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后條辨 讀傷寒論贅余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中國醫(yī)藥科技  作者:程應旄  頁數(shù):39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又名《傷寒論后條辨直解》,共計十五卷。全書分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集。根據(jù)個人對仲景原文的理解,“條其所條,辨其所辨”,全書注解在前人基礎上有一定的發(fā)揮,認為《傷寒論》為百病立法。指出:“仲景非是教人依吾法去醫(yī)傷寒,而是教人依吾法去辨?zhèn)?;非單單教人從傷寒上去辨,乃教人合雜病去辨”。
  本書(作者程應旄)是“ 中醫(yī)臨證經(jīng)典奇書”系列之一。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程郊倩 清代新安縣人,字郊倩,著有《傷寒論后條辨》,其論每有精辟之語,為后世所稱,然惜于散佚,今多轉引其論于《醫(yī)宗金鑒》等書。
程氏提出讀《傷寒論》不可拘于“傷寒”二字,應以“表里臟腑”四字讀之;認為“以天下無盡藏之慧智,宣發(fā)仲景無盡藏之蘊妙。何妨人人胸中,各出一部《傷寒論》,妙義自生,陳言自去?!币嗌谱x書之“憤青”也!

書籍目錄

禮集
傷寒論自序
辯傷寒論一
辨?zhèn)摱?br /> 辯傷寒論三
辨?zhèn)撍?br /> 辨?zhèn)撐?br /> 王叔和傷寒序例貶偽
樂集
傷寒論后條辨卷之一一名直解
辨脈法
傷寒論后條辨卷之二一名直解
平脈法
傷寒論后條辨卷之三
辨痙濕喝脈證篇
射集
傷寒論后條辨卷之四一名直解
辯太陽病脈證篇第一
傷寒論后條辨卷之五一名直解
辯太陽病脈證篇第二
御集
傷寒論后條辨卷之六一名直解
辯太陽病脈證篇第三
傷寒論后條辨卷之七
辯陽明病脈證篇第一
傷寒論后條辨卷之八
辯陽明病脈證篇第二
書集
傷寒論后條辨卷之九
辯少陽病脈證篇
傷寒論后條辨卷之十
辨太陰病脈證篇
傷寒論后條辨卷之十一
少陰篇
傷寒論后條辨卷之十二一名直解
辯厥陰病脈證篇
數(shù)集
傷寒論后條辯卷之十三一名直解
辯霍亂病脈證篇
辯陰陽易病
傷寒論后條辨卷之十四一名直解
辯不可發(fā)汗病脈證
辯可發(fā)汗病脈證
辯發(fā)汗后病證
辯不可吐病脈證
辯可吐病脈證
辯不可下病脈證
辯可下病脈證
傷寒論后條辨附方卷之十五
附傷寒論原本編次
辯脈法第一
平脈法第二
傷寒例第三
辯痙濕喝脈證第四
辯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第五
辯太陽脈證并治中第六
辯太陽脈證并治下第七
辯陽明脈證并治第八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第九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第十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辨陰陽易差后勞復病證并治第十四
辨不可發(fā)汗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辨可發(fā)汗病脈證并治第十六
辨發(fā)汗后病脈證并治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病脈證并治第十九
辨不可下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辨可下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一
附傷寒論條辨編次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篇第一凡六十六條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篇第二凡五十七條方三十二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篇第三凡三十八條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第四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第五凡九條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第六凡九條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第七凡四十六條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第八凡五十四條
辨溫病風溫雜病脈證并治第九凡二十條
辨霍亂脈治第十凡九條
辨陰陽易差后勞復脈證并治第十一凡七條
辨痙濕喝病證第十二凡十六條
辨不可
附傷寒論尚論篇編次
太陽經(jīng)上篇凡風傷衛(wèi)之證列于此篇法五十三條
太陽經(jīng)中篇凡寒傷營之證列于此篇法五十八條
太陽經(jīng)下篇凡風寒兩傷營衛(wèi)之證列于此篇法二十四條
陽明經(jīng)上篇凡外邪初入陽明地界未離太陽凈盡者謂之太陽陽明列于此篇
陽明經(jīng)中篇凡外邪已離太陽未接少陽謂之正陽陽明列于此篇
陽明經(jīng)下篇凡外邪已趨少陽未離陽明謂之少陽陽明列于此篇
少陽經(jīng)全篇
重編合病并病壞病痰病附三陽經(jīng)后其過經(jīng)不解附三陰經(jīng)后
太陰經(jīng)全篇法九條
少陰經(jīng)前篇
少陰經(jīng)后篇
厥陰經(jīng)全篇法五十五
過經(jīng)不解法四條
差后勞復陰陽易病附三陰經(jīng)后
讀傷寒論贅余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傷寒論后條辨 讀傷寒論贅余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業(yè)余愛好,收到之后即粗粗翻閱,深感中國中醫(yī)理論博大精深,需要細細品味和研讀。
  •   很經(jīng)典的書,期待很久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