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斷想全集卷二

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陳鵬舉  頁數(shù):344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書共收入“文博斷想”專欄文章145篇。這些文章寫在2002年至2007年?!拔牟嘞搿睂谑墙夥湃請蟆段牟钒鎰?chuàng)刊號上使有的,原先只是因為版面初創(chuàng),需要些文字抵擋一陣,不想成了每期該有的專欄了,其中內(nèi)容,包括蘇曼殊、家的味道、中國文字、陳丹青的話題、西子湖邊、紅樓夢中人等。

作者簡介

陳鵬舉,1951年生于上海。本書為解放日報《文博》版“文博斷想”專欄文字全集。著有:《黃喙無恙集》、《美意朦朧》、《九人》、《鳳歷堂題記》、《鳳歷堂尺牘》、《陳注唐詩三百首》、《陳鵬舉畫集》。

書籍目錄

自序2002 蘇曼殊 三十年后論定 一洗萬古凡馬空 難忘就是美 東坡談文玩 蘇黃米蔡 讀閑章 這張大名單 旁觀者清 喧賓奪主 隔山對話 大器無藏 溢彩年華 佞宋詞痕 金玉滿堂 誰會是行家 睡蓮與麥田 青花梧桐 金箋 行萬里路 眼見為實力 一步到位 書畫是個文化概念 大拇指 家的味道2003 馬龍的感覺 世紀(jì)供養(yǎng) 涵碧樓 民窯歷 由此進入 潘家園 藝術(shù)的終結(jié) 我為尊嚴流淚 詩書畫之關(guān)系殆 中國人的力量 前不見古人 紙上西晉空白許 中國文字 一些題記 水墨中華 又一些題記 對話的平臺 繡紅旗 過眼煙云 學(xué)會獨處 三則新聞 筆墨紙硯2004 琴棋書畫 看月和奔月 摔得起 嚇煞人香 人往低處走 天地肝膽 博物館宣言 在邊城讀沈從文 文字與畫 出錯的可能性 吳德蕙 缶廬個簃簡樓 漸入隹境 沉默的畫 拍賣甲骨文 寫給畫的 寫給畫的之二 三種說法 真的怎么說 梁思成 儀仗隊和百十米欄 假的怎么說 黛玉葬花等等 黃永玉對聯(lián)2005 遠客與文章 人文的力量 達·芬奇密碼 故鄉(xiāng)是一種懷抱 陳注燕子龕詩箋 最好的椅子不能坐 真正的藝術(shù)總是青澀的 方圓 陳逸飛 留下故事 陳丹青的話題 偶得 東風(fēng)破 寫意 學(xué)習(xí)小蕓 硯邊偶記 硯邊又記 吳冠中 偶注李杜 吳道子王維閻立本 申窯五年 小說紅樓夢 偶注王孟 序三篇2006 黃永玉畫生肖 平復(fù)帖 出現(xiàn)藝術(shù)的地方 藝術(shù)在上 為一本書寫序 幾個老頭 艷色天下重 三個問題 春蘭秋菊 逍遙馬坐唐天子 大地微微暖氣吹 眼山西 鑒定與辨?zhèn)巍∈赝衔荨∷稳诵旁∈詹厥亲灾餍袨椤√迫伺f物 李商隱也現(xiàn)代 莊嚴和寂寞 孔子的像 美玉無言 夢里三國 美是不能告別的 根活著2007 西子湖邊 文字和棋子 翡翠與林風(fēng)眠 普洱茶 古龍 錦上添花的事口 美很簡單 醒 詩和我們 繪畫這件事 注唐詩三首 看大家寫字 瓷的中國心 紅樓夢中人 悼念兩位前輩 新七大奇跡 中國人的詩意生活 一些尺牘 美麗本相 盛唐李頎的音樂詩 留青竹刻 西湖八月 文玩 今天誰來戰(zhàn)秦瓊 琴與劍 心香

章節(jié)摘錄

