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王洪武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王洪武 編 頁數:335
前言
呼吸介入治療學是近年來漸被重視的微創(chuàng)治療技術之一,特別是呼吸內鏡下的介入治療,已成為氣道和肺部疾病必不可少的診療手段,而電子支氣管鏡的應用如虎添翼,成為三級醫(yī)院必備的檢查設備之一。自從1964年日本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臺纖維支氣管鏡,40多年來已有突破性的發(fā)展。特別是2。世紀后葉,由于微電子技術的發(fā)展,為電子支氣管鏡的問世奠定了基礎。1983年,美國Welch Allyn公司首先將電荷耦合器件(CCD)應用到內鏡中,解決了電子內鏡的關鍵技術問題。工987年日本PEN丁AX公司生產出第一臺電子影像處理機,工988年在世界上推出第一臺電子支氣管內鏡。目前,日本的OLYMPUS公司、PENTAX公司、FUJINON公司和德國的Nolf公司,均相繼研制成功各種型號的產品。現在,國內外已有多本關于纖維支氣管鏡方面的書,但尚無電子支氣管鏡方面的專著,特別是臨床大夫迫切需要內鏡下治療方面的技術。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子支氣管鏡比纖維支氣管鏡圖像更加清晰、畫面更加逼真,但很多大夫還不了解這些優(yōu)勢,甚至還沒開發(fā)出來,因此需要有這方面的專家去開拓和引導。目前大多數醫(yī)院的支氣管鏡檢查僅用于診斷,而對鏡下治療還是一片空白。實際上,內鏡下的介入治療比傳統(tǒng)意義上的手術、放療、化療有更多的優(yōu)勢,特別是氣道病變,支氣管鏡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方法所無可比擬的。作者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在呼吸內鏡下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經支氣管針吸活檢(TBNA)、藥物注射、氬等離子體凝固(APC)、冷凍、腔內近距離放療、內支架置入、光動力治療等。本書共分六章,前四章重點介紹電子支氣管鏡方面的基礎知識,如電子支氣管鏡的分類和基本操作等,后兩章重點介紹電子支氣管鏡的臨床應用和如何保養(yǎng)、消毒等,特別是對各種鏡下治療技術給予詳盡介紹。為了便于臨床大夫學習,書中插入大量珍貴的圖片,希望能對讀者有所裨益。還有很多典型病例,每一病例均涉及4種以上的治療方法和經驗分享,相信這些綜合治療方法的應用也會對臨床大夫有一定的啟發(fā)。但由于缺少循證醫(yī)學的證據,很多方法還值得商榷,希望有更多的大夫一起努力,探索最佳治療方案。當然,這些技術在纖維支氣管鏡下亦可應用,不必為缺少電子支氣管鏡而苦惱。
內容概要
《電子支氣管鏡的臨床應用》專門介紹電子支氣管鏡臨床應用的參考書,內容重點講述了電子支氣管鏡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的應用,其中融入了作者豐富的臨床經驗,并配有大量的彩色圖片,具有簡明、實用、一目了然、參考性與可操作性強等特點,是呼吸科、腫瘤科醫(yī)生亟需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電子支氣管鏡的發(fā)展史第二章 電子支氣管鏡的分類與性能第一節(jié) 奧林巴斯電子支氣管鏡第二節(jié) 潘太克斯電子支氣管鏡第三節(jié) 富士能電子支氣管鏡第四節(jié) 自熒光支氣管鏡第五節(jié) 氣管超聲內鏡第三章 呼吸系統(tǒng)解剖第四章 氣管鏡操作技術第一節(jié) 氣管鏡無痛檢查技術第二節(jié) 氣管鏡檢查的嚴重并發(fā)癥及處理第五章 電子支氣管鏡的臨床應用第一節(jié) 診斷應用一、中央型肺癌的診斷二、周圍型肺癌的診斷三、氣道內結核病的診斷四、氣道狹窄的診斷五、咯血的診斷六、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七、氣管鏡代替胸腔鏡診斷胸膜腔疾病八、螺旋CT仿真支氣管鏡九、肺不張的診斷第二節(jié) 治療應用一、氣管鏡下藥物注射二、冷凍治療三、徽波治療四、氬等離子體凝固五、激光固化治療六、光動力治療七、胸膜腔疾病的治療八、氣管內支架置入術九、球囊導管技術十、電子支氣管鏡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十一、電子支氣管鏡在肺部疾病急救中的應用十二、腔內近距離放射治療十三、氣道內疾病的綜合治療(實戰(zhàn)演練)第三節(jié) 電子支氣管鏡在兒科疾病中的應用第四節(jié) 硬質氣管鏡的臨床應用一、硬質氣管鏡的構造和原理二、適應證三、禁忌證四、操作步驟和方法五、常見并發(fā)癥及預防六、臨床應用第六章 電子支氣管鏡的清洗、消毒與保養(yǎng)附錄附錄一 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guī)范(2004年版)附錄二 診斷性可彎曲支氣管鏡應用指南(2008年版)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編輯推薦
《電子支氣管鏡的臨床應用》是國內首部全面介紹,電子支氣管鏡臨床應用專著。配有大量彩色圖譜,實用性極強。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