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簡論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鵬鳴  頁數(shù):305  字數(shù):39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世界文學簡論》是學者型著名詩人、國內(nèi)外數(shù)十所大學客座教授鵬鳴在國內(nèi)外各個大學的演講或講學講義結(jié)集?!妒澜缥膶W簡論》約45萬字,以一個中國作家的視覺,對世界文學史上各個時期的重要作家及代表性作品進行了概覽式的觀照與解析?!妒澜缥膶W簡論》從21世紀全球視野的高度出發(fā),以現(xiàn)代性的建構(gòu)與解構(gòu)姿態(tài),將世界文學的發(fā)展作為一個整體來描述,既展現(xiàn)主旋律發(fā)展的歷史線索,又展現(xiàn)橫斷面上各種豐富的和聲、復調(diào)與低音。用事實說話,有選擇性地編排事實、描述事件的發(fā)生過程,讓讀者了解更多的與世界文學相關的歷史、社會和文化信息。作者有意使用淺顯易懂的、沒有學究氣的文字,將最必要的信息傳達給讀者?!妒澜缥膶W簡論》的部分章節(jié)曾經(jīng)在有關報刊、雜志、作者博客及一些著名網(wǎng)站選發(fā),受到了廣大讀者和網(wǎng)民的熱切關注與高度贊賞。

作者簡介

  鵬鳴,1958年生,陜西白水人,新疆大學、延安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外事學院等海內(nèi)外十余所高等學府客座教授。已出版有選集、文集及文藝理論、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單行本等六十多部,總計五千余萬字,其中大型愛情組詩《致情人365首》《鵬鳴情詩選》《秋夜聽風》《鵬鳴報告文學選》《鵬鳴紀實文學選》《鵬鳴情詩經(jīng)典》《中國詩歌史略》《世界文學簡論》等代表性作品被翻譯成多語種版本行銷海內(nèi)外。他的創(chuàng)作活動也很受文學界矚目,有關他的研究資料結(jié)集有《鵬鳴研究資料匯編》十二卷本,傳略被收入美、英《世界名人錄》等典籍。自2000年起,以自己的稿費購買了價值300余萬元的各類書籍,無償捐贈給國內(nèi)各大學圖書館,還為故鄉(xiāng)捐贈30萬元建造希望小學一所。

書籍目錄

前言
大道之初——文學起源
中國文學
《詩經(jīng)》:青春與生命
屈原:生命不息,求索不已
莊子:瑰麗的故事,荒誕的人生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李白:在詩與酒之間飛翔
杜甫:達兼濟天下,窮獨善其身
白居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蘇東坡:人生的三重境界
關漢卿:直面慘淡的人生
湯顯祖:走在半夢半醒之間
《三國演義》:亂世忠義的悲歌
《水滸傳》:折翅的烏托邦
《西游記》:極真極幻的天上人間
《金瓶梅》:沒有航標的欲之河
《紅樓夢》:假作真時真亦假
《海上花列傳》:青樓女子的情與愛
《官場現(xiàn)形記》:丑態(tài)百出名利場
魯迅:挖出國民的劣根性
老舍:市井中的蕓蕓眾生
張愛玲:樂聽市聲心如水
巴金:舊家庭與新生活
沈從文:喧囂里的詩意棲居
新寫實小說:詩意飄零
新歷史小說:和我們之間的距離
金庸:尋找我們自己的英雄
“新生代”:用肉體寫作的美女
梁實秋:《男人》和《女人》
余光中:鄉(xiāng)愁,肚腸裂斷的哀傷
賈平凹: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探索
鐵凝:抒寫耐人尋味的歷史長卷
王安憶:張揚人性的美德
遲子建:鄂溫克民族的心靈史
陳忠實:對庸常人生存狀態(tài)的關注
三毛:文壇“獨行俠”的多面人生
郭小川:現(xiàn)代格律詩的開拓者
胡適:從“現(xiàn)代公民意識”說開去
外國文學
古希臘神話:自由國度的眾神狂歡
但?。盒凶咴诤诎档膰壤?br />《荒原》:在廢墟上尋找生命意義
