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教家的神學思想

出版時間:2009年7月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蒂莫西·喬治[美]  頁數(shù):342  譯者:王麗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作者重點討論了四位主要的改教家路德、加爾文、茨溫利、門諾的神學思想,并闡發(fā)了改教神學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作者試圖理解每一位改教家的思維模式及改教背景,以避免用現(xiàn)代的問題和標準來批評改教家的思想和動機的傾向。作者將重洗派神學家門諾作為主要的改教家之一來討論,有助于讀者理解對現(xiàn)代基督教影響深遠的重洗派傳統(tǒng)。

作者簡介

蒂莫西·喬治(Timothy George),美國桑福德大學比森神學院建系系主任,教會史與歷史神學教授、牧師,《今日基督教》雜志執(zhí)行編輯。作者致力于宗教改革思想的研究,正在主編28卷的“宗教改革圣經(jīng)注釋”。著有《耶穌的標記》、《加拉太書注釋》、《慕迪與福音派傳統(tǒng)》等多部著作。

書籍目錄

中文版序言原書序1  概論  宗教改革運動研究的主要觀點    分期問題    從政治、社會和經(jīng)濟方面解釋宗教改革    教會史    宗教改革與宗教動機2  渴望上帝:中世紀后期的神學與靈性生活  一個焦慮的時代  尋求真正的教會    教廷主義    大公會議至上論    威克里夫與胡斯    法蘭西斯屬靈派    瓦爾多派  變化中的神學    經(jīng)院主義    神秘主義    人文主義3  切慕恩典:馬丁·路德  作為神學家的路德    在上帝面前    基督為我    焦慮  從“立刻”到“總是”:唯獨因信稱義  讓上帝成為上帝:預定論  馬槽里的基督:唯獨圣經(jīng)的含義  “對我來說她是親愛而可敬的少女”:路德論教會    福音高于一切    圣言與圣禮    信徒皆祭司  “上帝的左手”:路德論國家  遺言與遺產(chǎn)4  勇敢為主:茨溫利  改革之路  作為神學家的茨溫利    創(chuàng)造者而非被造物    護理而非偶然    圣經(jīng)而非人類傳統(tǒng)    真宗教而非儀式上的虔誠    外在的國度而非私人的道德  作為教會事務的洗禮    加入儀式與認同意識    約的延續(xù)性    洗禮與信心    洗禮與社會秩序  圣餐的爭端    中世紀背景    政治環(huán)境    詮釋難題    基督論的分裂    神學的結果  茨溫利的心臟5  榮耀歸主:加爾文  改教神學的危機  神話背后的人    加爾文的準備    加爾文的歸信    加爾文的事業(yè)  作為神學家的加爾文    加爾文的作品    加爾文的視角  行動的上帝    三位一體的上帝    創(chuàng)造    護理  救主基督    罪論:關于罪的教義    基督論:基督的位格    基督論:基督的事工  在圣靈中的生活    信心    禱告    預定論  獲得恩典的外部途徑    加爾文教會論的前提    加爾文兩極的教會論    教會是母親和學校    秩序和職分    改革宗的牧師    教會與世界  黑暗過后是光明!6  別無根基:門諾·西門  激進的宗教改革  門諾與重洗派  新生活  無謬的道  道成肉身的主  真教會    會眾    洗禮    圣餐    開除教籍  血腥的劇院  重洗派的異象7  改教神學持久的有效性  上帝的主權與基督論  圣經(jīng)與教會論  崇拜與靈修  倫理學與末世論縮略語表宗教改革神學詞匯索引

章節(jié)摘錄

  1 概論  1518年荷蘭學者伊拉斯謨(Desidrius Erasmus)51歲了,他已經(jīng)感到死亡即將臨到,他盼望再多活幾年,“只因為這個原因,我相信個黃金時代不久就要來臨了”。事后看來,伊拉斯謨好像對個人的結局過分悲觀,因為他還有20年的壽命,而他對時代的看法卻樂觀過頭了。他那和平與好學的“黃金時代”的令人陶醉的愿景,隨著教皇與皇帝的重新開戰(zhàn)、農(nóng)民起義、東方土耳其人的進攻,尤其是影響深遠的宗教危機的爆發(fā)而化為烏有。這次宗教危機,我們稱之為宗教改革,它撼動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基石,并導致了教會的永久分裂。伊拉斯謨在1536年逝世前,稱他的時代為“自耶穌基督以來最糟糕的一個世紀”?! ∪欢撁娴呐u必然伴隨著正面的贊美。蘇格蘭長老會神學家坎寧安(William Cunningham)做過大量宗教改革神學研究,從一開始他就曾坦率地稱16世紀的宗教改革是“自圣經(jīng)正典完成以后所發(fā)生的最偉大的事件,或一組事件”。哲學家黑格爾,另一個意義上的新教徒,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稱宗教改革是“中世紀末期破曉后的光芒萬丈的太陽”?!  ?/pre>

