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曾科,古吟東 編著 頁數:309
前言
計算機網絡的產生和發(fā)展在現代科學技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計算機網絡教學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作者多年在清華大學承擔計算機網絡、企業(yè)網絡等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此基礎上編寫了《計算機網絡》教材,本書是第3版,第2版曾被評為“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在前兩版的基礎上,本書進一步梳理了章節(jié)安排,突出了計算機網絡五層體系結構的主線;精簡了部分內容,增加了新技術的講解;內容上更加注重深入淺出,大部分章節(jié)前都增加了概述,以便讀者對相關技術的脈絡先有一個概括的了解?! ”緯鴩@計算機網絡的原理、技術和應用來組織本書的內容,共分8章: 第1章介紹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發(fā)展歷程和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使讀者對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對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的總體層次結構和各層的功能有一個全局性的了解,以便進一步學習?! 〉?章到第7章以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五層體系結構為主線,講述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術,這是目前國際上計算機網絡教材編排的主流層次結構。第2、3章分別講述五層體系結構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各種通用技術;第4章介紹局域網,它們處于五層體系結構的下兩層;第5~7章則分別講述五層體系結構的上三層(即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的協議和技術,它們包含了Internet的核心技術。 第8章介紹網絡安全技術。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網絡安全是人們面對的巨大挑戰(zhàn)。 本書注重講述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雖然網絡技術發(fā)展迅速,各種技術層出不窮,但是其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學習網絡技術的最重要的知識點和基礎。與此同時,本書也力圖反映計算機網絡發(fā)展的新技術,跟隨網絡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潮流。 本書目錄中標示出了基本部分和可擴展部分(帶“*”為可擴展部分),教學中可以根據授課對象的層次、專業(yè)和學時等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組合。本書每章均配有思考題,以供練習思考?! ”緯闹匾獙I(yè)術語,一般依據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查委員會公布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02年)給出中文,并注明英文?! ”緯蓮堅坪图鳀|共同編寫。由于作者的學識和水平有限,加之計算機網絡技術發(fā)展迅速,書中難免存在錯誤和疏漏之處,期盼廣大讀者斧正。 作者2009年2月于清華園
內容概要
本書是在前兩版的基礎上,根據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形勢,精簡了部分內容,增加了新的技術,全面講述計算機網絡技術。首先介紹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然后以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五層體系結構層為主線講述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術,最后介紹網絡安全技術?! ”緯⒅刂v述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它們是學習網絡技術最重要的知識點,同時也是力圖反映計算機網絡發(fā)展的新技術?! ”緯饕槍Ω叩仍盒@砉た祁悓I(yè)本科生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也可作為其他專業(yè)和其他授課對象的教材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從事開發(fā)研究工作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 1.1.1 什么是計算機網絡 1.1.2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和網絡結構 1.1.3 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 1.2 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歷程 1.2.1 計算機網絡產生的背景 1.2.2 計算機網絡的產生 1.2.3 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fā)展 1.2.4 Internet時代 1.2.5 計算機網絡在我國的發(fā)展 1.3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1.3.1 OSI體系結構 1.3.2 TCP/IP體系結構 1.3.3 五層體系結構 ?1.4 計算機網絡的標準化工作 1.4.1 標準化組織 1.4.2 RFC文檔 思考題第2章 物理層 2.1 概述 2.2 頻帶傳輸技術 2.2.1 什么是頻帶傳輸 2.2.2 調制解調技術 2.3 基帶傳輸技術 2.3.1 什么是基帶傳輸 2.3.2 編碼解碼技術 2.3.3 信道的極限傳輸速率 2.4 信道復用技術 2.4.1 概述 