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與其強鄰

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美] 狄宇宙  頁數(shù):374  譯者:賀嚴,高書文  
Tag標簽:無  

前言

《古代中國與其強鄰——東亞歷史上游牧力量的興起》是美國學者狄宇宙的一部漢學研究力作,此書的出版在西方漢學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許多學者都曾經(jīng)給予過高度的評價。狄宇宙(Nicola.Di Cosmo)先生曾經(jīng)受魯惟一(Michael Loe-we)和夏含夷(Edward Shaughnessy)之邀,參加編著《劍橋中國古代史》,主編過《中亞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爭》  (Warfare Inner AsianWarfare),并且還是《中國的國家和禮制》一書的特約作者。他是《亞洲研究學刊》(Journalof Asian Studies)、《泰東》(Asia Major)、《東亞考古雜志》(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編輯委員會的成員。這種特殊的工作經(jīng)歷,加之長期以來的研究積累,使得本書不僅有著獨特的視角,而且其各種觀點的提出,也是建立在大量極為豐富的資料基礎之上的。《古代中國與其強鄰——東亞歷史上游牧力量的興起》研究的是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100年之間中國北疆地區(qū)的歷史,它將中國的歷史文本和考古資料相結合,對早期中國農耕民族與草原游牧民族的對抗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內容概要

本書是美國學者的一部漢學研究力作。作者研究的是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100年之間中國北疆地區(qū)的歷史,他將中國的歷史文本和考古資料相結合,對早期中國與草原游牧民族的對抗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對于眾所周知的歷史事件進行了新的詮釋,其中包括:后來連接成為“長城”的早期各個防御城墻的筑造;世界歷史上有第一個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帝國——匈奴帝國的形成;致使中國軍隊征服西北地區(qū),從而開通了一條與中亞的商貿通道的一系列歷史事件,等等。

作者簡介

狄宇宙(Nicola Di Cosmo),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教授。曾經(jīng)在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市坎特伯雷大學中國歷史專業(yè)做高級講師,在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Clare Hall)做過研究員,1991年畢業(yè)于第安納大學中亞系,1993-1999年在哈佛大學任教。狄宇宙長期致力于東亞古代史的研究,尤其是對中國和中亞從古至今的關系史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是由魯惟一(Michael Loewe)和夏含夷(Edward Shaughnessy)編著,1999年出版的《劍橋中國古代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和約瑟夫•麥克德爾莫特(Joseph McDermott)編著的《中國的國家和禮制》(State and Ritual in China)的特約作者,與懷亞特合編了《中國歷史上的政治邊疆、種族分界與人文地理》,主編《中亞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爭》(Warfare in Inner Asian Warfare),編著《十七世紀中國一個滿族士兵的日記》。2009年主編 《帝制時代的中國的武文化》(Military Culture in Imperial China)和《劍橋內亞史:成吉思世代》(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nner Asia: The Chinggisid Age)。 他還是《亞洲研究學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泰東》(Asia Major)、《東亞考古雜志》(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編輯委員會的成員。
  【譯者簡介】
  賀嚴: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副教授。2005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獲得古代文學博士學位,2007年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出站。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詩學,研究興趣涉及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各方面,兼及域外漢學的譯介和研究。出版過專著《清代唐詩選本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主編過《大學語文》(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合作點校過《杜律啟蒙》(齊魯書社2005年版)、《唐詩鼓吹評注》(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等多部古代典籍,并出版譯著《羅馬帝國編年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在《文史哲》、《山東大學學報》等國內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40多篇。
  高書文:北京物資學院法政系講師。 2005年畢業(yè)于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獲中國哲學專業(yè)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獲中國哲學專業(yè)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中國古代哲學,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學與研究。曾翻譯出版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并合作出版譯著《羅馬帝國編年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在《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等期刊發(fā)表論文10多篇。

書籍目錄

致謝引言第一部分第1章  草原之路——作為歐亞奇觀的游牧民族的興起第2章  青銅、黑鐵與黃金——中國北部邊疆地區(qū)游牧文化的演進第二部分第3章  野獸和飛烏——中國先民對于北方民族的認識的歷史淵源第4章  城墻和戰(zhàn)馬——馬背上的游牧民族和中國各諸侯國之間歷史接觸之始第三部分第5章  拉弓的人——匈奴帝國的興起以及各游牧民族的政治聯(lián)合第6章  從和平走向戰(zhàn)爭——中國從綏靖政策到軍事進攻的轉變第四部分第7章  逐水草而居——《史記》中有關北方民族的民族志學和歷史學第8章  馴服北方民族——司馬遷史學思想中對于游牧民族的理性化態(tài)度結語

