領(lǐng)略玉龍雪山的另一種神韻和納西、彝族山民的文化習俗。后來,美國大自然保護協(xié)會(TNC)云南項目辦事處又和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的學者合作,繼續(xù)推動這個以生態(tài)旅游促進扶貧的項目,獲得日本駐華大使館的社區(qū)扶貧項目資助,幫助文海村生態(tài)旅游合作社設(shè)置了“大棚沼氣”、太陽能、污水處理等設(shè)備,改善了生態(tài)旅館的接待條件。并由國內(nèi)外專家培訓了第一批村民導游員。如今,這些經(jīng)過培訓的年輕山民開始向國內(nèi)外的旅人講述自己的文化和地理環(huán)境?! ∥暮?,一個寧靜、孤寂而神秘的高原山村和湖泊,深藏在“納西古王國”的神山深處,但愿那些對大自然懷著摯情,懷著敬畏和關(guān)愛貧困山民的人們,有緣走進這個寧靜和美麗的山村?! 19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