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國際廣播1 作者:陸士楨 頁數(shù):258
內容概要
青少年參與所涉及的問題極其龐雜,需要我們廓清源頭,追蹤過程,透視實質,正視障礙,為建構全面的青少年積極發(fā)展理論奠定思想和實踐雙方面的基礎。 這本論文集從會議征稿到編輯出版,其間經過了很長時間,這一方面歸咎于編者雜事纏身,時間不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編者始終覺得,青少年參與和青年文化這兩個與青少年發(fā)展理論密切相關的主題內涵龐雜,學術界眾說紛紜,本書也未能涵蓋上述兩個領域的所有關鍵問題。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這本書也許對進一步探討青少年參與和青少年文化問題能有所貢獻。這也是我們所期待的。 本書中來自中國、韓國、法國、日本、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集中就青少年當下最熱點的問題,如:畢業(yè)生失業(yè)、青少年弱勢群體、韓流、偶像崇拜等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
書籍目錄
陸士楨 當代大學生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角色與功能Jean Charles Lagree 青年 、公民權利及政治參與:源自歐洲經驗的概念發(fā)展不破和彥 日本青少年的人權Susan Ryan Jan Schnorr 阿拉斯加人員培訓早期干預項目Andre B.Rosay 為青年過度期提供服務鄭鋼 當代中國青年偶像崇拜的調查報告段春明 游新 農村校外兒童權益保護的探討郝銀鐘 劉哲 論前科消滅制度對青少年犯罪人社會參與機會的影響Chi-Sun Oh Joo-Man Kwon 韓國青年的政治參與:現(xiàn)狀與未來劉帆 本科畢業(yè)生和專科畢業(yè)生失業(yè)對比分析——類型、成因及對策陸玉林 張羽 中國城市弱勢青少年群體增權問題探析Jean Charles Lagree 對青年文化的反思陸士楨 治理網絡游戲成癮是青少年成長發(fā)展輔導的系統(tǒng)工程Hye-yong Jo 想象的全球化和現(xiàn)實體驗的全球化——“韓流”與中國留學生真實感知的韓國Lee Kyong-sang 從世界杯“街頭喝彩”看韓國青少年文化的特性盧德平 “韓流”的符號學反思楚衛(wèi)平 從電影看都市青年的愛情流變王甫 韓劇在中國:收視特征及文化動因分析陳生洛 中國大學生眼中的韓國戚鳴 劉朝霞 新聞娛樂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新聞需求調查研究王微 當代中國青年偶像崇拜的調查報告
章節(jié)摘錄
當代大學生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角色與功能 三、和諧社會建設中大生角色與功能的悖論及其解決 在肯定大學生群體對于和諧社會建構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由于大學生作為職業(yè)學習者的特殊生存狀態(tài),因此對于和諧社會建設的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未來的預期。所以,特別需要通過適當?shù)囊龑苿悠鋸膶W習階段向未來和諧社會建設的主體力量的轉變,并為實現(xiàn)這種職能的轉變克服其現(xiàn)階段所表現(xiàn)出的弱點和缺陷。我們認為,目前大學生群體存在著以下幾種典型的弱點,不利于其朝向建設和諧社會的中堅力量的轉變。 第一,大學生群體面臨著角色轉換與角色定位的困惑?! ‰m然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為更多的人帶來了上大學的機會,從長遠看對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正功能。但是,大學生如何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并借助知識的力量實現(xiàn)社會階層的提升,需要盡快完成角色的轉換和定位。目前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難的問題為大學生群體實現(xiàn)角色轉換設置了初始階段的障礙,部分大學生在就業(yè)之后一段時間內與社會中產階層中具有較高經濟收入群體之間形成的反差又構成了第二階段角色轉換的障礙。雖然大學生在完成高等教育學業(yè)之后立即具備社會中間階層所獲得的文化權利和社會聲望,但經濟處境的改善與致富機會的獲得,常常和文化、社會聲望發(fā)生脫節(jié),或者并不完全同步,這就和原初部分社會底層家庭以經濟地位的提升為首要目標的大學教育觀發(fā)生尖銳的沖突,表現(xiàn)在大學生身上,即成為典型的畢業(yè)綜合焦慮癥。從知識的轉化功能看,處于這種狀態(tài)的大學生往往面臨著知識預期與知識應用的落差,進而演變?yōu)榫窕蛐睦淼慕巧Щ?。從個體角度看,這樣的心理困惑不利于大學生盡快實現(xiàn)社會分層的垂直提升,嚴重的可能還要面臨社會分層的垂直下降,因此無法實現(xiàn)其家庭原初懷有的代際社會階層提升的預期,這樣的家庭很可能因巨額高等教育投資無法立即獲得回報而產生嚴重的挫折感,從而降低對知識在社會流動中具有的重要功能的評估。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