章節(jié)摘錄

為此,作者對于一些眾所周知的歷史事件進行了新的詮釋,其中包括:后來連接成為“長城”的早期各個防御城墻的筑造;世界歷史上由第一個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帝國——匈奴帝國的形成;致使中國軍隊征服西北地區(qū),從而開通了一條與中亞的商貿通道的一系列歷史事件,等等。本書分為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章。每一部分都是對一個獨立的邊疆問題的闡釋。第一部分是考古學研究,這一部分通過對不同形態(tài)的實物文化的研究,通過對可以穿越邊界進行交往的“邊疆”和漢族之間的相互交往的考察來研究邊疆問題。在這一部分中,作者首先考察了作為歐亞奇觀的游牧民族的興起,接著又對中國北部邊疆地區(qū)游牧文化的演進過程進行了描述。第二部分,作者通過對有關的書面材料及其所傳達的思想對邊疆問題進行了研究。首先,作者從書面材料探討了中國先民對于北方民族認識的歷史淵源;其次,作者考察了游牧民族和中國各諸侯國之間相接觸的歷史之始。第三部分,作者從政治角度對邊疆問題進行了考察。在深入分析歷史上所記錄下來的政治事件后,作者研究了匈奴帝國的興起以及各游牧民族的政治聯(lián)合、中國中央王朝從綏靖政策到軍事進攻的轉變等重大政治問題。

編輯推薦

《古代中國與其強鄰:東亞歷史上游牧力量的興起》是文明歷程經(jīng)典譯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古代中國與其強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6條)

 
 

  •   狄宇宙(Nicola Di Cosmo)的書,簡介看起來挺好的:
    本書是美國學者的一部漢學研究力作。作者研究的是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100年之間中國北疆地區(qū)的歷史,他將中國的歷史文本和考古資料相結合,對早期中國與草原游牧民族的對抗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對于眾所周知的歷史事件進行了新的詮釋,其中包括:后來連接成為“長城”的早期各個防御城墻的筑造;世界歷史上有第一個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帝國——匈奴帝國的形成;致使中國軍隊征服西北地區(qū),從而開通了一條與中亞的商貿通道的一系列歷史事件,等等。
    看到其他書引用這本書就買了一本,結果沒怎么讀懂?! ?br />
  •   狄宇宙這本《古代中國與其強鄰:東亞歷史上游牧力量的興起》,確實是與拉鐵摩爾《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和巴菲爾德《危險的邊疆》兩書迥異的一部著作:至為明顯的一點就是它的確沒有得到良好的翻譯。除去這個,我傾向于把本書看作是一本靈光乍現(xiàn)的著作,狄宇宙的觀點確實比較獨特,他秉持了一種“非漢族中心主義”的立場,由此結論自然不同。 他和拉鐵摩爾、巴托爾德的根本不同——同時也是他的立論基礎——就在于游牧民族國家并非敲詐定居民族國家上。這是這本書第一部分兩章的核心。狄宇宙通過大量考古學證據(jù)得出了游牧民族國家并沒有敲詐定居民族國家的結論,因為游牧民族國家本身就不是由單一游牧民族組成的,而是包含了定居民族和半游牧民族的一種聯(lián)盟——當然,游牧民族成為其中的主導。這樣,游牧民族國家并不需要敲詐定居民族國家,因其能自產所需要的工藝品和谷物。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區(qū)域就是西域諸國,因此西漢堅決奪取西域確實是對匈奴的致命狠招,因為這樣就奪取了匈奴內部生產工藝品和谷物的基地。與此相應的定居民族國家也不是純由定居民族組成,而是包括了相當?shù)挠文撩褡寤虬胗文撩褡?,其國土和居民被定居民族逐步奪取并同化——其高潮發(fā)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晉趙燕的擴張。長城即是這些定居民族國家逐步蠶食游牧民族領地的進攻性、而非防御性設施。游牧民族國家和定居民族國家的爭斗正是圍繞著定居民族國家的這種蠶食進行的。這是本書第二部分兩章的核心,不得不說非常新穎,且能自圓其說。實際上,狄宇宙有點像是把拉鐵摩爾和巴托爾德認為是特殊情況的邊疆地區(qū)的情勢看成了游牧民族國家和定居民族國家的普通情況。 這樣就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解決:既然這樣,匈奴為什么還有敲詐西漢?狄宇宙認為這是由于匈奴的首領并不具有西漢皇帝那種獨斷力,他不能總是很好約束屬下的行為,而西漢不能接受和親后依舊受到敲詐的現(xiàn)實。關于這一點,我個人覺得狄宇宙證明力薄弱了些,尤其是全書結語還說匈奴比西漢“集中得多的政權”,我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原書的矛盾,因為從第三部分兩章看顯然是相反的。
  •   古代中國與其強鄰:東亞歷史上游牧力量的興起,追溯那個年代發(fā)生的那些事。。。。
  •   一本好書,可謂一部關于中國農業(yè)民族與游牧民族的關系史。
  •   研究古代中國北方邊疆地區(qū)的必讀書!
  •   研究古代中國疆域,這書不能不讀。
  •   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看老外怎樣做中國問題的學問,怎樣看待中國歷史學家的寫史。
  •   古代中國面臨著怎樣的周邊挑戰(zhàn),這本書會讓你有不一樣的感受。
  •   西方人的視角看待我們的歷史,可以讓人更公允地了解歷史,值得一讀。
  •   歷史沒消停過
  •   適合社會科學研究人員
  •   可以與拉鐵摩爾等人的書比較著看,翻譯上有些小問題
  •   獨立思考,不被舊觀點束縛,有新的突破。
  •   好好好好書,性價比高
  •   給別人買的,不知道怎么樣。
  •   it's good book!
  •   很好,紙張也不錯,值得一看哦!
  •   也算是一家之言吧,推薦一看
  •   本書史料極其豐富,論點別有新意,視野非常開闊,為了解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歷史,提供了另一種思考方式,是一本適合專業(yè)人員閱讀的書。本書閱讀感到不流暢,可能是翻譯的問題。
  •   對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王朝關系的研究,可供參考。
  •   國內類試的書滿多的,但是作者從一個國外學者的角度去解讀這段歷史,同時也給讀者開啟了看歷史另外的一扇門。

