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2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 譯者:吳均陶,西海
Tag標簽:無
前言
1852年11月里寒冷的一天,在英國北部約克郡布拉德福市哈沃斯村教區(qū)牧師巴特里克·勃朗特先生的寓所里,牧師的女兒,這時已經(jīng)以筆名柯勒·貝爾蜚聲文壇的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寫完了她的小說《維萊特》的最后一行。她擱下筆來,大大松了一口氣。后來她寫信告訴朋友說:“我寫完后,作了一次祈禱。究竟寫好了還是寫壞了,我不知道;任憑天意吧!現(xiàn)在我要努力平靜地等待結(jié)果?!? 這時,夏洛蒂年方三十六,已出版了轟動一時的杰作《簡·愛》(1847)和頗受歡迎的《謝利》(1849),年齡和事業(yè)都是如日方中之際,應該有漫長的錦繡前程等候著她,卻不料《維萊特》已是她的絕唱和絕筆了。兩年以后,她與副牧師亞瑟·貝爾·尼科爾斯(ArthurBell Nicholls,1818—1906)結(jié)婚,結(jié)婚前后動筆寫小說《愛瑪》,未能完成,婚后只九個月便受疾病折磨,留下幾章殘篇,于春寒料峭的3月31日匆匆離開了人世,年僅三十九歲。 勃朗特一家的生活,原像多數(shù)鄉(xiāng)村牧師家的生活那樣,是清寒的;如果不是迭遭變故,倒也融融泄泄,樂在其中。但是,夏洛蒂六歲時,三十八歲的母親便被癌癥奪去了生命。姨母來家照料六個孩子,終未能慰撫孩子們喪母之痛。兩個姐姐、夏洛蒂和一個妹妹被送往教士女兒學校住讀,學校里惡劣的條件和過分嚴厲的管教,對幼小的心靈只能投下暗影。還不僅如此,兩個姐姐不久以后都得了肺結(jié)核,先后夭折。這些,在《簡·愛》一書里都有著令人傷心落淚的反映。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輟學回家以后,和弟弟勃蘭威爾、最小的妹妹安妮一同長大。弟弟后來一事無成,自甘墮落,浪擲了自己的才華,也辜負了家人的希望。夏洛蒂和她的兩個妹妹對于寫作詩歌和小說有著共同的愛好,終于都登上文壇,成為杰出的文學家。 三姐妹于1846年用筆名自費出版了《柯勒、埃利斯、阿克頓·貝爾詩集》。夏洛蒂的《簡·愛》于1847年由史密斯一埃爾德公司出版以后,艾米莉的名著《呼嘯山莊》和安妮的《艾格妮絲·格雷》也于同年由紐比公司以作者負擔一部分費用的苛刻條件出版。第二年,安妮又出版了小說《女房客》。 命運之神似乎開始垂顧這一門三女杰的辛勤勞動,讓她們可以采摘甜蜜的果實了,卻不料從1848年的秋天到1849年的春天的八個月之內(nèi),勃蘭威爾、艾米莉和安妮三人相繼在青春年少時死于結(jié)核病。 夏洛蒂的《謝利》寫到三分之二的地方,正是家中慘禍連連的時候,她不得不暫停寫作,過了一陣才強忍悲痛,勉力續(xù)完。 在她寫作《維萊特》的一年間,可以想見親人們的死亡的陰影是如何時時出現(xiàn)在她的眼前。還要加上一句的是,他們的姨母也早已于1842年死于他們家中。人去樓空,教會提供的兩層八間的牧師寓所里空空蕩蕩的,只剩下愛獨居一室的父親、一個女仆和夏洛蒂三人。在荒原深處,墓冢叢中,教堂對面,這樣一個陰森森的屋子里,室外狂風呼嘯,室內(nèi)爐火閃忽,夏洛蒂伴著孤燈,形單影只,奮筆疾書,此情此景,該是什么況味!她們?nèi)忝迷瓉碛袀€習慣,在晚飯后繞著餐桌踱步,一個跟著一個,一面走,一面交流寫作心得,互提意見。兩個妹妹去世以后,夏洛蒂依然保持這一習慣,繞桌而行但已無人可以交談,不聞歡聲笑語,卻只有自己的腳步敲擊那石塊鋪成的冷冰冰的地板跫跫之聲了。 這樣的寫作背景,這樣凄涼寂寞的心境,不可能不反映到她的作品《維萊特》中來,何況這部書的內(nèi)容比起夏洛蒂其他幾部小說,帶有更濃厚的自傳色彩。 《維萊特》的女主人公露西·斯諾從許多方面看來,就是夏洛蒂.勃朗特本人的真實寫照。露西的經(jīng)歷如果說并不完全等于夏洛蒂的經(jīng)歷,卻應該說是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后的夏洛蒂的主要經(jīng)歷;同時,露西用第一人稱對讀者所說的話,應該看做夏洛蒂對世人傾吐的心聲。 