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制》要義

出版時間:2006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德)弗里德蘭德,(美)克里格,(德)沃格林  頁數:261  字數:227000  譯者:張映偉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柏拉圖作品的篇名譯法既需要統一,也需要重擬。在本編中,我有意嘗試一些我們認為更為恰切的譯法——比如,《法義》而非《法篇》,《王制》而非《國家篇》或《理想國》。這些譯法并非不可爭議,相反,恰恰為了激發(fā)爭議。    要搞清楚柏拉圖說的是什么,必須首先從他如何說入手。如何說與說的什么沒法分開。柏拉圖的作品大多是戲劇,要么是演示式的,要么是敘述式的。惟有把柏拉圖的作品重演示或敘述一次,才能接近柏拉圖所要說的——換言之,惟有以柏拉圖的方式才有可能理解柏拉圖。    這里輯在一起的三篇論述,都是以復述柏拉圖《王制》的方式來闡釋《王制》,作者也都是有代表性的人物。

作者簡介

作者:(德)弗里德蘭德,(美)克里格,(德)沃格林  著,張映偉

書籍目錄

編者說明克呂格《王制》要義  一 《王制》所關注的問題  二 《王制》的結構和情節(jié)線索  三 全書主題與結構對觀  四 探究理想政制時的玩笑和嚴肅  五 政治、哲學、教育  六 為什么回到“詩”?弗里德蘭德《王制》章句  一 《忒拉緒馬霍斯》  二 《忒拉緒馬霍斯》的插入:充滿敵意的反對力量  三 格勞孔和阿德曼托斯的發(fā)言:反對力量的新表述  四 國家共同體的起源  五 護衛(wèi)者的教育  六 結束——臨時的——城邦建造  七 尋找正義  八 二波浪頭  九 《王制》的核心定律及其證明  十 哲人的教育以及哲人融入國家整體的教育  十一 敗壞  十二 最后的攀登  十三 作品的神話線索  十四 柏拉圖的理想國的存在方式沃格林《王制》義證  一 《王制》的結構  二 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  三 反抗腐敗的社會  四 建立秩序  五 秩序的瓦解  六 尾聲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柏拉圖本人在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這源于他思想中固有的貼近生活的特點,以及他在哲學對話中繼續(xù)蘇格拉底以對話進行研究的風格。他常常應用一些比喻和神話,這是因為他的哲學本身固有一種結構上的困境。而《王制》就以一種能夠明明白白、有根有據的方式給我們指出這種內在關聯。因為,如果哲學是走出洞穴的上升之旅,那么它總是從可干世界出發(fā);如果它必須不斷重復著上升下降的旅程,那么它就總要不斷地落回到可感世界中。如果哲學總是只以假設的方式,從存在者的原型出發(fā),研究原型中的存在者,如果哲學因此(正如《斐多》和《斐德若》所稱的)只是回憶起真實事物,那么它就不能沒有那些反映著原型的影像。因此,蘇格拉底不能僅僅以理性的對話來談論那必須觀照的事物;他也不能只是依靠數學學科中真實事物的那些容易理解的純粹影子性的圖形;他必須以可感的景象作輔助手段,并且講述故事(神話),也就是說,他必須做詩。若從他意在科學的角度衡量,這無疑只是一種糟糕的甚至(如《斐多》所指明的)悲劇性的權宜之計;但它確實是在哲學探討的結構性困境中完全不可避免的權宜之計。由于觀照與理解的不充分——這種不充分總是存在著的——原本必須“合乎邏輯的”話語變成了“神話的”話語。舉例明之:政制與正義的“草圖”就被賦予某種神話的特征,并且認識在多大程度上沒有充分完成,神話的特征就相應有多么濃厚(376,501e)。因此蘇格拉底能夠——在這兒同在別處一樣——在最后只借助神話就說出真正總結性的話。哲學作為“單純的”哲學在柏拉圖那兒是富有詩意的。  可是,蘇格拉底又對他本民族的偉大詩人們筆下形象生動富有詩意的描寫,流露出簡直令人感到荒唐可笑的不理解,這怎么解釋呢?怎么能對詩意表達的本質作出如此錯誤的認識,以至于因此而責問荷馬,他是不是在他所描寫的戰(zhàn)爭、政治和教育方面的“專家里手”呢?     P37

編輯推薦

《柏拉圖注疏集:王制要義》編輯推薦:這里輯在一起的三篇論述,都是以復述柏拉圖《王制》的方式來闡釋《王制》,作者也都是有代表性的人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王制》要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條)

 
 

  •   想來想去,王制可能比理想國更好!
  •   書的內容很翔實,觀點也很好。編者選了三位學者的一些見解,大體上,三位學者沒有提出,而且在同一問題上形成問題的互補。 我相信讀了這本書,會對《Republic》有深刻的理解!
  •   三個人的解讀,各有特色,讀原本還要看疏解,就像中國古代經典
  •   非常好的書 很值得購買 推薦
  •   不錯的一本書值得收藏
  •   很好的書。一直沒下決心買,來當當看看,最終還是買了。
  •   為什么翻譯成《王制》?好生奇怪!還是要符合古希臘生活為好
  •   《理想國》無疑是哲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想要讀懂柏拉圖的思想是困難的,而《王制要義》就是一本對其解釋的書,它收錄了三位國外名家的作品,也許會給你以啟發(fā)。還有,這本書也同樣很有難度,最好先把《理想國》看過兩三遍再來看。
  •   好吧,就算我沒看懂,完全無感。
  •   從書名就知道此書是對《王制》的解讀,因此,讀柏拉圖的《理想國》不得不讀此書,此書解讀細致,讀后大有裨益,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很喜歡。
  •   我終于變成vip了貌似現在vip只能買書了
  •   劉小楓他們嘗試用具有中國傳統底蘊的語詞,重新表述“五四”啟蒙以來流入中國的西方(現代)概念,以期起到貫通古今,反思現代性的效果。
  •   劉小楓一拔學人的雄心由譯名即可見一斑:學淹中西,貫通今古.
  •     竊以為這本《王制》的輔助讀物,比布魯姆那本更適合入門一些。
      
      這本《王制要義》的好處在于里面的三篇文章都是采用的復述柏拉圖原著的戲劇性發(fā)展的方式來解讀的,非常有利于對《王制》本身,尤其是宏觀,的理解。
      
      至于里面具體的闡述,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過向來柏拉圖的東西都通常變成是“六經注我”的東西。何況如同基爾凱郭爾所講,柏拉圖的東西(借由蘇格拉底之口)到處都充滿了反諷,以至于他自己的意圖都快要被淹沒不見了,而色諾芬對蘇格拉底過于敬畏,又把蘇格拉底夸大了,反而是阿里斯托芬筆下的蘇格拉底可能是最真實的。
      
      不過歸根到底,《王制要義》只是《王制》的輔助。要深入洞悉柏拉圖,還是得把精力放到《王制》本身。不過話說回來,一般的人又不懂希臘語,只怕還是得多多借助其他人的解讀來理解柏拉圖。
  •   色諾芬的蘇格拉底更像一位“紳士”而非哲人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