  蘇曼殊  近日海上敬華扇面拍賣專場,第一品即拍童濂所繪《蝶戀花》圖。這扇面之珍貴,并不在童濂而在扇邊有蘇曼殊、弘一的題字,曼殊題“曼殊捧贈叔同先生”,弘一題:“戊午夏演音謹奉丐尊尊者”,弘一如今已是公認的藝術(shù)大家,而同為和尚的蘇曼殊,如今也被廣泛推崇,應(yīng)該說是水流花開,自然而然。蘇曼殊是一百年前的一位傳奇人物。他與孫中山、陳獨秀等革命志士有很深的交誼。蘇曼殊英年早夭,孫中山親自為題“曼殊遺墨”,蘇曼殊下葬西湖,孫中山當(dāng)即贈之千金。蘇曼殊又是一個藝術(shù)天才,他集詩人、畫家、文學(xué)家、翻譯家于一身,通英、曰、法、梵文,他是中譯雪萊、拜倫詩的第一人,也是近代印度詩文翻譯的第一人。他只活了三十四歲,可他震撼了整整一百年中國最優(yōu)秀的文人志士的心。魯迅先生稱蘇曼殊的詩“心神俱佳”,同為詩人的柳亞子,在他本人的《全集》中,處處飄零的便是對蘇曼殊的不盡的悼念。蘇曼殊祖籍廣東,母親是日本人,身世遭際,凄迷悱惻,偏偏又是天生詩心,自然開展出一片綺麗的生命景象。與弘一相比,一個是靜穆中熱烈,一個是幽絕中明凈,兩個和尚,卻是一色的愛國者。其人其志,留下了不只屬于這個世紀(jì)的美妙想念?! √K曼殊與弘一不同的是,弘一最后以字傳世,而蘇曼殊是以詩傳世。曼殊的詩有晚唐景象,也不乏東洋櫻花般的悱惻。曼殊寫詩跟的是陳獨秀這位先生。先生是一等的名師,學(xué)生也是一等的高徒。據(jù)說曼殊最初寫詩,是把自己關(guān)在小屋里,一星期光景,開門出來,蓬頭垢面,捧出的卻是一迭好詩?!按河陿穷^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這是陳獨秀激賞的好詩。一個完整凄美的僧人形象,時空錯落,音色斑斕,酣醉的時光,酣醉的性情。落寞、惆悵,又戀戀紅塵,這就是詩人蘇曼殊,這就是只有“病骨輕于蝶”的蘇曼殊可以描繪出的上個世紀(jì)初的“無量春愁”。因為是天才詩人,因為是首先聽?wèi){自己的心律而不是詩的格律感召的詩人,蘇曼殊主要用最稱心的絕句,傾訴自己?!拔乙阳卖娜珴裢?,那堪重聽割雞箏?”“多謝劉三問消息,尚留微命作詩僧。”還有“滿山紅葉女郎樵”,“袈裟點點凝櫻辦”,“不是僧歸見燕歸”等等,回腸九曲,道曼殊之所道,這種獨自的燦爛,極致的燦爛,是當(dāng)時風(fēng)雨中華的一雙淚眸,一點靈犀,一陣心悸和一抹虹霓。  蘇曼殊又是個繪畫的天才。他的畫,有人說像宋馬遠,我覺得無非是一筆筆地畫他自己。頃見出版于一九二八年大東書局的《曼殊遺稿》精裝本。扉頁上有“一九三。年六月十五日泗水,余離泗之前一日也碧微”的鋼筆字樣,據(jù)考正是蔣碧微親筆。這書由周瘦鵑匯編。內(nèi)中分“詩”、“隨筆”、“小說”、“繪畫”等部分,分別由包天笑、周瘦鷗、于右任、天虛我生、黃賓虹等題簽。最引入注目的是繪畫部分,精心印制的十余幅作品,疏朗綽約,山水、人物、馬、松、柳,出入紅塵,晴嵐隱隱,畫上的題款,除了“曼殊”、“雪”自題之外,有不少朋友所題的長跋,鈐印也多見“印禪”,還有“秋枚”的收藏印。這些畫,可以印證年前所見兩幅蘇曼殊的畫作《白馬投荒》、《印度所見》真氣流衍,當(dāng)為傳世之上乘之作。施蟄存先生所著《北山談藝錄》中刊有蘇曼殊畫作照片四幀,比較而言,可能是照片拍攝上不夠真切,所攝之畫與蘇曼殊真跡氣息相去遠矣。蘇曼殊之性靈真氣,彌漫于江河之間。藝術(shù)就是性靈的境界,蘇曼殊的畫筆往來無據(jù),全憑空空的心胸,要望其項背無疑是真正的難事了?! ∪旰笳摱ā ∪旰笳摱ā!叭旰蟆保钦f不太長的時段,要“論定”的是,中國的藝術(shù)品,必然為世界所認知和真正推崇,中國的石濤、徐青藤,在世界拍賣行的身價等同于凡.高。今天,一些中國人在西方人的物質(zhì)力量面前,丟失了文心。譬如一個非常流行的說法,說中國名畫家在海外即席揮毫,讓外國人誤以為中國畫原來如此簡便,內(nèi)含的勞動量如此微薄。于是一些西方人把中國畫看輕了,又于是一些中國人發(fā)自內(nèi)心地呼吁:中國人不要再在外國人面前即席揮毫了。