編輯推薦

  有些書,讀一本就是一本;有些書,讀了很多本還不如聽別人說上幾句話;而有些書,讀一本卻勝似好幾本。蒂莫西·喬治的《改教家的神學思想》就屬于這最后的一種書。這本書是路德、茨溫利、加爾文、門諾四位改教家的思想評傳。每個人物的章節(jié)既獨立成章,又相互關聯(lián)。因此,讀這本書給人讀四本書的感覺。而每個人物的章節(jié)標題也讓人印象深刻,它們分別是“切慕恩典:馬丁·路德”、“勇敢為主:茨溫利”、“榮耀歸主:加爾文”、“別無根基:門諾·西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改教家的神學思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條)

 
 

  •   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了解那個變革的時代的改教家們的神學思想
  •   改教家的神學思想
  •   改教家的思想來自圣經(jīng)!
  •   四位非常具備代表性的改教家 波瀾壯闊 起伏跌宕的年代
  •   好書,作者是專家
  •   有兩頁印刷不好,其他都OK。內(nèi)容更有幫助。
  •   沒仔細讀,應該是跟那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相關的內(nèi)容
  •      今天看完了《改教家的神學思想》(作者: 【美】蒂莫西·喬治,譯者: 王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一書,甚有感觸,整個思想沉浸在宗教改革那個風云激蕩的時代中。那是個盼望和焦慮并存的時代,那是個光明和黑暗激烈交戰(zhàn)的時代,那是個為了教義流血舍命的時代,那是個充滿火刑和殉道的時代,那更是一個辨明真理、歸回圣經(jīng)、高舉上帝的時代。
       本書重點介紹了四位改教家的神學思想:切慕恩典的馬丁路德、勇敢為主的慈運理、榮耀歸主的加爾文、別無根基的門諾西門。他們以圣經(jīng)真道顛覆了一個黑色時代,也塑造了近現(xiàn)代西方文明。今天我們能從宗教改革歷史傳統(tǒng)中吸取怎樣的遺產(chǎn)呢?
       我自己所領受的有這么四點:
       第一,回歸圣經(jīng),提煉并確信純正教義。純正的教義是基督教信仰的生命線,也是基督教會的根基。沒有正確的教義就沒有正確的生活。這話是可信的。天主教篡改圣經(jīng),制造錯謬教義,誤導信徒,只能是把人引向滅亡。今天流行的各種異端極端都是如出一轍。面對魚目混珠的各樣信息各色思潮,我們?nèi)绾畏直婺??防備錯謬道理的有效途徑,就是裝備純正的道理!
       第二,渴望上帝,徹底悔改,認信基督,過敬虔生活。馬丁路德強烈反對天主教的贖罪劵,非常強調(diào)基督徒的悔改和基督的十字架:“如果一個人的整個人生是懺悔和基督十字架的一生,那么很明顯十字架一直相隨到死然后進入天國?!倍訝栁奶貏e強調(diào)基督徒成圣的生活。今天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成功神學、人本神學大行其道,常常淡化罪,漠視悔改、圣潔和十字架,我們豈不要警醒呢?我們怎能不深思悔改和敬虔是基督徒的生命核心呢?
       第三,心存活潑盼望,仰望神國的降臨。有一份著名的文件表達了教改時期圣徒們信仰和盼望的核心:對那些問“世界將會發(fā)生什么”的人,我們的回答是,“他的國要降臨”。對那些問“我們前面是什么”得人,我們的回答是,“他,君王,站在我們面前?!睂δ切﹩枴拔覀兛梢耘瓮裁础钡娜耍覀兊幕卮鹗?,“……我們正注視著那永活的主,我們的審判官和救世主……”(P303)宗教改革時代每一位持守純真福音的圣徒都有這樣的活潑盼望,我們今天同樣處在這樣一個充滿混亂、迷茫和焦慮的世界,我們基督徒的盼望和堅忍在哪里?豈不是在“我們在天上的父,愿你的國度降臨”嗎?
       第四,關注社會,譴責不義,呼喊公平,擔當社會良心、時代先知。改教家們具有強烈的社會良知,他們不僅是牧師、不僅是神學家,也是社會的良知,是時代的先知。雖然他們面對的是強勢的極權、暴政和火刑架,但他們?nèi)砸源鬅o畏的勇氣,對舊秩序的腐敗墮落和各種不義發(fā)出先知般的聲響。今天的教會面對不公不義是否已經(jīng)喪失了先知的功用了呢?
      
