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海鷹揚

出版時間:2008-01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司馬翎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劍海鷹揚》為司馬翎武俠創(chuàng)作巔峰時期作品。書中對于武術之精神層次多所著墨,首創(chuàng)以精神、氣勢確知的開學原理,令人軟佩不已。舉凡“心錄修煉”、“氣機感應”、“以意克敵”及“執(zhí)簡馭繁”,無所不包,精辟無比,加之氣魄萬千的斗智場面,更使其想象力與構造力臻達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高遠境界。
小說開頭寫翠華城被屠,城主羅希羽被黑道魔頭——七殺杖嚴無畏擊成重傷后死去。而羅希羽的兒子羅廷玉逃脫后苦練武功,成為天下“刀君”,出山報仇。經(jīng)過種種曲折奇遇艱難險阻,“一代魔王,終于伏誅”。羅廷玉 “把翠華城從一片廢墟中,逐漸建造起來”,最后一舉迎娶了三位美貌新娘:劍后秦霜波,才女端木芙,西域佳麗蒙娜?!捌冉哑谥畷r,水陸兩路,武林人物之多,可說是盛況空前。

作者簡介

——還珠以降、金庸之外,最具才華者——武林奇葩——武學巨匠——超技擊俠情派奇才——武林智多星——臺灣武俠龍頭——超拔臥龍生、諸葛青云,引領古龍、黃易,思想深度、武學創(chuàng)見、雜學運用堪比金庸司馬翎(1933-1989),本名吳思明,廣東汕頭人,自幼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文藝基礎深厚。1947年隨家人移居香港,開始接觸還珠樓主、白羽、王度廬、朱貞木、鄭證因等人的武俠小說,對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等書尤為喜愛。1957年至臺灣入政治大學政治系,始終不能忘情于武俠小說,大二時試作《關洛風云錄》,并一舉成名,繼而休學一年,集中時間與精力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獲得更大名聲。大學畢業(yè)后,雖擔任過報社記者、編輯等職,但其主要精力仍用于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發(fā)表了很多作品,在當時臺灣受到熱烈歡迎。先后署有“吳樓居士”、“司馬翎”、“天心月”三個筆名。他的創(chuàng)作全盛期從1958年開始,以1965年為界分為前后期,到1971年他改行經(jīng)商,停止了武俠小說的集中撰寫。后來偶有所作,但已不能與其以往之作品媲美。1989年逝世于故鄉(xiāng)汕頭,可謂盛年早逝。司馬翎為臺灣武俠“三劍客”及“四大天王”之首,文筆清新脫俗,間有現(xiàn)代意味,尤善于運用推理手法鋪陳故事情節(jié),又常在刀光劍影中巧妙注入一段武學闡釋或人生哲理,令讀者心領神會,收獲良多。其作品斗智斗力處往往令人拍案稱絕,首創(chuàng)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在情感描寫方面,則善寫男女主人公為情所困的心理變化。他被稱為“超技擊綜藝俠情派奇才”、“武林奇葩”、 “武林智多星”、“還珠以降金庸之外最具才華者”,對古龍、黃易、上官鼎、易容、蕭逸、蕭瑟等武俠小說家都有極大影響。

書籍目錄

第1章 血洗孤城第2章 唯我獨尊第3章 妙計巧連環(huán)第4章 江湖兒女心第5章 刀君劍后第6章 臥薪嘗膽第7章 詩酒雅集第8章 劍氣揚威第9章 慈悲為懷第10章 超人魅力第11章 護法之戰(zhàn)第12章 君在何方第13章 仙子查奸第14章 品花鑒石第15章 爐邊清談第16章 大開殺戒第17章 豈忍卿死第18章 且赴盛宴第19章 大敵當前第20章 見微知著……

