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7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作者:周汝昌 徐培均 陳永正等 頁數(shù):66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清代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已經(jīng)在中國暢銷兩百多年,千萬讀者讀之誦之吟之,不因時世移易而有改初衷,不以少長相異而有違眾好,華夏人士因之而雅愛中國古代詩詞,由此而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唐詩三百首》也成了傳承中國文化之脈的大眾化載體,代表民族精神的文化符號。它是值得子孫萬代傳承的民間經(jīng)典。然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為時世風俗所限,受詩家清規(guī)所囿,選詩必分體裁,如七古、七絕、七律、五古、五絕、五律等,所列篇章,自是當時詩家目光,為人疵詬不少。本社為了嘉惠讀者,推陳出新,延續(xù)拓展我社以《唐詩鑒賞辭典》為代表的文學鑒賞辭典的風格和品牌,仍以三百為數(shù),遠紹《詩經(jīng)》三百篇的傳統(tǒng),近承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的精華,又參酌其他選本,不用體式分類,唯取佳作入選,以唐詩、宋詞、元曲各出一冊,展示中國韻文的巔峰之作;不唯如此,更請國內(nèi)有關(guān)研究名家撰寫精美賞析文章,解釋歷史背景,以先進文藝理念講解藝術(shù)特色,評論文學成就,其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比古代選家的眉批朱圈、品評裁騭,更為周到詳盡,可稱踵事增華,乃與原作比照發(fā)明、融通古今,使當今千萬讀者讀之賞之,辨美丑、明榮恥、知是非,對于積累文學知識、提升文明素質(zhì),頗有助益。
作者簡介
余秋雨(著名學者、作家,上海戲劇學院教授):辭典中所選古代作者和作品,都十分精當,每篇鑒賞文字,融合古代意韻和現(xiàn)代視角,不窄不繁,不澀不濫,對當代讀者有不小的幫助。特此推薦,以賀新版。章培恒(著名學者、復旦大學終身教授):由《唐詩鑒賞辭典》開山的《中國文學鑒賞大系》,所依賴的就是創(chuàng)造性與高質(zhì)量。于漪(著名教育家、特級教師):閱讀古詩文,就要懷著熱愛的感情和探宋的執(zhí)著,必能獲得相視而笑、莫逆于心的感受。
書籍目錄
出版說明
篇目表
正文
篇目筆畫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瀠漾,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這首詞寫出作者晚年居住的潁州西湖的暮春景象,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異常的、幽微的心理狀態(tài)。西湖花時過后,殘紅狼籍,常人對此,當是無限惋惜,而作者卻贊賞說“好”,確是異乎常情的。首句是全詞的綱領(lǐng),由此引出“群芳過后”的西湖景象,及詞人從中領(lǐng)悟到的“好”的意味。詞的上半闋所寫,為“群芳過后”的湖上一片實景,籠罩在這片實景上的是寂寞空虛的氣氛。試看,落紅零亂滿地,楊花漫空飛舞,使人感覺春事已了。“垂柳”句與上二句相聯(lián)系,寫出了欄畔翠柳柔條斜拂于春風中的姿態(tài);單是這風中垂柳的姿態(tài),本來,是夠生動優(yōu)美的,然而著以“盡日”二字,聯(lián)系白居易《楊柳枝》“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來體會,整幅畫面上一切悄然,只有柳條竟日在風中飄動,其境地之寂靜可以想見。在詞的上闋里所接觸到的,只是物象,沒有出現(xiàn)任何人的活動。眼前的自然界,顯得多么令人意興索然! 下闋“笙歌散盡”,虛寫出過去湖上游樂的盛況;游人去后,“始覺春空”,點明從上面三句景象所產(chǎn)生的感覺。譚獻說:“‘笙歌散盡游人去’句,悟語是戀語”(譚評《詞辨》),道出了作者的復雜微妙的心境。“始覺”是頓悟之辭,這兩句是從繁華喧鬧消失后清醒過來的感覺,繁華喧鬧消失,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獲得寧靜的暢適。首句說的“好”即是從這后一種感覺產(chǎn)生,只有基于這種心理感覺,才可解釋認為“狼籍殘紅”三句所寫景象的“好”之所在。最后二句,寫室內(nèi)景,從而使人揣想,前面所寫一切,都是詞人在室外憑欄時的觀感。末兩句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櫳”。著意寫燕子的活動,反襯出室內(nèi)一片清寂氣氛。
編輯推薦
《宋詞三百首鑒賞辭典》問世20年,暢銷500萬,新推三百首詩歌,與古文觀止鑒賞系列精中選萃,再續(xù)新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