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寬念純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證嚴法師  頁數:229  字數:11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證嚴法師的一部隨筆集,以講述一個個小故事的方式,闡述了人生一些最基本的道理,如:什么是真正的富有,人生為善最美,惜福才有福報,何為最幸福的人生,等等。證嚴法師說:心寬是善,念純是美,心寬念純就是美善,就能令人歡喜;這就是人文的根本。 作者寫作本書的目的,就是期待更多的人,以真誠的愛心、純真的寬大的心胸,共同成就美善的人間。

作者簡介

證嚴法師,“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普天三無,這一句心包太虛與氣度恢弘的開示,來自證嚴法師美善與堅定的心靈。一九三七年,出生于臺灣臺中的清水鑲。一九六三年,依印順導師為親教師出家。師訓“

書籍目錄

◎ 編輯緣起1 真正的富有2 為善要競爭3 圈圈里的人間事4 現在不做,等待何時?5 鉆石與粗石6 丑公主的因緣7 深心是道場8 菩提心是道場9 人生沒有永遠10 一百歲的出家人11 三世因果,十二因緣12 人生為善最美13 多力五百與老比丘14 不可缺少一個我15 放下心中的弓箭16 分別智帶來痛苦17 決心改過就是佛心18 發(fā)心如初19 心如白布20 吃苦了苦,化苦為平常21 佛魔一念心22 希望要踏實23 自然境界即妙法24 佛陀與牛群25 自己開拓菩薩道26 老和尚與小沙彌27 造福的因緣28 任勞任怨,歡喜付出29 用煙條換鋼條30 盲人修鐘31 生滅法即是空32 結善緣消惡緣33 失而復得的錢34 自性光明35 世間最幸福的人36 心的藥理學37 破除我相38 鑿隧道的日本武士39 雙腳萬能的女孩40 轉苦為樂41 點亮無盡燈42 縮小自己,擴大心量43 分別心與平等慧44 學做菩薩45 用心磨出智慧46 窮子流浪的故事47 瞋心如火48 懂得感恩,才有幸福49 天真就是美50 樂在眾生得安樂51 劉伯溫與賽諸葛52 種諸善因53 道心分秒在面前54 想不開是世間最大的苦55 “慈來”的法號56 開口動舌自我祝福57 愛心、安心、顧好心58 惜福才有福報59 舍的意義60 將心比心得快樂61 施眼珠的故事62 七十萬的車禍賠償63 高低不成零智慧64 悔過記65 原諒別人美化人生66 苦樂一念間67 最幸福的人生68 用智慧引導“中途”的孩子69 一念之差70 身形易受苦71 冬天已然過去72 志愿的清道夫73 愛的清泉74 執(zhí)著于法,愈轉愈迷75 時時用心,時時善解76 無所不在的“道”77 知福、惜福、再造福78 保持“靜”的境界79 出租兒媳80 有沒有安樂死?81 科學化的佛法82 普天三無83 美要從心開始84 父母情深85 尊重所選,任事有擔當86 母愛就像長流水87 賣專心88 甘愿做,歡喜受89 嘆兒不孝的老阿公90 乞討是興趣91 不忘本的人生92 執(zhí)著“骨灰”的煩惱93 婚姻的紅綠燈94 心是罪之源95 善的熏習96 菩薩道是圓形運動場97 親情變成煩惱情98 改運不如改心99 悲傷的白狗100 執(zhí)迷不悟的女兒

