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清華人 從清華起航千名校友訪談錄(第二輯)

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史宗愷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04出版)  作者:史宗愷  頁數(shù):369  

前言

2008年6月,我參加了清華大學研究生團委和研究生會組織的一次校友論壇活動。那次活動邀請了與我同年級的校友童媛春參加。在會上,作為主持嘉賓的童媛春建議,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讓校友與在校同學有更多的機會進行交流。我在致辭中,回應了童媛春的建議,提出開展千名校友訪談活動的想法。之后,經(jīng)過學生部、研究生部和校團委仔細、周密的策劃,“千名校友訪談”作為百年校慶的重要活動之一,于2009年春季正式啟動。    一所歷史悠久的大學之所以擁有令人尊敬的社會聲望,我想,主要來自于其一代代畢業(yè)生,來自于他們以優(yōu)秀的表現(xiàn)為社會發(fā)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由于校友在這所大學長期學習和生活,大學的文化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深深浸潤到這些校友的思想和言行中,在他們畢業(yè)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充分的反映,會影響家庭,會影響他的周圍環(huán)境,因而使大學的文化精神引領了整個社會。清華大學辦學的百年歷程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世界上知名的其他大學也莫不如此。    校友是大學教育的重要資源。校友們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可以為在校的學生提供各種借鑒和幫助,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指出方向。同學們有機會與來自不同年代、不同院系,畢業(yè)后在不同地域工作的校友進行深入交流,大家一起談論在同一校園里的大學生活,雖然相隔了十年甚至幾十年,但那些熟悉的建筑及名稱,那些熟悉的學習、生活模式,會使同學們大大強化對傳統(tǒng)的感受與體會。校友們亦可以從歷史的角度,為在校的同學提供對清華大學傳統(tǒng)和文化的理解。    讀大二的時候,作為一名學生通訊社的記者,我曾經(jīng)有機會去采訪老校友。至今我仍記得,在經(jīng)歷了“文革”的劫難后,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樂觀而積極的工作和生活態(tài)度。那種精神到現(xiàn)在一直鼓勵著我。    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同學們參加“千名校友訪談”活動,客觀上也促進了班級集體的建設。班里同學們對采訪校友感受的分享,又加強了這項活動的影響?!稄那迦A起航——千名校友訪談錄》的出版,是在更大的范圍內(nèi)讓同學們了解和學習校友們的工作、生活以及他們所取得的成就。這是一種激勵。    我們會進一步總結“千名校友訪談”工作的經(jīng)驗,探討以多樣化的方式,進一步推進校友與在校同學的互動,以校友們的成長經(jīng)歷激勵在校學生,在清華未來新百年的歷程中,為我們的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培養(yǎng)出一代代優(yōu)秀的骨干人才。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  史宗愷    2010年12月14日

內(nèi)容概要

  2011年,清華大學將迎來百年華誕。近百年來,清華培養(yǎng)了約17萬校友,他們在各行各業(yè)發(fā)光發(fā)熱,為國家和社會的建設與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踐行了清華精神?!肚迦A大學百年校慶·世紀清華人·從清華起航:千名校友訪談錄(第2輯)》以清華學生的視角,描述了校友的為人品格、奮斗歷程和人生感悟。每一位校友的經(jīng)歷、每一篇訪談錄都是影響清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生動教材——“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成大事業(yè)”。本文集也將配合學校的人才戰(zhàn)略,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引導學生規(guī)劃人生道路,鼓勵學生將個人發(fā)展同國家社會發(fā)展相結合,成長為國家建設、社會發(fā)展中的棟梁之才。

