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預算決算輯要

出版時間:2002-5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  作者:財政部預算司 編  

前言

自《國家預算決算輯要(1979—1990)》出版至今,又過去了10年。10年來,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的建立,伴隨著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和社會事業(yè)全面進步,我國預算管理工作、預算管理改革和預算制度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財政實力不斷壯大,保障了國家政權建設以及經濟建設的需要。1991年至2000年,全國財政收入從3149億元增加到13395億元,增長3.3倍,年均增長17.5%。國家財政在盡力保證國家機構正常運轉、保衛(wèi)國家安全和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開支的同時,對一些事關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大局的重點支出項目,如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支出、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教育科學農業(yè)支出、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支出等,努力予以保證。二是國家預算的宏觀調控作用得到進一步發(fā)揮。從1992年下半年起,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的情況,采取增加財政收入、控制財政支出、壓縮財政赤字、控制債務規(guī)模等一系列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對實現宏觀經濟的“軟著陸”發(fā)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98年以來,為了解決有效需求不足,遏制通貨緊縮趨勢,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1998年至2000年3年共增發(fā)國債3600億元,用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yè)技術改造,穩(wěn)住了經濟持續(xù)增長的態(tài)勢。

內容概要

《國家預算決算輯要(1991-2000)》內容簡介:自《國家預算決算輯要(1979—1990)》出版至今,又過去了10年。10年來,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的建立,伴隨著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和社會事業(yè)全面進步,我國預算管理工作、預算管理改革和預算制度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重要法律法規(guī)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jiān)督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中央預算執(zhí)行情況審計監(jiān)督暫行辦法國務院關于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決定第二部分 領導重要講話關于財政稅收工作問題(江澤民)關于當前經濟形勢和財稅工作(朱镕基)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財稅知識增強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胡錦濤)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共財政(李嵐清)新時期的財政工作與財政改革(項懷誠)深化財稅改革強化財政管理(樓繼偉)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逐步建立公共財政框架(李嵐清)走向新世紀的財政改革與發(fā)展(項懷誠)加快財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推進建立公共財政體制(樓繼偉)第三部分 國家預算、決算報告及人代會審查報告、決議1991年關于1990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1年國家預算草案的報告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0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1年國家預算草案的審查報告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1990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1年國家預算的決議關于1991年國家決算的報告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1年國家決算的審查報告: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1991年國家決算的決議1992年關于1991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2年國家預算草案的報告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1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2年國家預算草案的審查報告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1991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2年國家預算的決議關于1992年國家決算的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2年國家決算的審查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1992年國家決算的決議1993年關于1992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3年國家預算草案的報告.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2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3年國家預算草案的審查報告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1992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3年國家預算的決議關于1993年國家決算的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3年國家決算的審查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1993年國家決算的決議1994年關于1993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4年國家預算草案的報告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3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4年國家預算草案的審查報告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1993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4年國家預算的決議關于1994年國家決算的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4年國家決算的審查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1994年國家決算的決議1995年關于1994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5年中央及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4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5年中央及地方預算草案的審查報告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1994年國家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5年中央及地方預算的決議關于1995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5年中央決算的審查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1995年中央決算的決議1996年關于199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及199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5年中央及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6年中央及地方預算草案的審查報告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1995年中央及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1996年中央及地方預算的決議關于1996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6年中央決算的審查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1996年中央決算的決議1997年關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審查報告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199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及199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關于1997年中央決算的報告(摘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7年中央決算的審查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1997年中央決算的決議1998年關于199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199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審查報告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199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財政部增發(fā)國債用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今年中央財政預算調整方案(草案)的議案關于提請審議增發(fā)國債用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今年中央財政預算調整方案(草案)議案的說明……第四部分 關于國家預算、決算有關問題的說明附錄

章節(jié)摘錄

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稱財政為政府財政、國家財政或公共財政。財政學又被稱為政府經濟學。財政在發(fā)展完善中形成的公共財政特征正是與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完善同步的結果,公共財政的職能正是為彌補市場缺陷而產生的。從上述基點出發(fā),市場經濟國家公共財政理論界定的財政職能除了首要層次的“庶政”職能外,對經濟運行的調控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資源配置職能,即通過財政再分配,將一部分國民收入集中起來,為社會公共需要提供資金保障。二是收入分配職能,即通過稅收、轉移支付、補貼等財政手段調節(jié)社會成員之間、地區(qū)之間的收入不平衡,以緩解貧富懸殊的矛盾,實現社會公正公平。三是穩(wěn)定經濟職能,即充分運用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干預,熨平經濟波動,促進社會充分就業(yè)、經濟穩(wěn)定增長、物價基本穩(wěn)定等社會經濟發(fā)展目標的實現,這些都是公共財政的基本職能。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定,對政府職能的轉變提出了明確而清晰的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職能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彌補市場缺陷。包括制定和執(zhí)行宏觀調控政策,搞好基礎設施,創(chuàng)造良好的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維護公平競爭;調節(jié)社會分配和組織社會保障,控制人口增長,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主要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須的行政手段來管理國民經濟,實現國家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因此,建立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需要建立公共財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公共財政同樣具有公共財政的一般職能。根據公共財政的一般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的基本職能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資源配置職能就是將一部分社會資源集中起來,形成財政收入;再通過財政支出分配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彌補市場缺陷,最終實現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優(yōu)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不僅直接分配部分社會資源,而且能夠對全社會的資源配置進行調節(jié)。具體表現在:一是調節(jié)社會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主要是調整財政收入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使之符合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要求。二是在政府部門內部配置資源。根據不同時期政府職能的變化,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將財政資金分別用于滿足各種社會公共需要。三是對非政府部門的資源配置進行調控。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及相關的財政稅收政策,引導非政府部門的資金流向。

編輯推薦

《國家預算決算輯要(1991-2000)》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國家預算決算輯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