       主啊,你是歷史的主,你是真理的主,你是我們的救贖主。在今天這個混亂的世代,愿你以圣靈的大能保守我們持守你的真道到底,使我們認真鉆研圣經(jīng),學習并認信純正的道理,并且竭力追求過敬虔的生活,直到見你面的日子。阿門!
      
      
      來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937410102ds1h.html
      
  •     其實從作者的背景來看,在他書中涉及的四位偉大的改教家中,他更注意的是第四位——門諾·西門(盡管在其中篇幅很長的是路德和加爾文,因為這兩者是最有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茨溫利在歷史教科書中還是稍提一下,而門諾壓根就沒這人?。V形陌娴某霭嬲s上加爾文紀念年,作者在中文版序言里也應了一下景。
      
      蒂莫西·喬治在序言里就寫到了他要感謝的主要任務:威廉姆斯教授,這位哈佛的神學教授主攻的方向是宗教改革中有些被人忽視但卻不可或缺的一個偏方向——激進改革。而他洋洋灑灑的代表作《激進的宗教改革》就是研究的重要成果。所謂“憲政改教家”(Constitutional Reformer)正是此公的發(fā)明,對路德、茨溫利和加爾文這些“主流”與激進派的“異端”(主要就是“惡名昭彰”的重洗派)進行了區(qū)分。鄙人覺得是非常準確的。
      
      當我們看這幾個人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路德是維騰堡的教授、宗教改革的開山鼻祖,受著薩克森選侯的保護與神圣羅馬皇帝及羅馬教會對抗;茨溫利和加爾文則分別是蘇黎世和日內(nèi)瓦的“新教皇”,只有門諾什么都不是——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他都是一個通緝逃犯。也難怪歷史學家感慨:他居然能夠善終于老,真不容易。就像是上帝真的賜予他恩典一樣??!
      
      如同路德和茨溫利一樣,加爾文在他的《基督教要義》中也提到了“異端重洗派”。這種標簽一般都直接和“明斯特暴亂”那件事聯(lián)系在一起,成了無論是羅馬還是改教者都言之必擊的目標,無論是舊教還是新教,大家似乎都在說自己是遵紀守法的、對手是違法亂紀的。而“明斯特暴亂”及稍早前從托馬斯·閔采爾到梅爾西奧·霍夫曼的一系列要么搞農(nóng)民革命、要么等上帝顯靈的諸位“大神”們讓重洗派在這個問題上成了最沒有發(fā)言權的人。就算是再有反骨的人都會得意洋洋的說“我可比重洗派那票人守法多了”。
      
      然而,門諾卻非這種“老套筒”的重洗分子。他堅決反對“明斯特暴亂”,強調(diào)《施萊特海姆信綱》的一切:棄絕暴力,堅持和平。正如喬治·??怂怪谫F格會、約翰·衛(wèi)斯理之于循道宗一樣——門諾·西門這位荷蘭神父對于重洗派的真正生存與延續(xù)做出了最關鍵的貢獻:組織化。他們不再是到處吹噓上帝即將來臨的“瘋子”,而成為自律自好、遵從上帝信綱的虔誠信徒。盡管各色的宗教和世俗政權依舊故我的對重洗派迫害不容,但門諾的信徒們堅持內(nèi)心的強悍,終于在大西洋的另一邊、在具有同樣不幸經(jīng)歷的貴格會信徒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正如1972年聯(lián)邦最高法院對威斯康星的三位不服從州“教育法”的門諾派信徒的無罪判決中所說的那樣:門諾派信徒的社區(qū)“是美國最成功的居民社區(qū)之一”。他們服從現(xiàn)實和秩序,但是他們真正遵循的,只是上帝的教導。當國家的信條與上帝的意志發(fā)生矛盾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的遵循著上帝的道路,因為這,才是永恒的自然法;永恒的正確和至善。
      