夏洛蒂把女主人公的姓氏稱做“斯諾”是有含意的。1852年11月6日,作者致函出版公司的審稿人威廉斯說:“說到女主人公的姓名,我?guī)缀鯚o法解釋,是怎樣一種微妙的意念使我決定給她起了一個冷的姓氏……她必須有一個冷的姓氏……因為她有一副冷冰冰的外表。”原來“斯諾”的原文Snowe(=Snow)是“雪”的意思。作者一度曾使女主人公改姓Frost,意為“冰霜”,同樣是寒冷之意。參照作者的經(jīng)歷看來,當不僅指她的外表,很可能還指她的遭遇和她的內(nèi)心。所以在同一封信里,夏洛蒂還說:“除非我錯了,這本書的情調(diào)將從頭到尾是比較低沉的?!苍S會被看成是病態(tài)的、軟弱的……而任何人如果過著她那種生活,都必然會變得病態(tài)的?!? 書名“維萊特”的原文是法文Villette,乃“小城”之意,英國人用這個詞指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夏洛蒂用這個字暗指布魯塞爾,正如她在書中用“拉巴色庫爾”(Labassecour,“農(nóng)家場地”或“曬谷場”)暗指比利時一樣。原因當是作者要把故事的真實背景弄得模糊一點。從1842年到1844年,夏洛蒂在布魯塞爾埃熱夫人寄宿學校讀書并兼任英語教員。這是夏洛蒂一生唯一的一次走出國門,來到歐洲大陸。初渡英、法之間的海峽的時候,是她父親陪送她和艾米莉前去的,費用由姨母資助。不到一年,姨母病故,夏洛蒂和艾米莉奔喪回家。在埃熱先生來信盛情催請下,夏洛蒂再次只身返回布魯塞爾。前后兩年,夏洛蒂在法語、德語和文學修養(yǎng)方面大有收獲。意想不到的是,在感情問題上,竟然也給她留下了一段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戀情。她所以要寫這部小說,所以要把這部小說叫做《維萊特》,顯然是事出有因的。 這一段戀情,當時和后來都鮮為人知。如果不是一個戲劇性的插曲,可能會永遠湮沒無聞。據(jù)說,夏洛蒂去世以后不久,為她寫出第一部傳記的伊麗莎白·蓋斯凱爾夫人,在向有關人士搜集資料時,對此事是知道的,但是為了不使尚活在世上的人難堪,為了不使她的朋友夏洛蒂本人的形象受損,故而在傳記中略而不提。 事情是夏洛蒂在布魯塞爾埃熱夫人寄宿學校學習期間與康斯坦丁·埃熱(Constantin Heger,1809—1896)先生之間發(fā)生的感情糾葛。 埃熱先生的第一位夫人死于1833年,他的第二位夫人(娘家姓Parent)克萊爾·卓埃(Claire Zoe)·埃熱(1804-1890)是夏洛蒂求學時的校長。埃熱先生主要在學校東隔壁的一所布魯塞爾王家中學擔任文學教授(在比利時,對資深中學教師也稱教授),同時也協(xié)助夫人治理自己的學校并且授課。埃熱先生為人熱情,充滿活力,學識淵博,是一位第一流的教師,在夏洛蒂和艾米莉初來的時候,給予幫助,特為她們輔導功課。不久,夏洛蒂在學校里學習的同時,還擔任了英語教師,并且為埃熱先生和他的妻弟補習英語。從現(xiàn)有的材料看來,他們之間不過是如此這般的泛泛的關系。1842年5月,即夏洛蒂和艾米莉到達布魯塞爾之后的三個月,夏洛蒂給她童年時的學友,后來成為終身摯友埃倫·納西女士寫的信里,這樣形容埃熱先生:“他是修辭學教師,一個智力雄厚的人,可是脾氣異常暴躁易怒,一個矮小黝黑的丑八怪,一張臉上表情瞬息萬變。有時他借用一只發(fā)瘋的雄貓的模樣,有時又借用一頭癲狂的狼狗的神態(tài);偶爾,但很罕見,他拋開了這些危險的誘人的表情,采用了一副距溫文爾雅的紳士派頭相去無幾的風度?!睆倪@些不大恭敬的言詞看來,夏洛蒂這時不像對埃熱先生有多少好感。但是,過了一年,夏洛蒂在給她的弟弟勃蘭威爾的信上,抱怨在這個異鄉(xiāng)異國人際關系“虛偽透頂”,不懂什么是友誼的同時,卻說:“唯一一個例外是那個黑天鵝,埃熱先生。”從“丑八怪”一躍而升為“黑天鵝”,豈不是像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這里,豈不是透露了一點什么信息嗎? 