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蔣仲安、杜翠鳳、 牛偉 冶金工業(yè)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蔣仲安 著 頁數(shù):231
前言
隨著我國工業(yè)生產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環(huán)境問題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和重視。而工業(yè)生產過程中散發(fā)的各種粉塵和有害有毒氣體已成為污染工作場所空氣和室內外大氣的主要污染物,也是引起塵肺等各種職業(yè)病的主要原因。為防止粉塵和有害有毒氣體的危害,我國制定了工作區(qū)的粉塵和有害有毒氣體衛(wèi)生標準和排放標準,在2002年對《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進行修訂后,再次由衛(wèi)生部頒布為兩個標準——《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GBZ1-2002)和《工業(yè)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GBZ 2-2002)。工業(yè)通風與除塵的任務是有效控制污染源散發(fā)的粉塵和有害有毒氣體,使工作場所粉塵和有害有毒氣體濃度控制在允許標準濃度規(guī)定值以下,同時將被、污染的氣流清除至排放標準規(guī)定值后排放至室外,以保證室內外環(huán)境的衛(wèi)生條件,保障廣大職工和居民的身體健康。本書力求闡明工業(yè)通風與除塵的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理論,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插入實例和實物照片,圖文并茂,反映本門課程內容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許多文獻資料,謹向有關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內容概要
《工業(yè)通風與除塵》為普通高等學校“安全工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等專業(yè)的教學用書,系統(tǒng)闡述了工業(yè)有害物的種類、來源、危害及其綜合防治措施,以及工業(yè)通風與除塵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設計方法、應用技術和測試方法。主要內容包括緒論、通風方法、排風罩、粉塵凈化原理及裝置、有害氣體凈化原理及裝置、通風管道的設計計算、通風機和通風凈化系統(tǒng)測試技術等?! 豆I(yè)通風與除塵》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的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1 緒論1.1 工業(yè)有害物的種類和來源1.1.1 工業(yè)有害物的種類1.1.2 工業(yè)有害物的來源1.2 工業(yè)有害物的危害1.2.1 工業(yè)有害物對人體的危害1.2.2 工業(yè)有害物對生產的影響1.2.3 工業(yè)有害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1.3 氣象條件對人體生理的影響1.3.1 人體的熱平衡1.3.2 人體散熱方式及其影響因素1.3.3 氣象條件對人體的影響1.4 空氣中有害物的含量與相關標準1.4.1 有害物含量的表示1.4.2 大氣環(huán)境質量控制標準1.4.3 我國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1.4.4 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1.5 工業(yè)有害物的綜合防治措施1.5.1 控制有害物產生的措施1.5.2 通風凈化措施1.5.3 定期檢測1.5.4 個體防護措施1.5.5 管理措施復習題2 通風方法2.1 控制有害物的通風方法2.1.1 有害物在室內的傳播機理2.1.2 控制有害物的通風方法2.2 局部通風2.2.1 局部排風系統(tǒng)2.2.2 局部送風系統(tǒng)2.3 全面通風2.3.1 全面通風的一般原則2.3.2 全面通風換氣量的計算2.3.3 有害物散發(fā)量的計算2.3.4 全面通風氣流組織2.3.5 空氣質量平衡與熱平衡2.4 置換通風2.4.1 評價通風效果的指標2.4.2 置換通風的原理2.4.3 置換通風的特性2.4.4 置換通風的設計2.5 事故通風復習題3 排風罩3.1 排風罩的分類和設計原則3.1.1 排風罩的分類及特點3.1.2 排風罩的設計原則3.2 排風罩的氣體流動特性3.2.1 空間點匯3.2.2 平面點匯3.2.3 實際罩口流場3.3 密閉罩3.3.1 密閉罩的工作原理3.3.2 密閉罩的形式3.3.3 排風口位置的確定3.3.4 排風量的確定3.4 柜式排風罩3.4.1 柜式排風罩的工作原理3.4.2 