《百年孤獨》:魔幻的天空
莎士比亞:生存,還是毀滅
《十日談》:從束縛中解放自己
《堂?吉訶德》:痛苦中的幸福生活
歌德:與魔鬼打賭
彌爾頓:將抗爭進行到底
《偽君子》:宗教是力量的源泉
泰戈爾:讓世界充滿愛
列夫?托爾斯泰:靈魂的自贖
索??死账梗禾硬幻摰乃廾?br />惠特曼:歌唱自我
拜倫:激揚狂放、謳歌自由的詩人
《卡門》:不自由,毋寧死
海明威:永不言敗的精神
狄更斯:寫城市角落的眾生相
勞倫斯:生活中的另類
《簡?愛》:維護自我的尊嚴
《第六病室》:時代苦悶,掙扎人群
俄國文學中的“多余人”
《福賽特世家》:浮生若夢
卡夫卡:現(xiàn)代人的孤獨與焦慮
陀思妥耶夫斯基:自我放逐的作家
薩特、加繆:“我將在希望中死去”
弗吉尼亞?伍爾夫:豐富的痛苦
??思{:存在之拼搏
喬伊斯:世紀病患者的心靈獨白
一部撼世的杰作馬家駿
文學史論的里程碑劉建勛
追求人生真諦:真善美金留春
詩性的品評譚君強
珍貴的信函譚紹凱

章節(jié)摘錄

《詩經(jīng)》:青春與生命人類文明有兩個最為迷人的時期,那便是古希臘和中國的先秦時期。對理性與自由的崇尚使“希臘文明以及希臘文明之下的人類生活彌漫著一種無形的悠閑、清澈和光輝;它們充滿了我們所謂的甘美與光明”。古希臘文化的光芒,不僅炫奪了我們的心目,也照亮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前進的道路。先秦與古希臘一樣,同處于奴隸社會,也是戰(zhàn)爭頻仍,但同時它的文化之璀璨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不朽之作《詩經(jīng)》以其開中華詩歌之先河的氣魄征服了歷代讀者,深刻地影響了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以及國人的整體人格?!对娊?jīng)》形成的年代大致與古希臘的《伊利亞特》、《奧德賽》相當。如果說古希臘的神化和史詩清新純樸、絢麗柔和、優(yōu)美單純,是一個兒童的夢,彌漫著天真、甜蜜和好奇,那作為我國詩歌光輝起點的《詩經(jīng)》則因其強烈的時代感、厚重的社會責任感和深重的憂患意識具有了早熟的氣質(zhì)。同時,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所洋溢著的真誠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朝氣蓬勃的生命力則更是迷人。每每讀到那些妙趣天成、稚拙率真的章句時,不免掩卷遐思:為那逝去的真性情嘆惋,又為曾有著這真性情欣慰。那些直白淺露、無拘無束的暢然表達,也正是開篇并舉古希臘文明的原因所在——自由的精神特質(zhì)著實是它們共同享有的!最能體現(xiàn)《詩經(jīng)》純樸真摯的情懷、熱烈健康的青春和歡快明朗格調(diào)的,有一部分是那些無意承擔教化之功的愛情詩,集中在《國風》中,有45首,大約占《國風》總篇目的1/4多。它們形象生動地描述了戀愛活動的整個過程,明朗歡快、興趣盎然,真是信手拈來字字精彩,耐人尋味!打開《詩經(jīng)》,第一篇是《周南》的《關雎》,言切意婉,一唱三嘆,為歷來愛情詩之典范。“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雎鳩的相和鳴,聯(lián)想與那位美麗善良的姑娘結(jié)對。“寤寐求之”,朝思暮想,卻“求之不得”,“輾轉(zhuǎn)反側(cè)”睡不踏實,遂以豐富而圓滿的想象來填充眼前無可排遣的相思——想到將來結(jié)婚時場面多么熱鬧、婚后感情多么融洽和諧、生活多么美滿幸福。這一切遐想,都是從“優(yōu)哉游哉,輾轉(zhuǎn)反側(cè)”的失眠中幻化出來的。雖是一廂情愿,卻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后來的劇作家代劇中人立言,說“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反而太露而韻味不足。陰歷三月,采蘭水上,拔除不祥。春水漸長,男女拿著蘭草香準備春游。