      在我們的時代,有誰不是法利賽人、誰不是尼可徳慕主義者呢?也許門諾教徒也不是,但我想他們也許是最接近基督、最接近上帝的人。
  •     說起來,對歐洲文藝復興之后即刻跟進的宗教改革史,感興趣久矣。只是疏于系統(tǒng)地學習,對其史實是略知一二,而改教的背景、思想以及細節(jié)卻幾無所知。恰巧這次由圖書館借閱到這本《改教家的神學》。書的邏輯鋪展和陳述讓人感覺相當舒服,藉此機會,也好讓我填補一下這段歷史的空白。
      
      “神權”當?shù)馈⒚駪嶋y抒、宗派林立,在經(jīng)歷了漫長的中世紀“宗教恐怖”之后,改教家路德冒著觸怒“神權”既得利益者的危險,大力推進宗教改革,倡導“因信稱義”教義,試圖將眾信徒從羅馬教廷的神學壟斷中解放出來,還世人一個清澈無染的信仰世界。
      前兩天看到國內(nèi)的一本世界史教材,以“一場打著宗教旗號的反封建階級斗爭”來定性中世紀后的這次教改。之前也翻閱過不少資料,發(fā)現(xiàn)這基本就是大陸傳統(tǒng)教育對此次教改一統(tǒng)口徑式的定義。其實,這不過是受階級分類“傳統(tǒng)”所影響的國內(nèi)編纂者習慣性地用政治色彩涂抹這段歷史,其本質(zhì)本不該如此。
      宗教改革既是屬世的,更是屬靈的。與其如歷史書中評價所述,毋如說宗教改革是一場披著反封建斗爭外衣的,對信仰源頭的“矯正”運動,是一場理清“凱撒”與“上帝”關系的清算,只不過充斥著利益的糾葛、教派的紛爭。
      若要追問改革的肇因,可以從路德同他的牧師,施道比茨的多次懺悔中窺的一斑。因為得知只有在懺悔中列舉本罪才能得到寬恕,路德經(jīng)常擔心因為他的疏忽,忘記在懺悔過程中“呈報”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罪過。于是常常就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他先是向施道比茨懺悔幾個小時,待結束離開不久,旋即又匆匆跑回來向牧師“補足”懺悔的條目。久而久之,路德的內(nèi)心填滿了深深的恐懼和猶疑,卻絲毫體會不到造物主應有的仁愛與恩典。他祈禱、禁食、守夜、做善工,但這些都難以平復他良心的焦慮。上帝就像個欲求不滿的債主,無時不刻執(zhí)著皮鞭在他身后鞭撻,索要著所謂的“神的義”。
      路德漸漸發(fā)現(xiàn),事實上,并不單單只是他一個人有這樣的焦慮,這個時代,整個灰色的中世紀都染上了忐忑不安的憂郁癥。新教堂鱗次櫛比、贖罪劵乃至售罄,人們禪精竭慮地以自己的行動討好這位上帝,但罪與譴責的強音并沒有因此消退。相反,恪守律法、衷心愛主的成本越來越高,壓得人喘不過氣。(類似文革)
      政治權力和神學意識形態(tài)捆綁得越發(fā)緊密,似乎教廷已然托管上帝的權柄,成為耶和華在地上的全權代理人。整個信仰的天平正向十誡明令禁止的偶像崇拜慢慢傾斜。時代的車輪悄然轉起,只不過不是在前進,它正加速地在倒車,一下倒退回了那個耶穌責罵法利賽人不允許污穢人進入圣殿的新約初期。
      路德覺察出了不對勁,卻不知從何說起。迷茫間,他重新回到圣經(jīng),期許從那里得到答案。他發(fā)現(xiàn),羅馬書的1:17給出了讓人信服并且也是而后令他堅定改教信念的說法: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后是希臘人。得救的根基不取決于人的善行,而在乎神的恩典。怎么說呢,追根溯源、簡而言之,問題在于人神之間對因果論時限性的認知偏差。
      但凡是人,對于因果報應的衡量維度大都是囿于有限的此生此世,也就是說,我相信我當下做的每一件好事都是在為以后未知的處境積攢幸運。如果現(xiàn)在的我是個好人,就意味著今后的我定能夠順風順水,至少,境遇不會太差。這和佛教的因果業(yè)報如出一轍;相應的,要是一個人遭遇了什么厄運,罹患了什么惡疾,則必然是因為此人行事不端,抑或是出于下梁不正上梁歪的衍生推理。
      但神卻不這么認為。在約翰福音中,耶穌治好天生瞎眼的老人,對質(zhì)疑瞎眼人“成分”的門徒這樣說道,“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蓖瑯拥兀诩s伯記中,當老約伯被苦難折磨得茍延殘喘、死去活來之時,耶和華同他講,沒錯,你是個義人,從出生至今一直都是,你的苦難與義或與否無關??梢?,上帝對因果的判定不在此世,乃在永恒。即是說,最終審判前,任何的善遇或者惡待都是毫無因果聯(lián)系的。這也就不難解釋,緣何惡貫滿盈者有時非但不遭天譴,反倒跋扈橫行,順風順水。仁人君子者礙于道德底線有所不為,倒吃了沒有下作捷徑的啞巴虧。但苦待與善遇的區(qū)別存在,一樣自有上帝的美意,你可能無法理解,就像書本中的人物無法看透撰寫它的作者腦海中整個故事的脈絡一樣。
      這是一個讓人(特別是中國人)很崩潰的說法,從小我們便被教導,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從之。這話固然不錯,但是它暗藏的邏輯無疑是基于人們所崇尚的現(xiàn)世因果論之上的。那么,換句話說,倘若現(xiàn)在撤走了這個“行善不為惡”的先覺條件,便一定會出現(xiàn)諸如以下的類似質(zhì)問:如果我所行之善給我?guī)淼睦鏌o法沖抵善事本身所耗的資源,那么又有什么逼不得已的理由驅(qū)使著我不得不勞心勞肺、舔著個臉,像傻逼二楞子一樣地做好事、當好人呢。沒錯,有人會辯駁說,人非禽獸茹毛飲血,尚且還有良心可言,還有如蒼穹星空一般敞亮的道德律。此話確實不假,但,當真正的誘惑出現(xiàn),利益的分量高過良心所耗費的成本時,良心除了蒙豬油之外還有何用呢。而恰恰正是由于現(xiàn)世因果論的失效,方才造就了如今社會缺失信仰,底線無限下移的現(xiàn)狀。