柜式排風罩的形式3.4.3 柜式排風罩排風量的計算3.5 外部罩3.5.1 外部罩的工作原理3.5.2 外部罩的形式3.5.3 控制風速法3.5.4 流量比法3.6 接受罩3.6.1 熱源上部的熱射流3.6.2 熱源上部接受罩排風量的計算3.7 槽邊排風罩3.7.1 槽邊排風罩的類型3.7.2 槽邊排風罩的風量計算3.8 吹吸罩3.8.1 吹吸罩的工作原理3.8.2 吹吸罩的設計計算3.8.3 吹吸罩的應用復習題4 粉塵凈化原理及裝置4.1 粉塵的物理化學性質4.1.1 粉塵的成分和游離二氧化硅含量4.1.2 密度4.1.3 粉塵的安置角(安息角)4.1.4 比表面積4.1.5 凝聚與附著4.1.6 濕潤性4.1.7 粉塵的磨損性4.1.8 電性質4.1.9 黏性4.1.10 光學特性4.1.11 爆炸性4.2 粉塵的粒徑和粒徑分布4.2.1 粉塵的形狀4.2.2 單一粉塵粒徑的定義4.2.3 粉塵平均粒徑4.2.4 粉塵的粒度分布(分散度)4.2.5 粒徑的頻譜分布4.3 除塵器性能及分類4.3.1 除塵器性能的指標4.3.2 除塵機理及除塵器的分類4.3.3 選擇除塵器時應注意事項4.4 機械式除塵器4.4.1 重力沉降室4.4.2 慣性除塵器4.4.3 旋風除塵器4.5 濕式除塵器4.5.1 濕式除塵器的工作原理4.5.2 濕式除塵器的分類及其特性4.5.3 重力噴淋塔4.5.4 離心式洗滌器4.5.5 沖擊(自激)式除塵器4.5.6 多孔洗滌器4.5.7 文丘里除塵器4.6 袋式除塵器4.6.1 袋式除塵器的工作原理4.6.2 袋式除塵器性能的計算4.6.3 影響袋式除塵器除塵效率的因素4.6.4 袋式除塵器的分類和清灰過程4.6.5 袋式除塵器的結構形式4.7 靜電除塵器4.7.1 靜電除塵器的工作原理4.7.2 電除塵器的結構形式4.7.3 電除塵器的主要部件4.7.4 影響電除塵器性能的主要因素4.7.5 電除塵器的設計計算4.8 顆粒層除塵器4.8.1 顆粒層除塵器的工作原理4.8.2 顆粒層除塵器的性能4.8.3 影響顆粒層除塵器性能的因素4.8.4 顆粒層除塵器的分類4.8.5 顆粒層除塵器的結構形式復習題5 有害氣體凈化原理及裝置5.1 概述5.1.1 吸收法5.1.2 吸附法5.1.3 燃燒法5.1.4 冷凝法5.1.5 催化轉化法5.1.6 非平衡等離子體法5.1.7 光催化轉化法5.2 吸收與吸附原理5.2.1 吸收過程的理論基礎5.2.2 吸收過程的機理5.2.3 吸附原理和特性5.2.4 吸收劑和吸附劑的要求5.3 吸收與吸附裝置……6 通風管道的設計計算7 通風機8 通風凈化系統(tǒng)測試技術附錄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2)風機吸入段的全壓和靜壓均為負值,在風機入口處負壓最大;風機壓出段的全壓和靜壓一般情況下均是正值,在風機出口正壓最大。因此,風管連接處不嚴密,會有空氣漏入或逸出,以致影響風量分配或造成粉塵和有害氣體向外泄漏。(3)各并聯(lián)支管的阻力總是相等。如果設計時各支管阻力不相等,在實際運行時,各支管會按其阻力特性自動平衡,同時改變預定的風量分配,使排風罩抽出風量達不到設計要求,因此,必須改變風管的直徑或安裝風量調節(jié)裝置來達到設計風量的要求。(4)壓出段上點9的靜壓出現(xiàn)負值是由于斷面9收縮得很小,使流通大大增加,當動壓大于全壓時,該處的靜壓出現(xiàn)負值。若在斷面9開孔,將會吸人空氣而不是壓出空氣。有些壓送式氣力輸送系統(tǒng)的受料器進料和誘導式通風就是這一原理的運用。6.3 通風除塵管道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在進行通風管道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前,必須首先確定各排風點的位置和排風量、管道系統(tǒng)和凈化設備的布置、風管材料等。設計計算的目的是,確定各管段的管徑(或斷面尺寸)和阻力,保證系統(tǒng)內達到要求的風量分配,并為選擇風機和繪制施工圖提供依據(jù)。6.3.1 風管布置的一般原則(1)凈化系統(tǒng)的風道布置要力求簡單。風管應盡可能垂直或傾斜敷設。傾斜風管的傾斜角度(與水平面的夾角)應不小于粉塵的安息角。排除一般粉塵宜采用40度~60度。當管道水平敷設時,要注意風管內風速的選取,防止粉塵在風管內沉積。(2)連接吸塵用排風罩的風管宜采用豎直方向敷設。分支管與水平管或主干管連接時,一般從風管的上面或側面接入,三通夾角宜小于30度。(3)通風管道一般應明設,盡量避免在地下敷設。當必須敷設在地下時,應將風管敷設在地溝里。(4)通風管道一般采用圓形斷面。管徑設計宜選用《全國通用通風管道計算表》中推薦的統(tǒng)一標準,標準中圓管直徑指的是外徑。(5)為減輕含塵氣體對風機的磨損,一般應將除塵器置于通風機的吸入段。風管與通風機的連接宜采用柔性連接以減少振動,如圖6.8所示。6.3.2 通風管道的設計計算風管的設計計算是在系統(tǒng)輸送的風量已定,風管布置已基本確定的基礎上進行的,其目的主要是設計管道斷面尺寸和系統(tǒng)阻力消耗,進而確定需配用風機的型號和動力消耗。風管管道設計計算方法有假定流速法、壓損平均法和靜壓復得法等幾種,目前常用的是假定流速法。
編輯推薦
《工業(yè)通風與除塵》:高等學校規(guī)劃教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