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態(tài)度主動、舉止大方的女子充滿著個性張揚,洋溢著生命活力。“洧之外詢迂且樂。唯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在寬闊的洧水邊,三三兩兩的成年男女悠悠私語、相互玩笑戲謔,歸家時,相互贈之以芍藥。這是《溱洧》為我們描繪的士女踏青圖,生動活潑,躍然紙上。不難發(fā)現(xiàn),在《詩經(jīng)》以婚戀為對象的作品中,此類描述女性情愛的詩作首次形成風氣,女性更多地成為了敘述的主體,其內(nèi)心情感高度外化。她們大膽直率、毫無遮掩地展現(xiàn)著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無論相思離別、怨恨戀慕,均能直言無隱,就連自己與男子的私情、幽約,也未嘗諱言?!栋刂邸分?ldquo;髧彼兩髦,實維我儀”,女子告訴母親,那額前兩邊披著頭發(fā)的人,無論從人品和感情上說,都是她理想的伴侶。“之死矢靡它”,寧死也絕不嫁給他人。最可敬可驚的是她竟喊出了“母也天只,不諒人只”!真是兩腳一跺,眼淚橫飛,一聲怒喊:“你怎么這么不體諒人呀!媽呀,天呀!”對戀愛自由、婚姻自由如此堅定的垂青在此后幾千年里又有幾人!《大車》中“豈不爾思,畏子不敢”,“豈不爾思,畏子不奔”,女子斥責男子:難道我是不想你?怕你猶豫我才不敢私奔。“轂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活著呀,不同室,死了呀,該合葬,你不信,天上的太陽證明我的心!指日為誓,大膽私奔,生死與共。感情是何等真摯,反抗是何等強烈!后世禮教的加重,這類詩歌也是鳳毛麟角!類似這樣富有青春活力,勃勃生機的詩作不勝枚舉,而它們所抒寫的真摯、質(zhì)樸、健康之情感,不啻一陣清新的輕飏,叫人耳目一新,那些自然、大膽、酣暢的情感追索也往往震撼著我們的心靈。難怪謝無量在其專著《中國婦女文學史》中認為,從作者看《詩經(jīng)》當為“婦女文學之祖”。而朱熹所言及《鄭風》時說:“鄭衛(wèi)之樂,皆為淫聲。”雖是酸腐之言,卻也不失“《詩經(jīng)》之情愛文本已儼成大觀”的有力說明。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在男女雙方都從容訴說著自己在情愛領域內(nèi)的感受時,以女性占據(jù)中心地位——數(shù)量上,女性話語主體明顯超過男性;在語言的坦率程度上,女性又遠比男性大膽、直率——這固然體現(xiàn)著自由精神、平等觀念,但因《詩經(jīng)》的寫作年代正處在由野蠻進入文明的初期,原始母系社會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女性不僅被崇拜、愛慕和尊敬,還主宰著自己的感情世界。因此她們在情愛關系中居主動地位也就理所當然。而隨著社會向男性中心的逐漸轉(zhuǎn)化,這樣的作品自然難以尋覓了。另據(jù)《周禮·媒氏》載:“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著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會之。”可見政策是鼓勵并且有組織地引導男女自由婚戀的,于是在愛情詩中自然有了自由奔放、熱烈活潑的青春氣息。當然這并不妨礙今天的讀者為之怦然心動。除開抒寫愛情、婚姻、家庭的極富感染力的篇章,《詩經(jīng)》中那些描述人民勞動生產(chǎn)的作品,則因巨大的現(xiàn)實性和深切的人文關懷而兼容了沉穩(wěn)克制的憂郁氣質(zhì)與頑強向上的生命張力?!豆珓ⅰ分羞B用幾個疊句:“于時處處,于時廬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把移民安居后歡聲笑語的生活情景生動呈現(xiàn);而《系》則把“百堵皆作”的勞動場面寫得十分緊張熱鬧,那盛土、倒土、壽土、削土的聲音,把鼓勵勞動情緒的巨大鼓聲都壓下去了,反映了人民的巨大創(chuàng)造力和勞動熱情?!吨苣?middot;芣?》