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談吃

出版時間:2006-10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作者:汪曾祺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談吃不能就吃論吃,一本菜譜又有什么趣味呢?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圍,怎么個來歷說得頭頭是道、烘托得恰到好處。用真實(shí)細(xì)膩的語言,表達(dá)了無限的生活熱情和雅致的韻味,是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學(xué)拉得最近的人。

作者簡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43年昆明西南聯(lián)合大學(xué)畢業(yè)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學(xué)國文教員和歷史博物館職員。1946年起在雜志上發(fā)表小說。1950年后,在北京文聯(lián)、中國民間文學(xué)研究會工作。1962年調(diào)北京京劇團(tuán)(后改北京京劇院)任編劇。短篇小說《受戒》和《大淖記事》曾獲獎。主要著作有:小說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寂寞與溫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橋集》、《塔上隨筆》,文學(xué)評論集《晚翠文談》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汪曾祺談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jì)31條)

 
 

  •      i do not have sogou but want to write someting about his book.
      here it is ,something like the water vegetable.fluent and genter with plant smell and food ,it is a guy with a happy eating hehe
  •     我喜歡這個老頭,我喜歡他筆下的茶館,他筆下的云南菜,哈哈,我每次讀,都會想,這老頭怎么能吃這么多東西呢。哈哈哈哈,作為一個年輕的吃貨,這是今生必看的書。
  •     在汪曾祺眾多散文當(dāng)中,對于飲食的描寫無疑是怎樣都無法讓人忽視的。正因?yàn)榇罅康膶γ朗车拿鑼懀彩顾c陸文夫并稱為“文壇上的美食家”,雖是文人,卻寄情于美食,喜歡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 鮮魚水產(chǎn),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都呈現(xiàn)在他的筆下,他出生高郵,少年去昆明留學(xué),而后在上海教書,又于北京結(jié)婚長住。期間還被下放至塞北農(nóng)村。他這一生,地域跨度之廣,不可不謂豐富。也正是因?yàn)槿绱?,才使他嘗盡南北方各地菜肴,寫下關(guān)于不同菜系的各種文章。其中有篇名為《五味》的文章,也許大家會有一種感覺,原來生活中的瑣細(xì)的飲食風(fēng)俗也能寫成文章。的確,汪曾祺不僅能寫,而且還將其寫得有滋有味,妙趣橫生。這主要得益于作者對生活對美食的熱愛和關(guān)注。我們說一位作家的文章好,好在什么地方?一是他對生活的體驗(yàn)、認(rèn)識深刻,是我們所沒有意識到的,再就是他寫出了大家心里想到了,但卻沒有說出來的認(rèn)識、道理和體會。就拿對五味的愛好來說,山西人愛吃醋,四川、湖南、湖北人愛吃辣,廣東人愛吃甜,……我們都知道,而且有不少或曰“細(xì)節(jié)”的小故事,比如,“山西老鄉(xiāng)愛喝醋,繳槍不繳醋葫蘆”啦;火車一開入娘子關(guān),響聲就變成“喝醋”“喝醋”啦。等等。誰也沒想到它們能成為寫文章的素材。看起來,對生活的熱愛,應(yīng)該包括它的方方面面,自然 “吃”也是一項(xiàng)重要的方面,“民以食為天”,很是有道理的。而另一一篇文章——《胡同文化》,也是汪曾祺散文中的名篇,里面就提到了北京人的吃飯,如同本篇所寫到的北京人愛吃“蝦米皮熬白菜”的習(xí)慣,還寫到“北京人易于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zhì)要求不高。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不同的是,本篇所寫是說人們對食物的習(xí)慣,而《胡同文化》中,則是把這種習(xí)慣與北京人的心理,實(shí)際上是文化,緊緊地連在一起進(jìn)行分析的。對身邊事物進(jìn)行理性的、文化的分析,是必要的。但是,對生活積累后,精心選擇細(xì)節(jié),合理組織成文,再運(yùn)用具有感染力的語言,同樣能打動讀者的心靈。
      就像本篇文章,再回到山西人的喜歡吃醋的問題,汪曾祺在文章的開頭就以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但是作為山西人,我們想一想,山西人的吃醋究竟是緣于什么呢?是不是因?yàn)樯轿魅讼矏鄢悦媸常么渍{(diào)味,才更突出其美味呢?如同南方人的吃辣是因?yàn)闅夂虺睙?,辣有?qū)濕的作用一樣;再就是山西五谷雜糧豐富,特別是晉北一帶盛產(chǎn)高粱,用來做醋是很好的原料。這是地域方面的優(yōu)勢;再一點(diǎn)大概就是習(xí)慣的作用了。生于茲,長于茲,老鄉(xiāng)每年要做一大缸醋,每家飯桌上頓頓離不開醋壺,吃面要有醋提味,炒肉要用醋去腥。到飯店吃飯,將空碗碟倒點(diǎn)醋涮涮,等于消了毒。家里有人感冒,怕傳染別人,鍋里放點(diǎn)醋,在火上熬熬,等于空氣中殺了菌。還有多吃醋可以美容,常吃醋能軟化血管,洗頭發(fā)加點(diǎn)醋可使頭發(fā)柔軟亮澤等等。吃醋、用醋簡直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xiàng)內(nèi)容。久而久之習(xí)慣養(yǎng)成,自然山西人是離不開醋的了。這種習(xí)慣,在山西算不了什么,但外地人看來,就成了新鮮事了。這樣循序漸進(jìn)的方式,一步步的揭開讀者的疑問。這樣的寫作方法在其飲食文章中數(shù)不勝數(shù)。
      
