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耿魯怡,徐六飛 頁數(shù):271 字數(shù):391000 譯者:耿魯怡,徐六飛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英文資料UG/SCENARIO FOR STRUCTURES的中文編譯本,主要目標是幫助用戶掌握UG NX結構分析軟件的應用技巧。本書共分19章,另有6個附錄作為補充。詳細介紹了UG NX結構分析模塊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各功能對話框中有關選項的定義與用法。各章均附有練習,并附有詳細的練習指導。 本書可供分析師、工程師、設計師使用,也可供需要進行模型結構有限元分析的其他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書籍目錄
第1章 結構分析模塊簡介 1.1 結構分析概述 1.1.1 什么是結構分析模塊 1.1.2 一些相關的概念 1.1.3 結構分析方案體系架構的內(nèi)部工作方式 1.1.4 分析方案的目錄結構 1.1.5 分析過程. 1.1.6 結構分析的基本特點 1.1.7 啟動結構分析模塊 1.1.8 結構分析工具條 1.2 分析方案導航器 1.2.1 創(chuàng)建分析方案 1.2.2 MB3彈出菜單 1.3 分析環(huán)境 1.3.1 定義分析環(huán)境 1.3.2 選擇求解器 1.3.3 選擇分析類型 1.3.4 軸對稱問題第2章 模型準備 2.1 概述 2.2 簡化模型 2.2.1 抑制特征 2.2.2 釋放特征 2.3 幾何體的理想化 2.4 中面 2.4.1 術語 2.4.2 面對方法(Face Pair Method) 2.4.3 偏置方法(Offset Method) 2.4.4 用戶自定義方法(User Defined) 2.4.5 中面特征的信息 2.4.6 編輯中面特征 2.5 縫合 2.5.1 幾何選擇(Geometry Selection) 2.5.2 縫合公差(Sew Tolerance) 2.5.3 縫合陣列中的所有實體(Sew All Instance) 2.6 點 2.6.1 相關點或普通點的構造(Associative or Generic Point Construction) 2.6.2 基點(Base Point) 2.6.3 偏置(Offset) 2.7 面分割 2.8 面連接 2.8.1 同類型的曲面(On Same Surface) 2.8.2 轉(zhuǎn)換為B型曲面(Convert to B.Surface) 2.8.3 面連接的技巧 2.9 模型分割 2.9.1 建立基準面 2.9.2 預覽不能完成掃掠的實體 2.10 面混合第3章 零維和一維網(wǎng)格劃分 3.1 概述 3.2 建立網(wǎng)格 3.3 零維網(wǎng)格 3.3.1 過程 3.3.2 默認的單元密度 3.3.3 分布質(zhì)量 3.3.4 創(chuàng)建硬點 3.4 一維網(wǎng)格 3.4.1 網(wǎng)格單元類型 3.4.2 合并節(jié)點 3.4.3 公差 3.4.4 選擇步驟 3.4.5 方向的重要性 3.4.6 一維單元——建立一維網(wǎng)格的各種方法 3.4.7 建立一維網(wǎng)格的過程 3.4.8 建立焊接單元(Create Weld Elements) 3.5 一維單元截面 3.5.1 截面類型 3.5.2 截面屬性 3.5.3 薄壁矩形 3.5.4 空心圓 3.5.5 薄壁凹槽 3.5.6 薄壁帽 3.5.7 薄壁工字梁 3.5.8 實心圓柱 3.5.9 實心矩形 3.5.10 用戶自定義參數(shù) 3.5.11 用戶自定義薄壁 3.5.12 用戶自定義實體第4章 二維網(wǎng)絡劃分 4.1 概述 4.2 二維網(wǎng)格單元類型 4.3 二維網(wǎng)格對話框 4.3.1 單元類型(Element Type) 4.3.2 過濾器(Filter) 4.3.3 總體單元尺寸(Overall Element Size) 4.3.4 自動設定單元尺寸(Auto-Esize) 4.3.5 選擇內(nèi)部硬點(Select Interior Hard Points) 4.3.6 建立硬點(Create Hard Points) 4.3.7 預覽(Preview) 4.3.8 更多/更少的選項(More Options/Less Options) 4.3.9 邊緣匹配(Edge Match) 4.3.10 分割四邊形(Split Quad) 4.3.11 翹曲(Warp) 4.3.12 嘗試映射(Attempt Mapping) 4.3.13 為求解器生成網(wǎng)格數(shù)據(jù)(Format Mesh to Solver) 4.4 有關殼網(wǎng)格生成器的提示和使用技巧 4.5 編輯二維網(wǎng)格第5章 三維網(wǎng)格劃分 5.1 概述 5.2 三維四面體網(wǎng)格 5.2.1 三維網(wǎng)格單元類型 5.2.2 總體單元尺寸(Overall Element Size) 5.2.3 自動設定單元尺寸(Auto-Esize) 5.2.4 過渡邊緣設定(Transition Edge Seeding) 5.2.5 預覽(Preview) 5.2.6 方法(Method) 5.2.7 中節(jié)點(Midnodes) 5.2.8 