我也一度這么想,直至十來年前。那時,我的一幅字給日本人買走了,我很得意,告訴了十來歲的孩子。不料孩子說:“你的字只能賣給日本人,因為他們不懂中國字?!边@話讓我至今汗顏。沒想到自以為有些文化,到頭來竟連“誰懂中國字畫”這個首要問題還沒搞清楚。中國當(dāng)代一些重要畫家,在海外一些適宜的場合,當(dāng)眾揮筆,相信是盡了才力的,也就是說,這字畫不會差到哪里去。既然如此,西方人的評定何足讓中國人掛齒、驚心。之所以掛齒了,驚心了,無非是因為人家是買家,自己囊中羞澀,只能仰人鼻息,而這,與中國字畫的藝術(shù)分量何關(guān)?買家搖頭了,竟然心虛到自己是在賣水貨,笑話。  文心的丟棄還不止此。今天,有多少搞畫的人,向往著西方。以為中國畫老了,西方人的畫青春年少。于是,我們看到的美術(shù)大展,越來越多了西方人的光怪陸離。關(guān)注別家在畫什么,想什么,或者真有所感,用洋酒澆一回自家胸中的塊壘,原本無可指摘,因為藝術(shù)是個夢,各人夢到的東西,別人無由干涉,也不必在意。問題是不少人以為就此是肩起了中國畫的未來,以為只有這樣才能挽中國畫狂瀾于既倒,那就出了邊際。行色匆匆,又內(nèi)中空空的舶來品,究竟有多少藝術(shù)價值,完全有理由生疑。這樣的東西,有膽量去海外開個展么?既然自知是拾人牙慧,又何必在自家人面前裝腔作勢。中國文化是一個傳統(tǒng),代代相傳,一國文化是一國人最后的遺產(chǎn),這,不僅對中國人來說是如此,對西方人也是如此。世界會在物質(zhì)生活上趨于大同,可在文化、在藝術(shù)上,世界終將由于百花齊放,而長駐春天。中國的文化長久接受著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文化人和藝術(shù)家內(nèi)心表達的崇敬。不是都說畢加索嗎?為什么不說畢加索在晚年觸摸到了中國文化而自嘆來日無多!中國不少搞畫的人,年紀(jì)輕輕,卻丟掉了中國人的文心。畢加索若還在世,他老人家不知該怎么說?! ∫驗橐u字畫,因為要走進現(xiàn)代,人們兩度忘記了來時的路。說來也有些無奈,因為世界拍賣行凡.高的價在那里放著,因為畢加索的大名像他畫的和平鴿一樣舉世傳頌著。去過巴黎,去過歐洲,去過大洋彼岸嗎?藝術(shù)沙龍里、大博物館里更多談?wù)摰氖怯彤?,是西洋雕刻,而不是中國畫。去過那里的幾位中國大畫家都這樣對我說。然而,他們也同時都對我這樣說:不是中國人的畫不好,是中國的國力還不強大。中國人強大了,同樣可以在世界拍賣會上以凡·高同樣的高價,拍賣中國的石濤、徐青藤。經(jīng)濟是基礎(chǔ),物質(zhì)是基礎(chǔ),精神和藝術(shù)永遠高高在上。而中國的藝術(shù),就像飛天一樣,永遠高高在上。如今,中國人邁開了巨人的步伐,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走向繁榮昌盛。由此可以十分從容地說,“三十年后論定”一言,必然可信。中國有出息的畫家的責(zé)任在于把中國人的畫畫好,在于向世界介紹中國畫,讓世界逐步認知生生不息的真正的藝術(shù)的中國?! ∫幌慈f古凡馬空  對古代中國人來說,馬是江山,馬是人心,馬是坦克,馬是列車。馬,在天為神龍,在地為騙孺。歷史的開合,英雄的出沒,勝負的更替,都與馬有關(guān)。秦王李世民換過六匹馬,這些為著一個嶄新的王朝戰(zhàn)死沙場的生命,最后被石刻成了“昭陵六駿”。唐開元之末,唐玄宗出走長安,“此日六軍同駐馬”,人心如此,楊太真不得不魂斷馬嵬坡,這就是江山人心?!岸山祚R南來,幾人曾是經(jīng)綸手?”