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歐陽禎人 頁數(shù):182 字數(shù):179000
前言
我懷著欣喜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化透視》一書,閱讀此書使得我這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二十多年的教師有一種清新的感覺。本書的作者歐陽禎人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屆正規(guī)大學生,長期置身于對外漢語教學第一線。他突破對外漢語教學慣常以語言研究為主要切入點的作法,以文化透視作為研究視角,全面觀察和研究對外漢語教學,但與傳統(tǒng)的對外漢語文化研究又有很大的不同,本書不拘泥于文化本身,而是擴大視野,從大文化的角度透視對外漢語教學,給讀者很多新鮮的視野和思考。概括起來,我感到本書有如下特點: 首先,是本書始終站在教學實踐的立場上來討論對外漢語教學的問題。一方面該書注意強調(diào)中國文化方正安穩(wěn)、中庸和諧的文化內(nèi)核,法天則地的宇宙精神以及頓悟、整合的思維模式;另一方面又以漢語教學的實際為中心,強調(diào)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與直觀性。例如,在《針對零起點留學生的漢字教學》一節(jié)中,作者以在課堂上或者休息時間教同學們打太極拳的方式來提高同學們的“字感”,通過對中國文化精神透徹的了解和學生母語的精通,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增加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和動力。在《板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一節(jié)中,作者寫道:“具有印歐文化背景的學生,對漢字、漢語沒有認知基礎,關鍵是要培養(yǎng)起他們的興趣,要培養(yǎng)他們對漢字的熱情,任課教師一定要使出全身的解數(shù),把他們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筆者的絕招就是真心實意的呵護他們的情感,關心他們的生活,體貼他們的困難,讓他們真正地信任你,尊重你,然后嚴格要求,令行禁止,工作兢兢業(yè)業(yè),要求一律平等,他們就會又愛你又怕你,既喜歡你又尊重你。只要善于把握其中微妙的尺度,他們認真學習的精神和干勁都會被及時地調(diào)動起來。只要他們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是嚴謹?shù)模瑫簳r的一點點錯誤都會逐步改正,閱讀與書寫的能力必然會得到提高?!?/pre>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湖北省重點科研項目。本書探討了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載體漢語,在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應用等等諸多方面,與中國文化有太多的深刻糾結。但長期以來,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卻始終處于一個邊緣地位。作者以其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交叉性的學科背景,向讀者闡述將文化融入課堂教學、教材編寫、師資培訓等各個領域的重要性與可行性,并對目前對外漢語學界文化性缺失帶來的問題進行了深度反思。作者簡介
歐陽禎人,本名張杰,哲學博士,武漢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教授,武漢大學對外漢語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員。武漢大學孔子與儒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教授,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1982年在華中師范大學中文書籍目錄
第一章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第一節(jié) 對外漢語教學與歷史文化語義學 第二節(jié)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 第三節(jié) 對外中國文化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 第四節(jié) 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懷 第五節(jié) 為“孔子學院”正名 第二章 對外漢語教學重在課堂實踐 第一節(jié) 對外漢語教學應該儲備的知識、推進的流程與遵守的原則 第二節(jié) 板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 第三節(jié) 學唱民歌與學習漢語 第四節(jié) 以自編的短劇帶動口語教學 第五節(jié) 口語課中的“辯論活動”研究 第六節(jié) 提高高級漢語聽力課教學效果的兩個途徑 第七節(jié) 淺談零起點印度留學生的漢語教學 第三章 教師的人格、知識與素養(yǎng) 第一節(jié) 先做人,再做事——簡論對外漢語教師的標準 第二節(jié) 對外漢語教師的精神氣質 第三節(jié) 對外漢語教師的質量評估標準 第四節(jié) 新加坡本科班的培養(yǎng)理念 第五節(jié) 當代中國教育中的幾個問題 第四章 漢字教學中的文化導入 第一節(jié) 對外外漢語教學中漢字教學的重要性 第二節(jié) 針對零起點留學生的漢字教學 第三節(jié) 漢字教學中的文化闡釋 第四節(jié) 在漢字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 第五節(jié) 關于《漢字文化》課程設計的思考 第五章 教材的編寫與研究 第一節(jié) 對外漢語教材的編寫如何面對新的世紀 第二節(jié) 規(guī)劃教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編寫思想的反思 第三節(jié) 編寫《中國文學史教程》的指導思想 附錄:作者參加的對外漢語教學學術活動一覽表章節(jié)摘錄
第四節(jié) 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懷 由于許多歷史與現(xiàn)實的原因,中國人的開放性與世界性是很不夠的。從1840年以來,中國人被迫開眼看世界,到現(xiàn)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已經(jīng)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在人們的思想深處,開放的意識、世界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增強。我們的期望是,大家齊心協(xié)力把中國文化推向世界、推向未來,努力學習外來文化中有利于中國發(fā)展的先進成分,并且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創(chuàng)造出一種嶄新的世界文化的意識。為此,我們還必須付出數(shù)代人艱巨的努力。也同樣由于許多歷史現(xiàn)實的原因,在我們對外漢語教學和對外中國文化教學的教師隊伍中,有些同志長期處于狹窄、呆板、單一、陳舊的知識結構中,根本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工作是一個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富有競爭性、挑戰(zhàn)性的事業(yè),沒有意識到我們正處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哨,數(shù)千年中國古老的中國文化就是通過我們的肩膀走向世界,而世界文化也正在通過我們的肩膀來到中國。作為從事對外漢語和對外中國文化教學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正處在中西文化、中外文化的交匯點上,我們擔負著史無前例的重任,因此,這個問題十分有必要在這里加以論述,以就教于各位專家?! ≈砸獙@個問題加以論述,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每一個人的身后都有一片哺育他們成長的文化背景。這種特殊的文化背景已經(jīng)深刻地滲透到他們的頭腦中去了,并且已經(jīng)形成了堅實的“視域界面”,他們是從各自的文化背景出發(fā)來審視中國文化的。所以,作為從事教學工作的我們(不論是從事對外漢語教學,還是從事對外中國文化教學),就必須要吃透兩頭,一是要吃透教學的內(nèi)容,要站在中外文化比較的層面,認真研究應該掌握的知識體系;二是要吃透學生,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只有吃透了學生賴以成長的文化背景,把握學生的追求目標和思維特征,我們才能進行名副其實的漢語與中國文化研究,才能真正提高對外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教學的水平。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