最大雅可比數(shù)(Maximum Jacobian) 5.2.9 曲面網(wǎng)格尺寸變量(Surface Mesh Size Variation) 5.2.10 體網(wǎng)格尺寸變量(Volume Mesh Size Variation) 5.3 硬點和分割面之間的交互作用 5.4 三維掃掠網(wǎng)格 5.4.1 選擇步驟(Selection Steps) 5.4.2 網(wǎng)格類型(Mesh type) 5.4.3 起始單元尺寸(Source Element Size) 5.4.4 系統(tǒng)檢查(System Checks) 5.5 使用三維實體網(wǎng)格的提示與技巧第6章 單元顯示的處理 6.1 概述 6.2 單元顯示的設置 6.2.1 網(wǎng)格類型(Type) 6.2.2 色彩(Color) 6.2.3 單元渲染(Element Shading) 6.2.4 渲染顯示的邊界顏色(Edge Color When Shaded) 6.2.5 單元收縮百分比(Element Shrink Percentage) 6.2.6 二維單元法向(2D Element Normals) 6.2.7 維單元法向色彩(2D Element Normal Colors) 6.2.8 默認(Default) 6.2.9 信息(Info) 6.2.10 選擇新的網(wǎng)格(Select New) 6.2.11 重新高亮顯示(Re-highli曲t)第7章 網(wǎng)格改進 7.1 概述 7.1.1 數(shù)據(jù)選擇(Data Selection) 7.1.2 默認(Default) 7.1.3 分類選擇(Class Selection) 7.2 屬性編輯器——點的選擇 7.3 屬性編輯器——曲線/邊緣的選擇 7.3.1 邊緣密度方法和密度值(Edge Density Method and Density Value) 7.3.2 邊緣密度數(shù)量(Edge Density Number) 7.3.3 邊緣密度尺寸(Edge Density Size) 7.3.4 邊緣密度弦公差(Edge Density Chordal Tolerance) 7.3.5 邊緣密度幾何級數(shù)(Edge Density Geometric Progression) 7.3.6 邊緣密度比(Edge Density Ratio) 7.4 屬性編輯器——面的選擇 7.5 屬性編輯器——體的選擇 7.6 屬性編輯器——三維網(wǎng)格的選擇 7.7 屬性編輯器——殼網(wǎng)格(二維)的選擇 7.8 屬性編輯器——一維網(wǎng)格(梁)的選擇 7.9 屬性編輯器——零維網(wǎng)格的選擇 7.9.1 網(wǎng)格密度方法和值(Mesh Density Method and Value) 7.9.2 分布質(zhì)量(Distribute Mass)第8章 定義材料特性 8.1 概述 8.1.1 材料特性定義 8.1.2 “材料”對話框 8.2 材料特性的類型和種類 8.2.1 各向同性(Isotropic) 8.2.2 正交各向異性(Orthotropic) 8.2.3 各向異性(Anisotropic) 8.2.4 種類(Category) 8.3 材料對話框選項 8.3.1 繼承的材料(Materials Inherited) 8.3.2 名稱(Name) 8.3.3 種類(Category) 8.3.4 刪除(Delete) 8.3.5 重命名(Rename) 8.3.6 取消選定對象(Deselect Assignment Obiects) 8.3.7 材料庫(Library) 8.3.8 從材料庫中更新(Update from Library) 8.4 支持與溫度相關的材料特性 8.4.1 表特性(Table Property) 8.4.2 在表中輸入數(shù)值 8.4.3 溫度和數(shù)值輸入格式 8.5 定義材料特性 8.5.1 創(chuàng)建材料的一般程序(非數(shù)據(jù)庫方法) 8.5.2 從材料庫提取材料的一般程序 8.5.3 材料應用程序 8.6 材料數(shù)據(jù)庫的客戶化 8.7 材料特性單位 8.8 材料與分析方案環(huán)境第9章 載荷與邊界條件 9.1 概述 9.1.1 “載荷”對話框(Loads Dialog) 9.1.2 “邊界條件”對話框(Boundary Conditions Dialog) 9.2 載荷組和邊界條件組 9.2.1 概述 9.2.2 建立載荷組 9.2.3 管理載荷組 9.2.4 抑制和釋放載荷組 9.2.5 多個載荷組同時工作 9.3 載荷和邊界條件的顯示 9.4 施加載荷 9.4.1 概述 9.4.2 載荷類型 9.4.3 載荷作用對象 9.4.4 指定分量 9.4.5 沿著邊緣施加載荷和邊界條件 9.5 施加邊界條件 9.5.1 邊界條件類型 9.5.2 標準類型(Standard Types) 9.5.3 平面(Plane)定義 9.5.4 指定分量第10章 查詢有限元模型……第11章 檢查有限元模型第12章 分析解算第13章 模型后處理第14章 報告書寫器第15章 網(wǎng)格配對條件第16章 對稱問題的處理第17章 優(yōu)化分析第18章 結構疲勞分析第19章 單位管理附錄A 練習實例附錄B 線性屈曲附錄C 模態(tài)分析與熱分析附錄D 連接單元附錄E 部分材料特性附錄F 詞匯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