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線裝書局 作者:魯迅
內容概要
雜文(也被魯迅稱之為“雜感”或“短評”),在中國是古已有之的。而現(xiàn)代雜文的興趣、發(fā)展和繁榮,則是和魯迅的名字分不開的。在魯迅的筆下,雜文成為一種自由地摹寫世相、描述見聞、評說人事、言志抒情,內容無所不包、思想啟蒙和反抗現(xiàn)實的使命,從而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和獨特完美的藝術形式,攀上了中國文學的高峰?! ◆斞傅碾s文是他文學作品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通過他的雜文可以了解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也可以了解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破落封建家庭出身。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留學日本學醫(yī),后棄醫(yī)從文。1909年回國。五四運動前后在北京參加《新青年》雜志的編輯工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并開始大量寫作小說、雜文等文學作品。1927年后居上海,參與組織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為中國左翼文化運動的實際領導者和旗幟。生前出版小說集三種,散文集二種,雜文集十五種,通信集一種,文學史著作二種。在翻譯外國文學和整理中國古籍方面也成績卓著。其著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匯編為《魯迅全集》(十六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輯錄古籍叢編》(四卷)。
書籍目錄
導讀知識鏈接所謂“國學”即小見大我之節(jié)烈觀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智識即罪惡看鏡有感戰(zhàn)士和蒼蠅夏三蟲小雜感小品文的危機估《學衡》“以震其艱深”娜拉走后怎樣——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文藝會講未有天才之前——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七日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友會講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青年必讀書——應《京報副刊》的征求忽然想到(一至四)忽然想到(五至六)雜感北京通信導師忽然想到(七至九)燈下漫筆雜憶我的“籍”和“系”補白論“他媽的!”十四年的“讀經”這個與那個送灶日漫筆談皇帝“死地”記念劉和珍君空談無聲的中國——二月十六日在香港青年會講略論中國人的臉答有恒先生可惡罪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九月間在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講在鐘樓上——夜記之二扁流氓的變遷……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