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品大系·手稿卷

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作者:陳建功 編  頁數:451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現代文學館是巴金先生等老一代著名作家倡議、由中國政府支持建成的文學博物館。無論從建筑的規(guī)模還是從藏品的數量來看,均可排在世界的前列。因此,它也就成為了北京乃至中國文化建設的地標性設施——絡繹不絕的參觀者無不贊頌它所展示的文學的自信與尊嚴,贊頌它展示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文學的愛護與推重。我們固然為此而自豪,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文學館遠不僅只是一個展示的窗口、一個地標性的建筑。文學館的價值,或許更在于它可能為研究者提供一個通往作家作品乃至文學流派的通道,在于它可能為更廣大的民眾開啟一扇走近作家走入文學的大門。近年來,我館積極進行“作家版本圖書館”、“數字文學館”、“手稿珍品館”的籌建,堅持開辦“星期日免費講座”,以及這次編選出版《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品大系》從書,都是我們朝著既定的辦館方向的努力。自1986年巴金先生在北京西郊萬壽寺宣布中國現代文學館開館以來,文學館已經伴隨著國家的發(fā)展和文學的繁榮走過了二十寒暑。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懷下,在一代一代館員的努力下,在成千上萬的作家及其親屬的殷殷關切和慷慨襄助下,文學館既變化了容顏,也豐富了館藏。我們倍感欣慰的是,拜金主義的風行,似乎侵襲不到人們心中的文學凈土。許許多多的作家及其親屬仍然繼續(xù)無償地向文學館捐贈珍貴的手稿、藏拈乃至作家的各種遺物。如此熱情甚至感染了海外,不少海外著名的華文作家,也都攜其重要文稿資料來歸,其對豐富我館館藏乃至擴大我館影響之貢獻,是不言而喻的。

內容概要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手稿,皆為受贈所得。遵循“珍貴藏品既取之于社會就要回報于社會”之宗旨,擇其精華編為《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品大系·手稿卷》多輯,陸續(xù)推出以饗讀者。    本輯為第一輯。所錄手稿原件,皆為作家本人、家屬及其友人收藏并捐贈。按照一件手稿為一文物單位,每單位包括文物圖片、文物檔案、釋文、作者簡介四部分內容之編輯體例,收錄于此。    本輯所收手稿,均按“手稿”名稱拼音排序:    本輯所收手稿,“文物檔案”之“產生時間”,皆以手稿完稿之時為準;手稿原件中未注明確時間者,皆以學術研究資料為據考證其出版時間并加以注釋,如“20世紀50年代”;個別暫時未見確切史料因而無以為據故難于判別其產生時間者,注明“待查”。    本輯所收手稿之釋文,因手稿類別不同而采用不同形式:小說、戲劇、書信、日記類或結集出版者,釋文為內容簡介式:詩歌、散文及書前序言等,則抄錄手稿原件內容作釋文。    本輯所有“內容簡介”式釋文,皆按原著內容縮寫,并參閱《中國現代作家大辭典》(本館所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原著或各類資料,《中國新文學大系》(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中華文學通史》(華藝出版社1997年版)以及《新文學史料》等圖書資料,在此一并致謝。    以抄錄手稿原件內容作釋文時,對原件中的明顯筆誤或缺漏之處,酌情予以補、正,補、正內容放[  ]內;對原件中殘缺或無法辨認之字詞,以“口”替代;原件中的繁寫文字,一律以簡體代之:原件無標點者,代為添加了通用的標點符號。    本輯內容中,凡關涉外國人名、書名者,如原件譯音與現在通譯不盡一致處,保留原譯。

書籍目錄

A  阿詩瑪  埃特律利花瓶(譯稿)B  八月的鄉(xiāng)村  巴黎茶花女遺事(譯稿)  巴金赴朝日記  諾爾曼•自求恩斷片  板門店紀事  包法利夫人(譯稿)  寶船  寶馬  寶石的紅星  保衛(wèi)延安  豹子頭林沖  暴風雨前  筆征日記  敝帚集  邊疆的聲音  不速之客C  蠶  草莽英雄  草原烽火  茶花賦  長恨歌  朝陽花開  沉重的翅膀  船夫曲  刺繡和緙絲  從延安到北京 D K鍛煉》大綱 打鐵歌 大溝掌翻天記 大團圓 新四軍的一個連隊 東方(上部) 冬雨 讀陶隨錄F 廢墟上的糾紛 風雪 風雪人間 風雪夜歸人 復活(譯稿) 腹地G  嘎達梅林  高爾基傳(譯稿)  工作著是美麗的  公社居民點  古剎(姑蘇游痕之一)  關于高爾基 H  孩子們的心  海堤上  海燕  寒食節(jié)  何為(譯稿)  紅菇的傘店  紅花(譯稿)  紅樓夢(法譯本)  紅旗譜  紅巖  淮河邊上的兒女  荒野  回國以前  火車頭  火光在前JKLMNOPQRSTUVWXYXZ附錄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后記

