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清華大學 作者:高煥堂 編 頁數(shù):463
Tag標簽:無
前言
序言當全球快速邁向數(shù)字家電、汽車電子化、M化生活之際,軟硬件整合設計(HW-SW Co-Design)蔚為風潮。像IPod和WII等數(shù)碼產(chǎn)品都是此波軟硬整合設計的代表作。由于軟硬整合設計的強烈需求,當前嵌入式系統(tǒng)開發(fā)已成為主流。上述軟硬件整合設計的基本目標是:● 軟硬整合設計;● 軟硬分開生產(chǎn);● 軟硬獨立成長。雖然軟硬整合設計的概念已經(jīng)存在多年了,但是大多偏向從硬件看軟件的觀點,認為軟件比較軟,像樹葉一般;而硬件較硬,像樹干一般。其并未兼顧軟硬的平衡感,導致軟件對于硬件組件的演進和調(diào)換性并未做出應有貢獻。于是有必要增添另一個新觀點。新觀點的特色是:從改變(Change)上看,樹葉長大之后就不易改變了,所以每年都必須蛻變換新,就像硬件的迅速更換;而樹干則是柔軟地、不斷地、局部地持續(xù)改變與成長,就像軟件一樣,容易局部修改、持續(xù)成長??偠灾?,新觀點就是:“軟件是樹干,硬件是樹葉?!被诖塑浻财胶獾男掠^點,讓軟硬件整合設計確實達成整體系統(tǒng)的和諧感。本書深入淺出地闡述以上觀點,并以平易近人的實例說明應用途徑。盼望您在本書的陪伴之下,進行Learn by doing,祝福您的創(chuàng)意和能力都能因而突飛猛進,自由翱翔,無遠弗屆。高煥堂 謹識于臺北2007.5.15
內(nèi)容概要
UML是當今最流行的標準建模語言,它與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愈來愈密切。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并通過精彩的實例講解,讓讀者迅速掌握UML建模技能,并能迅速進入當今科技行業(yè)最熱門的領域。 本書共分7章,第1章首先介紹了嵌入式系統(tǒng)建模的特點及其效益,然后介紹如何將UML迅速而有效地應用于嵌入式建模上;第2章是建立系統(tǒng)模型的基礎技術;第3~6章詳細介紹了建模的高級技術,并以詳盡的實例解說來提升讀者建模的技能及其應用能力;第7章以翔實的案例深入講解如何將專家的設計模式應用于各式各樣的嵌入式和實時系統(tǒng)開發(fā)上。 本書著重于傳授作者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使讀者能夠運用最流行的UML技術進行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工作。因此,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UML。課程的教材,對初中級嵌入式/實時系統(tǒng)程序員以及準備學習嵌入式系統(tǒng)沒計與建模的讀者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高煥堂,臺灣軟件架構設計大師,從事IT行業(yè)近30年,臺灣oo技術的代表人物?,F(xiàn)任MISOO軟件開發(fā)與管理顧問公司首席架構師,編著過十余本軟件技術相關書籍。多年來一直與UML China密切聯(lián)系,與大陸軟件人員分享軟件“設計”的觀點、技術和哲理。
書籍目錄
第1章 嵌入式軟件新途徑——目件化設計 1.1 迎接軟、硬件整合設計時代的來臨 1.2 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組件化新思維 1.3 重視組件的依賴(Dependency) 1.3.1 組件依賴至關重要 1.3.2 管理軟件組件的依賴 1.4 認識軟件組件 1.4.1 何謂組件 1.4.2 軟件組件的特性 1.5 組件化軟件的目標:有機次序 1.6 組件化軟件的手段:對象(OO)技術 1.7 認識對象模型(Object Model) 1.7.1 什么是模型? 1.7.2 為什么需要對象模型? 1.7.3 全方位的對象模型:以EA工具為例 1.8 對象建模語言——UML 1.8.1 設計師共通的表達方式——建模語言 1.8.2 UML的發(fā)展 1.8.3 UML的基本元素 1.8.4 UML的圖示 1.9 簡介UML開發(fā)工具 1.9.1 Sparx公司的EA(Enterprise Architecture) 1.9.2 免費的ArgoUML 1.9.3 I-Logix公司的Rhapsody 1.9.4 IMB公司的RSA(Rational Software Architect) 1.10 從UML到C:以電冰箱為例 1.11 從UML到C++:以電冰箱為例 1.12 從UML到Java:以電冰箱為例 1.13 以C編寫面向對象程序 1.13.1 對象的行為(Behavioir) 1.13.2 消息與運算 1.13.3 著手編寫OOPC:程序 1.13.4 對象的分類 1.13.5 定義繼承關系 1.14 關于本書的范例程序第2章 UML如何表達組件的溝通 2.1 “數(shù)據(jù)交換”溝通方法 2.2 “消息傳遞”溝通方法 2.3 練習“消息傳遞”表示法 2.4 設計實例探討 2.4.1 需求分析(Analysis) 2.4.2 軟件組件規(guī)劃 