  •     身邊常有這樣或那樣的吃貨,他們不僅知道哪些地方有好吃的,而且能夠做得一手好菜,讓人驚訝不已。過去對吃的東西都不講究,只為果腹而已。而今凡事都得親力親為,所以不得不重視起吃的質(zhì)量。正如汪老所言,大抵上好吃的菜都是饞人給琢磨出來的。
      
      說起吃來,除品嘗味道外,偶爾關(guān)注食物背后的故事也頗有意思。這本書談到了北京、江蘇和云南一帶的諸多吃食,這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作者對那兒深沉的情感。一個人最精華的時間都集中在年輕的時候,故而那段時間給人的印象往往最深,甚至很多習(xí)慣都難以改變。我老板雖然已經(jīng)加入外國國籍二十余年,可是早晨吃豆?jié){、油條、榨菜的老習(xí)慣依然改變不了,到了這么冷的天,清早還得驅(qū)車前往中國超市買油條。每當(dāng)朋友談起小時的吃食,雖然我未必喜歡,但也往往深有體會。可是小時候的味道現(xiàn)在再也吃不到了。剛讀大學(xué)那會,幾個武漢的同學(xué)就一直抱怨,怎么早上沒有熱干面賣呀,可好不容易他們在校外找到一家湖北餐館,卻發(fā)現(xiàn)那里的熱干面倒和涼拌面沒有多少區(qū)別,最終失望而去。
      
      對于我來說,從小“口”濡“舌”染的吃食就是“米粉”了。在上海讀書時,和同學(xué)一起吃米粉,就有北方同學(xué)說,為啥不吃面呀,面不好吃多了?我想,沒有站在灶邊上等廚師炒扎粉出鍋的體會,肯定很難理解為什么米粉那么誘人?,F(xiàn)在在外面,偶爾邀請朋友來家里,常常被要求做一盤炒扎粉,可能是因?yàn)樘爰亦l(xiāng)的食物了吧。雖然同在江西,南昌的同學(xué)喜歡吃拌米粉,而景德鎮(zhèn)的同學(xué)倒是常吃煮米粉,也算是地域口味的差異了。
      