    總體上不錯,唯一覺得有些要提高的是譯者的翻譯和解讀同原作者要表達的可能有些一點點的不同??赡茏x原作更過癮些。
  •   我們習慣了用“國人”(吾國官方)的眼光看待這段歷史,但,很顯然,那是片面的
  •   西方學者看待中國問題,視角很獨特,但是有時候翻譯的比較晦澀,讀起來不是很順暢,這本書主要寫了大量漢代以前的事情,還算是詳實
  •   給朋友買的,是他喜歡的書
  •   書很不錯,想提高,值得一買
  •   本書寫的不錯,只可惜翻譯的水平令人失望。
  •   老外寫的,思路就是不一樣。
  •   古代中國的鄰邦歷史比較不熟悉,學習
  •   譯者是這方面的學者嗎?

    專業(yè)性很強!
  •   近日發(fā)現(xiàn)Nicola Di Cosmo的Anicent China and Its Enemies出了中譯本。立馬屁顛屁顛地跑到三人行書店去買了一本回來。這兩天看了幾章,發(fā)現(xiàn)翻譯真有問題。 以下就中譯本關于威妥瑪拼音與翻譯準確性這兩類問題,略作說明。 Di Cosmo書原版:Anicent China and Its Enemies,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中譯本:賀嚴、高書文譯:古代中國與其強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以下引用只標明頁數(shù)。 威妥瑪拼音的問題: 大陸譯者好像很多都不太弄得清楚威妥瑪拼音,以致不久前還鬧出了把蔣介石翻譯成常凱申的笑話。Di Cosmo的書在翻譯時也是如此。 中譯本頁119:另一方面將蠻和夷堅實地歸類于“聯(lián)合的”或“同化的”的外族,而將夷和狄視作異化的、充滿敵意的外族。 原版頁96:and the Jung and Ti as outer, nonassimilated, and hostile foreigners 所以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將戎和狄視作異化的、充滿敵意的外族”。這里估計純粹是打錯字了,又沒校對出來。 中譯本頁120:以周的“兄弟之邦”的名義被秦國解救了的刑國;秦國的抗狄的姿態(tài)表面上就是以這種法則為基礎的。 原版頁98:中譯本的“秦”的原文是“Chin”。所以應該譯作“晉”?!扒亍钡脑?,按威妥瑪拼音則應該是Ch’in。有’這樣一個表示送氣的符號。而且晉和刑都是姬姓,這才是兄弟之邦。秦是贏姓,和姬姓諸侯國頂多算甥舅關系,算哪門子的兄弟。 中譯本頁158:襄主(晉國的一個家族)并戎取代以攘諸胡 原版頁128:襄主的原文是Hsiang-tzu。應該譯成襄子,即趙襄子。這里也不知道譯者到底是不懂威妥瑪拼音,還是純粹筆誤,因為這句是《史記·趙世家》里的話,原版也做了腳注注明出處,查一下原文就知道了。不過中譯本之后就改成“襄子”了??偹銢]錯到底。 中譯本頁197:相信匈奴人正是那些入侵羅馬帝國的匈奴人的祖先的觀點,更促進了這種理論的流行。 原版頁163:This theory, inspired by the belief that the Hsiung-nu were the forebears of the very Huns who invaded the Roman empire 這里的問題不是拼音了。