      保羅在羅馬書里毫不猶豫地下了結論:“沒有義人,一個也沒有?!?br />   義人之所以在身份上能夠成為一名“義人”,它是靠著“欽點”,而并非“善的業(yè)績”的考核。羅馬書1:17對“上帝的義”有明確的定義,上帝通過我們的信心賦予我們“被動的義”,正如經(jīng)上寫的:“義人必因信得勝”?!傲x人”是個標簽,它的標準是信心,即是相信耶穌為獨一的真神,他道成肉身、死而復活,扛下所有的罪。
      所以,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就此下個定論:既然守不守律法、行不行善事無傷大雅,我們豈不行欲望所欲之事?屆時,只憑一句“我有信心”、“哦主,我信你”即可渡過難關了呢?不,別忘了,耶穌說他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律法是自由意志的框限,律法若破,則自由必定泛濫,道德陷于危機也將必然。信心才是行義的活源頭,路德之所以如此看重信心在整個信仰中的地位,是因為信心是打開人心,驅(qū)使人主動地去尋覓“美意”,而恫嚇與審判則是更多地讓人被迫接受“美意”,頗有隱形棍棒的意味。
      信心附著著自由尺度的小范圍“活絡”,它允許人有這樣一個犯罪的緩沖區(qū),供以躑躅與悔改,而不至于硬性觸雷,導致人心終日惶惶,徒剩焦慮。從這個角度來看,路德的因信稱義至上論,也頗受到了文藝復興人本主義興起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此處所指的人文主義,并不是萬事皆以人為中心的一個托辭,而是提供了一種充滿尊重與教育意義的新視角:在神本位的前提之下,沒有一個位格能夠置身人神直接對話的軌道,它完全否定了教皇“一神之下萬人之上”的合理性。路德此舉不僅是將“信心”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客觀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從“神權人用”的極權統(tǒng)治下爭取到了人權的釋放。
      因著路德的“新概念”稱義改革,信心取代現(xiàn)世因果論成為了善行的先決條件。然而,正如上文所言,信心并非一塊特赦罪惡的免死金牌,更非抵擋終極審判的擋箭牌。雅各書2: 17 這樣說道,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先有信心后必有行為,沒有行為的就稱不上信心,如此的邏輯反鎖保障了純正信仰的可靠性,也不怪乎康德會這么講了:“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結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結束了?!?br />   感謝路德。
      感謝上帝。
  •      我們又被置身于一個十字路口,茫然、無措、絕望。然而我們始終不愿意讓自己停下腳步,等迷霧消散之后再選擇那唯一正確的路。我們太過匆忙了,于是,我們選擇一條自以為正確的道路并拼命的往前趕,跑的很快,也跑的很累,無暇顧及周圍的風景,我們的希望,在于路的盡頭,有幸福在招手!然而,我們從不曾想過,該如何去定義所謂的幸福?
       結果,跑到盡頭,卻發(fā)現(xiàn)這是一條死胡同,一堵高高的墻堵住了前面的去路。我們還是不愿意停下腳步,心想著,得盡快折回,幸福看來是在另一條路的盡頭……
       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死胡同!又是死胡同!我們來來回回的奔跑,帶著希望,卻從來沒有瞥見幸福的影子。終于,我們累倒了,倒在了原來的十字路口,倒在了奔跑的路上!在倒下的那刻,我們終于抑制不住被生活欺騙的憤怒,原來所謂的希望,恰是生活給予我們最大的諷刺和笑話,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在他的詩歌《希望》中寫道:
       “希望、希望是什么?
       是可怕的妓女,
       無論誰,她都一樣擁抱,
       當你失去無價之寶――你的青春,
       她,就將你拋掉 。”
       我們還是一樣的腳步匆匆,一樣的目無表情,你可以在地鐵上、在馬路邊、在辦公室看到我們,猶如行尸走肉。沒有愛,只有匆忙!其實,我們的內(nèi)心很煎熬,也很焦慮。我們因著找尋不到生活的意義隨之來的空虛而煩躁。匆忙,帶來的不是踏實,而是虛無??墒?,我們怕停下腳步,擔心被其他人遠遠拋在腦后。我們也從不問前面有什么,只希望不要被別人拉開距離!
       我們在年輕氣盛之時和希望眉來眼去了幾十年,終于在精疲力盡的那一刻被它無情的拋棄……
      