是婦女們?nèi)齼蓛扇ゲ杉嚽白訒r邊采邊唱的歌,表達了婦女勞動時歡快之情;《魏風·十畝之間》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勞動中的歡樂和勞動后愉悅的心情;而《周南·芣苡》的“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則以其重章疊句的歌唱不但寫出采摘過程,更表現(xiàn)出生動活潑的氣氛。清人方玉潤說:“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曠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忽斷忽續(xù)。”不啻為一幅意境深遠、情趣盎然的淡彩水墨畫。古希臘諸神常會徑直來到人的家中,與人同桌共餐,甚至溜到人的床上與人結(jié)合,并且生育出美麗健康的后代——那些半神的英雄來。假如你曾因身處這神、人世界交融的奇幻之境而驚喜不已的話,那么,翻開《詩經(jīng)》讀一讀“靜女其姝,矣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那惟妙惟肖的情態(tài)刻畫、富有戲劇性的場景捕捉與呼之欲出的靈動形象是不是同樣令人拍案叫絕、不忍釋卷呢?屈原:生命不息,求索不已長江漢水流域曾有個美麗神奇的國度,雖時光飛逝,可也抹不去人們對它的記憶。那里氣候溫暖,山川秀麗,物產(chǎn)豐富,水陸交通發(fā)達,遠古的時候那里就演繹了很多驚天動地的故事,這個地方就是歷史上一度令人向往的楚國。公元前584年的秋天,鄭國的軍隊包圍了楚軍,并擒獲了鐘儀,把他獻給晉國。晉人帶著鐘儀,興高采烈地回國了,把他囚禁在軍用倉庫里。過了兩年,鐘儀仍然帶著南方楚人的帽子,一副威武不屈的神態(tài)。晉國公感到驚奇,兩年已過,為什么他還帶著南方人的帽子?于是命人把他帶來,詢問有關情況。鐘儀拜謝了晉君的厚意,晉君問他家庭出身,回答說:“是樂官。”晉君問道:“那么你能夠演奏音樂嗎?”鐘儀回答說:“這是先人的職責,我不能忘本,豈敢從事于其他事呢?”晉君命人給他一張琴,請他彈奏。于是一曲凄楚婉轉(zhuǎn)、感人至深的南楚音樂從琴上流出……從此“楚囚南冠”、“鐘儀楚奏”用來表達困苦中的愛國戀鄉(xiāng)之情。正是在這個有著濃厚愛國傳統(tǒng)的南方楚地上,約公約前340年誕生了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卒于公元前278年。他的生辰是“寅”,加上“平”、“原”正包含著天地人三者統(tǒng)一于一身的意思。屈原很以這種與生俱來的美好稟賦而自豪,稱之為“內(nèi)美”,同時又對自己的美好品德不斷加強修養(yǎng),抵御世俗世風的侵染稱之為“外修”,就在這“內(nèi)外兼修”的過程中開始了偉大的上下求索,開始對宇宙人生社會的哲學意蘊的追尋。我們讀《涉江》,就會發(fā)現(xiàn)在遙遠的先秦文學中,能減弱我們對遠古的陌生感的莫過于屈原的作品了。我們腦海中常常會浮現(xiàn)一幅畫:一個高瘦老頭,緊鎖著雙眉,微揚起下巴,身佩長劍,寬袖迎風沉思,登高遠望求索。這就是每個時代的人都會想起的“屈子圖”,從一定意義上說,屈原同孔子、莊子一樣成了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征——“屈騷精神”。在南方文化的浪漫情懷中,在特定的自身修養(yǎng)和大一統(tǒng)的朝日噴薄欲出的歷史環(huán)境中,屈原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正統(tǒng)思想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儒家的開山者孔子就提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蟲所而眾星共之。”儒家的后繼者對此進行了發(fā)揮:“以德行仁者王”、“人主有能明其德則天下歸之”。