把huns翻成“匈奴人”是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匈奴和匈人(hun)是不能等同的,盡管兩者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英文原文也很清楚地將匈奴(Hsiung-nu)和匈人(huns)區(qū)分開來了。譯者卻將兩者混為一談。而且在中文譯文中的第二個“匈奴”后面未注出原文。但是在上引譯文的前一句的譯者卻使用了“匈人”這一譯名。這種疏忽實在難以諒解。 中譯本頁218:冒頓還將他的王國擴展到朝那、阜新。朝那位于今天寧夏固原縣的東南部,阜新在今天陜西省榆林縣的東南部。 原版頁189:Modun also extended his realm to include the counties of Chu-na, located southeast of present-day Ku-yuan county, in Ning-hsia, and Fu-shih, southeast of today's Yu-lin county, in Shensi 拼音的問題又來了,原文是Fu-shih,譯文變成了阜新。冒頓的這次擴張在《史記·匈奴列傳》中是有記載的:“(冒頓)悉復收秦所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者,與漢關故河南塞,至朝那﹑膚施”。Fu-shih應該是“膚施”而不是“阜新”。 這里的問題和蔣介石變成“常凱申”一樣,應該都是把shih最后一個字母“h”看成了“n”,于是就把一個不帶鼻音的字譯成了帶鼻音的。但這種錯誤仍是無法原諒的。且不說這段文字來源于《史記》查一下就可以弄清楚,關于Fu-shih的地理位置,原文也交代清楚了,是陜西榆林縣的東南。的確是有“阜新”這個地名,但阜新在遼寧的西部,和陜西差了十萬八千里。這樣的翻譯實在太漫不經(jīng)心了。 閱讀更多 ›
  •   這類主題的書籍是我很喜歡的 今后也想更深入學習和研究 支持一下
  •   快遞速度也不錯,貨物包裝雖不如當當周全,但送到本人手中的書品相沒問題。
  •   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關系的分析給人啟發(fā)
  •   古代北方民族關系的又一大作。
  •   古代中國與其強鄰
  •     還是值得一看,我把這類漢學家寫的書統(tǒng)統(tǒng)歸類為“海外看中國,對于擺脫國內史家千篇一律的視角和敘事方式是有幫助的。這類作者(包括李鋒這樣的海外中國學者)的著作首先建構了一個大的視角和比較長的時間軸,史料是被帶入到思考框架里面證明結論。
      比如說長城,一直以來對于長城的作用眾口一詞是防御,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對定居農業(yè)人口的侵擾,基本上結論就是這樣。狄宇宙在本書里給出了不同的觀點,無論是燕長城、趙長城還是秦長城都深入到傳統(tǒng)農耕區(qū)域以外,其實是東周諸侯國在強烈的企圖心驅使下,攻占了戎狄的土地,長城是對土地權屬的確認,是出擊的橋頭堡,是對其他諸侯國的地理扼要,是對北方商業(yè)利益的掠取。這是本書的看點,至于匈奴的出現(xiàn)還是語焉不詳。
      
      無論是攻擊還是防御,能自圓其說就是一家之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