另一方面,埃熱先生比他的第二位夫人小五歲;那所學校看來又是這位夫人的資產(chǎn);如此“屈居人下”,如果他感到“壓抑”的話,便很有可能主動接近夏洛蒂,引為紅粉知己。 當然,不能忘記,當時是十八世紀,當?shù)厥翘熘鹘虈业奶熘鹘虒W校。校長埃熱夫人矮矮胖胖,彬彬有禮,但是神態(tài)冷峻,不茍言笑,一貫以嚴格的態(tài)度領導學校,以不斷的監(jiān)督對待師生。在(《維萊特》里,夏洛蒂按照她的模型出色地創(chuàng)造出一位貝克夫人,可以想見埃熱夫人管理下的學校的大致的環(huán)境氛圍。因此,夏洛蒂和埃熱先生之間的關系想必不是那種浪漫的師生之戀,而多半如夏洛蒂在((維萊特》里所描寫的露西·斯諾和保羅·伊曼紐埃爾之間那種精神上的互相吸引、心靈上的彼此接近和溝通,但事實上是只有絕望和痛苦的那種交往。 夏洛蒂身材嬌小瘦弱,但是性格堅韌剛毅,很有主見,再加上長期艱難和孤獨生活的磨練,她是一位深情而又不易動情的人。她這時二十六歲,在來布魯塞爾之前,曾經(jīng)在家鄉(xiāng)拒絕過兩位求婚者,可是不知為什么卻在這樣一個不適當?shù)牡胤较蛞晃徊贿m當?shù)膶ο蟠蜷_了心扉。恐怕只能說是盲目的愛神向她盲目地射出了一支金箭吧。 盡管夏洛蒂竭力自我克制,盡管表面上維持正常的師生關系,但是既然心中燃起了戀之火,總不免有外露的跡象。勃朗特研究家瑪格麗特·萊恩在《勃朗特一家的故事》中寫道:“埃熱夫人敏銳地注意到那個英國女教師對教授的反應過分沖動,過分帶感情意味。她不喜歡熱情,對這種歇斯底里,無疑也有過充分體驗?!斎唬瑑蓚€女人之間的那種無以名狀、不知不覺的妒意也在起作用。夏洛蒂隨時隨地都猜疑到對方的冷淡,正如埃熱夫人隨時隨地都猜疑到對方的不適當?shù)臒崆??!? 大概是為了擺脫精神上的痛苦、處境的尷尬,避免埃熱夫人猜疑和冷漠的目光,以及治療那難以忍受的孤獨之感、思鄉(xiāng)之情,夏洛蒂于1843年10月向埃熱夫人表達了離校回國的意愿。不料,一如夏洛蒂給埃倫的信上所說:“埃熱先生聽說發(fā)生了什么事以后,第二天把我叫了去,怒沖沖地宣布了他的決定:我不能走?!敝钡竭@年年底傳來消息,說夏洛蒂的父親快要雙目失明了,這才給了她脫身的充足的理由。 可是一顆動了真摯的感情的心,并不因為它的主人身在何處而情況有什么不同。對于夏洛蒂說來,回到家鄉(xiāng),從此永不相見,反而使思念之情加上生離死別之苦,一如火上加油,而更受煎熬。在這種情況之下,只有書信才能夠慰情聊勝于無。這些信必須是可以公開的,因為是寫給一位有婦之夫;但又必須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渴念和愛戀,因為這才是寫信的真正目的。夏洛蒂以自己非凡的才華盡力這樣做,然而紙包不住火,從一些字句,從字里行間,明眼人和旁觀者是容易知道此中深意的。不知這些信共有多少,但是極其偶然、極其戲劇性地被保存下來的是四封,流傳后世,讓人得知湮沒了許多年的這段隱情,也讓研究者和讀者得知夏洛蒂寫《維萊特》的背后,實際上有著這樣一段不幸的背景。 信是寫到埃熱夫人寄宿學校去的,可見夏洛蒂并不有意避開埃熱夫人的“監(jiān)督”。后來埃熱先生要求把信寄到自己任教的那所中學,可見他遇到了“麻煩”。夏洛蒂覺得這樣做不妥,便從此中斷了通信,可見她認為自己光明磊落,不想背著那位夫人暗訴衷曲,而且很可能當局者迷,她認為這些信只不過是普通的、或稍稍越過“普通”的師生問的通信而已。 四封信被保存下來的曲折經(jīng)過是這樣的。 據(jù)說,埃熱先生接讀夏洛蒂的來信以后,便撕作廢紙,隨手扔掉;埃熱夫人卻頗有心計地悄悄拾起來,用線縫綴并且裱糊好(從一本傳記書上的一張圖片上可以看出),藏在自己的首飾匣子里。埃熱夫人死去多年之后,埃熱先生才發(fā)現(xiàn)這些自己扔掉的信,很是驚訝,便再次扔去,卻又被他的女兒拾起來珍藏。直到半個世紀以后,這時,夏洛蒂一家及埃熱先生都已先后作古,埃熱夫婦的子女也已到了老年,他們覺得這四封信是舉世聞名的作家的珍貴手跡,便于1913年拿了出來,捐贈給不列顛博物館?!短┪钍繄蟆酚谕?月29日將法文原信全文發(fā)表,并附英文譯文。這時,已是這些信件書寫日期的六十八年之后了。 