書籍目錄

光前裕后 斗志昂揚——訪談張光斗[教師]愛國心拳拳 育人情切切——訪談李恒德[教師]滴水能把石穿,萬事功到自成——訪談黃克智[1948級研]見證新中國起步的人——訪談李克威[1948級]誠信做人 扎實為學——訪談倪維斗[1950級]半世紀清華情緣——訪談李龍土[19S3級]全面·責任·寄語——訪談苗玉堂[1953級]人才、才能與人文的結合——訪談李衍達[1954級]為祖國科技進步而奮斗——訪談徐端頤[1955級]用生命鑄造永恒的事業(yè)——訪談李克美[1958級]實事求是謀發(fā)展,鞠躬盡瘁建經(jīng)院——訪談趙純均[1959級]讓人文情懷在清華回歸——訪談秦佑國[1962級]面向實際,面向群眾,面向生活——訪談徐錫安[1962級]價值在知識與能力中閃光——訪談溫燕明[1964級]實踐出真知——訪談顧逸東[1964級]中國納米科技的領軍人——訪談范守善[1965級]中國電信界的領路人——訪談韋樂平[1965級]心存大志  腳踏實地——訪談張勤[1977級]博聞育人利天下  從我做起三十年——訪談祝京旭[1977級]只做第一流的人才——訪談董揚[1978級]合理擇業(yè)  成才報國——訪談馬克湘[1978級]投身教育終無悔  甘在塞外做紅燭——訪談許鐵成[1978級]優(yōu)秀工程師的鑄成——訪談李藝[1979級]奮斗,從做人做事開始——訪談張振清[1979級]三十年核工情——訪談王黎明[1979級]心系蒼生正氣浩然——訪談王毅[1980級]“登高探幽”的黨委書記——訪談于志剛[1980級]回家的感覺——訪談李稻葵[1980級]感謝清華  祝福清華——訪談喬蓬[1980級]壯志待酬  不辱重任——訪談方星海[1981級]潛心學術  獻身教育——訪談邢鋒[1981級]奮斗成就水利人生——訪談張振全[1981級]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訪談繆文民[1981級]胸懷天下  腳踏實地——訪談鄒大挺[1982級研]扎實工作  行勝于言——訪談張健華[1982級]心系國家的環(huán)境人——訪談張全[1982級]專心專業(yè)情定清華——訪談王光謙[1982級]精神的支撐  “光環(huán)”的動力——訪談江奎[1983級]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訪談封志強[1983級]給清華這座大佛增光——訪談苗富足[1983級]扎根基層  服務群眾——訪談王立新[1983級]郵政界的數(shù)學人——訪談陳明志[1984.級]銘記校訓精神  投身重點行業(yè)——訪談王恩東[1984級]點燃技術創(chuàng)新的熊熊爐火——訪談胡金豹[1985級]追求卓越  在優(yōu)秀中更優(yōu)秀——訪談陳國權[1985級]在核電事業(yè)中戰(zhàn)斗——訪談王明彈[1985級]厚積薄發(fā)兼濟天下——訪談李子意[1985級]闖出來的精彩人生——訪談趙春林[1985級]從“特獎”到創(chuàng)業(yè)——訪談華新[1985級]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實干家——訪談杜永偉[1986級]勤以成事謙以為人——訪談王小海[1986級]不畏艱難,樂觀成就未來——訪談沈繼業(yè)[1986級]IT產(chǎn)業(yè)的弄潮兒——訪談鄧永強[1987級]得失都是一種心情——訪談陳鷹[1988級]“體系”內(nèi)外的精彩人生——訪談崔彤哲[1990級]、洪波[1991級]一種烙印就足夠——訪談胡鈺[1991級]清華夢  清華魂  清華人——訪談斯?jié)煞騕1993級MBA]做最真實的自己——訪談林姿峰[1995級]光榮與毅力的荊棘路——訪談夏毅[1996級]清華人的“紅與?!薄L談王兵[1996級]懷揣華麗之夢  勇闖東方之珠——訪談耿春亞[1998級]不變的是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感——訪談魏成[1999級]志于道游于藝——訪談沈嘉[1999級]為人民服務  我無怨無悔——訪談樊世民[2000級博]學業(yè)有成  事業(yè)有成——訪談李桂蘋[2001級研]科研情  中國心——訪談孫飛[2001級研]科研精英  棟梁之材——訪談曲良體[2001級博]國家信息化規(guī)劃的執(zhí)筆新秀——訪談單志廣[2002級博士后]文理兼修方圓共舉——訪談謝寧[2003級]編后語

