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中國醫(yī)藥科技 作者:喻嘉言 頁數(shù):288 譯者:丁侃 注解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醫(yī)門法律》,綜合性醫(yī)書。6卷。清·喻昌著于順治十五年(即公元1658年)。 喻昌(1585~1664年)字嘉言,晚號西昌老人。明清間江西新建縣(今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著名醫(yī)家,與張路玉、吳謙齊名,號稱清初三大家。著有《寓意草》、《尚論篇》、《尚論后篇》、《醫(yī)門法律》等。 此書系喻氏有感于當時庸醫(yī)誤人而作,故既討論病證的治療,又為醫(yī)生臨證診療立法定律。卷l首論色脈之法,《內(nèi)經(jīng)》、仲景書律;卷2~6分述證候之律,審病辨證,條理清晰。每門先冠以論,次為法,次為律。論者,析病因病機;法者,治療之術(shù),運用之機;律者,明諸醫(yī)之所以失,而判定過失所在。古來醫(yī)書,惟論病源治法,而多不及施治之失,此書則專門分別病證疑似,辨明毫厘之差,以致貽誤病機之理。為醫(yī)者臨診慎思提供依據(jù)。 喻氏此書力求證治規(guī)范化,但又主張“因病立方,隨機施藥”。全書綱目清晰,論理透徹而且富于創(chuàng)見,故為后世醫(yī)家所推崇。
書籍目錄
卷之一 ——明望色之法 ——明聞聲之法 ——明辨息之法 ——明胸中大氣之法 ——明問病之法 ——明切脈之法 ——明合色脈之法 ——明營衛(wèi)之法 ?—明絡(luò)脈之法 申明《內(nèi)經(jīng)》法律 申明仲景律書 先哲格言卷之二 中寒門 陰病論 論辨中寒證要法五條 論治中寒病用藥八難 論朱丹溪述中寒二條 論戴元禮述中寒一條 比類仲景《傷寒論》陽虛陰盛治法并死證三十一則 比類《金匱》水寒五則 ……卷之三卷之四卷之五卷之六
章節(jié)摘錄
問: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又云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此何解也?日:此未經(jīng)闡發(fā)之義。蓋少陰主藏者也,冬月水旺,腎藏甚富,源泉混混,盈科而進。若冬無所藏,新舊不相承接,有獨沉而已?!短亍凡唤馄渲?,至謂獨沉為沉濁,何況后人耶?味過于甘,腎氣不衡,注作不平,亦屬膚淺,蓋人身心腎相交,水火相濟者,其恒也。味過于甘,腎氣為土掩,而不上交于心,則心氣亦不得下交于腎,所以郁抑而為喘滿也。腎氣不衡,即腎氣獨沉之變文,見心腎交,則腎脈一高一下,猶權(quán)衡然,知獨沉為有權(quán)無衡也,則不衡二字恍然矣。夫腎間之氣,升灌于上,則為榮華;獨沉于下,則為枯謝?!峨y經(jīng)》謂五藏脈平而死者,生氣獨絕于內(nèi),不滿五十動一止者,腎氣先盡,故知腎氣獨沉,非細故也?! 枺何哆^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此何解也?日:此人身消息之所在,王注牽強不合乎道。夫人天真之氣,全在于胃。津液之多寡,即關(guān)真氣之盛衰。而胃復(fù)賴脾以運行其津液,一臟一腑,相得益彰,所以胃不至于過濕,脾不至于過燥也。觀下文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其為脾過燥,胃過濕可知。然終是相連臟腑,嘿相灌滲,所以脾氣但言不濡,病反在胃,且未甚也。至以過酸之故,助其曲直,將胃中津液,日漸吸引,注之于肝,轉(zhuǎn)覺肝氣津潤有余矣。肝木有余,勢必克土,其脾氣坐困,不至于絕不已耳。若胃中津液尚充,縱脾氣不濡,有濡之者在也,亦安得坐斃哉? 問:味過于苦,胃氣乃厚,味過于辛,精神乃央。注謂:厚為強厚,央為久長。豈五味中酸、咸、甘多所損,苦與辛多所益乎?日:二義原不作此解,王注與經(jīng)文全相背謬。觀于胃氣乃厚,由于脾氣不濡,明系脾困,不為胃行津液,胃氣積而至厚也。胃氣一厚,容納遂少,反以有余,成其不足,更難施治。今人守東垣一家之學,遇胃病者,成用補法,其有愈補愈脹者,正坐此弊。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