辛棄疾在這兒所說的“天馬”,是“真龍”,說的還是江山社稷。至于“一騎紅塵妃子笑”、“一馬離了西涼川”、“車轔轔,馬蕭蕭”、“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囊中探物”,說的便是列車與坦克的故事了。三國時的關(guān)公,剛出場便有“溫酒斬華雄”的美談。可羅貫中娓娓道來不過八個字,叫做“鸞鈴響處,馬到中軍”,后來說到關(guān)公斬顏良、誅文丑,寫的也不過四個字“關(guān)公馬快”,再后來寫的是“千里走單騎”,實在可當(dāng)作關(guān)公和赤兔馬的合傳來讀。還有一個在淝水之戰(zhàn)中敗了的符堅,之前洶洶而來,自以為可以“投鞭渡江”,可見這萬馬奔騰的澎湃之勢。而王昌齡的那句詩“不教胡馬度陰山”,也是以馬論戰(zhàn),可見,古代的戰(zhàn)爭,馬一直是勝果的象征,是戰(zhàn)爭的神靈,至于唐玄奘萬里取經(jīng),被稱之為“白馬投荒”,應(yīng)該說是對馬在構(gòu)建中國古文明的歷史作用的真誠禮贊。  對古代中國人來說,馬與人是性相通,習(xí)相近的,可以說,古代中國人是真正的馬語者?!榜R思邊草卷毛動”,是劉禹錫的詩句,看上去是寫馬,其實是在寫入,寫自己,寫一個雄心勃勃的男兒性情;“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是韓愈的詩句,寫了馬,也寫了自己投荒萬里途中的郁悶心腸。還有“驊騮向北”的故事,說楊家將焦贊死了,他的馬被俘,可這馬不思寢食,向著北方長鳴而死,這故事說的是馬通人性,又說了是人所該有的道義。至于李賀寫馬,“骨敲銅聲”,這種飛揚的神采,正是青春少年的勃發(fā)英姿,所向無敵的壯志情懷。歷史上伯樂相馬,是不辨雌雄,不辨毛色的,他相中的千里馬,在很多人的眼里,并不出眾,可他相中的真是千里馬。因為“形銷骨立”。馬與人一樣,本相永遠是第一位的。說伯樂相馬,看起來是講人的智慧,人的眼光,其實說的正是萬物的本相,世界的本相,人的本相。曹操是個真英雄,他上了年紀(jì),也寫到了馬,叫做“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到了他的玄孫曹霸,畫精神抖擻的馬,杜甫為之擊節(jié)長歌,寫出了“一洗萬古凡馬空”這樣精神抖擻的句子,就可以明白杜老夫子,也不是在寫馬,而是在寫入了,寫可以萬古的人了。  馬,自然要被古代的中國人琢磨成藝術(shù)品。所謂“龍馬精神”,在古代中國人的心胸里,馬與龍其實是一回事,龍門石窟上的那片石刻的字“開張?zhí)彀恶R,奇逸人中龍”,把馬、龍、人融合在了一起,是大智慧,真文心。漢代霍去病墓前的“馬踏匈奴”石雕,只幾行刀痕,便出落了中國藝術(shù)的萬古經(jīng)典。還有中國畫畫馬,“曹瘦韓肥”。韓干的肥馬,足見大唐氣象,而曹霸的瘦馬,更有大唐的魂魄。就像李白、王昌齡,神采飛揚、雍容華貴,處處大唐氣象。而“詩圣”的頭銜最終還是選擇了杜甫,杜甫的詩瘦,精神抖擻,這是大唐的魂魄,大唐的內(nèi)在,其實也是中國人的魂魄和內(nèi)在。到了當(dāng)代中國,徐悲鴻畫馬,正是畫馬的魂魄和內(nèi)在,讀徐悲鴻的馬,感覺到的是親切,是馬語者的親切,是與往事和前程對話般的親切。又一個馬年來了,古代中國人心胸中的馬似乎離我們遠去了,然而只要有夢,馬就會出現(xiàn),而藝術(shù),正是我們永遠的夢想?! ‰y忘就是美  有朋友問我,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人物臉部明顯肌肉僵化,笑得不自然,為什么這么多年來,大家都說很美,是“永恒的微笑”?