夏洛蒂在信中說:“日日夜夜,我既不能休息,也不得安寧?!覊粢娔?,老是疾言厲色,老是烏云滿面,老是沖著我大發(fā)雷霆?!绻业睦蠋熑渴栈厮麑ξ业挠颜x,我就毫無希望了?!薄拔以?jīng)試圖忘掉你,因為懷念一個你非常敬仰但又認為不復得見的人,是太令人傷神了。而當一個人忍受這種焦慮心情達一兩年之久,只要能回復心情的寧靜,他是在所不惜的。我什么辦法都嘗試過,我找事情做,禁止自己享受談到你的快樂——甚至對艾米莉都絕口不談?!沂碂o味,寢無眠,憔悴消損。” 夏洛蒂心中沸騰著多么熱烈的感情,又忍受著多么痛苦的煎熬,真是躍然紙上。弗洛伊德派心理學者認為文藝是被壓抑欲望的升華。廚川白村認為:“生命力受了壓抑而生的苦悶懊惱乃是文藝的根底。”這些話有多少道理,或許值得探討,但似乎至少可以部分說明夏洛蒂寫作這部小說《維萊特》的動機。 她的動機,其實在那四封信的第一封信里就初露端倪了。那是1844年7月24日給埃熱先生的信,上面說:“若是我能寫作,我就不會感到空虛無聊?!乙獙懸槐緯阉瞰I給我的文學老師——我唯一的老師——奉獻給你?!? 不過,夏洛蒂從布魯塞爾回到家鄉(xiāng)哈沃斯以后,開頭做的是與妹妹們積極籌備在家中開辦招收四至六名學童的寄宿學校的事。她去比利時求學,原來也是為自己辦學當教師打基礎的。無人報名,辦學未果,她們才轉(zhuǎn)向文學事業(yè)。在三姐妹詩集出版以后,夏洛蒂于1846年寫成的第一部小說是《教師》,而不是《維萊特》。《教師》同樣以布魯塞爾為背景,寫一位英國男青年前去做教師,與一位外國女學生戀愛而終成眷屬。這部小說當是為獻給老師而作的,可惜被認為失之平淡,不合人們流行口味而被出版公司六次退稿,后來又遭三次拒絕,夏洛蒂生前沒有見到它的出版,直到1857年,即她逝世后兩年,才得以問世。 《教師》受到的冷遇,終于由《簡·愛》和《謝利》的巨大成功彌補了。但是夏洛蒂依然不能忘情于她在布魯塞爾的那段經(jīng)歷。早在1847年12月14日,她就曾在信上對史密斯一埃爾德公司的審稿人威廉斯說:“我的愿望是重寫《教師》,盡量彌補其不足,刪除一些部分,擴充另一些部分,把它變成一部三卷小說?!苯Y(jié)果便是她這部動筆于1851年夏,完成于1852年冬,出版于1853年初的杰作《維萊特》。作者也許擔心這部作品會像《教師》那樣不受出版者歡迎,所以在完成之后作了祈禱,仿佛不那么有信心。 與《教師》比較起來,《維萊特》的篇幅增加了一倍有余,人物大大增加,內(nèi)容也豐富復雜得多,已經(jīng)完全不是局部的改寫和增刪,而是另一部有獨創(chuàng)性的小說了。不過寫的仍然是叫做“維萊特”的布魯塞爾,仍然以一所學校中的師生關系為主要情節(jié)。把《維萊特》看做是一部李代桃僵的作者心心念念要奉獻給她的老師埃熱先生的一部作品,大概并不為過。 露西.斯諾是《維萊特》里最主要的人物,她自始至終向讀者敘述故事,傾吐心曲。另一位主要人物保羅。伊曼紐埃爾,即在外表上和性格上都經(jīng)過化裝卻仍然依稀可辨的那位埃熱先生,在小說的第一、二卷里卻不占主要地位,直到第三卷里才同露西和貝克夫人,即埃熱夫人的化身,占據(jù)了舞臺的中心,演出可歌可泣的一幕幕,直到悲劇性的終場。 在第一和第二卷里的主要人物,除露西和貝克夫人以外,則是約翰·格雷厄姆·布列頓醫(yī)師、波琳娜·瑪麗·霍姆小姐、姑妮芙拉·樊簫小姐和阿爾弗萊德·德·阿麥爾上校等等。他們之間交織著種種錯綜復雜的關系。露西暗暗地愛上了約翰醫(yī)師;約翰迷戀的是姑妮芙拉,愛虛榮的姑妮芙拉卻選中那位游手好閑的有貴族頭銜的德·阿麥爾上校。到全書近尾聲的時候,約翰與波琳娜(據(jù)知其原型是蓋斯凱爾夫人的小女兒朱莉婭)結(jié)合成幸福的一對;姑妮芙拉與那位上校私奔遠行。貝克夫人一貫不動聲色地執(zhí)行她明察暗訪、嚴格管教的校長任務。露西遭受的則是命運對這位孤獨無依的少女的種種折磨。 這第一和第二卷之中,同樣反映了作者夏洛蒂的親身經(jīng)歷。比如馬趣門特夫人之死,使人聯(lián)想到作者姨母之死;比如露西初至倫敦,渡海去“維萊特”時的感受;比如以一個信奉新教教徒的身份到天主教教堂里向神父懺悔的描寫,在夏洛蒂于1843年9月2日給艾米莉的信上就有詳細的敘述。