      我很喜歡聽每種菜肴背后的典故或者發(fā)生過的事情。一道簡單至極的菜式,反倒會因?yàn)橐恍┝鱾飨聛淼墓适?,讓我這個食客胃口大開。我并不懂很多烹飪技巧,大部分蔬菜、肉類我都分不清楚,可吃這個行業(yè)對我來說真的比較簡單,用不著像歌唱比賽評委那樣說各種專業(yè)術(shù)語,凡是我喜歡的,我只需要說一聲“好吃”,就能夠讓辛苦烹飪的師傅露出滿意的微笑。
  •     自從中學(xué)的時候拜讀了沈從文和汪曾祺兩師徒的文章之后,我就喜歡上了他們平淡質(zhì)樸的文風(fēng)。其實(shí)之前就想買這本書的,不過看到書評里很多人說排版錯字不少,就猶豫了。今天看到讀書會的活動里有這本書,于是下了決心買了。本人是浙江人,跟汪老的老家比較近,因此對汪老在書中家常酒菜中提到的一些比較熟悉。比如第一個菜:拌菠菜。這個其實(shí)是汪老從拌薺菜發(fā)展而來的一道菜,拌薺菜在江浙一帶是比較常見的。既然是關(guān)于吃的書,汪老提到做菜必須要有想象力,書中就有他自創(chuàng)的塞陷回鍋油條,可見汪老在對于做菜是頗動腦筋的。至于書中提到的其他地方的菜肴,本人大多沒吃過,只能腦補(bǔ)流流口水了。
  •     
      只有當(dāng)我不再靠著復(fù)刻味道來過活的時候,當(dāng)年買了提高業(yè)務(wù)的大師談吃系列才能毫不功利也心甘情愿地看下去。生活在別處,端的是個真理。
       《汪曾祺談吃》看完了,名家的嘴里,聽的是風(fēng)土,要找好館子未免失望。每人有每人的口味,按圖索驥的呆板只能自己呼上當(dāng)。比如老汪說昆明一處的炒菠菜極好,為什么好呢?油極大,火甚勻,味極鮮。單油極大這一點(diǎn)看得我就胃酸了一下。他還和蔡瀾一樣都推崇袁子才的說法,素菜要葷炒的原理,青菜這種至素自然要豬油才能來相配。想起我那一味愛齋的母上大人當(dāng)年第一次吃到豬油炒的牛河時,通身一個寒戰(zhàn),雖未吐出來,但胳膊上的雞皮卻是“粒?!痹谀俊K袈犅劆柕妊哉?,不但要大搖其頭,還必然要搬出一堆動物油脂引發(fā)冠心病、腦血栓、高血壓、脂肪肝,總之動物食品就是萬惡之源的道理來。
      所以,寫?zhàn)^子的都是美食記者干的差事,名流們都是說故事的。關(guān)鍵不在乎吃的這東西在哪個巷子口的哪個招牌下,而是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和誰,在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中吃的。
      汪曾祺是真的愛西南聯(lián)大,想必那時候反而是他最吃不到什么的時期,可是寫聯(lián)大女生啃胡蘿卜都能讓看得人聽出喀嚓聲兒來,那分明根本就不是沒有水果,沒有零食的苦楚,反而在我腦里形成了聯(lián)大的蘿卜美如梨的錯覺。還邊嚼蘿卜邊談詩歌,現(xiàn)世已無這般的干劈情操了吧。
      啃蘿卜尚且已經(jīng)如此了,更不要說各種米線、餌塊、乳餅、乳扇、雞樅、牛肝菌、汽鍋雞了。愛聯(lián)大,自然也連帶著愛了昆明。所以他說,宜良的石榴甩白馬石榴九條街,黃桃可以當(dāng)飯吃,糖炒栗子甜味透心,萊陽梨、煙臺梨、河北梨跟寶珠梨都不是一個味兒,賣梨的方法,必須十個十個買也被老汪認(rèn)為可愛。我記著以前還看過他寫聯(lián)大有人偷雞的故事,不齒之事都興味盎然。唯一還能跟滇系菜肴在老汪心里抗衡一下的,也就是從小吃慣了的淮揚(yáng)菜了。
      再到北京,再到下放,一同出現(xiàn)在的飯桌上的變成了團(tuán)里的同志、縣里的干部、招待的書記之后,頓時天地失色,日月無光。就算吃的是手把羊肉,能感受到東西的確是珍饈,文字卻看不到原來那種滴著水的靈氣了。寫馬鈴薯的那篇,更是個流水賬,一肚子的幽怨不用傷懷的字眼也遮掩不住。帝都人的保守、自大也能再三感受,比如早期不懂吃苦瓜,比如有人吃了口藠頭,丟了句:“還不如吃糖蒜呢。”雖無褒貶,暗自腹誹也能看出。
      想起這次的成都,一碗面半碗油還是紅油的狀態(tài),若是在廣東,可能連館子也不會走進(jìn)。就算胖了兩三斤,冒痘百八顆,還真是要卷著麻酥酥直哈氣的舌頭說好吃。吃飯的上上品是跟喜歡的人在美麗的日子,美好的地方吃喜歡的東西。但如果只有一個條件能達(dá)到,我希望那個喜歡的人能依然在那里。
      