章節(jié)摘錄

  1真正的富有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數是因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希望有所回報。所謂:“富者患失,貧者患得?!薄 〖彝ヘ毨Щ蚴怯星啡钡臅r候,就會斤斤計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擁有財富、地位,卻也時時擔心有所損“失”,這都是人生不得自在的原因。  當佛陀在舍衛(wèi)國時,地方上有一位長者,這位長者有個獨生子。長者給兒子非常富裕的生活,但是這孩子卻非常貢高傲慢、欲望很大,對父母不孝順,對親戚長輩沒有恭敬心,對朋友沒有一點仁義,對家奴非常的刻薄?! ∧赀~的長者把家業(yè)付托給兒子,他卻變本加厲,對父母更加不孝,目無尊長。事實上,他的內心也很不快樂,他貪得無饜地想:我今天有這么多財產是與生俱來的福,只要我再多求福,天神自會賜給我更多的財產。所以他時常對婆羅門梵志布施結緣,但這是為了求取福報,以得到更多的錢財?! ∑帕_門梵志對他說,一個月要祭祀多少次,他總是言聽計從,幾乎每天擺香案祭天,而祭拜的牲禮無數,并供出許多珍寶。如此經過了五年,他的家財卻慢慢消耗掉,他的青春消逝,身體也慢慢衰弱了,但他的期待從沒有實現過?! 〔环艞壍乃岳^續(xù)求財,如此又過了三年,他已經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這時他心中很疑惑:為什么我一直求福,卻從未得福?后來他聽人說,釋迦牟尼佛能開解眾生的迷惑。于是他到精舍向佛陀請示,懇求佛能賜他致富之道。  佛陀知道他的生活情況及心態(tài)后,就告訴他,貧富之道有四種,所得也有四種:一是施多得少;二是施少得多;三是施多得多;四是施少得少。  佛陀解釋說:“什么樣的人是施多得少呢?就是平時不知付出愛心,只是一心求福。這種人平時不知敬重尊長,不曾孝順父母,連做人的基本觀念都沒有,卻想要求福,這樣的人盡管花了很多錢祭祀,還是無所得??!第二種施少得多,是當眾生需要你時,能及時付出而不求回報;無求的心就是無量的功德。第三是施多得多,別人的事,他能身心投入、出錢出力,心無所求卻能得到豐足的回報。第四種是施少得少,這種人甚是慳貪,布施一點點,卻認為已布施很多,并計算著自己有多少功德,這種有所求的付出,布施出去不僅沒有得到功效,相反的還會造業(yè)??!”  聽佛陀的開示,就知道平時做人最重要的是孝順父母、敬重尊長、親愛周圍的人,甚至要福利人群,這才是真正造福的根源。假如為了“求”福而布施,甚至傷害生靈祭天,則沒有??傻冒?!總之,最要緊的是:不要有得失之心。  3圈圈里的人問事  求道會理的“理”究竟可否說得清楚?用說的實在很難說得出真理,用寫的也無法表達得很微細,真理只能用心去會意、去了悟。其實,日常生活的種種脫離不了真理,舉手投足也離不開佛法,佛法包涵世間法,世間人每天都生活在方法中,而方法即是佛法?! ∮幸痪湓捳f:“佛法不離世間法”,若舍離世法而要去尋找真理,難免墮入迷惑的人生。以前有三位年輕的出家人,皆很有智慧,他們的領悟力很強。當時有一位慧忠國師;既被稱為“國師”,可見他智慧超凡。三位年輕的出家人,經過幾個月的時間,風霜跋涉,要向慧忠國師請法。  半路上,其中一位用竹條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圈,然后告訴另外兩位說:“若能體會其中之理,才可以走過去!"有一位出家人就坐在圓圈之中,另一人則很虔誠地禮拜。畫圈圈的人說:“既然這樣就不需要去了!”  其中一人問道:“為什么?”他說:“這個動作其實也含藏道理,表示萬法真理離不開圓融的包涵,天地字宇宙之間,所有的道理就是一個‘圓’字!”的確,不論是生、老、病、死,或成、住、壞、空,都沒有離開宇宙真理的大圈圈,悲哀、痛恨、愛,也都是圈圈里的人間事。那一位往圓圈的中間一坐,表示他了解萬法無不在圓融之中。另一位作勢禮拜表示內心虔誠,不著于相,有相之中皆無著,這就已經表達了真理?! ‰y怪同行者說:“那就不用去了,因為道理你們都了解?!薄 ‘敃r的慧忠國師說法時就是以圓圈來做教法,而求法的人也以圓圈為法,既然彼此都有相同的法,何必再求呢?  道理了解透徹后,真的也沒什么可說的?! ∪饲槔渑朗卤緛砭秃墁F實,平常付出多少,到時候就會還你多少;如果完全沒有付出,或者只付出一點點,這樣一手出、一手進就沒有了,還能要求什么?  生活周圍無不是可以付出良能的機會,一切法應用得好,都是真理妙法,都可以使我們快樂、心安自在。  真理妙法靠我們的心去“心會意悟”??傊?,佛法在周遭的生活中,不用到很遠的地方求,佛法在心中,自在就是佛法,把良知良能運用得歡喜自在就是妙法真理?! ?現在不做,等待何時?  生命可貴,貴在于善加使用,一個人到人間來,若沒有發(fā)揮生命的功能,真是白來人間走一趟。從前一些修行者的領會及觀念,確實可以做我們的榜樣。  日本有兩位修行者到中國求學,他們走遍全中國的叢林,想求得真理,以證悟生命的奧妙。