這些地方,夏洛蒂和露西已不分你我了。至于用大量筆墨描繪的那位年輕有為、英俊文雅、惹人喜愛、責任心和事業(yè)心都強的約翰醫(yī)師,據(jù)知同樣是實有其人,呼之欲出的。此人便是出版過夏洛蒂幾部作品的倫敦史密斯一埃爾德公司的業(yè)主喬治·史密斯先生。夏洛蒂是從布魯塞爾回到英國以后,寫作成功,才成為一名作家,并與史密斯先生有了交往的。但是在《維萊特》里,作者把這一段經(jīng)歷的時間、地點和背景都作了移花接木的藝術(shù)處理,搬到先于此時的“維萊特”去了。夏洛蒂生平五次去倫敦,或為文稿出版事宜,或受史密斯邀請參觀博覽會什么的。每次,這位出版家都盛情款待,有時夏洛蒂住在他頗為舒適講究的家中。夏洛蒂性格內(nèi)向,木訥寡言,不善也不愛交際,但是史密斯還是把她帶領到一些社交圈中。她在此時認識了薩克雷、卡萊爾、蓋斯凱爾夫人、羅杰斯等名作家、詩人,以及其他一些社會名流。宴會、觀劇、參加音樂會、參觀不列顛博物館的畫廊等等節(jié)目,主要也是這位史密斯先生的熱心安排。他還與夏洛蒂去愛丁堡遠游。交往密切,通信也頻繁,看來夏洛蒂對喬治·史密斯頗有好感;史密斯先生的熱心和殷勤似乎也超過一位出版公司業(yè)主同其投稿人之間的關系,因此外界有了一些猜測。不幸的是,史密斯的母親對這樣的關系不表贊同,夏洛蒂也覺得年齡不相配,對自己的容貌和家庭經(jīng)濟情況又有自卑感。1850年6月21日,夏洛蒂在致她的女友的信中,回答詢問時說:“喬治和我彼此十分了解,十分真誠地相互尊重。我們雙方都明白,歲月在我們之間造成多么大的差距?!夷觊L他七八歲,更何況我絕不以美貌自居,如此等等,都是最安全的保障,哪怕同他一道去中國,我也無所顧忌?!? 話雖如此,他們之間的感情并非一般,夏洛蒂的心中不免又添一層悵惘。不過,史密斯并沒有像埃熱那樣使夏洛蒂產(chǎn)生傷感和痛苦的心情。在《維萊特》里,史密斯母子以布列頓母子的面貌出現(xiàn),露西默默地愛慕著約翰·格雷厄姆·布列頓醫(yī)師,但是祝福他能夠與波琳娜永結(jié)同心,幸福地過一生。這一創(chuàng)作意圖,夏洛蒂在將《維萊特》的第一卷和第二卷手稿寄交史密斯先生以后,于1852年11月3日的信上有明確的說明:“露西不該嫁給約翰醫(yī)師;他太年輕、英俊、開朗、和藹;他是大自然和命運的‘鬈發(fā)的寵兒’,應該從生活的彩票中抽得一張獎券。他的妻子應該年輕、富有而漂亮;他應該得到莫大的幸福。如果露西要嫁人,她應該嫁給那位教師……” 在這部小說里,夏洛蒂給波琳娜和姑妮芙拉都安排了各方圓滿的結(jié)局,但是給主角露西安排的卻是一個可悲的終場。這本來符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也符合作者當時的處境和心境。然而她的父親卻不以為然。他不喜歡一部小說最后在他心頭留下凄凄慘慘的印象,要求他的女兒讓露西也喜結(jié)良緣,幸福美滿地過一生,就像童話故事里的公主和王子那樣。夏洛蒂不忍違拗她世上僅存的親人的心意,又不愿放棄自己原來的設想。結(jié)果便寫成了讀者現(xiàn)在看到的尾聲。伊曼紐埃爾從西印度群島回國,就在輪船駛近國門的時候,忽遇狂風暴雨,歸舟不幸觸礁沉沒。這就完了。這位男主人公究竟遇救脫險沒有?他和露西究竟得慶重逢、終成眷屬沒有?夏洛蒂放下筆來,不作交代。這個生死未卜、吉兇難定的懸念推給了讀者,包括她的父親。她在1853年3月26日寫信給那位出版家史密斯先生說:“反正總得在淹死和終成眷屬之間進行可怕的抉擇。那些慈悲為懷的讀者……當然會選擇前一種較為溫和的命運——讓他淹死,以便解除他的痛苦。相反,那些狠心腸的讀者就會…“殘忍地、冷漠地讓他同那個人……露西·斯諾——結(jié)婚?!? 閱讀一部文學名著會被它的不可抗拒的藝術(shù)魅力所吸引,即使對作者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不甚了了,也能夠興味盎然地盡情欣賞,正如《簡·愛》問世,萬眾傳閱,卻還不知作者“柯勒·貝爾”是男是女?!毒S萊特》是作者嘔心瀝血之作,同樣有著這樣的藝術(shù)魅力。