章節(jié)摘錄

光前裕后  斗志昂揚    ——訪談張光斗[教師]    水利水電工程系  張曉穎  高毅超    王君  牛三元  李祥    【張光斗簡介】    張光斗,男,1912年5月出生于江蘇常熟。1934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士學位;1937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和哈佛大學工程力學碩士學位,并開始攻讀博士學位??箲?zhàn)爆發(fā)回國后,先后在資源委員會任龍溪河水電工程處設計課長、滾渡河水電工程處主任。1945年任資源委員會全國水電工程總處設計組主任工程師、總工程師。1949年后,歷任清華大學水工結構教研組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副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后改稱院士)。同年,任中國科學院水工研究室主任。1958年任水利電力部、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院長兼總工程師。1978年兼任中國科學院、水利電力部北京水利水電科研院院長。1981年當選為墨西哥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獲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哈斯國際獎。1983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席團成員。1978年任中國水利學會副理事長,《水利學報》主編。1980年任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副主編。長期從事水利水電建設工作,曾任黃河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規(guī)劃辦公室、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等部門的技術顧問。負責人民勝利渠渠首工程設計。先后參加官廳水庫、三門峽工程、丹江口工程、二灘水電站、隔河巖水電站、葛洲壩工程、三峽工程、小浪底工程等的設計和咨詢工作。    ·時代召喚  祖國為先    張光斗學長本科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1935年赴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土木工程碩士學位,次年又赴哈佛大學攻讀工程力學碩士學位。1937年,他相繼獲得了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那時,他的導師威斯托枷特教授希望他留下來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并給他一年的獎學金,于是張學長打算在美國繼續(xù)讀書,并利用暑假到丹佛墾務局實習。但此時,國內(nèi)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張學長毅然決定回到戰(zhàn)火紛飛的祖國。他的導師在得知這個消息后,雖然十分惋惜,但對他的愛國之舉表示理解和敬重,并說哈佛大學工學院的大門永遠對他敞開。說到這兒,他微微有些停頓,回首那段歲月,學長的心情還是有些許復雜吧。當被問及是什么促使他決定回國時,“因為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的國家在抗戰(zhàn),我不回去不安心!”張學長堅定地說。1947年,解放戰(zhàn)爭勝利在即,美國聯(lián)邦能源委員會來華工作的柯登總工程師準備回國。臨行前,他一再勸張學長舉家遷往美國,并答應為他全家辦理簽證、代付路費并在美安排工作。而且如果張學長同意,還可與他共辦工程顧問公司,但這一切都被張學長婉辭了:“我是中國人,是中國人民養(yǎng)育和培養(yǎng)了我,我有責任為祖國和人民效力?!?   1948年,時任全國水力發(fā)電工程總處副總工程師兼設計組總工程師的張學長,接到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的通知,要求他把技術檔案和資料圖紙裝箱運往臺灣??紤]到這些資料在解放之后的作用,中共地下黨請求張學長協(xié)助將一些無用的資料裝箱送到了資源委員會,而將一些珍貴的資料和圖紙悄悄保存了下來,這些資料和圖紙在后來新中國的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950年夏季,張學長陪同蘇聯(lián)專家查勘黃河潼孟河段,研究開發(fā)方案。在潼關壩址方案選擇上,他同蘇聯(lián)專家產(chǎn)生了意見分歧,并毫不留情地批評蘇聯(lián)專家的想法不符合中國國情。在當時“一邊倒”的聲勢下,敢與“老大哥”爭論,不禁使同事們都為他捏了一把汗,一些領導也批評他不虛心向蘇聯(lián)專家學習。在這種壓力下,張光斗學長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據(jù)理力爭,時任水利部長的傅作義先生曾對張光斗學長的意見表示支持。    在籌建和設計葛洲壩工程時,張先生提出將處于江中的葛洲壩島炸掉,以增大二江泄洪閘和大江電站的布置長度。由于這樣做既增加了工程的開挖量,又加大了混凝土的澆筑量,工程局的一位副局長每天晚上拿上一瓶好酒,到張學長那里軟磨硬泡,希望他放棄炸島方案。張光斗學長說:“酒可以喝,但島必須炸?!焙髞淼氖聦嵶C明,張先生的這一方案對于改進樞紐水流河勢、保證大江截流和擴大電站裝機,具有戰(zhàn)略性的意義。    在丹江口大壩的澆筑過程中,張學長發(fā)現(xiàn)了工程的質量問題,他當即上書中央,陳述自己的意見。他的意見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及時對大壩采取了停工整頓措施,重新加固了大壩。事后,有位專家感慨地說:“若非如此,將是后患無窮?!睆埞舛穼W長憑借著嚴謹?shù)淖黠L和科學的態(tài)度,不畏壓力,不怕權威,在實際工程中據(jù)理力爭,使國家得以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和災難性的后果。    ·密云精神  代代延續(xù)    解放后,在新中國規(guī)??涨暗乃姽こ探ㄔO中,張光斗學長在水利方面的淵博學識和高深造詣得到了充分的施展。1951年,已經(jīng)在清華任教兩年的張學長接受了黃河人民勝利渠渠首閘的布置和結構設計任務,首次在黃河下游成功地破堤取水,為下游引黃灌溉開創(chuàng)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做了中國人幾千年想干而沒干成的事情。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diào)整,清華創(chuàng)建水利工程系,張學長出任副系主任兼水工結構教研組主任。他在國內(nèi)首先創(chuàng)建了水工結構和水電工程學科,開設了水工結構專業(yè)課,編寫了國內(nèi)第一本《水工結構》中文教材,建立了國內(nèi)最早的水工結構實驗室,開創(chuàng)了水工結構模型實驗。    1958年,水利電力部和清華大學合辦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張學長出任院長兼總工程師。也就在這時,北京市決定修建華北地區(qū)庫容最大的密云水庫,張學長擔任了這一水庫設計的總負責人。    P1-3