      
  •     【文化】
      
      四家的“蔡”本來是蔡京,因?yàn)樗菈娜?,后來才換成了蔡襄。
      
      袁枚《隨園食單》:葷菜素油炒,素菜葷油炒。
      
      據(jù)說張家口的確有一個堡里的豆腐能用秤桿勾起來走山路。
      
      北京的豆腐腦過去用羊肉口蘑鹵,好羊肉和黑片蘑,還要加蒜泥。
      
      領(lǐng)袖的胃口很好,也很富于中國特色。據(jù)說他年輕時常吃長沙火宮殿的油炸臭豆腐干,解放后
      
      還去吃過,說了一句話:“火宮殿的臭豆腐還是好吃?!蔽幕蟾锩陂g火宮殿的影壁便出現(xiàn)
      
      了兩行大字———“最高指示:火宮殿的臭豆腐還是好吃?!?br />   
      東安市場拐角處解放前有家肉店寶華春,有一種酒菜:豆腐皮切細(xì)條,在醬肉湯內(nèi)煮透,微干
      
      ,既吃。
      
      揚(yáng)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鼻盀楹炔?,后為洗澡。
      
      三年災(zāi)害時期,對十七級干部有照顧,每月幾斤黃豆,一斤白糖,是為“糖豆干部”。
      
      綠豆軋的面條叫雜面,《紅樓夢》里尤三姐說:咱們請水下雜面,你吃我看。意思是雜面要下
      
      到羊肉湯了,清水下是沒有吃頭的。
      
      加了“胡,番,羊”的都是外國來的作物。
      
      徽菜是徽州菜,不是安徽菜。特點(diǎn)是味重油多。臭鱖魚是突出的代表作。據(jù)說過去貴池人以魚
      
      簍挑鱖魚至徽州賣,路上得走幾天,至徽州,魚已發(fā)臭,徽州人烹食之,味極美,遂為名菜。
      
      我們在合肥的徽菜館中吃的,鱖魚是新鮮的,但煎熟后澆以臭鹵,味道也非常好,不失為使人
      
      難忘的異味
      
      吃著鯉魚不禁想起《水滸》。吳學(xué)究往碣石村說三阮撞籌,借口便是“如今在一個大財主家做門館教學(xué),今來要對付十?dāng)?shù)尾金色鯉魚”。此地特重鯉魚,由來久矣。不過吳用要的卻是十四五斤的。十四五斤的鯉魚,不好吃了。這是因?yàn)閷憽端疂G》的施耐庵對吃黃河鯉不大內(nèi)行,還是古今風(fēng)俗有異了呢?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宋江在琵琶亭上,忽然心里想要魚辣湯吃,“便是不才酒后,只愛口鮮魚湯吃”。宋江是鄆城人,離梁山泊不遠(yuǎn),他是從小吃慣了鮮魚的,難怪說腌了的魚不中吃。
      
      山西人還愛吃酸菜,雁北尤甚。什么都拿來酸,除了蘿卜白菜, 還包括揚(yáng) 樹葉子,榆樹錢兒。有人來個姑娘說親,當(dāng)媽的先問, 那家有幾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說明家底子厚。
      
      1947年,由越南轉(zhuǎn)道往上海, 在海防街頭吃牛肉粉,牛肉極嫩,湯極鮮,辣椒極辣,一碗湯粉,放三四絲辣椒就辣得不行。這種辣椒的顏色是桔黃色的。在川北,聽說一種辣椒本身不能吃,用 一根線吊在灶上,湯做得了,把辣椒在湯里涮涮, 就辣得不得了。
      
