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比較文學百年史

出版時間:2007-10  出版社:寧夏人民  作者:王向遠  頁數(shù):45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王向遠著作集(第6卷):中國比較文學百年史》是20世紀中國比較文學的百年學科史,對百年來中國比較文學發(fā)展的歷史做了總結。內(nèi)容豐富翔實,學術觀念與言語方式新穎、獨特,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全書共分十二章,主要介紹了中國與歐洲美各國的文學關系,并作了詳細的比較。  中國比較文學立足本土文化,努力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的營養(yǎng),體現(xiàn)了博大的文化襟懷。  當我看到《中國比較文學百年史》書稿的時候,不由得回憶起向遠教授“十年磨一劍”的過程,其間的辛勞和艱苦可想而知。我由衷地佩服他那種在學科史研究上鍥而不舍的精神和科學的有條不紊的研究方法,智慧、毅力和勤奮鑄就了這部新著,對比較文學的學科建設及教育教學都大有裨益?!  锻跸蜻h著作集》全10卷,收錄著名學者王向遠教授的主要代表作12部,近400萬字,是國內(nèi)少見的、為中壯年學者出版的大規(guī)模文集。內(nèi)容涉及東方文學、日本文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比較文學、翻譯文學、侵華與抗戰(zhàn)史、中日關系等多學科領域,均為學術界有定評的、填補空白的創(chuàng)新成果??勺鳛橄嚓P專業(yè)研究者與愛好者、大學生與研究生的參考書,是各級各類圖書館的理想藏書。  《王向遠著作集(第6卷):中國比較文學百年史》為第六卷。

作者簡介

  王向遠,1962年生,山東人,文學博士。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96年晉升為教授,2000年起擔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東方文學、比較文學、翻譯文學、中日關系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近十年來獨立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發(fā)表文章100余篇。已出版《東方文學史通論》《中日現(xiàn)代文學比較論》《“筆部隊”和侵華戰(zhàn)爭——對日本侵華文學的研究與批判》《二十世紀中國的日本翻譯文學史》《東方各國文學在中國——譯介與研究史述論》《比較文學學科新論》《中國比較文學研究二十年》《翻譯文學導論》《中國文學翻譯十大論爭》(與陳言合著)《比較文學一百年》(與樂黛云教授合著)《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學者、文化人的侵華戰(zhàn)爭》《日本右翼言論批判——“皇國”史觀與免罪情結的病理剖析》等論著及《初航集——王向遠學術自述與反響》13種。另有譯著4種,合作主編叢書4套50余冊,主編《中國比較文學論文索引(1980~2000)》等工具書3種。曾獲首屆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第四屆寶鋼教育獎全國高校優(yōu)秀教師一等獎、第六屆霍英東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2001年度華東地區(qū)教育圖書一等獎等多種獎項。