不過,《維萊特》更接近于作者后半生的自傳,如果我們比較深入地了解夏洛蒂的生平故事,那就像游覽名勝古跡事先作一番研究一樣,會跟著我們所欽佩、所愛戴、所同情的作者同呼吸,共命運,想作者所想,愛作者所愛,悲作者所悲,樂作者所樂。 因此,譯者不惜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追蹤和整理出夏洛蒂的心路歷程來,覺得這樣對于我國一般讀者閱讀此書將會有一些幫助。 夏洛蒂為她的妹妹艾米莉和安妮的作品再版,于1850年寫過一篇關于她們的回憶錄。其中寫道:“當烈日方中,農(nóng)事正忙之時,耕耘者卻在勞動中倒下了?!辈涣舷穆宓俦救艘彩沁@樣倒下的。綜觀她的一生,有過事業(yè)成功,生命大放異彩的時期。她的愛情最后傾注到那位“不是富有詩意的”、但是真誠愛她的副牧師亞瑟·貝爾·尼科爾斯身上,并且在她這位丈夫的祈禱聲中死去(據(jù)朱虹、文美惠主編(《外國婦女文學詞典》所載,夏洛蒂是患妊娠敗血癥病逝的)。她最后一年的生活也可以說夕陽輝煌,金光燦燦。這正如夏洛蒂在寫《維萊特》的時候說的那樣:“(作者的)天空并不總是風和日麗,也并不——謝天謝地!——總是暴風驟雨。”然而,整個說來,夏洛蒂所嘗味的人生是苦多于樂。面對死亡、長守孤獨、戀情無所寄托,為尋找出路而拼搏。 她心靈的負擔實在是非常非常沉重。這些,在《維萊特》的許多篇章里都有催人淚下的反映。用血淚寫成的文字最能打動人心,《維萊特》正是這樣一部小說。西諺有云:“受創(chuàng)傷的牡蠣用珍珠來修補它的介殼”(It is the wounded oyster that mends is shell with pearl),《維萊特》正是這樣一顆永放光彩的不朽的稀世之珍。 無怪乎蓋斯凱爾夫人在為夏洛蒂寫的傳記中說道:“《維萊特》受到異口同聲的一致歡呼。”女學者兼作家喬治·艾略特在書出版兩星期以后便說:“我剛剛回到自己周圍真實世界的感覺中來,因為我剛剛讀完《維萊特》,這是一部比《簡·愛》更了不起的書?!睘椴侍厝忝镁幦默旣悺の值抡f:“這種詩的想象力的偉大天賦,她從來沒有像在《維萊特》里運用得這樣好?!毙∪嗽普J為:“《維萊特》【比《謝利》】更好,說實在的,我常常禁不住要想,它甚至比《簡·愛》還要好……”近代勃朗特研究家、作家瑪格麗特·萊恩說:“在許多方面,這部小說更精彩、更成熟、更老練……也是唯一的一部幾乎從頭到尾顯示出夏洛蒂·勃朗特在最佳時期所能達到的高度?!? 《維萊特》自出版以來已有一個半世紀,在國外,對于讀者和研究者一直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我國翻譯介紹當以伍光建的譯本為首,那是1926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名為《洛雪小姐游學記》。另外,1987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謝素臺翻譯的《維萊特》。西海(楊之宏)先生和我合作的這個譯本當為第三個譯本。我們自1987年開始,孜孜矻矻,不覺經(jīng)過了五六個寒暑。其間固然有其他審稿、譯稿以及疾病等等事情干擾,不得不暫停譯筆,但是原文本身不易翻譯,必須仔細推敲斟酌,也是一個原因。薩克雷覺得夏洛蒂“比多數(shù)女士們更精通英語……文體可說極其濃郁,極其純正”。蓋斯凱爾夫人認為:“她在選詞用句上十分講究?!唤M詞語,就是如實反映她思想的一面鏡子,其他的詞,不論含意多么接近,都不能取代它們……這種仔細推敲遣詞造句,使她的文體顯得像完美的鑲嵌圖案。每一個組成部分,不管多么細小,都安插得天衣無縫。”作為譯者,面對這樣一件精雕細琢、長達六百多頁的藝術(shù)精品,要用另一種文字把它表現(xiàn)出來,說一聲戛戛乎其難哉,至少對于我們來說,確實不過分。作者可以隨心所欲、天馬行空地寫;譯者則必須體察入微、亦步亦趨地譯。中國的方塊字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為基礎,其表達能力決不亞于任何其他文字。不過,要把夏洛蒂那樣完美的西洋鑲嵌圖案惟妙惟肖地臨摹出來,卻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讀者看過這個譯本,或許可以多少體會到譯者所費的苦心。