      中國人過去對吃鹽很講究,如桃花鹽、水晶鹽,‘吳鹽勝雪’, 現(xiàn)在則全國都吃再精制鹽。只有四川人腌咸菜還堅(jiān)持用自貢產(chǎn)的井鹽。
      
      馬鈴薯的名字很多。河北、東北叫土豆,內(nèi)蒙古、張家口叫山藥,山西叫山藥蛋,云南、四川叫洋芋,上海叫洋山芋。除了搞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的人,大概很少人叫得慣馬鈴薯。
      
      一個細(xì)心的法國人米拉德卻發(fā)現(xiàn)了怪事,公路旁的葡萄樹郁郁蔥蔥,絲毫未收到霉葉病的傷害。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葡萄樹從葉到莖都灑了一些藍(lán)白相間的東西,經(jīng)打聽,才知是園主為防饞嘴的過路人偷吃而灑的“毒藥”,由石灰與藍(lán)礬混合配制而成。經(jīng)試驗(yàn),這的確是對付霉葉病的好農(nóng)藥。從此,波爾多地區(qū)又變成了“葡萄園世界”。同時這種農(nóng)藥以“波爾多液”命名,廣泛流傳于世界。該農(nóng)藥的化學(xué)原理是石灰與硫酸銅起化學(xué)反應(yīng),生成堿式硫酸銅,具有很強(qiáng)的殺菌能力。
      
      江青一輩子只說過一句正確的話:小蘿卜去皮,真是煞風(fēng)景。因?yàn)樗矚g半夜開會,會后有夜宵,有時有涼拌小蘿卜。人民大會堂的廚師為了巴結(jié)她,把皮削了,蘿卜去皮,吃起來不香。
      
      鱖魚刺少肉厚,蒜瓣肉,嫩,鮮。缺點(diǎn)是不能放養(yǎng),因?yàn)樗浅贼~的;俗話講“大魚吃小魚”,其實(shí)吃魚的魚并不多,除了鱖魚,還有鮰魚、黑魚(鯊魚、鯨魚不算)。
      
      白酒是元朝的時候才從阿拉伯傳進(jìn)來的。宋朝人喝的都是煮酒,而不是蒸餾酒。
      
      高郵咸蛋的特點(diǎn)是質(zhì)細(xì)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蘇北名菜“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豆腐。
      
      小孩子吃鴨蛋很小心,會保留完整的蛋殼,然后晚上捉了螢火蟲放進(jìn)去,破洞那兒糊一層薄羅,好看極了。
      
      
      
      
      【各地美食】
      
      
      塞肉回鍋油條:把油條切成寸半長的小段,用手指將內(nèi)層掏空,塞入加了細(xì)蔥花、少量榨菜末
      
      或是醬瓜末的肉茸,下半開的油鍋重炸——極酥脆。汪說:嚼之真可“聲動十里人”。
      
      豬腰燉湯里放一點(diǎn)豆腐皮,可讓湯色雪白。
      
      綠豆糕,昆明吉慶祥和蘇州采芝齋的最好,油重,而且加了玫瑰花。北京的不加,噎死人了。
      
      燈影牛肉就是輕薄如皮影的牛肉?!稏|京夢華錄》里的“影戲
  •     汪曾祺的《泡茶館》我百看不厭,幾乎成誦。
      
      我始終記得里面有一段寫在聯(lián)大附近喝茶?!安桊^的墻壁上張貼、涂抹得亂七八糟。但我卻于西墻上發(fā)現(xiàn)了一首詩,一首真正的詩:記得舊時好,跟隨爹爹去吃茶。門前磨螺殼,巷口弄泥沙。是用墨筆題寫在墻上的。這使我大為驚異了。這是什么人寫的呢?”
      
