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學(xué)苑出版社 作者:(清)高士宗 著,孫國中,方向紅 點校 頁數(shù):809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黃帝內(nèi)經(jīng)名家評注選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直解(修訂本)》內(nèi)容簡介:《素問》與《靈樞》構(gòu)成《黃帝內(nèi)經(jīng)》的整體,但就其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來說,似可稱之為《素問》為體,而《靈樞》為用,皆因古人先作《靈樞》,而《素問》實補《靈樞》之所未備,述其源而闡其本者也。故后世學(xué)醫(yī)者,必先攻《素問》,而后《靈樞》易明,此學(xué)習(xí)之次序也。本套選刊從歷代《黃帝內(nèi)經(jīng)》注釋家中,挑選出最有影響、最有代表、最有權(quán)威的專著,給今天的研究者導(dǎo)航引路,指迷破疑,從而幫助讀者掌握《黃帝內(nèi)經(jīng)》的精華,成就自己的懸壺濟世之功。
書籍目錄
卷之一
上古天真論篇第
四氣調(diào)神大論篇第二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金柜正言論篇第四
陰陽應(yīng)象大論第五篇
陰陽離合論第六篇
陰陽別論第七篇
靈蘭秘典論第八篇
卷之二
六節(jié)臟象大論第九篇
五臟生成篇第十篇
五臟別論第十一篇
異法方宜論第十二篇
移精變氣論第十三篇
湯液醪醴論第十四篇
玉板論要論第十五篇
診要經(jīng)終論第十六篇
脈要精微論第十七篇
平人氣象論第十八篇
生機正臟論第十九篇
卷之三
三部九候論第二十篇
經(jīng)脈別論第二十一篇
臟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篇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篇
寶命全形論第二十五篇
八正神明論第二十六篇
離合正邪論第二十七篇
通評虛實論第二十八篇
太陰陽明論第二十九篇
陽明脈解論第三十篇
熱論第三十一篇
刺熱篇第三十二篇
評熱病論第三十三篇
逆調(diào)論第三十四篇
卷之四
瘧論第三十五篇
刺瘧篇第三十六篇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咳論第三十八篇
舉痛論第三十九篇
腹中論第四十篇
刺腰痛論第四十一篇
風(fēng)論第四十二篇
痹論第四十三篇
痿論第四十四篇
……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附錄
章節(jié)摘錄
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日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日陰中之陽?! ≡囈蕴斓厝f物言之,天覆于上,地載于下,而萬物方生。其萬物之未出地者,命日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夫未出地而名為陰中之陰,則出地者,當(dāng)命日陰中之陽?! £栍柚帪橹?。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 坝琛保c同?!伴L”,上聲?!安亍保缱??! ∪f物出乎陽,其體各正,是其正也,乃陽予之;萬物主乎陰,其性始成,是其主也,乃陰為之。陽正于外,陰主于內(nèi),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此天地陰陽收藏之常。若失常,則天地四塞,天地四塞,則覆載無常,而萬物不生。 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shù)之可數(shù)。” 天地萬物之陰陽,其變無窮,人身之陰陽,其變無窮,故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不啻十百千萬,數(shù)之可數(shù),所以申明陰陽之至大,而為離者如此?! 〉廴眨骸霸嘎勅幦栔x合也?!薄 ∪幦?,有離則有合,愿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仍欲詳明不應(yīng)陰陽之義。 岐伯日:“圣人南面而立,前日廣明,后日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于至陰,結(jié)于命門,名曰陰中之陽。 陽根于陰,三陽根于三陰。圣人南面而立,前日廣明,陽也;后日太沖;陰也。故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是太陽之根于少陰也。故人身太陽之根,起于足小趾外側(cè)之至陰,結(jié)于目中央之命門,是雖太陽,而名曰陰中之陽,此太陽之根于少陰者如此?! ≈猩矶?,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陽明根起于歷兌,名曰陰中之陽; 身半以上為陽,身半以下為陰。故中身而上,亦名曰廣明,陽也;廣明之下,名曰太陰,陰也;太陰之前,名曰陽明,是陽明之根于太陰也。故人身陽明之根,起于足大趾次趾之厲兌,是雖陽明,而名曰陰中之陽,此陽明之根于太陰者如此?! ∝赎幹?,名曰少陽,少陽根起于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 少陽根于厥陰,故厥陰之表名曰少陽。人身少陽之根,起于足小趾、次趾之竅陰,是雖少陽,而名曰陰中之少陽。夫太陽根于少陰,則日少陰之上;陽明根于太陰,則日太陰之前;少陽根于厥陰,則日厥陰之表,以明上下、前后、表里,其義一也?! ∈枪嗜栔x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合,少陽為樞。三經(jīng)者不得相失也,摶而弗浮,名曰一陽。” “摶”,音團,余篇同?! ≌撊栔x合,自其離者而言之,太陽為開,陽明為合,少陽為樞;自其離而復(fù)合者言之,舍合則不能開,舍開則不能為合,舍開合則不能為樞,是三經(jīng)者不得相失也。若不開、不合、不樞,摶聚凝一而弗浮,但命日一陽,所以申明三陽之至微而為合者如此。 ……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