媒體關注與評論

名家評價在臺灣早期的武俠小說家中,我唯一“迷”過的只有司馬翎,他算得上是個天才型作家。記得當年為了先睹為快,我?guī)缀趺刻於即谡嫔泼莱霭嫔玳T口,等著看司馬翎的新書。后來一集追一集地等煩了,一時技癢才學著寫武俠小說?!琵埼易钚蕾p的武俠作家唯有金庸與司馬翎,尤其是司馬翎,我覺得他是目前臺灣武俠界的第一把交椅,他的作品非常有內(nèi)涵,而且對人性的刻畫入木三分、大膽直接,非常真誠、毫無虛假,卓見哲理、俯拾即是……創(chuàng)造出一個能夠自圓其說、有血有肉的武俠天地!……我在武學方面所重視的精神與氣勢,是受了司馬翎的影響?!S易(司馬翎)并不是在梁羽生、金庸的早期作品影響下從事創(chuàng)作,而是在舊派武俠小說的熏陶下走入這一領域的。換言之,他終于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杰出作家之一,完全是自己探討的結果,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ㄋτ谌诵缘膹碗s性的描繪,不但為舊派武俠小說所無,而且也是在梁羽生和金庸的早期作品中所未見的。——復旦大學杰出教授、中國文學史專家、武俠小說研究學者  章培恒《纖手馭龍》把江湖歷練作為創(chuàng)作主旨,把人生體驗作為創(chuàng)作的基石,證明司馬翎是一位了不起的智者,他不愧是位天才作家。對《纖手馭龍》的閱讀,不僅是武俠小說的閱讀,同時還是一段歷史的閱讀和一種厚重的人生閱讀?!袊鋫b文學學會會長、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教授  寧宗一把斗智提升到與武功并駕齊驅的地位甚至更高一籌,是司馬翎對“武學”的最大貢獻。司馬翎通過層出不窮的奇遇和美不勝收的斗智,展現(xiàn)了人性的精妙深微,謳歌了人類的無窮智慧,為中國的武俠小說開創(chuàng)了獨樹一幟的一大宗派。在今天21世紀大陸新武俠崛起之際,本人鄭重指出:司馬氏劍法是值得新一代作家認真繼承并發(fā)揚光大的?!麑W者、評論家,北大中文系教授  孔慶東我生平最開心的享受就是捧一本好看的武俠小說來欣賞一番。現(xiàn)今我坐飛機長途旅行,無可奈何,手提包中仍常帶白羽、還珠、古龍、司馬翎的武俠舊作?!鹩箙窍壬ㄋ抉R翎)的文字清新流暢,略帶新文藝之風,一反過去講故事的老套。武俠小說之中所謂“新派”,吳先生有首先創(chuàng)造之功;譽之為“新派領袖”,實當之無愧?!_灣真善美出版社創(chuàng)辦人(始于1950年)  宋今人 “智慧型”的女俠,是司馬翎最鐘愛、最樂于刻畫的,因此出現(xiàn)的頻率也最高。同時,司馬翎所賦予女性的“自主性”,實際上無異暗示了“女權”的未來的合理發(fā)展?!_灣師范大學國文系教授、“中華武俠文學學會”會長  林保淳司馬翎以修習密宗的經(jīng)驗及融合道家“太上感應”之說再創(chuàng)造出了“心靈修練”、“氣機感應”、“以意克敵”及“執(zhí)簡馭繁”等等精神力量,對手正在“思考”施展何種招式,都能先一步出手封住其意圖,并蹈瑕抵隙,攻其必救。這種寫法在《劍海鷹揚》中更蔚為大觀?!_灣大學校長 李嗣涔客觀分析司馬翎作品,約略有五大奇處與眾不同:一、他是臺灣最早的“新派武俠”先驅者之一,兼有“舊派武俠”之長。二、他的小說最具“綜藝”特色,凡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各種雜學,靡不畢具,且兼容并包。三、他的小說最擅長結合玄學與武學原理,多發(fā)人所未發(fā),獨具創(chuàng)見。四、他的小說人物最講究身份、氣度、門派、來歷,而層次井然,合情合理。五、他的小說故事最注重推理,而寫“攻心為上”的正邪斗智,更有波譎云詭之妙?!~洪生

編輯推薦

——古龍寫作的啟蒙源頭  黃易寫作的靈感源泉——“蒙塵的明珠”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劍海鷹揚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本來書的內(nèi)容很精彩,司馬翎的顛峰之作。 只不過收到的這套書品相實在一般,有一本沒有書腰,另一本書腰也是破損的,兩本書顯舊,估摸九新左右吧,遠不及本人在淘寶購買的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的司馬翎的《飲馬黃河》《檀車俠影》成色新,甚至還比不上在孔書網(wǎng)購買的二手《帝韁爭雄記》《纖手馭龍》成色新。 而且運費收25元僅直貴得離譜,發(fā)的百世匯通快遞一點不快,收的順豐的價格到貨速度是郵局的速度,我在孔書網(wǎng)購買的《纖手馭龍》,購買時間比之還要慢子兩天,賣家包郵發(fā)韻達快遞,到貨居然還比這套《劍海鷹揚》早一天到。同是北京發(fā)的貨。
  •   有錯別字誒~但是書還是好好看的呢!?。?!
  •   膠裝,封皮掉了,其他還行
  •   其他作品趕快出版??!
  •   司馬大師的故事確實不算俗套,不枉我花了五十多塊錢。對于書的質(zhì)量,我要說,還不錯。當然,這只是一般意義上而言。對于大愛此君作品的讀者來說,自然不算精美。但與一般小說相比,還是達到了一定水準。看了幾十頁,也沒什么錯別字。字體又不算小,看著挺舒服,頁邊距也沒有很少,不會妨礙閱讀。這個故事應當是司馬翎相當出眾的一部了吧。
  •   卓越你們也好意思把破損的書發(fā)給我,做的太不地道了!你們就這么對待你們的客戶嗎?,今后還怎么在你們這買書。另外,此書的版本質(zhì)量太差勁了,除了封面設計的還行外,無一可取之處。紙張質(zhì)量太粗糙,印刷排版局促,滿頁都是字,叫人怎么看,給人感覺就像盜版書一樣。還是真善美授權的呢!真善美就出這種質(zhì)量的武俠書???... 閱讀更多
  •   看現(xiàn)在的武俠小說同科幻有什么不同呢!還是司馬的小說能看得進!推薦!只有三冊作品!什么時候有全本,08年期待!
  •   拿到了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司馬翎小說《劍海鷹揚》(上、下)、《帝疆爭雄記》(上、下)、《纖手馭龍》(上、下)。因昨天方拿到書,故而只看過了《劍海鷹揚》上冊,其余二書是否如此,還未知曉。... 閱讀更多
  •   看到在舊雨樓清風閣司馬翎專區(qū)有人說這個新版封面太卡通化,緊接著就有人說看了這精美的裝幀很激動,——蒼天有眼啊,司馬公的作品終于回來啦;看這2008版足已。又有人說,他當天就定購了一套,等著由卓越送來。不管怎樣,這新版的裝幀是亮麗得多了。
  •   這個封面比起以前我看到的司馬翎作品的兩個版本,還是很清朗的。只是看過上面《纖手馭龍》(上、下)的封面以后,覺得既然是上、下冊,何不都用交錯開的上下兩個封面的形式,也好讓人一目了然。... 閱讀更多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