后記

2011年,清華大學將迎來百年華誕。近百年來,清華培養(yǎng)了約17萬校友,他們在各行各業(yè)發(fā)光發(fā)熱,為國家和社會的建設與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踐行了清華精神。    為將校友的發(fā)展經(jīng)歷和人生感悟與在校學生的培養(yǎng)工作緊密結合,使校友資源成為清華學生教育工作的珍貴財富和重要力量,清華大學于2009年4月啟動了百年校慶“千名校友訪談”活動,計劃用兩年時間,組織全校學生積極參與,分階段、分重點地訪談各年代、各行業(yè)和各地區(qū)的典型校友約1 000人。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0年10月,全校共有9 200余名同學親身參與,訪談各行各業(yè)校友1338名。各訪談支隊在采訪之后都留下了文字和影像資料,記錄下校友精彩的人生故事以及同學訪談的感受,大量可讀性與教育意義兼具的材料讓我們產(chǎn)生了以學生的視角出發(fā)來編一本訪談文集的想法。    校友訪談錄以清華學生的視角,描述了校友的為人品格、奮斗歷程和人生感悟。每一位校友的經(jīng)歷、每一篇訪談錄都是影響清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生動教材——“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成大事業(yè)”。本文集也將配合學校的人才戰(zhàn)略,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引導學生規(guī)劃人生道路,鼓勵學生將個人發(fā)展同國家社會發(fā)展相結合,成長為國家建設、社會發(fā)展中的棟梁之才。    千余篇校友訪談錄均為我校同學認真撰寫,行文樸實元華,真摯親切,滿溢對前輩的尊敬。同學們在訪談前都經(jīng)過全面細致的培訓和準備,面對成長路徑各不相同的校友,同學們更是不拘泥于形式,以特有的風格創(chuàng)作完成作品,這種以學生視角完成的文集也更容易在更廣泛的青年群體中引起共鳴。校友訪談工作小組由杜匯良老師擔任組長,于2010年初著手收集并整理優(yōu)秀校友訪談錄作品,計劃編訂成冊,并在2011年百年校慶前夕成書。工作小組通過征求各相關單位領導老師的意見,初步確定了訪談錄文集第一輯、第二輯的140余位校友名單。遴選過程遵照“兩覆蓋”原則,不僅包含知名校友,也包含在基層崗位上堅持奉獻、默默無聞的典型校友。訪談錄中的校友大部分都在國家重點行業(yè)工作,即重點國有企業(yè)、重點高等院校、省部級科研單位、黨政機關、部隊、軍工企業(yè)、重要金融單位和主流新聞媒體等領域。    工作小組制定了文章格式的規(guī)范,并動員親自參加訪談的同學參與訪談錄的修改,在形式上力求統(tǒng)一,在內(nèi)容上凸顯個性。同學們用5個月的時間,最終完成了文集中140余篇校友訪談錄的修訂。整個編訂過程都由在校學生完成,他們雖然沒有出版編輯的經(jīng)驗,但卻用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為百年清華獻禮的熱忱,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高質量地完成了修訂。訪談文集即將付印,對于參與同學來說是難忘的經(jīng)歷,同時也將對展示清華風貌起到積極的效果。    在文集的編纂過程中,校友總會孫哲老師、田陽老師給予了大力支持,在項目開展、經(jīng)費支持、修訂意見等方面給予了幫助。各院系、校團委的領導老師高度重視,打通了院系兩級的溝通反饋渠道,參與校友訪談的同學在過程中經(jīng)歷了3~4輪深入修改,態(tài)度積極、工作認真;校團委學習實踐部訪談組的李虓、徐寧漢、李博洋、周博雅、胡蝶、劉暢、王珮琪、張帆、曾鈺峰、邵穎、陳虹宇、倪健姣、梁碉、白云龍、王迪、謝謙、孔郁斐、江雪瑩、李媛茜、崔洋、蔣春雨、陳然、王凝、劉鑫、李榮莎、李湘君、楊朋昆等同學,利用緊張學習之余,用一整年的時間,在編訂方面付出了努力,在此對所有參與和支持文集編訂的領導、老師、同學和社會人士表示敬意。    我們將把校友訪談工作堅持開展下去,也會陸續(xù)出版第三輯、第四輯校友訪談錄文集。但限于編撰人員水平,文集在文字和結構上難免出現(xiàn)疏漏,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本文集謹獻給為祖國建設孜孜不倦的17萬清華校友,謹獻給百年巍峨的清華大學。    百年校慶“千名校友訪談”工作小組    百年校慶“千名校友訪談錄”編委會    2010年11月

編輯推薦

校友是大學教育的重要資源。校友們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可以為在校的學生提供各種借鑒和幫助,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指出方向。史宗愷主編的《從清華起航——千名校友訪談錄(第二輯)》以清華學生的視角,描述了校友的為人品格、奮斗歷程和人生感悟。每一個校友的經(jīng)歷、每一篇訪談錄都是影響清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生動教材——“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成大事業(y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世紀清華人 從清華起航千名校友訪談錄(第二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正在參與的事情。。。這本書應該都是我們本科生去找以前的校友訪談結果形成的文章,經(jīng)過挑選入選的,希望我的也能被下一期入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