但是,他們走過很多叢林道場,卻仍然覺得迷茫,找不到可以啟開心門的方向,幾十年的時間白白過去了,后來兩人商議道:“我們已經空過幾十年,若是空手而回,那太不值得了,我們分頭去找,也許能早點契悟!”于是兩人分別尋找理想的道場,及最能領受的教法。后來,其中一人身體不適,就在一座大叢林里掛單,他病得不輕,因此傳出消息,要找尋另一位修行者?! 啄旰螅K于找到他的同參。同參見到他,問道:“這叢林的大和尚,有沒有傳法給你?”病僧說:“沒有,還是白忙一場!”同參也說:“我也仍未找到妙法。”  為了方便照顧,同參行腳僧也留下來掛單。他看到廚房有位老修行者,又老又駝背,但是每天仍勤勞地為大眾煮飯。有一天午齋之后,大家都休息了,只有老修行者拿了一大包海苔去曬。正午時刻,老修行者慢慢地將一張張海苔鋪開來曬,雖然熱得滿身大汗,但是他還是專心認真地做。  行腳僧看了很不忍心,就靠近問道:“老和尚您幾歲了?”  老修行者抬頭說:“今年六十八了!”  “這工作怎么不叫別人做呢?”  “別人是別人。別人做的,就不是我做的!”  “為何要在大太陽底下做呢?"  老修行者說:“現在不做,那要等到什么時候?”  就這兩句話,行腳僧頓有所悟。人生七十古來稀,而六十八歲的老和尚仍長期守在廚房做粗重的工作,還那么辛苦地忍受日曬,“別人做是別人的,不是我”,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像吃飯一樣,自己吃自己飽,簡單的話,有心人聽起來就是“法”。老修行者做事不假手他人,親力親為,他不敢浪費生命,分秒發(fā)揮身體的功能,這就是“修行”!  “現在不做,等待何時?”讓行腳僧體會到“人生無?!?,人命在呼吸間;的確,若不把握當下的時刻,要等到何時?  他走遍大叢林,卻在一位老人平常的生活動作中得到啟悟,于是決定回日本發(fā)揚佛教的真諦。  什么是真法?能認清生命的真諦,發(fā)揮人生的功能價值,這就是體悟的人生。  5鉆石與粗石  曾有人向我訴說他心中的委屈——他的朋友如何折磨他,令他充滿煩惱。  我就問他:“鉆石從哪里來?”  他說:“從礦里來的。”  “礦也是石塊吧?這顆鉆石要如何從礦石變鉆石?”  “要磨??!”  “對了!兩塊石頭,一塊是磨人的石頭,一塊是被人磨的;請問你要做哪一種?”他想了一下,恍然大悟,很高興地說:“師父,我懂了,我應該耐心地被人磨、磨、磨,才會發(fā)光,被人磨的鉆石會發(fā)光、有價值;磨人的石頭會減損,是一塊粗石。”  所以,我們應該常常抱著感恩心,接受磨煉并且感恩對方。智慧就像鉆石,但它包覆在礦藏內,若不經過切、磋、琢、磨,怎能讓本質光彩顯現出來?  我們學佛必定要具足六度,而且必定要抱持長久心;真正有耐力,經得起磨煉,不斷地精進、付出?!案冻觥笔且环N帶動力,拜佛、打坐、念佛,這也要付出,付出體力、時間,并且調整自己的心,不起心動念,可以常常用心地付出,修行就會一天天進步?! ≡凇栋浲咏洝分刑岬剑骸安豢梢陨偕聘5乱蚓壍蒙藝?,這么簡單幾句話,其實就夠我們修三大阿僧祗劫了!  總要經得起磨煉,成就了福德因緣,才能漸人佛境?! ≡腥烁嬖V我:“娑婆世界人口愈來愈多,快要爆滿了,是不是趕快修行到極樂世界去?”假使大家以為西方極樂世界很容易到達,可能西方極樂世界人口會非常密集;那里的空氣也可能變得污染。我想還是先做好心理環(huán)保,到了那邊才可能永遠清凈?! ?丑公主的因緣  平時待人,要培養(yǎng)柔和的聲色,聲音柔和,讓人聽起來很順耳;同時不要膨脹自己,應該自我縮小,則每個人看你都覺得很順眼。慈濟委員常用微笑當“面霜”,難怪走到哪里都得到別人的贊嘆?! ≡缙诖葷酱箨戀c災,工作人員曾訪問當地的高級干部,他們說了許多對慈濟感激的話,其中有一句話說:“慈濟帶了物資為災民解決困難,但我們最大的受益不是物質,而是精神,一股愛的精神與和善的氣質,這種文化形象帶給我們最大的受益?!驗榕_灣去的慈濟人,每個人都很有秩序,面帶笑容,人人相處得很和諧?! ≥p聲細語、彼此關懷,這不只能教育自己,關心周遭的人,也能影響素不相識的人。佛陀也說:“我們要結好人緣,最好的方法是去除怒氣,不起瞋恚,還要以慈心待人,慈言愛語對治嗔恚。”嗔恚不只現在別人看見你會不高興、遠離你,還會遭受來生丑陋之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心寬念純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心寬是善,念純是美,心寬念純就是美善。就能令人歡喜。這就是人文的根本。臺灣證嚴法師在本書中用簡單通俗的案例及親身的體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的確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
  •   如果真地能做到,心寬念純,我想一切都會變得美好
  •   每每看證嚴上人的開示總有一種很安心的感覺。這本書也很好
  •   很美的一本書. 我的最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