中國現代文學館現藏手稿兩萬多件,皆為受贈所得。其中茅盾、巴金、老舍等文學大師們解放前的部分手稿保存完整;解放后十七年中面世的《紅旗譜》、《紅巖》、《青春之歌》等名作手稿基本健在;新時期里作家們“換筆”之后作品量激增而手稿最銳減,進入館藏者大多出自各種文學獎項得主之手。如果把這些手稿只作獨立的“手稿”論,則它們“個性”極強,每一件都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件的“這一個”——從內容看,館藏手稿中既有文學作品,也有實用文獻。文學作品手稿又分小說、詩歌、戲劇、散文;實用文件則包括書信、日記、收據、便箋……其中大者洋洋灑灑數十萬、數百萬言,如《家》如《子夜》如《四世同堂》;小者卻只有幾個字一句話,如許地山的早期日記:“風和日麗,我們九時行婚禮?!睆妮d體看,館藏手稿絕大多數為紙質,偶有縑帛。紙為宣紙、白報紙、三年困難時期特有的麻面草紙……最大者四尺不裁,最小者不足一掌;書寫工具一般為毛筆和鋼筆,鉛筆和圓珠筆也有,但不多見。稿本有初稿、謄稿、修訂稿,也有記錄稿與抄寫稿:字體有“行”有“草”有“楷”有“隸”,也有不入“書法”之門而獨具一格的自由體:其中字大者如瓜如拳,字小者如豆如蟻。如今,這些異彩紛呈的手稿們都進入了中國現代文學館的“館藏”,由散在狀態(tài)組合成了一個承載著文學歷史的資料體系;孤立的“這一個”們隨之從一般稿本變成了“文獻檔案”,在它們獨一無二的“個性”之中,從此包蘊起了基本如下的“共性”:一是整體性。手稿,是作家們親手用筆一勾一畫在紙上寫出來的文件。一旦離開了傳統(tǒng)的紙質載體,抑或舍棄了作家的“親筆”性,“手稿”則不復存在。這種內容與載體的不可分離性,應該說是手稿文獻與其他紙質檔案的最主要區(qū)別。二是原始性。手稿的紙張、字跡、簽署、印鑒等都帶有特定的歷史標志,具有濃重的歷史感和真實感。正所謂“白紙黑字,鐵證如山”。這種特點,不僅便于保存,而且不易涂改,比起其他形式的文件來,更能保證“原汁原味”真實可信,因而更具有原始文獻的無可置疑的法律效力。三是文物性。館藏手稿對作品文件形成的記錄是全過程全方位的——起草、增刪、添補、潤色……一絲不茍,一滴不漏。這個過程也就是作家的心路歷程,它所蘊含的文化信息量絕非印刷品所能替代。正因為如此,手稿文獻的文物性和歷史直觀性要遠勝于其他形式的紙質文獻,因而在還原歷史的功能上具有其他任何形式的文獻所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四是鑒賞性。由于我國的文字起源于“象形”,也由于我國傳統(tǒng)的“書”與“寫”所使用的是同一種工具同一種載體,所以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一向把“字”“畫”相提并論。當二者被一起置于藝術門類之中時,手稿的觀賞性也就成為一種必然。而作家們大都國學功力豐厚,深得翰墨個中三昧;特別是文壇大師們的手稿,稱之為“藝術珍品”當不為過。五是孤本性。無論怎樣的手稿,世上肯定只有一份。即使由生成者本人照貓畫虎重抄一遍,卻也已是舊貌換朱顏并非當初的那“一個”了。這種難以再生性,使手稿成為與生俱來的“有獨無偶”者而彌足珍貴。

編輯推薦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品大系:手稿卷》是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品大系·手稿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不愧珍品大系,若所有書籍設計都能這么精美就好了
  •   喜歡,但不是自己期盼的那種。
  •   很多資料非常珍貴,是首次披露,可以圖片有些不清晰,主要信息表達不清
  •   有點中看不中用,出點初版影印本更好。
  •   一直喜歡手稿傳遞的真實感,作者的思想、習慣、文風都體現在一絲不茍的字里行間。如果能加大篇幅,全部印出就更好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