2.4.2 頻分復用(FDM) 2.4.3 時分復用(TDM)和統(tǒng)計時分復用(STDM) 2.4.4 準同步數字系列(PDH) 2.4.5 同步數字系列(SDH) 2.4.6 波分復用(WDM) 2.5 寬帶接入技術 2.5.1 概述 2.5.2 數字用戶線 2.5.3 混合光纖同軸電纜網(HFC) 2.6 傳輸媒體 2.6.1 雙絞線 2.6.2 同軸電纜 2.6.3 光纖 2.6.4 無線傳輸 思考題第3章 數據鏈路層 3.1 概述 3.2 幀同步和透明傳輸 3.2.1 幀同步 3.2.2 透明傳輸 3.3 差錯檢驗 3.3.1 差錯檢驗方法 3.3.2 循環(huán)冗余檢驗(CRC) 3.4 數據鏈路控制 3.4.1 數據鏈路控制的基本思想 3.4.2 數據鏈路控制的基本機制 3.4.3 自動請求重傳(ARQ) ?3.5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guī)程(HDLC) 3.6 點對點協議(PPP) 3.6.1 PPP及其幀格式 3.6.2 PPP運行狀態(tài)圖 3.6.3 PPP的身份認證 思考題第4章 局域網 4.1 概述 4.2 IEEE 802局域網體系結構 4.2.1 IEEE 802局域網參考模型 4.2.2 媒體接入控制子層 4.2.3 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4.3 以太網工作原理 4.3.1 以太網技術的發(fā)展 4.3.2 以太網媒體接入控制方式CSMA/CD 4.3.3 以太網傳輸特點 4.3.4 以太網信道利用率 4.3.5 以太網幀格式 4.4 傳統(tǒng)以太網 4.4.1 物理層 4.4.2 網絡接口卡(NIC) 4.4.3 中繼器和集線器 4.4.4 傳統(tǒng)以太網及其網絡結構 4.5 高速以太網 4.5.1 100BaseT 4.5.2 千兆以太網 4.5.3 萬兆以太網 4.6 交換式以太網 4.6.1 概述 4.6.2 網橋 4.6.3 交換機 4.6.4 交換式以太網及其特點 4.7 虛擬局域網(VLAN) 4.7.1 VLAN及其特點 4.7.2 VLAN劃分 4.7.3 VLAN幀格式 4.7.4 VLAN運行 4.8 無線局域網(WLAN) 4.8.1 IEEE 802.11 WLAN 4.8.2 IEEE 802.11物理層標準 4.8.3 IEEE 802.11 MAC層幀和幀格式 4.8.4 IEEE 802.11 MAC層DCF 4.8.5 IEEE 802.11 MAC層PCF 4.8.6 WLAN管理 思考題第5章 網絡層第6章 傳輸層第7章 應用層第8章 網絡安全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概 述 1.1 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 1.1.1 什么是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的產生和發(fā)展在現代科學技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特網(Internet)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改變了企事業(yè)單位的運營和管理方式。電子郵件、IP電話成為人們重要的交流方式;Web瀏覽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網上辦公、電子商務、網絡金融、網絡會議、遠程教育、遠程生產監(jiān)控等迅速步入現代社會各個角落,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和活動不可或缺的方式。 什么是計算機網絡(computer network)?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荷蘭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Andrew S.Tanenbaum言簡意賅的提法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計算機網絡是指自治的計算機互連起來的集合。計算機之間相互連接并能相互交換信息則稱為互連,自治是指計算機是能夠獨立進行處理的設備,而不是無自行處理能力的附屬設備(如終端)?! ∩鲜龆x概括地給出計算機網絡的概念,要具體地說明它的內涵,可以從計算機網絡的組成和應用兩個方面去描述?!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部分。 ?。?)硬件(hardware) ·計算機。按著ARPANET沿用下來的術語也稱為主機(host),可以是個人計算機(即PC)、大型計算機、客戶機(client)或稱工作站(workstation)、服務器(server)等,在網絡中它們稱為端系統(tǒng)(End Systems,ES)?! ねㄐ旁O備。即中間系統(tǒng)(Intermediate Systems,IS),如交換機(switch)和路由器(router)等,其功能主要為主機轉發(fā)數據。端系統(tǒng)和中間系統(tǒng)在網絡中稱為結點(node,或結點)。 ·接口設備。網絡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如調制解調器(Modem)等,作為計算機與網絡的接口?! 鬏斆襟w或稱傳輸介質(medium),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電和衛(wèi)星鏈路等。
編輯推薦
本書特色: 注重講述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它們是學習和掌握網絡技術的最重要的知識點和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同時也力圖反映計算機網絡發(fā)展的新技術。 本書首先介紹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然后以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五層體系結構層為主線講述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術,最后介紹網絡安全技術?! 榉奖憬烫煤蛯W習,本書配套出版《計算機網絡(第3版)習題解答與實驗指導》,通過習題和實驗進一步加深讀者對計算機網絡基本原理、技術的理解和掌握。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