      
       在《改教家的神學思想》一書第二章開篇階段,有這么一段話:“ 蒂利希在他的著作《存在的勇氣》一書中,……提到三種反復出現(xiàn)的焦慮類型:古典時期結束的標志是本體的焦慮,對命運和死亡的深深擔憂。到了中世紀末期,對罪與譴責的焦慮流行起來。到了現(xiàn)代后期,對罪與譴責的焦慮讓位于對空虛與喪失意義的精神焦慮?!?br />    處于現(xiàn)代或后現(xiàn)代中的我們,或許正應了蒂利希所說的,處在一種空虛和喪失意義的精神焦慮之中。而在中世紀,那個特定年代的焦慮同樣深深困擾著當時的人們。對于罪、對于上帝的審判,人們處在一種極度的擔憂與精神重壓之中,而煉獄的觀念,贖罪券的流行或許正是為了緩解人們的這種精神重擔而產(chǎn)生的?!陡慕碳业纳駥W思想》一書,正是描述了中世紀末期那場影響深遠的宗教改革運動的時代背景,以及幾位主要的改教家的神學思想。
       這絕非一本晦澀生硬的學術著作,反而是一本通俗卻不乏深度的啟蒙性讀物。本書介紹了四位改教家馬丁路德、茨溫利、加爾文、門諾·西門的神學思想,同樣也闡述了其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而為了避免我們用現(xiàn)代的眼光和觀點去批評改教家的思想動機和傾向,作者也對于改教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及思維模式表達了相當程度的理解。
       作者將宗教改革前的兩個世紀描述為“一個焦慮的時代”,詩人德尚如此描繪社會的動蕩與沒落:“現(xiàn)在的世界怯懦、沒落、衰老、貪婪、胡言亂語。我看到男男女女的傻子。末日確實臨近了……一切都滑向敗壞”,然而同樣因著時代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與變革,也表現(xiàn)出了顯著的活力,在宗教改革之前,人們的宗教感情在力量和深度方面也在穩(wěn)步增長,隨著人文主義的興起,印刷術的流行,平信徒對于教會的質(zhì)疑和不滿也變得更加的自信。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馬丁路德因反對教皇利奧十世以贖罪券之名盤剝百姓而貼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令路德始料未及的是,與中世紀和天主教徹底決裂的宗教改革運動就這樣被點燃了……
       對于因信稱義、教會、惟獨圣經(jīng)、圣禮、預定論等等各種教義,本書也論述了這四位改教家的觀點和不同之處。令人扼腕的是,改教家們最終也因著各自不同的領受而分道揚鑣。信義宗在德國立穩(wěn)了腳跟,而加爾文主義則從日內(nèi)瓦開始,不斷的擴大著自己的國際影響。
       站在今人的立場上去回望這場運動,我們發(fā)現(xiàn)“教會的改革是上帝的事工,像死人復活或類似的事一樣,不依賴人的生命和思想(加爾文語)”。我們不得不由衷的感謝“上帝的榮耀和道的能力照耀了改教家的思想?!?br />    然而,正如本書末尾所說的,“主還有更多真理與大光要從祂的圣道里迸發(fā)出來!”
      