書籍目錄

解說前言第一章 頭二十年(1898-1919)世界視野的形成與比較文學的發(fā)生第一節(jié) 世界視野與比較文學第二節(jié) 王國維、魯迅在觀念與方法上的早熟第二章 三十年(1920-1949)比較文學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 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觀念的強化第二節(jié) 中印文學關系研究:傳播與影響研究的發(fā)軔第三節(jié) 中西文學:傳統(tǒng)文學的平行研究與現(xiàn)代文學的影響研究第四節(jié) 跨學科研究的嘗試第五節(jié) 翻譯文學的理論探索第三章 三十年(1950-1979)比較文學的沉寂第一節(jié) 沉寂期的形成及其原因第二節(jié) 沉寂期的主要收獲第三節(jié) 翻譯文學研究的相對活躍第四節(jié) 臺灣、香港地區(qū)比較文學的率先興起第四章 20世紀最后二十年(1980-2000)比較文學的繁榮第一節(jié) 繁榮的起點:錢鐘書的《管錐編》第二節(jié) 繁榮的保障:學科建設第三節(jié) 繁榮的表征之一:理論問題的探討與爭鳴第四節(jié) 繁榮的表征之二:教材建設與學科理論的建構整合第五章 最后二十年的東方比較文學第一節(jié) 中印比較文學第二節(jié) 中日比較文學第三節(jié) 中朝·中韓比較文學第四節(jié) 中國與其他東方國家文學關系的研究第六章 最后二十年中國與歐洲各國文學關系的研究第一節(jié) 中俄文學關系研究第二節(jié) 中英文學關系研究第三節(jié) 中法文學關系研究第四節(jié) 中國與德國等歐洲其他國家文學關系研究第七章 最后二十年中國與美國、拉美、澳洲文學關系的研究第一節(jié) 中國與美國文學關系的研究第二節(jié) 中國與拉美、澳洲文學關系的研究第八章 最后二十年中外文學關系史的總體研究第一節(jié) 中外文學思潮史研究第二節(jié) 中外文學關系史研究第三節(jié) 中國文學對外傳播研究第九章 最后二十年中外各體文學比較研究第一節(jié) 比較神話學、比較故事學及兒童文學比較研究第二節(jié) 中外詩歌比較研究第三節(jié) 中外小說比較研究第四節(jié) 中外戲劇比較研究第十章 最后二十年的翻譯文學研究第一節(jié) 譯學理論和翻譯文學理論的研究第二節(jié) 中國翻譯文學史的研究第十一章 最后二十年的比較詩學與比較文論第一節(jié) 從概略比較到范疇的比較第二節(jié) 比較詩學的深化和系統(tǒng)化第三節(jié) 西方文論對中國現(xiàn)代文論的影響研究第十二章 最后二十年跨學科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第一節(jié) “跨學科研究”的理解、界定與探索第二節(jié) 外來文化思潮與中國文學關系的跨學科研究主要參考書目后記人名索引書名索引《王向遠著作集》總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頭二十年(1898~1919)世界視野的形成與比較文學的發(fā)生  中國近代翻譯文學是中國比較文學萌生的溫床。20世紀頭二十年以林紓為代表的一大批翻譯家的翻譯文學,特別是翻譯小說,為讀者展現(xiàn)了西洋與東洋(日本)嶄新的文學世界,對國人的傳統(tǒng)文學觀造成了不小的沖  擊,世界視野與世界眼光逐漸得以形成,人們在看待中國文學時獲得了一種外部參照,在評論中國文學時比之以外國文學,或在評論外國文學時比之以中國文學,除了王國維與魯迅在有關文章中顯示了比較文學觀念與方  法的早熟之外,大多數(shù)的比較多著眼于好壞、優(yōu)劣、高低的價值判斷,比較的方式也多是片斷的、不系統(tǒng)的“文學比較”。也就是在中外文學的相互比照、比附、比較中,中國比較文學開始萌生。  第一節(jié)世界視野與文學比較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被迫打開國門,在“以夷制夷”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指導下,開始引進西學。引進西學的主要途徑是翻譯,導致了近代翻譯事業(yè)的繁榮。起初的翻譯集中在自然科學著作。1895年,本來處于軍事優(yōu)勢的北洋海軍卻在甲午戰(zhàn)爭中敗于日本,這使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僅僅介紹西方的科學技術是不夠的,還必須輸入新的政治思想觀念,以求中國人精神面貌的更新。于是,大力譯介西學的翻譯運動勃然興起。

編輯推薦

  本書是20世紀中國比較文學的百年學科史,對百年來中國比較文學發(fā)展的歷史做了總結。內(nèi)容豐富翔實,學術觀念與言語方式新穎、獨特,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全書共分十二章,主要介紹了中國與歐洲美各國的文學關系,并作了詳細的比較。  中國比較文學立足本土文化,努力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的營養(yǎng),體現(xiàn)了博大的文化襟懷……  當我看到《中國比較文學百年史》書稿的時候,不由得回憶起向遠教授“十年磨一劍”的過程,其間的辛勞和艱苦可想而知。我由衷地佩服他那種在學科史研究上鍥而不舍的精神和科學的有條不紊的研究方法……智慧、毅力和勤奮鑄就了這部新著,對比較文學的學科建設及教育教學都大有裨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比較文學百年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