但是“天衣無縫”則是我們望洋文而興嘆的事。 西海先生和我分譯互校。我譯前面一半,并且擔任全書中文潤飾工作,以求筆調(diào)的一致。西海先生校正了我譯文中的疏誤之處。楊又才、吳成藝擔任了枯燥的謄抄稿件的任務,在此謹表謝意。 書中注解是參考注釋本原文和多家作品及中外文工具書編寫的。 評論家認為,了解夏洛蒂的作品要和了解她的生平聯(lián)系起來。為此,本書附有一份夏洛蒂生平大事記作為附錄一,以便讀者參考。 這篇序言之中的某些引文引自國內(nèi)有數(shù)的勃朗特研究家和譯者楊靜遠女士和祝慶英女士、祝文光先生編譯和翻譯的作品。這些作品名稱已編寫在書后的附錄二之中,那是一份我國對于勃朗特姐妹的作品生平的翻譯、研究的書目,讀者可以按圖索驥,作進一步的欣賞和研究。附錄二里,有些材料是彭嵋森先生提供的,感謝他費心代為搜尋。限于見聞,想必尚有掛漏之處,望請讀者和專家指教,俾便來日更正和增補。 吳鈞陶 1992.7.2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一部比《簡.愛》更有自傳色彩的作品,書中的女主人公從許多方面來看就是作者本人的真實寫照。作品描寫了作者在布魯塞爾求學時與老師埃熱先生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
作者簡介
作者:(英)夏·勃朗特 譯者:吳鈞陶、西海
書籍目錄
譯本序 第一卷第一章 布列頓第二章 波琳娜第三章 游戲的伙伴們第四章 馬趣門特小姐第五章 翻開新的一頁第六章 倫敦第七章 維萊特第八章 貝克夫人第九章 伊西多爾第十章 約翰醫(yī)師第十一章 女雜務工的小房間第十二章 小盒子第十三章 不合時宜的噴嚏第十四章 圣名瞻禮日第十五章 暑假 第二卷第十六章 往日的時光第十七章 臺地別墅第十八章 我們的口角第十九章 克婁巴特拉第二十章 音樂會第二十一章 反應第二十二章 一封信第二十三章 瓦實提第二十四章 德·巴桑皮爾先生第二十五章 年幼的女伯爵第二十六章 葬禮第二十七章 克萊西公館 第三卷第二十八章 掛表鏈第二十九章 先生的圣名瞻禮日第三十章 保羅先生第三十一章 樹仙第三十二章 第一封信第三十三章 保羅先生遵守諾言第三十四章 瑪勒伏拉第三十五章 博愛第三十六章 不和的金蘋果第三十七章 陽光第三十八章 陰云第三十九章 舊雨新知第四十章 幸福的一對第四十一章 克羅提爾德郊區(qū)第四十二章 尾聲附錄 夏洛蒂·勃朗特生平大事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布列頓 我的教母住在整潔而古老的布列頓鎮(zhèn)的一座漂亮的房子里。她的丈夫家好幾代是那兒的居民,因此,說真的,就以他們的出生地做了姓氏——布列頓鎮(zhèn)的布列頓。這是由于巧合,還是因為哪一位遠祖曾經(jīng)是一位相當重要的人物,因而把他的姓氏留給了這個地區(qū),那我可不知道了。 我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每年大約去布列頓鎮(zhèn)兩次,我很喜歡到那兒去做客。那所房屋和屋子里的人們特別讓我中意。那一間間寧靜的大房間,那布置得很好的家具,那干凈的寬大的窗戶,那外面的陽臺,望下去是一條古色古香的街道,似乎星期日和節(jié)假日一直在那兒逗留不去,氣氛是那么安詳,人行道上是那么清潔——這些事物真叫我賞心悅目。 在一個都是成人的家庭里,對于獨個孩子通??偸翘貏e鐘愛的;布列頓太太對我就是不動聲色地格外給予照顧。我認識她以前,她已是一位寡婦,帶著一個兒子。她的丈夫是一位醫(yī)師,她還是個年輕漂亮的女士的時候,丈夫就去世了。 在我的記憶之中,她年紀已經(jīng)不輕了,但是仍然漂亮,身材修長、勻稱,并且雖然作為英國女子來說,膚色黑了一些,然而在她淺黑色的面頰上,一直帶著健康滋潤的樣子,在那雙美麗的含笑的黑眼睛里,露出輕松愉快的神色。人們感到極為可惜,她沒有把自己的膚色傳給兒子。兒子的眼睛是藍色的——雖然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顯得目光非常敏銳——他的長頭發(fā),有著正如朋友們覺得難以歸類的那種顏色,只是太陽照著的時候,才稱為金黃色。