這對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屈原而言,不但受到這些正統(tǒng)及儒家思想的影響而且以原始的痛心和熱情,以神話般的氣質(zhì)在這條理想的道路上撒滿了絢麗驚艷的浪漫之花。就是在這條求索的道路上,屈原表現(xiàn)了濃厚的自我與社會雙重固持的融合與滲透精神。首先,屈子對社會理想的固持突出表現(xiàn)在“存君興國”的美政理想中。他站在歷史的前沿,洞察社會發(fā)展的前景,在《離騷》中表現(xiàn)出了對大一統(tǒng)的憧憬與追求。詩人所描述的上下求索、四方神游的所在,也突破了狹隘的楚國境遇,反映了詩人深沉厚重的歷史意識。他從儒家的理性角度出發(fā),認為舉賢授能是實現(xiàn)“美政理想”的必由途徑,“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然而不幸的是黑暗的現(xiàn)實、腐敗的政治使他壯志難酬,處境很是艱難:要么服從權威,同流合污;要么堅持己見,斗爭到底;要么逃避困難,離國出走。屈原在理想之路被現(xiàn)實斷絕的情況下,不得不轉(zhuǎn)入幻想的世界中,去尋找寄托,尋求解脫,尋求一種理想生活,尋求實現(xiàn)理想的新路徑。他叩閶闔,登閬風,游春宮,求宓妃,見佚女,靈氛占卜,巫咸降神,最后駕飛龍象車,遠路周流,神馳邈邈,終于臨睨舊鄉(xiāng),璞馬悲懷,蜷局不行。屈原的幻想忽上忽下,像夢一樣恍惚迷離,飄忽不定,變化萬千,但這是偉大詩人的浪漫而艱辛的求索,即使“彭咸之遺則”也不放棄,是何等的勇氣,何等的堅定!對社會的關注體現(xiàn)了屈原積極入世、救世的精神,然而屈原對自我的關注并非完全符合儒家的“溫柔敦厚”的詩教,也不符合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明哲保身哲學,屈原的個性精神與道家的避世思想更是相沖突。從他的作品來看屈原對自我的固持,一方面包含了他忠貞愛國的蘊涵;另一方面還包含著他強烈追求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精神,一種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高度融合。其次,他對自我的關注還突出表現(xiàn)在他放言無憚的批判精神、遺世獨立的性格上。他本屬貴族中的一員,但他卻依據(jù)自己的道德理想對楚國昏君奸臣的怨刺和否定,相當程度上超越了貴族階級的意義范疇,更廣泛地反映出社會大多數(shù)成員的心理情緒。可以說,偉大的屈原雖不是歷史的先知,但卻無愧于自己的時代?!峨x騷》如果說是屈原完整的人生歷程,那么《天問》則是他對天地大膽的懷疑,是困境中仍孜孜探索的集中體現(xiàn)?!短靻枴钒l(fā)出了對宇宙自然命運人格的質(zhì)疑,對楚國命運擔憂的情懷籠罩著全文的每一個文字。當然在《橘頌》中“遺世獨立,橫而不流”表現(xiàn)對人格的完美追求,《懷沙》中“重仁襲義兮,謹以為豐”對節(jié)操的堅守,幾乎無不表現(xiàn)了屈原對“天人之思”的探求,在這不息的探求中卻洋溢著這位千古詩人的生命奔流、漫漫求索的精神,盡管求索是沉重的。詩人因不愿看到亡國之后人生涂炭的慘景而自沉汨羅江,所以今天我們還要向江中拋粽子,還要唱民歌為他招魂……屈原留給后世的華麗篇章盡顯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執(zhí)著,對于理想的追求,對于宇宙生命的思索,這種精神成為以后數(shù)千年以來文人志士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質(zhì)。正如美國學者勞倫斯·A.施耐德說:“每個時代的中國知識分子都有一個自己所需要所解釋的屈原。”屈原是個愛國者,又是個偉大的詩人,他的意義涵蓋了整個文化精神文化的領域,他在自我和社會的融合中散發(fā)的滾滾生命意識、不息的求索精神一定會給當代知識文人以深刻的沉思、啟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世界文學簡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