2.4.3 類設計 2.4.4 定義對象 2.4.5 分析Use Case 2.4.6 安排對象的協(xié)作 2.4.7 模擬設計 2.5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2.6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2.7 JaVa程序實現(xiàn)示范第3章 UML如何表現(xiàn)Whole-Part結構 3.1 組件化與Whole-Part關系 3.2 整體/部分(Whole-Part)結構關系 3.2.1 組合/部分關系 3.2.2 容器/內(nèi)容關系 3.2.3 集合/成員關系 3.3 UML如何表達Whole-Part關系 3.3.1 Aggregation與Composition圖示 3.3.2 Odell對Whole-Part關系的分類 3.4 軟件Whole-Part結構設計 3.4.1 簡單的Whole-Part關系 3.4.2 遞歸式Whole-Part關系 3.4.3 Whole-Part結構的類設計 3.5 設計實例探討 3.5.1 需求分析(Analysis) 3.5.2 軟件組件規(guī)劃 3.5.3 類設計 3.5.4 定義對象 3.5.5 分析Use case 3.5.6 安排對象的協(xié)作 3.5.7 模擬設計 3.6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3.7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3.8 Java程序實現(xiàn)示范第4章 UML如何表示組件狀態(tài)的變化 4.1 組件的行為(Behavior) 4.2 狀態(tài)(State)與行為(Behavior) 4.3 組件狀態(tài)的轉換 4.4 狀態(tài)轉換觸發(fā)的行為 4.5 如何設計狀態(tài) 4.6 設計實例探討(一) 4.6.1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4.6.2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4.6.3 Java程序實現(xiàn)示范 4.7 設計實例探討(二) 4.7.1 狀態(tài)分析與設計 4.7.2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4.7.3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4.7.4 Java程序實現(xiàn)示范 4.7.5 狀態(tài)圖設計練習:交通信號燈的控制第5章 UML如何實現(xiàn)Use Case 5.1 Use Case:收益與成本的交會點 5.2 從3個角度看Use Case 5.2.1 從User角度看 5.2.2 從User與系統(tǒng)的交互角度看 5.2.3 從系統(tǒng)內(nèi)部組件的協(xié)作角度看 5.3 如何分解Use Case 5.4 Use Case模型的角色 5.5 如何編寫Use Case描述 5.6 以Use Case表達創(chuàng)新功能 5.7 表達Use Case之間的關系 5.8 設計實例探討 5.8.1 需求分析(Analysis) 5.8.2 組件分解 5.8.3 類設計 5.8.4 內(nèi)觀組件協(xié)作 5.8.5 狀態(tài)(State)設計 5.9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5.10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5.11 Java程序實現(xiàn)示范第6章 UML如何表達組件的活動 6.1 Why活動圖(Activity Diagram) 6.2 活動分配(Assignment) 6.3 細說活動圖 6.4 設計實例探討 6.4.1 需求分析T(Analysis) 6.4.2 軟件組件規(guī)劃 6.4.3 分析Use Case 6.4.4 活動分配(即類設計) 6.4.5 設計序列圖 6.5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6.6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6.7 Java程序實現(xiàn)示范第7章 UML如何表達設計模式 7.1 何謂模式 7.2 認識設計模式 7.3 設計模式的起源 7.4 簡介3個軟件模式 7.4.1 Facade模式 7.4.2 Chain Of Responsibility模式 7.4.3 State模式 7.5 設計實例探討 7.5.1 需求分析(Analysis) 7.5.2 運用State模式 7.5.3 GUI設計 7.6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7.7 C++程序實現(xiàn)示范 7.8 Java程序實現(xiàn)示范參考資料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