我說,你看到后,感到難以忘懷嗎?朋友說,是的。我說,這就是了,這就是美?!睹赡塞惿啡绻诶L畫性和畫的內(nèi)涵上講清楚,需要許多話,如果單認“難忘”兩字來說,就簡易得多。難忘的東西,總是美的。就名作而言,譬如畢加索的《牛頭》、米羅的《女人與鳥》、凡·高的《向日葵》,譬如中國當(dāng)代畫家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林風(fēng)眠的《蘆荻》、《仕女》,劉海粟的《潑彩黃山》,這些都是美。除畫之外,山水清暉,文章大雅,燭光里的媽媽,妹妹小時候的麻花辮,月臺上漸漸遠去的戀人的背影,還有一封家書,兩間老屋,斑斑駁駁的墻垣天花板,故鄉(xiāng)小河上一串空空的青石階,親人墳頭年復(fù)一年的青草,在走過了許多年后,還會想起的說不清省份、縣名的煙雨村落、庭院江潭。還有雪落黃河靜無聲,云橫秦嶺,秋風(fēng)渭水,莫高窟前嗚咽的駝鈴,嘉峪關(guān)頭沉寂的落日。難忘的親情,難忘的歲月,難忘的人生模樣,都是一片片、一陣陣、一幕幕的美。人,便是為了尋找美,一步步走過了自己的人生?! ∪欢?,難忘的并不都讓人有醇醇的感覺,好感覺,那些丑陋得讓人不安和驚心的噩夢,時時侵擾著人們,讓人蒙受苦難,蒙受悲愴,擔(dān)驚受怕,甚至蒙羞、受辱。雖然從審美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美。因為難忘,這些丑陋的感覺,也是一種美。循著這條線索,也有藝術(shù)家表現(xiàn)噩夢般的美:可怖、郁悶、不祥、無助、憂傷、驚詫、吞噬、孤獨、逃遁等等,這些丑陋美的范疇,被一一占領(lǐng),并不斷有新的勘破。這在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的畫家筆下化成了汪洋。他們極力以自己的語言,想給讀他們畫的人一個難忘的感覺,并由此獲取自信,以為自己演繹了一種美,一種由自己勘破,又由自己窮盡的美。只是這些被勘破的丑陋美,往往過了一會兒或者一些時間,便被讀它的人,淡忘了。正因為可以淡忘,就很難說丑陋的東西,究竟可以有多美?! ∪说竭@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蒙受丑陋,而是為了享受崇高。基于人類的這個原生的思想,人類難忘的到底是溫情和光輝的美。即使有丑陋的陰影,人們的心胸深深保存的是一種神圣的悲劇美,譬如羅丹雕刻的那個丑陋的老娼妓,表達的是難忘的苦難和人性的黯淡。作為藝術(shù)作品,它雕刻的是一種溫暖的天良和人心。還有達.芬奇《最后的晚餐》,雨果小說《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但丁的《神曲》,果戈理的《死魂靈》。在中國,有《山海經(jīng)》中刑天的勇猛,夸父的固執(zhí),《聊齋》中美得凄慘的狐,魯迅的故事新編《鑄劍》中怪誕奇異的血腥與復(fù)仇,郁達夫的欲?!冻翜S》,老舍《茶館》中的生老病死,還有《韓熙載夜宴圖》,徐青藤的字,還有手邊那部程十發(fā)許多年前創(chuàng)作的連環(huán)畫《阿Q正傳》,當(dāng)然還有圓明園遺址、盧溝橋、雨花臺、人民英雄紀(jì)念碑,難忘的正是美。而美,只有崇高、溫暖和放射著光輝,才會讓人真正難忘,才會讓人時時用心承擔(dān)著它。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博斷想全集卷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