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袁中立 等編著 頁數(shù):204 字數(shù):338000
內(nèi)容概要
《淺海桶形基礎平臺》由袁中立、秦延龍、唐海燕編著,系統(tǒng)總結了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承擔的中國石油重點科技項目“桶形基礎平臺研究”課題研究成果,并收集了國內(nèi)外專家近幾年對桶型基礎的研究應用最新成果,內(nèi)容包括:渤海灣地質(zhì)、水域特性分析、桶形基礎承載機理、桶形基礎平臺的設計建造、桶形基礎下沉起升、海上安裝與觀測等,可供從事海洋工程、路堤島建設工程、碼頭工程的工程技術人員及相關專業(yè)大專院校師生學習參考。
書籍目錄
1 緒論
1.1 桶形基礎的由來
1.2 桶形基礎的前期研究
1.3 國內(nèi)對桶形基礎的研究
2 軟土地基與桶形基礎
2.1 渤海灣灘海地區(qū)油氣資源與環(huán)境
2.2 關于渤海灣灘、淺海的軟土地基
2.3 灘海地區(qū)施工特殊裝備的探索
2.4 桶形基礎的特點
2.5 桶形基礎承載能力對比
2.6 工作機理及基本結構
3 桶形基礎承載力
3.1 單桶基礎豎向極限承載力
3.2 單桶基礎水平極限承載力
3.3 多桶基礎承載力試驗
3.4 桶形基礎循環(huán)極限承載力
4 桶形基礎平臺的下沉與起升
4.1 單桶下沉、起升實驗
4.2 桶形基礎平臺下沉與起升原理
4.3 影響桶形基礎下沉的因素
4.4 四桶基礎平臺下沉起升模型試驗
4.5 砂性土中桶形基礎負壓試驗研究
4.6 深水負壓錨的下沉技術
5 桶形基礎平臺的漂浮穩(wěn)性
5.1 圓桶結構氣浮原理
5.2 桶形基礎平臺的浮穩(wěn)性
5.3 桶形基礎平臺濕拖水槽實驗
5.4 桶形基礎模型平臺現(xiàn)場拖航試驗
5.5 三桶形基礎系纜平臺模型拖航試驗
5.6 桶形基礎氣浮穩(wěn)性理論分析和試驗比較
5.7 桶形基礎防波堤拖航、下沉實例
6 先導性桶形基礎平臺的設計建造
6.1 桶形基礎平臺設計
6.2 大港桶形基礎先導試驗平臺設計
6.3 桶形基礎先導試驗平臺建造
6.4 桶形基礎平臺的拖航與就位
7 桶形基礎平臺的自動控制
7.1 控制參數(shù)與選擇
7.2 PID控制的原理和特點
7.3 監(jiān)測控制技術
7.4 平穩(wěn)度的監(jiān)測技術
7.5 現(xiàn)場試驗數(shù)據(jù)和曲線分析
7.6 桶基貫入深度與下沉速度的關系曲線
7.7 傾角與時間的數(shù)據(jù)分析
8 桶形基礎平臺的長期觀測
8.1 堆載試驗
8.2 沉降測量
8.3 桶形基礎碼頭沉降觀測
8.4 平臺抗冰觀測
9 桶形基礎平臺應用展望
9.1 淺海桶形基礎平臺的技術特點
9.2 桶形基礎系纜平臺
9.3 ?海桶形基礎在碼頭建設中的應用
9.4 淺海桶形基礎在灘海道路建設中的應用
9.5 桶形基礎在灘海人工島中的應用
9.6 海上結構系泊用桶形負壓錨
9.7 采用桶形負壓的浮標系泊系統(tǒng)和火炬塔
9.8 桶形基礎在海底管道修復中的應用
9.9 桶形基礎隔水套管底座隔水套管平臺
9.10 灘??煽看靶位A試采平臺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1.3國內(nèi)對桶形基礎的研究國內(nèi)在負壓基礎研究方面可以追溯到1986年,當時由天津大學與海軍某部合作在舟山群島附近,曾進行過較小尺度的吸力錨現(xiàn)場試驗,吸力錨直徑1.5m、高3.5m,試驗地點水深17m,對吸力錨的下沉作了較全面的檢驗,對吸力錨的工作原理,作了初步探討。為今后吸力錨進入工程設計提供了重要的經(jīng)驗。1992年大港油田建造了三桶式負壓基礎火炬塔,通過負壓下沉完成了火炬塔海上安裝。國內(nèi)第一個吸力錨是1994年由天津大學徐繼祖、史慶增等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渤海工程部研究設計的CFD1-6-1的吸力錨。該吸力錨布置在鉆井裝置的旁側,按兩點系泊5000t級油輪設計。海域平均水深17.83m(海圖水深15.8m),高潮位水深19.86m,低潮位水深15.53m,在8級風浪條件下油輪可解脫。該地域工程地質(zhì)條件是-1.7m為極軟黏土,1.7~6.7m為粉砂質(zhì)黏土,再往下為粉砂。設計最大系泊力為60t,單錨重量45t。1997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與大港油田灘海公司、大港油田勘察設計院,針對大港淺海海域條件,開展了“灘海桶式負壓樁基礎鋼制試采平臺”系統(tǒng)研究工作。項目組利用取自大港灘涂地區(qū)的泥土在塘沽建立了土模型試驗室,在塘沽工程技術研究院室內(nèi)建立了6m×4m的室外實驗室,制作的四桶平臺模型在大港“港8井”灘涂進行了實驗。他們從單桶試驗著手,共完成了6個子項、23項室內(nèi)外模型試驗、研究,其中包括:單桶下沉試驗,單桶起升試驗,單桶承載力試驗(豎直承載力、水平承載力),單桶循環(huán)荷載試驗,四桶下沉試驗,四桶下沉試驗,四桶起升試驗,四桶承載力試驗(豎向承載力、水平承載力),四桶拖航試驗(室內(nèi)水槽拖航、室外l:5模型拖航和原型平臺拖航);研究了負壓下沉的條件、負壓下沉的設備配置,開發(fā)了負壓下沉的自動控制,取得大量數(shù)據(jù)(圖1.3.1,圖1.3.2)。解決了軟黏土條件下,桶形基礎的極限承載力等土力學若干計算問題,提出了桶形基礎的推薦計算方法,探索了循環(huán)荷載條件下桶基穩(wěn)定問題。創(chuàng)新使用了平衡罐壓力平衡技術和潛水泵低置技術,使四桶基礎淺海平臺起升和下沉平穩(wěn)易行,操作可控;通過1:25整體水池模型試驗和1:5整體模型現(xiàn)場拖航試驗(圖1.3.3,圖1.3.4)證明四桶浮體在淺水區(qū)域具有良好的浮穩(wěn)性,在四級風浪條件下可實現(xiàn)平臺整體濕拖。該項目組經(jīng)過3年的潛心研究取得了4項國家專利,這些成果為工程平臺設計、建造奠定了基礎。2000年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發(fā)展部支持下,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與大港油田勘察設計院完成了四桶基礎先導平臺設計、建造,經(jīng)過30nmile的濕拖成功將桶形基礎先導平臺坐落在大港張巨河(圖1.3.5)。
編輯推薦
《淺海桶形基礎平臺》為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科研成果系列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