      四十幾年了,這首詩汪曾祺過眼未忘,我也記得清楚。覺得好生神秘。
      汪老在世時,未善用孤狗大神。今日好事,我孤狗了一下。發(fā)現(xiàn)那根本不是什么茶客原創(chuàng)。原詩如下:
      記得兒時好,跟隨阿娘去吃茶。門前磨螺殼,巷口弄泥沙。
      但是,后邊還有兩句:而今人長大,心事亂如麻。
      作者是明代大儒陳白沙。
      
      也許幾十年前那個茶客,也是西南聯(lián)大的一名學(xué)生,修歷史或者古代文學(xué)。
      那天她想寫的是一樁心事,想寫的是心亂如麻。
      但是她只引用了前四句,卻把后兩句留在心里,化在風(fēng)中,余音杳杳了。
      這么多年來,汪曾祺的讀者甚眾,我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大家引用,多半是出自他的文章。
      眾人皆以為此詩四句為止,以為是描述童年畫卷,追憶美好情思。
      誰料想,其實(shí)前四句說的即是后兩句:而今人長大,心事亂如麻!那四句只是一個反觀罷了。
      
      世間事總是出人意表,充滿奇遇。人類制造的種種波瀾,皆未趕上運(yùn)數(shù)的波詭云譎。
      以后別再說“天涼好個秋”,過時了。要說:記得舊時好,跟隨爹爹去吃茶。
  •     以前看過他寫的《昆明的雨》,寫到蓮花池邊的一個小酒店,“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我懷疑那個地方我曾去過的,所以對于他的文字一見如故。
      
      看這本書,其實(shí)是為了在紙上重游昆明?;丶曳_一看……他對昆明的偏愛比我想象的還要厲害得多。他講徽菜只用了半頁,講川菜只用了一頁半(而且開頭列舉的幾家川菜館還是昆明的),而昆明菜的篇幅,整整用了二十頁?。ó?dāng)然,后來發(fā)現(xiàn)有些內(nèi)容略有重復(fù))如此的詳略懸殊,厚此薄彼,實(shí)在和現(xiàn)在的罐頭一樣標(biāo)準(zhǔn)的專欄文章大不同。我喜歡他這樣的極端,太有真性情了。
      
      他的《昆明菜》,不像是談吃的,倒像是回憶初戀?!拔译x開昆明整四十年了,對昆明菜一直不能忘”,這句話讓人很自然地想起“他說他愛她將一直愛到他死”。文中的癡情話處處可見:“如果全國各種做法的雞來一次大獎賽,哪種雞可以拿金牌?我以為是昆明的汽鍋雞”;“我一輩子沒有吃過昆明那樣好的牛肉”(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已經(jīng)是一位老者了);他甚至還滿懷深情地回憶起某家一位店小二的敏捷頭腦、利索的作以及不可思議的一心多用……他只在昆明呆了七年,這里既不是他生命的開頭,也不是歸宿,僅僅只是他年輕時游歷過的眾多城市之一,所以他對此地菜肴的癡情實(shí)在很難用常理解釋。只能說,愛本來就是一種沒有由來的偏執(zhí)吧。
      
      
  •     中國當(dāng)代人寫吃是一絕,但真正寫出味道來的僅有兩人。金庸和汪曾祺。金庸的《射雕英雄傳》中,黃蓉給洪七公對付好吃的,那段按理講夠精彩的了吧,但和汪曾祺相比,還是遜色。
      
      汪先生是江蘇高郵人,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他說的那道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盛產(chǎn)的咸鴨蛋和豆腐一起做著吃。
      
      先生寫咸菜也是一絕,什么醬疙瘩,春不老??梢妼τ诔赃@門學(xué)問,老先生琢磨地有多么細(xì)。
  •     這本書拿在手里有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一如汪老先生的文字,連紙的味道都那么好。君子之文如其人,也是淡如水,卻香,香到讓人無論何時看了都會覺得餓。哪怕只是他信手拈來的綠豆、莧菜,都是令人神往的美食。也許這就是心美便一切皆美,情深則萬象皆深。
  •     可以評5星。只是文章是從報刊雜志整理成輯的,用料不少重復(fù)。
      結(jié)論是我一看談吃的書就流口水,不管是餓是飽。
      汪老為食為文為人清淡為主,深得古意。旁征博引之處,也有趣,不掉書袋。
      汪老的幽默也是久違的,從容放松,反而時時令人忍俊不禁。
      
