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偉超先生紀念文集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2009  作者:中國國家博物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頁數(shù):252  
Tag標簽:無  

前言

2003年12月5日,我們敬愛的導師——前中國歷史博物館原館長、著名考古學家、教育家俞偉超先生走完了他70年的人生旅途,懷著對一生鐘愛的考古文博事業(yè)的憧憬,平靜地離開了人世。作為新中國培養(yǎng)出來的第一代考古學家的杰出代表,俞偉超先生為新中國的考古文博事業(yè)奮斗拼搏了整整半個世紀。他從選擇投身考古文博事業(yè)的那天起直到生命的終結,始終堅定虔誠地奉行著自己“我們必須聽從生命的召喚,必須不斷地往前走”[1]的人生原則,熱情激蕩地用自己的全部智慧為新中國考古文博事業(yè)的發(fā)展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和思考。他生前出版的一部專題考古發(fā)掘報告、一部學術專著、三部學術論文集[2]及發(fā)表在中外各種報紙雜志上的近百篇學術論文和考古調(diào)查發(fā)掘報告,就是他在半個世紀中為新中國考古文博事業(yè)艱苦拼搏、探索和思考的結晶。其研究范圍之廣,學術價值之高,使俞偉超先生成為中外公認的中國考古學體系的主要構建者之一和天才的中國考古學巨擘。在全國考古文博界同仁都在深切緬懷俞偉超先生的今天,回顧他的學術道路,總結他的學術貢獻,無疑對我國考古文博事業(yè)今后的發(fā)展和學術后輩的成長都大有裨益。作為新中國的考古學驕子,俞偉超先生的學術貢獻當然主要在考古學方面,后來由于工作環(huán)境的變化,才涉足于博物館學和文物學。僅就考古學而言,俞偉超先生研究的范圍,上起舊、新石器時代,下迄唐宋,專攻戰(zhàn)國秦漢考古,始終醉心于考古學理論方法的探索,而且在這些學術領域的研究上都卓有建樹,自成一家,這在當代中國的考古學家中,是罕有其比的。著名考古學家楊泓先生對此感觸頗深,曾多次對筆者說:“如果要寫一部多卷本的《中國考古學》,俞偉超無疑是最合適的作者人選?!庇醾コ壬谥袊脊艑W界的地位于此可見一斑。

內(nèi)容概要

俞偉超先生是集學者和教育家于一身的一代宗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他有教無類,循循善誘,無私地關愛和幫助自己的學生,成為深受晚輩愛戴的師長。他獨具慧眼,選拔英才,不拘一格,一些自學成才的青年在他的推薦、培養(yǎng)下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外知名學者。    俞偉超先生胸襟坦蕩,虛懷若谷,尊師敬長,獎掖后學,在全國學術界和教育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先后被聘請和推選擔任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兼任教授、西北大學兼任教授、吉林大學兼任教授、上海大學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安徽大學名譽教授、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中國楚文化學會會長、“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成員、四川大學博物館顧問、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中國長城學會理事、保利藝術博物館名譽館長、重慶市三峽文物保護顧問組組長等。    本書為俞偉超先生的友人、學生等為了懷念俞先生而編寫的懷念文集,從不同時段、不同角度回憶了俞偉超先生一生為文物考古事業(yè)所做的貢獻,對紀念俞偉超先生具有一定的意義。

書籍目錄

一座用生命和智慧熔鑄的學術豐碑(代序)——俞偉超先生的學術貢獻評述俞偉超先生生平一個學者的生命力——深切緬懷俞偉超先生追求博物館最高境界——俞偉超先生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沉痛悼念尊敬的俞偉超先生深切懷念俞偉超先生“懷念俞偉超先生”追思會在京舉行永遠的懷念了了,仍未了——沉痛哀悼偉超兄深切懷念偉超同志憶俞偉超俞偉超與中國考古學學科建設“這是等了三十年的發(fā)現(xiàn)”——回憶俞偉超先生一位云水胸襟的導師——追思俞偉超先生恩師風范高山仰止——沉痛哀悼尊敬的俞偉超先生懷念俞偉超,呼喚“班村”精神俞偉超(1933~2003)難忘的教誨——回憶俞偉超老師我心目中的俞偉超先生懷念俞偉超先生中國環(huán)境考古的倡導者俞公偉超先生憶俞偉超先生對中國古代制陶技術研究的關注憶俞偉超先生對湖北考古文物事業(yè)的卓越貢獻良師教誨永銘不忘——深切緬懷俞偉超先生事業(yè)永在風范長存深切懷念俞偉超先生深深的懷念時代的召喚與時代的限制憶俞偉超先生二三事讀《盤龍城》思恩師悼念俞先生俞偉超與航空考古文物保護的“第一院士”——懷念俞偉超先生第一推動力——懷念俞偉超老師(摘錄)俞偉超先生與科技考古悼念俞偉超先生作為師長的俞偉超先生天庭布道傾才智文壇論劍少斯人懷念俞偉超先生俞偉超先生與西北地區(qū)史前考古學研究痛苦的歡樂——紀念俞偉超先生作為范例的班村學者·學問·人生——俞偉超先生訪談錄先生風范山高水長——深切懷念俞偉超先生緬懷我們的老師俞偉超先生……

章節(jié)摘錄

一個學者的生命力——深切緬懷俞偉超先生2003年12月5日,在全國考古工作會議于廣州召開的當天,同樣是在廣州,我國當代著名考古學家俞偉超先生在經(jīng)過與癌癥兩年多的抗爭之后,病逝于醫(yī)院的病床上。俞偉超先生1933年生于上海,去世時享年七十。雖然古人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但是在科技發(fā)達、祖國繁榮昌盛、文博考古事業(yè)重任在肩的今天,俞偉超先生還是走得早了些。聞此噩耗,考古界同仁和國家文物局的全體同志無不扼腕嘆息。俞偉超先生是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生前曾擔任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中國歷史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等。先生于1950年9月至1954年7月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學習,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考古專業(yè)畢業(yè)生。他早年即投身于配合三門峽水庫工程建設中的考古發(fā)掘和文物保護工作,先后參加了黃河三門峽古棧道的勘查和河南陜縣劉家渠漢唐墓葬群的發(fā)掘。研究生畢業(yè)以后先生長期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考古教研室任教,講授戰(zhàn)國秦漢考古、考古學理論與方法、古代文獻目錄學等課程,確立了世所公認的先秦兩漢和考古學理論權威地位。

編輯推薦

《俞偉超先生紀念文集:懷念卷》是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俞偉超先生紀念文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近距離接觸考古學大師。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