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吏部尚書研究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董劭偉  頁數(shù):32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唐代吏部尚書位居尚書六部之首,是尚書省最為重要的部門之一,為專職負責人事政務的中央行政機構。對唐代吏部長官吏部尚書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則是進一步深入認識唐代政治、制度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吨袊鐣茖W博士論文文庫:唐代吏部尚書研究》分上下篇,上篇從行政制度層面考察吏部組織與吏部尚書職能及其與唐代政治的關系,下篇從人事制度層面論述吏部尚書擔任者的出身與仕履情況?!吨袊鐣茖W博士論文文庫:唐代吏部尚書研究》既注重宏觀考察也注重微觀分析,通過對大量傳世文獻、碑刻等資料的仔細鉤稽考索,對唐代近三百年間吏部尚書的制度沿革、人選、職能及其政治作用等問題進行了分門別類、條分縷析的考察。

作者簡介

  董劭偉,男,1979年生,河北鹿泉人?,F(xiàn)任教于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吉林大學法學博士后。2005年畢業(yè)于河北大學人文學院,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中國唐史學會、中國法律史學會會員。主要從事魏晉隋唐史和中國法律史研究,側(cè)重于制度史、行政法史。已發(fā)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兩項。現(xiàn)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項。

書籍目錄


緒論
一 選題旨趣
二 古代文獻
三 研究概況
上篇 行政制度:組織與職能
第一章 唐代尚書吏部的組織結(jié)構
一 吏部流變:魏晉至隋唐
(一)吏部淵源
(二)魏晉南朝
(三)十六國北魏時期
(四)齊周隋時期
(五)唐代吏部概觀
二 吏部侍郎
三 郎中與員外郎
(一)吏部司
(二)司封司
(三)司勛司
(四)考功司
第二章 唐代吏部尚書的職掌
一 執(zhí)掌文官銓選
(一)主持銓選
(二)銓選范圍
(三)調(diào)整銓選
二 吏部長官職能的行使
(一)簽署文書
(二)制定律令
(三)參議朝政
(四)修撰姓氏書
三 兼任官與臨時差遣
(一)兼任官分析
(二)臨時差遣
第三章 吏部尚書與唐代政治
一 吏部尚書與唐前期政治
(一)高祖太宗時期
(二)高宗武周時期
(三)中宗睿宗時期
(四)玄宗時期
二 吏部尚書與唐后期政治
(一)肅代德順四 朝
(二)憲宗時期
(三)穆敬文武宣五 朝:以牛李黨爭為中心
(四)唐朝末年
下篇 人事制度:出身與仕履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根據(jù)以上統(tǒng)計可見唐代吏部尚書遷出官有如下特征:  1.除15任臨時兼任吏部尚書外,另有王徽、劉崇望授予吏部尚書而未拜,以上17任其遷入官仍作分析,不過其遷出官與吏部尚書無關則不計。這樣考察144任吏部尚書的兼任官,遷出官則考察127任。其中計有119任遷出情況可考,包括18任非正常遷轉(zhuǎn)者。正常遷轉(zhuǎn)為他官者為101任,占84.87(101:119),非正常遷出者中卒于任上者有10任,前期2人,中后期各4人。致仕與免官者各2人,皆屬前期。因故被殺者前期3人,中期1人,后期無。由此可見前期非正常遷出者較多,之后遞減,中期與后期相差不大,相對而言,后期非正常遷出者比例最小?! ?.吏部尚書遷出官機構較多者依序為宰相機構(37)、地方官屬(21)、尚書?。?8)、東宮官屬(18),另有非正常遷出者包括致仕、卒官等18任,占可考遷出者比例為78.99%(94:119),應是遷出者的主要途徑。相對于主要遷入官途徑,遷出比遷入多出東官官屬一類。其中除宰相任數(shù)略有增加外,尚書省與地方官各項則較遷入者數(shù)量與比例相對減小?! ?.就宰相遷出官而言,前期與中后期較明顯不同即宰相官職之差異,前期種類較多,計5種。以中書令最多,侍中次之,右仆及右仆加宰相銜再次之,戶部尚書加宰相銜最少。中期亦有5種,每種數(shù)量皆不多,侍中2任,其他各1任,出現(xiàn)門下侍郎加平章事。后期大量出現(xiàn)遷轉(zhuǎn)為門下侍郎加平章事者,這反映了前后期宰相制度的變化。  ……

媒體關注與評論

  本書是對唐代吏部尚書研究的重要成果,選題頗具學術價值。全書分上、下篇,分別從行政制度和人事制度兩個層面對吏部尚書進行系統(tǒng)考察。該書既具有填補唐代官制史研究空白的意義,同時在中國古代官制史斷代、個案研究方法上也具有啟示作用。全書又以考據(jù)見長,史料來源廣博,對于史料的考訂頗見功力,得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認識,可謂具體而微,創(chuàng)獲良多?!  本煼洞髮W歷史學院教授(黎虎)    吏部在古代六部職官系統(tǒng)中地位甚為重要,以往系統(tǒng)研究成果尚不多見,該書以此為題作專門探討,選題很有意義。該書系對唐代吏部尚書群體進行研究,爬梳大量分散的史料,工作難度大。作者在此基礎上,力圖概括出唐代吏部尚書在前期、中期及后期在政治作為和仕途升遷上的不同特點和趨勢,因而深化了對唐代政治史的認識。  ——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研究所教授(陳其泰)    本書圍繞行政制度與人事制度這兩個關乎古代職官制度實質(zhì)的核心問題,對學界未曾進行專門研究的唐代吏部尚書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該書對吏部尚書銓選職能及其擔任者籍貫、素養(yǎng)、出身、履歷等方面的情況,運用統(tǒng)計學方法,借助圖表等手段,對相關資料進行了系統(tǒng)的歸納整理,并對其歷史內(nèi)涵作了深入翔實的分析,尤其通過對吏部尚書仕途位置變化的研究,考察其在唐代整個官僚體系中的地位,見解獨到,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是一項極富開拓性的工作?!  袊鐣茖W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于化民)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唐代吏部尚書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唐代吏部尚書研究(社科院博士文庫),這個商品不錯哦。。。。。。。。。。。。。。。。。。。。。。。。。。。。。。。。。。。。。。。。。。。。。。。。。。。。。。。。。。。。。。。。。。。。。。。。。。。。。。。。。。。。。。。。。。。。。。。。。。。
  •   作為博士論文了,值得一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