      摘一句:
      江青一輩子只說過一句正確的話:“小蘿卜去皮,真是煞風(fēng)景!”(P118)
     ?。}外話:江青還說過一句正確的:相聲就是耍嘴皮子。)
      另外,用馬齒莧花瓣對啞巴知了搞惡作劇很有意思。(P171)
  •   口水
  •   吃的文化~~~~~~~~~~~~
  •   記得兒時好,跟隨阿娘去吃茶。門前磨螺殼,巷口弄泥沙。
      但是,后邊還有兩句:而今人長大,心事亂如麻。
      作者是明代大儒陳白沙。
    多謝。這的確是好文字。
  •   記得舊時好。。。。。。。
  •   記得舊時好 跟隨爹爹去吃茶 門前磨螺殼 巷口弄泥沙 而今人長大 心事亂如麻
    記得舊時遙 喜看阿婆紡線紗 瓦凹泡新繭 院內(nèi)惹雛鴨 而今人長大 心緒淡若茶
    記得舊時小 愛卷丫小衣襟角 檐底蹲蟻巢 樹上共攀棗 而今人長大 心情恍比潮
    記得舊時淘 總嫌先生講乖巧 車馬混魚龍 睜眼樂妖嬈 而今人長大 心思飄成草
    記得舊時鬧 偏要哥哥教捉蝦 墻角挖青苔 梢頭斗知了 而今人長大 心湖蕩起潮
  •   在讀者上看過
  •   。。。。。。。。。。劉明?。?!
  •   看了一部分,實(shí)在無法看完。感覺汪此人實(shí)在太矯情太做作了。
  •   2013-07-20 13:20:53 莉莉婭
    看了一部分,實(shí)在無法看完。感覺汪此人實(shí)在太矯情太做作了。
    ------------------------------------------------------------------------------------
    因?yàn)槟惚救司褪浅C情做作的,所以看優(yōu)美恬淡的文字都是做作。
  •   2013-08-29 10:31:57 默默用心
    2013-07-20 13:20:53 莉莉婭
    看了一部分,實(shí)在無法看完。感覺汪此人實(shí)在太矯情太做作了。
    ------------------------------------------------------------------------------------
    因?yàn)槟惚救司褪浅C情做作的,所以看優(yōu)美恬淡的文字都是做作。
    不能同意更多。汪老的文峰是與沈老、廢名一脈相承的京派風(fēng)格,如果你覺得這是做作,那么我不知道什么樣的文風(fēng)在你看來才是樸實(shí)無華,淡中有味了……
  •   我們看到的汪曾祺的文章大多是他晚年所寫,所以功利心還有表現(xiàn)欲很少,文字樸實(shí)不賣弄,但是每個字都用的很傳神很準(zhǔn)確,這是長時間從事文字工作日積月累而形成的語感,不知道上面的軟兔子怎么會有感覺到矯情,我感覺稍顯矯情的是40年寫他家花園的那一篇,文筆也顯得稚嫩。從純粹的文人上看,我覺得汪曾祺要比沈從文偉大,或許天賦和刻苦不及他的老師,但是沈從文聰明的有點(diǎn)過,想出名兒想的緊,所以作品里能體會到一絲功利心。小時候文人家庭的熏陶使汪曾祺文字上的幼功深厚,這是后天怎么努力都無法達(dá)到的,我覺得這才是汪曾祺得天獨(dú)厚的優(yōu)勢。
  •   汪曾祺的散文百看不厭,尤其是談美食的,只有梁實(shí)秋可以比肩
  •   原來是這個意思,多謝樓主揭示=v=
  •   愛本來就是一種沒有由來的偏執(zhí)吧。
      
    的確。
  •   “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真喜歡他這兩句
  •   邊看邊咽口水,
    會做之人更懂吃。
  •   這本書真是有趣,只是睡前作枕邊書讀常會引得肚子唱起空城計(jì)來
  •   睡前看此書,半夜里都聽得見滴答滴答流口水的聲音。
  •   看了經(jīng)常感覺口水在流!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