然而,他繼承了母親的五官的線條,還有她那一副好牙齒,她的身材(或者說有希望長成她那樣的身材,因為他還沒有長到定型),以及更好的是她的毫無缺陷的健康,她的那種狀態(tài)和同等情況的精神,這對于擁有者說來,比一筆財產(chǎn)更好。 在這年的秋天——我正待在布列頓,我的教母親自來認領我是她的家屬,這時候正為我安頓永久的住處。我相信,她這時已經(jīng)清楚地看到事情的預兆正在顯現(xiàn),我卻想也沒有想到,不過關于這事情的微小的疑慮已經(jīng)足夠把不肯定的悲哀傳遞給別人,并且使我樂于換換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 在我的教母的身邊,時間總是平靜地流過——并不是嘩嘩地、迅速地流,而是平淡無奇地流,好比一條水位高漲的河靜靜地流過一個平原。我去拜訪她,就像“基督徒”和“盼望”逗留在一條可愛的小溪邊,“綠樹排列在兩岸,百合花終年裝點著青草地?!蹦莾簺]有豐富多彩的魅力,也沒有小事情引起的激動;但是我那么喜歡安寧,那么不想找刺激,因而在刺激到來的時候,我差不多覺得那是一種煩擾,并且希望它還是遠遠離開我為好。 有一天,布列頓太太收到了一封信,其內(nèi)容顯然使她驚訝,并且有些擔心。我起初覺得信是從家里寄來的,不禁一陣哆嗦,只怕是我所不知道的什么災難性的信息。不過,并沒有告訴我什么情況,陰云似乎過去了。 第二天,我作了長距離散步回來以后,走進我的臥室,卻發(fā)現(xiàn)了料想不到的變化。除了我那張擱在光線陰暗的凹處的法國式臥床以外,屋角出現(xiàn)了一張有欄桿的兒童小床,床上蒙著白布;除了我那只桃花心木的五斗櫥以外,我還看見一只青龍木小柜子。我站在那兒凝視著,腦子里在想。 “這些東西表明和意味著什么呢?”我自問?;卮鹗敲黠@的?!傲硪晃豢腿司鸵獊砹恕2剂蓄D太太準備迎接另外一位客人?!? 正要下樓去吃飯的時候,得到了解答。我被告知,一個女孩子馬上就要來和我做伴,她是已故的布列頓醫(yī)師的一位朋友兼遠親的女兒。還告訴我說,這個女孩子新近失去了母親;然而,說真的,布列頓太太不久又添補了一句,說這一損失并不像起初看起來可能會有的那么嚴重。霍姆太太(好像是姓霍姆)過去非常漂亮,但卻是一位輕浮、隨便的女人,她對孩子漫不經(jīng)心,又使她丈夫感到灰心喪氣。他們遠遠不是情投意合的,這種結(jié)合必然導致的離異終于發(fā)生了——是雙方同意的離異,沒有辦過任何法律手續(xù)。這一事件以后不久,這位女士在一次舞會上玩得過分賣力,患了感冒,發(fā)了燒,病了沒有多少天便一命嗚呼。她的丈夫天生是一位感覺十分敏銳的人,被這個太突然地傳來的消息震驚得不知所措,這時,似乎很難使他不認為他在某些方面的過于嚴厲之處——某些欠缺耐心和縱容之處——對于加速她的死亡曾經(jīng)起過一份作用。他悶悶不樂地想著這一點,直弄得精神上受到嚴重的影響;醫(yī)師們堅持要他旅行,試圖作為一種治療方法,這時布列頓太太便提出照看他的小女孩?!拔蚁M?,”我的教母在最后加上一句說,“這個孩子可不要像她的媽媽一可不要成為一個瘋瘋傻傻的小調(diào)情者,弄得明智的男人情不自禁地要去娶她。因為,”她說,“霍姆先生正是一個有他自己特點的明智的男人,雖然他并不很講實際。他喜歡科學,半生都消磨在實驗室里搞實驗——這是他的蝴蝶般的妻子既不理解、也不容忍的事情;不過,說真的,”我的教母承認說,“我自己也不喜歡這樣的事情?!盤3-5
編輯推薦
夏·勃朗特所著的《維萊特》是一部比《簡·愛》更有自傳色彩的作品,書中的女主人公從許多方面來看就是作者本人的真實寫照。作品描寫了作者在布魯塞爾求學時與老師埃熱先生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夏洛蒂最后不得不與自己心愛的人分手,以后就再也無法見到,她忍受著痛苦的煎熬,用創(chuàng)作來宣泄心中沸騰著的熱烈感情,這樣便產(chǎn)生了《維萊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