       合上書本,心思拉回到現(xiàn)實中,稍稍停下自己那匆忙的腳步,問自己:“我們前面是什么?我們可以盼望什么?”我們只能搖搖頭,跑的太快太累了,根本就沒有想到過這樣的問題。再問自己一句:“你知道你是誰么?”還是搖搖頭,我了解自己么? “現(xiàn)代性的悲劇在于,人知道(的信息)越來越多,反而知道(自己)越來越少”(王怡語)
       在本文末尾,還是摘上一段《改教家的神學思想》書中的文字,希望可以為在焦慮中的我們找尋到一份內(nèi)心的安慰和平安,并藉此尋得真正的盼望與意義。
       “對那些問‘世界將會發(fā)生什么’的人,我們的回答是,‘祂的國要降臨。’對那些問‘我們前面是什么’的人,我們的回答是,‘祂,君王,站在我們面前?!瘜δ切﹩枴覀兛梢耘瓮裁础娜?,我們的回答是,‘我們并非帶著沒人敢預言的目標,站在一片沒有形成時間的荒蕪曠野里;我們正注視著那永活的主,我們的審判官和救世主,祂死了并永遠的活著;祂已經(jīng)來過并且還要來,他的統(tǒng)治直到永遠?;蛟S我們要遭受痛苦;是的,如果我們享有祂就必須遭受痛苦。但是我們知道祂說過的話,那神圣的話: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jīng)戰(zhàn)勝了世界。’……”
       你若清楚知道自己是誰,又何需匆忙呢?
       或許,那唯一正確的路,會在你停下匆匆腳步的那一刻,顯在你的腳前!
  •   看了你的文章,開始關注門諾的教法,同時也感慨一本圣經(jīng)竟然演繹出這么多不同的教派和聲音,這里去除人自己的思想,其實都是一樣的。
  •   但神卻不這么認為。在約翰福音中,耶穌治好天生瞎眼的老人,對質(zhì)疑瞎眼人“成分”的門徒這樣說道,“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蓖瑯拥兀诩s伯記中,當老約伯被苦難折磨得茍延殘喘、死去活來之時,耶和華同他講,沒錯,你是個義人,從出生至今一直都是,你的苦難與義或與否無關??梢?,上帝對因果的判定不在此世,乃在永恒。即是說,最終審判前,任何的善遇或者惡待都是毫無因果聯(lián)系的。這也就不難解釋,緣何惡貫滿盈者有時非但不遭天譴,反倒跋扈橫行,順風順水。仁人君子者礙于道德底線有所不為,倒吃了沒有下作捷徑的啞巴虧。但苦待與善遇的區(qū)別存在,一樣自有上帝的美意,你可能無法理解,就像書本中的人物無法看透撰寫它的作者腦海中整個故事的脈絡一樣。
    ================================================
    這個書評寫得出人意料地清晰。推薦。
  •   謝謝石頭弟兄抬愛。:)
  •   好!真的很好!我該有這樣的感悟!向樓主學習.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