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鐘憲 頁數:403 字數:538000
內容概要
本書對20世紀末興起的綠色化學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術進行了闡述。本書共分11章。在介紹環(huán)境問題、資源狀況的基礎上,分別討論了石油化學工業(yè)、材料工業(yè)、輕化工業(yè)以及農藥的污染防治與清潔生產問題,總結和分析了綠色有機合成方法、化工過程強化技術和綠色化工技術,并簡要介紹了國外綠色化學獎及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技術。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教材,亦可作為中學教師的教學參考用書,對相關的企業(yè)人員也具有參考價值。本書對讀者提高環(huán)境意識、建立綠色化學理念、提高科學素養(yǎng)均十分有益。
書籍目錄
0 緒論1 環(huán)境問題與解決途徑 1.1 人類面臨的重大環(huán)境危機 1.1.1 全球變暖 1.1.2 臭氧層破壞 1.1.3 生物多樣性減少 1.1.4 酸雨蔓延 1.1.5 森林銳減 1.1.6 土地荒漠化 1.1.7 大氣污染 1.1.8 水體污染 1.1.9 海洋污染 1.1.10 垃圾圍城 1.1.11 放射性污染 1.1.12 戰(zhàn)爭: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災難 1.2 室內污染問題 1.2.1 室內污染物的種類及危害 1.2.2 日常生活污染 1.2.3 建筑和裝修材料污染 1.3 人類面臨新的環(huán)境問題 1.3.1 “生命倫理”受到挑戰(zhàn) 1.3.2 人類遭受新舊傳染病的圍攻 1.3.3 人類活動污染宇宙 1.3.4 人類自身隱憂增加 1.4 綠色化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1.4.1 設計或重新探索對人類健康和生存環(huán)境更安全的目標物質:綠色產品 1.4.2 采用無毒或低毒的綠色原料 1.4.3 實現(xiàn)廢物“零排放”的原子經濟性反應 1.4.4 催化劑綠色化 1.4.5 介質綠色化 1.5 環(huán)保思想及經典著作2 自然資源 2.1 概述 2.1.1 自然資源的概念及特征 2.1.2 自然資源的分類 2.2 我國對自然資源的利用 2.2.1 土地資源 2.2.2 礦產資源 2.2.3 物種資源 2.2.4 森林資源 2.2.5 水資源 2.3 海洋資源 2.3.1 海水淡化獲得淡水資源 2.3.2 能源 2.3.3 化工原料基地 2.3.4 藥品、保健品的原料基地 2.3.5 海洋農業(yè) 2.3.6 海洋空間的利用 2.3.7 我國海洋資源的利用 2.3.8 海洋資源開發(fā)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2.3.9 海洋——國家安全的命脈 2.4 傳統(tǒng)能源 2.4.1 煤 2.4.2 石油和天然氣 2.4.3 核能 2.5 清潔型能源 2.5.1 水能 2.5.2 太陽能 2.5.3 風能 2.5.4 地熱能 2.5.5 生物質能 2.5.6 氫能 2.5.7 水合甲烷3 石油化工污染與預防……4 綠色材料5 涂料、染料、洗滌劑的污染防治與清潔生產6 綠色有機合成7 綠色農藥與農業(yè)清潔生產8 國外綠色化學獎簡介9 化工過程強化技術10 綠色化工技術11 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技術附錄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2.3.3 化工原料基地 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氣體物質和各種鹽類。人類發(fā)現(xiàn)的100多種元素,在海水中就可以找到80多種。 目前國際上生產海鹽的國家已達80多個,制鹽工業(yè)的新工藝、新技術發(fā)展非常迅速,海鹽滿足了人類與日俱增的耗鹽量需求。以海鹽為原料可生產出上萬種不同用途的產品,例如燒堿、氯氣、氫氣和金屬鈉等,凡是用到氯和鈉的產品幾乎都源于海鹽。 鉀是植物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一種重要元素,海水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鉀鹽資源,但由于濃度低且又和鈉離子、鎂離子和鈣離子共存,分離困難。目前,已有應用新型鉀離子富集劑從海水中提取鉀的方法。 溴是一種重要的藥品原料,可以生產許多消毒藥品,如紅藥水等,溴還可以制成熏蒸劑、殺蟲劑、抗爆劑等。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蘊藏在海洋之中。19世紀初,法國化學家發(fā)明了以中度鹵水和苦鹵為原料的空氣吹出制溴的工藝,這種傳統(tǒng)方法也是目前工業(yè)規(guī)模海水提溴的惟一成熟方法。樹脂法、溶劑萃取法和空心纖維法提溴的新工藝正在研究中。 鎂大量應用于火箭、導彈和飛機制造業(yè)以及鋼鐵工業(yè)。氫氧化鎂作為新型無機阻燃劑,廣泛應用于多種熱塑性樹脂和橡膠制品的生產。另外,鎂還是組成葉綠素的主要元素,可以促進作物對磷的吸收。鎂在海水中的含量僅次于氯和鈉,主要以氯化鎂和硫酸鎂的形式存在。從海水中提取鎂并不復雜,只要將石灰乳液加入海水中,沉淀出氫氧化鎂,注入鹽酸,再轉換成無水氯化鎂就可以了。電解海水也可以得到金屬鎂。 鈾是高能核燃料,1kg鈾所產生的能量相當于2250t優(yōu)質煤。海水水體中含有豐富的鈾礦資源,約相當于陸地總儲量的2000倍。從20世紀60年代起,日本、英國、聯(lián)邦德國等先后開始進行從海水中提取鈾的工作,并且逐漸建立了多種方法用以提取海水中的鈾?,F(xiàn)在海水提鈾已從基礎研究轉向開發(fā)應用研究。日本已建成年產lOkg鈾的中試工廠,一些沿海國家計劃建造百噸級或千噸級鈾工業(yè)規(guī)模的海水提鈾廠。如果將來海水中的鈾全部提取出來,所含的裂變能量比地球上目前已探明的全部煤炭儲量所含的能量還多1000倍。 鋰是用于制造氫彈的重要原料,海水含鋰濃度為15~20mg/L。隨著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發(fā)展,同位素鋰一6聚變釋放的巨大能量最終將服務于人類。鋰還是理想的電池原料,含鋰的鋁鎳合金在航天工業(yè)中占有重要位置。此外,鋰還應用于化工、玻璃、電子、陶瓷等領域。全世界對鋰的需求量正以每年7%~11%的速度增加。目前,主要采用蒸發(fā)結晶法、沉淀法、溶劑萃取法及離子交換法從鹵水中提取鋰。 重水是原子能反應堆的減速劑和傳熱介質,也是制造氫彈的原料,如果可控熱核聚變技術得以實現(xiàn),海洋就能為人類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編輯推薦
《環(huán)境與綠色化學》可作為高等院校教材,亦可作為中學教師的教學參考用書,對相關的企業(yè)人員也具有參考價值。《環(huán)境與綠色化學》對讀者提高環(huán)境意識、建立綠色化學理念、提高科學素養(yǎng)均十分有益。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